期刊文献+
共找到749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导拓展融合--东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Ⅰ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文 张俊玲 张敏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77,共4页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Ⅰ课程改革注重题目选择的综合性,加强前期调研分析,深入设计主题,实施过程控制,分阶段布置任务,并完善成果评价机制。从课程设计环节出发,阐述课程改革在执行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选择具...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Ⅰ课程改革注重题目选择的综合性,加强前期调研分析,深入设计主题,实施过程控制,分阶段布置任务,并完善成果评价机制。从课程设计环节出发,阐述课程改革在执行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选择具有综合性功能的真实地块,便于学生深入基址分析,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过程控制有效保证课程进度和方案完成质量。成果评价机制,培养学生汇报能力和从多学科出发,多种能力解决风景园林复杂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院校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许大为 李文 +2 位作者 孟祥庄 胡远东 张敏 《广东园林》 2016年第3期11-15,共5页
2014年东北林业大学开展了作为一级学科的风景园林学的初步课程教学改革。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完善教学内容,从原有的专业基础与设计表现两个板块,拓展到环境认知、创新设计及动手实践能力以及专项研究五个板块;改进教... 2014年东北林业大学开展了作为一级学科的风景园林学的初步课程教学改革。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完善教学内容,从原有的专业基础与设计表现两个板块,拓展到环境认知、创新设计及动手实践能力以及专项研究五个板块;改进教学方法,分别从兴趣引导的启发式教学、基于实践的互动式教学、现场体验式教学与个人与团队分工协作教学方面,探索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课程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模型的冬季校园植物景观评价——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洋 高宇 张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4期171-173,共3页
以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冬季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对校园植物及其景观进行实地勘查和理论研究,调查已有树种种类及其应用情况,并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对校园冬季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调查问卷采集相关数据,对9个影响校园... 以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冬季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对校园植物及其景观进行实地勘查和理论研究,调查已有树种种类及其应用情况,并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对校园冬季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调查问卷采集相关数据,对9个影响校园冬季植物景观综合评价的因子进行权重值计算,以期为以后大学校园冬季植物景观建设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业大学 校园植物 冬季景观 A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东北林业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4
作者 李丹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38,共2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东北林业大学校园部分环境现状 ,并从环境生态、铺装的形式。
关键词 东北林业大学 校园环境 生态绿化 景观 铺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林业大学校园绿地可达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姜婷婷 孟祥庄 +1 位作者 赵津 万国欢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1期17-20,共4页
指出了校园是师生成长的家园,校园绿地的可达性关系到校区不同人群对绿色基础设施的公平性使用。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借助ArcGIS平台运用sDNA(Spatial Design Network Analysis)软件,建立校园线段模型并分别计算了不同搜索半径下的接近度... 指出了校园是师生成长的家园,校园绿地的可达性关系到校区不同人群对绿色基础设施的公平性使用。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借助ArcGIS平台运用sDNA(Spatial Design Network Analysis)软件,建立校园线段模型并分别计算了不同搜索半径下的接近度参数作为对全局与局部空间两个尺度的分析,基于对道路可达性的研究进而分析校园绿地可达性。针对可达性处于较低水平的校园绿地,提出了优化建议:合理规划校园路网,增强校园核心区域中心与校园活力较低区域的道路连通性;将校园绿地合理布局在道路可达性较高的路网上;提升绿地空间品质,满足绿地功能需求,以期为后续的校园绿地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绿地 空间句法 可达性 sDNA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绿化中的防火树种选择初探
6
作者 王一依 陈磊 +2 位作者 王滔 余珊 张建辉 《森林防火》 2025年第3期30-34,共5页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对比,探究我国防火树种在不同防火机制下的筛选标准从单一指标向综合指标逐步发展的历程,以及配置方法由不合理到合理发展的过程,同时兼顾南北方地域差异,结合目前我国园林防火树种的相关应用,提出符合园林防...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对比,探究我国防火树种在不同防火机制下的筛选标准从单一指标向综合指标逐步发展的历程,以及配置方法由不合理到合理发展的过程,同时兼顾南北方地域差异,结合目前我国园林防火树种的相关应用,提出符合园林防火要求的园林防火树种选择策略,以期为城市防灾型绿地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火灾 防火树种 防火机制 配置方法 地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园林树木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金麟 孙宇 +1 位作者 杨扬 刘晓东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71,共3页
以W indows NT/XP作为系统平台,采用MySQL为后台数据库、Apache为服务器、PHP语言编写程序、D reamweaverMX、Photoshop7.0等开发工具开发的一种基于B/S模式的网络应用系统,实现了在计算机上重现园林树木;通过人性化的根据特征查询界面... 以W indows NT/XP作为系统平台,采用MySQL为后台数据库、Apache为服务器、PHP语言编写程序、D reamweaverMX、Photoshop7.0等开发工具开发的一种基于B/S模式的网络应用系统,实现了在计算机上重现园林树木;通过人性化的根据特征查询界面和分类查询相结合的方法,为园林设计者提供了一个准确、高效、方便的综合管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园林树木 信息系统 MYSQL P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园林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捷 杨淑梅 王玲 《林业科技》 2012年第6期53-54,共2页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1],西面为大兴安岭和内蒙古高原,中西部为东北平原,东部为南北延伸着的长白山脉,与鄂霍次克海相距不远,南临渤海和黄海,东临日本海。地形以山地、平原、河流为主。该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1],西面为大兴安岭和内蒙古高原,中西部为东北平原,东部为南北延伸着的长白山脉,与鄂霍次克海相距不远,南临渤海和黄海,东临日本海。地形以山地、平原、河流为主。该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植物抗寒性 大陆性季风气候 园林 东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黑龙江省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开展思政建设的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何淼 孙颖 +1 位作者 杨青杰 吴建慧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I0001-I0001,共1页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思政教学在各学科领域中的融入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手段。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学的全过程育人,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旗帜...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思政教学在各学科领域中的融入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手段。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学的全过程育人,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旗帜。在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农林创新人才,更能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思政教育 思政教学 全过程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教育 根本指导思想 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林草赋能风景园林人才培养的逻辑转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蕾 张心语 +1 位作者 翟雅琳 姚允龙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93-97,共5页
林草系统作为稳定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绿地基础,能够提升数字林草系统监测和保护的效率与质量,还能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风景园林专业作为林草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面临着教学结构固化、产教融合不足等问题,急需抓... 林草系统作为稳定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绿地基础,能够提升数字林草系统监测和保护的效率与质量,还能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风景园林专业作为林草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面临着教学结构固化、产教融合不足等问题,急需抓住数字林草技术创新的契机弥合人才缺口。因此,本文提出了数字林草赋能风景园林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和实施路径,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开拓“数字”新思路,引导“资源”共享,探索“剧本”方案,促进产学研协同和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数字林草赋能育人模式旨在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风景园林人才,为数字林草技术的持续创新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林草 数字景观 风景园林 人才培养 实践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常见树种叶色季节动态和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冬乐 蒋旭博 +2 位作者 王东男 谷加存 杨剑飞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3期8-16,共9页
【目的】探究东北常见树种叶色季节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揭示植物叶片呈色机理和东北地区园林景观配置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北美红枫、白桦、紫叶稠李和金叶榆等10种东北常见园林绿化树种为试材,对其色差参数(L*、a*、b*)... 【目的】探究东北常见树种叶色季节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揭示植物叶片呈色机理和东北地区园林景观配置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北美红枫、白桦、紫叶稠李和金叶榆等10种东北常见园林绿化树种为试材,对其色差参数(L*、a*、b*)、色素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并与取样周期内的平均温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树种叶片中的色素含量及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在整个转色期,叶色季节动态受平均温度和内部各色素含量的综合影响。其中,所有色差参数与叶绿素含量、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a*与花色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同时,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在转色期变化并不显著,与叶色变化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随平均温度降低,秋色叶黄色树种及红色树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在黄色树种中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比值升高,而红色树种花色苷与叶绿素比值升高。常色叶树种中紫叶稠李和辽东桤木叶片颜色及色素含量较为稳定,而紫叶李和金叶榆在后期出现复绿现象,分别由于花青素含量降低和叶绿素含量升高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叶树种 叶色 色差参数 生理特征 平均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三生宜居性测度与多情景模拟预测——以泰来县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蕾 陈媛媛 +6 位作者 翟雅琳 李泽玉 贾佳 张心语 张泽雨 周霁涵 姚允龙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2-493,共12页
为探索东北乡村生产-生态-生活(三生)多功能协调的宜居空间格局,本研究以东北典型生态贫困县——黑龙江省泰来县为例,诊断其三生宜居冲突及其结构响应关系,预测不同宜居目标情景下三生空间的演变格局,从而构建了识别与评价-明晰空间结构... 为探索东北乡村生产-生态-生活(三生)多功能协调的宜居空间格局,本研究以东北典型生态贫困县——黑龙江省泰来县为例,诊断其三生宜居冲突及其结构响应关系,预测不同宜居目标情景下三生空间的演变格局,从而构建了识别与评价-明晰空间结构-目标与模拟的三生空间宜居性整治框架。结果表明:泰来县综合宜居性平均得分为71.25,空间格局呈现出西高东低态势,高宜居区域聚集在西南部中心城区,中宜居空间连续分布在整个研究区内,低宜居空间则呈现出明显的小聚集、大分散的分布特征。泰来县三生宜居性中度协调及优质协调区域占比为59.6%,全域三生宜居性协同一般,空间分布和综合宜居性分布具有高度一致性,东部三生冲突强度显著高于西部。进一步设置生产宜居优先、生态宜居优先、生活宜居优先以及三生协调宜居4种情景,结果显示4种情景下均是生活空间增量最多,生态空间和生产空间因情景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研究表明,高质量生活、生态和生产空间是提升区域宜居性的关键因素,而三者之间的高效融合与协调是促进多功能协调宜居空间格局形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 宜居性 耦合协调 多情景模拟 空间宜居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无机到有机:少数民族乡村聚落景观保护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俊玲 张艺菲 张敏 《现代园艺》 2025年第5期180-183,共4页
从政策、理论和实践3个维度探讨了乡村聚落景观保护的路径问题。在已有韧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有机韧性更新”的理念,并进一步提出了“有机韧性”“无机韧性”和“韧性断裂”的概念,并基于此分析了少数民族乡村聚落景观保护遇到的问题... 从政策、理论和实践3个维度探讨了乡村聚落景观保护的路径问题。在已有韧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有机韧性更新”的理念,并进一步提出了“有机韧性”“无机韧性”和“韧性断裂”的概念,并基于此分析了少数民族乡村聚落景观保护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从无机到有机”“从固化到活化”和“从孤本到范本”3条保护少数民族聚落景观的实践路径,以期推动我国乡村聚落景观保护工作,并在实践中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乡村聚落景观保护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乡村聚落景观 保护路径 韧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时间对神农香菊开花及相关生长指标和生理特性影响
14
作者 周英 耿晓东 +2 位作者 汪成忠 崔兰明 孙颖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0,共9页
神农香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var.aromaticum)为菊科短日照植物,对光周期的变化较为敏感。以在苏州地区引种的神农香菊为试验材料,以在日光温室中自然生长的神农香菊为对照(CK),设置如下3个光周期处理:S8处理(光—暗周期为8h—16h)... 神农香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var.aromaticum)为菊科短日照植物,对光周期的变化较为敏感。以在苏州地区引种的神农香菊为试验材料,以在日光温室中自然生长的神农香菊为对照(CK),设置如下3个光周期处理:S8处理(光—暗周期为8h—16h)、S10处理(光—暗周期为10h—12h)、S12处理(光—暗周期为12h—12h),研究不同光照时间对神农香菊花芽分化、开花性状及开花过程中生长指标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S10处理的催花效果最好,现蕾期及花期结束期均较早。(2)S10、S12处理对神农香菊株高、茎粗、节数等生长指标的负面影响较小,S8处理下的神农香菊株高、茎粗、可见叶数的生长受限。各光照处理对平均节间长度的影响不大,但均能促进神农香菊分枝。(3)S10、S12处理下的神农香菊花朵数量增加,花朵直径小幅度下降,整体表现为花小而密,开花品质良好;S8处理下的开花品质最差。(4)在3个光周期处理下,神农香菊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综上,在促进神农香菊开花的过程中,可将S10处理作为首选光周期处理,S12作为备选光周期处理。研究结果可为神农香菊催花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为花期调控技术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香菊 光周期手段 花期调控 生长指标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城市公园运动共享型空间优化研究
15
作者 侯韫婧 王雨萌 +1 位作者 吴雨馨 许大为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5,共8页
作为健康干预的重要空间载体,高密度地区城市公园面临着增量困难与居民多样化运动需求的显著矛盾。城市公园运动共享型空间通过提高场地使用率、周转率及活动兼容性,能够有效提升公园的运动供给能力。以哈尔滨丁香公园和群力公园为例,利... 作为健康干预的重要空间载体,高密度地区城市公园面临着增量困难与居民多样化运动需求的显著矛盾。城市公园运动共享型空间通过提高场地使用率、周转率及活动兼容性,能够有效提升公园的运动供给能力。以哈尔滨丁香公园和群力公园为例,利用Kano模型提取不同运动类型的关键环境要素,并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和使用人群特点,自由组合关键环境要素,建构3类运动共享型空间——放松+舒缓、社交+爱好、社交+放松;最终通过模拟预测,明确运动共享型空间的必备环境要素,提出模块化共享空间优化的设计策略。结果表明:1)不同运动类型人群对活动空间的必备需求存在差异,如高强度运动人群重视场地设施,而低强度运动人群认为植物特征是提升其运动意愿的关键;2)“高围合+多色植物+趣味设施”的空间能吸引进行放松和舒缓类活动的人群共同开展体力活动,“大尺度+特色水景+休憩设施”的空间能吸引进行社交和爱好类活动的人群共同开展体力活动,“便捷出口+多样植物+健身设施”的空间能吸引进行社交和放松类活动的人群共同开展体力活动。研究结果为存量阶段城市公园的优化更新提供了新路径,有助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公园 虚拟现实技术 运动共享型空间 环境要素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olb”学习循环理念的生态学“三元一体”育人体系构建
16
作者 姚允龙 张旭光 +2 位作者 孔石 张心语 王蕾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71-77,共7页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肩负着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重任的生态学科教育体系,面临无法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困境。如何创新生态学科育人体系,培养生态学全面型人才成为关键。从生态学教育发展现状入手...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肩负着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重任的生态学科教育体系,面临无法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困境。如何创新生态学科育人体系,培养生态学全面型人才成为关键。从生态学教育发展现状入手,剖析生态学科所面临的人才培养问题,尝试将基于“Kolb”学习循环理念的“三元一体”育人体系应用于生态学的教学实践中,实现培养符合新时代的高质量生态学科人才。在教学实践中,以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验室为技术平台,构建以“多元技术整合、实践能力提升、生态思维培养以及师生互馈的全方位评价体系”四个环节为基本教学框架,形成以“奠定基础知识、理论知识的应用、提升素质、教师与学生的自我反思”的学习模块。通过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营造了生动、自然、趣味的学习环境,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生态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lb”学习循环理念 生态学 “三元一体”育人体系 生态思维 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伦春族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17
作者 张敏 乔诗尧 +1 位作者 司海辰 张俊玲 《现代园艺》 2025年第23期40-42,共3页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下,少数民族聚落的保护与发展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鄂伦春族的聚居区域,选取61个乡村聚落作为研究对象,依托文化地理学的理论框架,挑选8类文化地理因子,构建了聚落文化地理属性数据库。运用ArcGIS地理...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下,少数民族聚落的保护与发展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鄂伦春族的聚居区域,选取61个乡村聚落作为研究对象,依托文化地理学的理论框架,挑选8类文化地理因子,构建了聚落文化地理属性数据库。运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工具,深入探讨了自然与人文两方面影响因子对聚落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鄂伦春聚落呈现出“两核多点”的地理分布模式,并展现出“大散居、小聚居、多民族杂居”的文化格局、依山依水依草的选址特征、地区发展分异显著的社会特征。揭示了鄂伦春族乡村聚落与自然环境之间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在此环境下形成的多民族聚居的复杂社会结构。这种聚落分布模式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同时也带来了管理和适应上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伦春族 聚落 空间分布 文化地理学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过氧化氢(H_(2)O_(2))影响非生物胁迫下植物生长与生理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殷缘 程爽 +4 位作者 刘定豪 邓晓霞 李凯月 王竞红 蔺吉祥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 H_(2)O_(2))作为一种重要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信号分子,通过调控氧化还原反应参与细胞应答各种胁迫信号,在植物抗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适量的外源H_(2)O_(2)能够缓解非生物胁迫对... 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 H_(2)O_(2))作为一种重要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信号分子,通过调控氧化还原反应参与细胞应答各种胁迫信号,在植物抗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适量的外源H_(2)O_(2)能够缓解非生物胁迫对植物的伤害,甚至可加快其生长和发育进程,例如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等。此外,H_(2)O_(2)具有无色无毒、强光下易分解等环境友好特性。因此,深入探索其在非生物胁迫下对植物生长与生理代谢的影响尤为重要,对于未来广泛应用H_(2)O_(2)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抗逆性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基于此,本文归纳与总结了在非生物胁迫条件下外源H_(2)O_(2)调节植物生长与生理的研究进展,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以及光合作用、抗氧化防御系统的生理响应两大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明晰植物的响应机制,以期为未来H_(2)O_(2)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过氧化氢(H_(2)O_(2)) 非生物胁迫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长 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与耦合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游桂璇 王沛然 +1 位作者 曹嘉铄 胡远东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基于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模型模拟了大庆市4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碳储存、产水量、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的变化,并对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1990-2020年大庆市草地... 基于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模型模拟了大庆市4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碳储存、产水量、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的变化,并对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1990-2020年大庆市草地面积呈减少的趋势,建设用地的面积不断增加;4种生态服务功能均呈先降低再增高的变化趋势,其中土壤保持和产水量变化幅度较大;产水量与其他3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呈现“权衡”关系,碳储存、生境质量和土壤保持之间存在“协同”关系;林地和水域面积的提升可以提高碳储存和生境质量,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占比对产水量和土壤保持两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很小。研究结果对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以及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 时空演变 耦合效应 InVEST模型 大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小兴安岭地区土地利用模拟与碳储量评估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德文 高铭阳 +1 位作者 张碧君 张俊玲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6-294,306,共10页
[目的]评估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未来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储量变化,为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建设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2000,201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模拟2030年小兴安岭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评估自然发展,... [目的]评估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未来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储量变化,为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建设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2000,201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模拟2030年小兴安岭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评估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城镇发展3种不同情景下的碳储量。[结果]①2000—2020年,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发生显著转变,林地和草地面积不断缩减,林地面积缩减尤为突出,主要转变为耕地。②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2000,2010和2020年的碳储量分别为2.204×10^(9)t,2.203×10^(9)t,2.191×10^(9)t,呈现逐年下降趋势。③从固碳角度来看,到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相较于自然发展情景优势显著,碳储量增加了1.933×10^(7)t,碳储量下降趋势得到显著缓解,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依据和指导。[结论]未来应延续科学生态政策,以维护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生态安全,提升碳汇能力,助力建设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PLUS-InVEST模型 碳储量 小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