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北边境城市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过程及机制研究——以东宁和珲春市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丁月龙 李晓玲 +2 位作者 刘鉴 宋吉富 贺红士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4-482,共9页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问题逐渐凸显,边境地区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衡量其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可持续发展态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黑龙江省东宁市与吉林省珲春市为研究案例,从城市经济、口岸经济和社会状况3个维...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问题逐渐凸显,边境地区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衡量其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可持续发展态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黑龙江省东宁市与吉林省珲春市为研究案例,从城市经济、口岸经济和社会状况3个维度构建边境城市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改进麦肯锡矩阵评价边境城市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及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表现与发展趋势,最后通过障碍度模型探究影响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①东宁和珲春总体城镇化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主要受到城市经济与口岸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②东宁和珲春总体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趋势与其城镇化发展过程是同步的,总体经历了低发展水平的可持续发展(1993-2005年)、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非可持续发展(2006-2016年)、中等发展水平的可持续发展(2017-2020年)3个阶段。③东宁与珲春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总体趋势相同,但受口岸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部分阶段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特征。④城市经济是长期影响东宁和珲春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准则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出口依存度为主要障碍因子。研究结果可为边境城市城镇化可持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城市 口岸经济 新型城镇化 麦肯锡矩阵 障碍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多维演进、地域类型与协调发展
2
作者 房艳刚 齐雨施 刘建志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495-2507,共13页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面向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需求,本文将农业现代化分为经济效率、粮食产能、生态可持续和共同富裕4个维度,构建农业现代化多维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聚类分析方法,...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面向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需求,本文将农业现代化分为经济效率、粮食产能、生态可持续和共同富裕4个维度,构建农业现代化多维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多维时空演变特征及各维度之间的权衡/协同,划分命名地域类型并提出协调发展的路径和策略。研究发现:①2005—2020年,吉林省粮食产能呈持续上升趋势,生态可持续逐渐下降,经济效率先升后降,共同富裕的良好趋势在2020年受到暂时性冲击。空间上,各维度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且分布格局的差异显著,部分维度的格局与演变相逆。②2005—2020年粮食产能与生态可持续为逐渐增强的权衡关系;2005—2020年粮食产能与共同富裕整体呈逐渐增强的协同关系。③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可划分为粮食共富示范区、生态特色先行区、生态经济潜力区、综合协调推进区4种地域类型,并采取差异化的协调发展路径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新时代内涵 权衡/协同 地域类型划分 粮食主产省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粮食生产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3
作者 常晓东 王士君 +2 位作者 孟欣杰 王思琦 秦萌泽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441-2453,共13页
粮食生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象条件变动、农业灾害以及城镇化进程中耕地大量占用、乡村空心化、农业技术变革等因素均对粮食生产存在显著影响。本文从城镇化与气候变化的双重背景来探究多尺度下中国... 粮食生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象条件变动、农业灾害以及城镇化进程中耕地大量占用、乡村空心化、农业技术变革等因素均对粮食生产存在显著影响。本文从城镇化与气候变化的双重背景来探究多尺度下中国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以期为气候变化冲击和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粮食安全保障提供科学支撑和政策启示。研究发现:①2000—2022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虽略有波动但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区域粮食生产主体功能愈发突出且发生了显著时间跃迁,省域粮食生产格局经历了从“单核心–边缘”到“双核心–边缘”的空间重构。②城镇化与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存在尺度差异性、叠加效应与交互效应。城镇化在多尺度上均表现为净正向效应,而气候因子仅在省域尺度上较为显著。二者叠加效应下,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相较于气候因子发挥主导作用,交互效应下,城镇化与气候因子的违和制约了省域粮食增产。③城镇化与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空异质性。从时间上看,气候变化的主导作用主要发生在21世纪以来的前12 a,而城镇化的主导作用主要发生在后11 a。从空间上看,城镇化仅对城镇化先发区域的粮食生产影响不显著,气候因子则对非空间连续的粮食功能分区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气候变化 粮食生产 异质性 乡村空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中南地区工业韧性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关皓明 牟青 +2 位作者 赵远飞 钱思彤 李卓伟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49-1561,共13页
本文以辽中南地区73个县级单元为研究对象,将工业划分为原材料业、装备制造业和其他工业3类,分别从产业、企业层面探讨全国经济周期长期缓慢扰动和新冠疫情短期冲击扰动2种情境下的工业韧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2004—2018年在... 本文以辽中南地区73个县级单元为研究对象,将工业划分为原材料业、装备制造业和其他工业3类,分别从产业、企业层面探讨全国经济周期长期缓慢扰动和新冠疫情短期冲击扰动2种情境下的工业韧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2004—2018年在全国经济周期扰动下,辽中南地区各县级单元工业韧性逐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归因于支柱产业韧性低,细分工业韧性同样逐渐低于全国,其中原材料业韧性相对较高,装备制造业韧性出现大幅下降。2019—2023年在新冠疫情扰动下,辽中南地区企业存活率层面的工业韧性表现出装备制造企业>原材料企业>其他工业企业的特点。②全部工业与细分工业韧性的空间分布态势较为一致,均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但集聚态势在逐渐减弱。③2004—2018年产业结构对工业韧性的影响因支柱产业类型存在差异,相关多样化对工业韧性的负向作用显著,非相关多样化起到促进作用但存在减弱趋势。④2019—2023年知识网络结构的内外连通性对工业韧性的作用不同,县级单元对外紧密且广泛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工业韧性的提高,特别是对装备制造企业作用明显,而县级单元内部紧密的知识网络则不利于企业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韧性 区域经济韧性 产业结构 知识网络结构 辽中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三角地区陆路交通与旅游经济空间匹配性
5
作者 朱建华 龚悦 杨潇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84-1294,共11页
以中三角地区38个地级市(州)为样本单元,选取2011年和2021年为时间节点,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数理统计与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探讨了中三角地区陆路交通与旅游经济格局的演变特征及其空间匹配性,研究发现:(1)中三角地区交通水平空间格局存... 以中三角地区38个地级市(州)为样本单元,选取2011年和2021年为时间节点,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数理统计与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探讨了中三角地区陆路交通与旅游经济格局的演变特征及其空间匹配性,研究发现:(1)中三角地区交通水平空间格局存在明显差异,陆路交通综合水平显著提升,由中部向外围片区呈“三角状”梯度递减;(2)中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状况持续向好,旅游经济水平省际差距明显,由“单核突出”向“多中心显现”转变;(3)在陆路综合交通与旅游经济的同步协调性方面,市州规模的协调型远小于失调型,匹配水平较低,省际存在一定发展差异。基于此,研究结果可为交通和旅游供需有效适配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路交通 旅游经济 空间匹配 中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三省县级尺度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演变及类型划分 被引量:24
6
作者 刘鉴 杨青山 +2 位作者 张郁 刘杰 江孝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8-927,共10页
人口老龄化正成为制约东北振兴发展的突出问题。综合运用静态指标(老龄化系数、老少比)、动态指标(年龄结构变化、老年人口与非老年人口数量变化、老年人口增速)、空间自相关等测度指标和方法,分析了2000-2010年东北三省县级尺度人口老... 人口老龄化正成为制约东北振兴发展的突出问题。综合运用静态指标(老龄化系数、老少比)、动态指标(年龄结构变化、老年人口与非老年人口数量变化、老年人口增速)、空间自相关等测度指标和方法,分析了2000-2010年东北三省县级尺度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并对人口老龄化类型进行了划分。主要结论如下:①从静态指标来看,10 a间无论是老龄化系数还是老少比,均表现出全面升级态势,区域差异更加突出,空间分布由"均质"向"极化"转变。辽中南城市群、资源型城市市辖区和部分边境市县成为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集中分布区。②动态指标来看,10 a间四大城市的市辖区、大城市周边市县、资源型城市市辖区、边境市县等区域,在年龄结构变化、老年与非老年人口数量变化、老年人口增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③综合运用静态和动态指标将东北三省划分为5种老龄化类型:稀释老化型、残留老化型、就地老化型、潜在老化型和未老化型。对每种类型的老龄化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对典型区域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静态指标 动态指标 老龄化类型 东北三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收缩城市活力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冯章献 李嘉鑫 +2 位作者 王士君 杨志鹏 季顾烽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4-785,共12页
利用市辖区人口变化识别2010—2018年东北地区的收缩城市,重新定义城市活力并构建城市活力多指标评价体系,刻画东北地区城市活力时空格局,剖析东北地区收缩城市的城市活力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东北地区现有16个收缩城市和7个... 利用市辖区人口变化识别2010—2018年东北地区的收缩城市,重新定义城市活力并构建城市活力多指标评价体系,刻画东北地区城市活力时空格局,剖析东北地区收缩城市的城市活力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东北地区现有16个收缩城市和7个增长城市,资源衰竭型城市为典型的收缩城市,整体表现为“收缩与增长并存,收缩集聚性显著”的空间特征。②东北地区城市活力水平整体提升,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整体格局和“北低南高”的省际空间差异格局。③收缩城市的综合活力水平普遍低于增长城市。从不同活力系统看,收缩城市的经济活力水平普遍较低,但个别城市的环境活力、文化活力和社会活力水平表现反而优于增长城市。④收缩城市活力系统协调度演变特征不显著,城市的原有活力基础和本底条件对于城市活力水平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保持高水平高协调的发展结构对于提升城市活力具有重要影响作用。⑤城市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功能混合度、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对收缩城市而言,优化建成区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空间多样化容纳程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提升城市活力水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城市 城市活力 活力演化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口流动的中国城市群多中心结构演化 被引量:4
8
作者 马宇薇 浩飞龙 王士君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利用2015—2018年腾讯人口迁徙大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多中心结构测度等方法,对中国19个城市群的人口规模、流动特征和空间结构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看,中国城市群的形态多中心结构指数差异明显,且有微弱向单中心... 利用2015—2018年腾讯人口迁徙大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多中心结构测度等方法,对中国19个城市群的人口规模、流动特征和空间结构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看,中国城市群的形态多中心结构指数差异明显,且有微弱向单中心空间结构发展的态势,而功能多中心结构指数大多较低,但表现出不断上升趋势.(2)在多中心结构类型匹配方面,优化提升类城市群的功能多中心结构指数较高但形态多中心结构指数普遍偏低,发展壮大类城市群的形态多中心结构指数较高但功能多中心结构指数大多偏低,而培育发展类城市群内部存在不同匹配类型.(3)在多中心结构类型演替方面,优化提升类和发展壮大类城市群多中心化发展的趋势较为明显,而培育发展类城市群大多呈现单中心化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人口流动 空间结构 形态多中心 功能多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遥感植被覆盖度提取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23
9
作者 刘琳 郑兴明 +2 位作者 姜涛 李雷 丁艳玲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1-160,共10页
在介绍了无人机平台及携带的多种传感器的基础上,总结了无人机遥感提取植被覆盖度的算法,并将算法分成了三大类:颜色空间法、植被指数法和机器学习分类法;针对无人机遥感提取植被覆盖度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颜色... 在介绍了无人机平台及携带的多种传感器的基础上,总结了无人机遥感提取植被覆盖度的算法,并将算法分成了三大类:颜色空间法、植被指数法和机器学习分类法;针对无人机遥感提取植被覆盖度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颜色空间法能有效消除无人机图像中亮度和饱和度等因素的干扰;植被指数法原理简单,且具有良好的精度,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机器学习分类法适用于不同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且提取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 植被覆盖度 提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电影产业网络结构及多维邻近解释 被引量:5
10
作者 关皓明 张雪莹 +2 位作者 孙永胜 冯章献 浩飞龙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63-1773,共11页
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电影产业链分工联系,分析城市电影网络结构,探究多维邻近性对城市间联系的影响及其城市主体差异。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电影网络呈现出以北京为主核心的轮辐式结构,而未表现出其它行业常见的“菱形结构”城市... 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电影产业链分工联系,分析城市电影网络结构,探究多维邻近性对城市间联系的影响及其城市主体差异。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电影网络呈现出以北京为主核心的轮辐式结构,而未表现出其它行业常见的“菱形结构”城市网络。(2)中国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时期,城市间产业链联系更多基于政策邻近和组织邻近,而非地理邻近。经济势差、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对城市间联系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多维邻近性对在电影生产活动中具备不同发展基础的城市间联系存在差异影响。政策邻近和组织邻近在发展基础强大的高连通度城市间联系中发挥显著正向影响。随着电影产业市场化深入,组织邻近和经济势差在高连通度城市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的中、低连通度城市间联系中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组织邻近和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能够显著促进中、低连通度城市间联系,而政策邻近的正向影响显著性降低或不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邻近性 城市电影网络 电影产业链 中国电影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中南城市群农业多功能演变特征与地域模式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本城 房艳刚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20-1730,共11页
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构建农业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时空差异诊断模型、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城市群农业地域多功能演变特征和地域模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①2006—2016年辽中南城市群农业多种功能演变具有不同特征,农产... 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构建农业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时空差异诊断模型、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城市群农业地域多功能演变特征和地域模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①2006—2016年辽中南城市群农业多种功能演变具有不同特征,农产品供给功能增强,增幅较大县域集中在康平、辽中和宽甸的"L型"连接线上;经济发展功能增强,增幅明显县域分布在本溪的市辖区;社会保障功能增强,增强明显县域包括大连、本溪的部分县域;生态服务功能减弱,减幅明显县域主要是金州、双台子、兴隆台、昌图等区县;休闲与文化功能增强,增幅较大县域集中在辽中南城市群南部沿海区县。②农业多功能演变受到稳定性因素和驱动性因素共同影响,不同因素的作用方向与强度不同。③辽中南城市群农业多功能演变可划分为5种地域模式,应有针对性的采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多功能 时空差异诊断模型 地域模式 辽中南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村庄类型判别研究——以吉林省前郭县和靖宇县的比较分析为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房艳刚 毕晓普 刘建志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1-551,共11页
村庄类型判别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也是揭示乡村差异化发展规律的科学基础。随着手机信令数据、POI数据等新数据形式的出现,对村庄发展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变得更为容易和精确。基于多源数据构建指标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因子... 村庄类型判别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也是揭示乡村差异化发展规律的科学基础。随着手机信令数据、POI数据等新数据形式的出现,对村庄发展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变得更为容易和精确。基于多源数据构建指标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因子分析和熵权TOPSIS法等研究方法,探索兼具科学性、普适性、易推广的村庄分类方法与分类体系,并以吉林省前郭县和靖宇县为例比较不同地域村庄差异影响因素和村庄类型系统的异同。研究发现:(1)在反映影响村庄差异的因素中,人口与活动特征、服务设施可及性、受城镇辐射度和道路交通条件是主要因素,这反映当代村庄更多是一个开放的外向型系统。(2)前郭、靖宇虽然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但因平原与山区的差异,后者的村庄差异受地形阻碍水平和资源环境基础的影响更为显著。(3)从“一级类–二级型”双层级村庄类型系统的结构和比例关系看,两县一级村庄类型中搬迁撤并类比重均比较高(前郭40.6%、靖宇27.9%),但具体原因有所不同;两县二级村庄类型的主体是治理改善型、人口流失型和规划禁控型,这反映了东北地区乡村非农产业不发达、人口快速流失与发展日益分化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比重高的总体区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分类 乡村振兴 手机信令数据 乡村规划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15年黑龙江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演变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泓淯 房艳刚 刘建志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8-174,共7页
选取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黑龙江省各县(市)农作物生产统计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ESDA-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县域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变迁。结果表明:2005—2015年黑龙江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逐年增加,以水稻和玉米更为... 选取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黑龙江省各县(市)农作物生产统计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ESDA-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县域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变迁。结果表明:2005—2015年黑龙江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逐年增加,以水稻和玉米更为典型。农作物格局变化明显,各县(市)的种植类型从以大豆及其组合型为主演变为以玉米及其组合型作物为主,形成了以三江平原和松花江流域地区为主的水稻集聚区,以松嫩平原区为主的玉米集聚区和以大小兴安岭地区为主的大豆集聚区。水稻种植还有一定潜力,各县(市)转入区、稳定区明显增加;玉米种植基本达到饱和,大量县(市)从转入区向稳定区过渡,且主要集中在玉米集聚区的松嫩平原地区;大豆生产动力不足,全省82.7%的县(市)成为大豆转出区。随着种植结构调整,黑龙江省形成了自北向南分别以大豆、大豆-玉米、玉米、水稻-玉米为主的地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种植结构 空间演变 空间自相关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边截水地物对黑土区小流域坡长因子计算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尚晨晨 张天宇 +1 位作者 秦丽杰 韩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5-309,316,共6页
[目的]研究地边截水地物对黑土区小流域坡长因子(L)和土壤侵蚀速率(A)的影响,为提高该地区的土壤侵蚀预报精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个小流域,结合野外调查和DEM分析,比较不考虑与考虑地边截水地物情况下的L。[结果]如果不考虑地边截水... [目的]研究地边截水地物对黑土区小流域坡长因子(L)和土壤侵蚀速率(A)的影响,为提高该地区的土壤侵蚀预报精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个小流域,结合野外调查和DEM分析,比较不考虑与考虑地边截水地物情况下的L。[结果]如果不考虑地边截水地物,L平均被高估18%,A平均被高估31%。[结论]在计算黑土区小流域土壤侵蚀速率时,有必要考虑地边截水地物。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坡度越大,横坡分布的地边截水地物的间距越小,越要考虑地边截水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坡长因子 沟道 黑土 林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