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嫩草地主要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期耐旱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王颖 穆春生 +1 位作者 王靖 李晓宇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7-12,共6页
采用8个PEG渗透势梯度模拟干旱胁迫,探讨了松嫩草地8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扁蓿豆、兴安胡枝子、细叶胡枝子和黄花草木樨5种小粒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等指标,在溶液渗透势下降到-0.6 M Pa后... 采用8个PEG渗透势梯度模拟干旱胁迫,探讨了松嫩草地8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扁蓿豆、兴安胡枝子、细叶胡枝子和黄花草木樨5种小粒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等指标,在溶液渗透势下降到-0.6 M Pa后迅速下降,当渗透势下降到-0.8 M Pa时,各项指标为0;而五脉山黧豆、多茎野豌豆和山野豌豆3种大粒种子则在溶液渗透势下降到-0.3M Pa时指标显著下降,下降到-0.6M Pa时下降到0。小粒种子的抗旱性明显好于大粒种子。在较低的溶液渗透势范围内,PEG有提高种子活力指数和促进幼苗生长的现象,是因为PEG对种子有引发作用,增强了种子的活性所致;PEG处理抑制胚芽生长,是幼苗调节营养分配以适应不良环境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牧草 种子荫发期 PEG 抗旱性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脉山黧豆开花动态及有性繁育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张丙林 穆春生 +1 位作者 王颖 王彦静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68-73,共6页
观测了五脉山黧豆的开花动态,并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方法测定了其有性繁育系统类型。结果表明,五脉山黧豆的花期持续45 d左右,盛花期为6月下旬左右。开花的日动态呈明显的双峰现象,2峰分别在8:00-11:00和14:00-15:00时出... 观测了五脉山黧豆的开花动态,并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方法测定了其有性繁育系统类型。结果表明,五脉山黧豆的花期持续45 d左右,盛花期为6月下旬左右。开花的日动态呈明显的双峰现象,2峰分别在8:00-11:00和14:00-15:00时出现。五脉山黧豆的杂交指数(OCI)=3,繁育系统为自交亲和,有时需要传粉者;花粉-胚珠比(P/O)=2 286.21,为兼性异交。得出其繁育类型为混交繁育系统,即自交和异交并存。五脉山黧豆的传粉系统不完善和虫害是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脉山黧豆 开花动态 繁育系统 杂交指数 花粉-胚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草地主要豆科牧草种子硬实破除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穆春生 王颖 孟安华 《四川草原》 2005年第10期6-8,22,共4页
对松嫩草地3种豆科牧草种子硬实破除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因物种不同各种处理方法的效果也不同,用98%浓硫酸处理山野豌豆种子10min和扁蓿豆种子20min,可分别使发芽率由2%和14%提高到94%和82%,而兴安胡枝子种子的发芽率由8%提高到50%。热水... 对松嫩草地3种豆科牧草种子硬实破除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因物种不同各种处理方法的效果也不同,用98%浓硫酸处理山野豌豆种子10min和扁蓿豆种子20min,可分别使发芽率由2%和14%提高到94%和82%,而兴安胡枝子种子的发芽率由8%提高到50%。热水处理方法破除种子硬实的效果不佳,赤霉素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几乎无影响。由胚根长度的调查结果得出,除浓硫酸处理对山野豌豆种子胚根长有促进的趋势外,其余均表现为持平或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草地 豆科牧草 种子 硬实破除方法 浓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艾蒿无性系种群根茎的年龄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邢福 田迅 杨允菲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09-213,共5页
将艾蒿根茎划分为不同年龄级,按长度和生物量统计其年龄结构,分析各龄根茎数量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艾蒿根茎的最大存活年龄为4龄;其根茎长度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生物量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开花期根茎累积长度为6984.8cm.m-2,根茎生物... 将艾蒿根茎划分为不同年龄级,按长度和生物量统计其年龄结构,分析各龄根茎数量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艾蒿根茎的最大存活年龄为4龄;其根茎长度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生物量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开花期根茎累积长度为6984.8cm.m-2,根茎生物量为103.7g.m-2;单位长度根茎的干物质贮存量随着龄级的增加而不断增大;高龄根茎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根茎长度比根茎生物量具有更大的生态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学 艾蒿 无性系植物 根茎 年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羊草群落恢复演替系列种群构件年龄结构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孟令宇 李海燕 杨允菲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7-812,共6页
本研究以松嫩平原退化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围栏与割草草地不同演替系列羊草种群为研究对象,调查恢复演替系列羊草种群分蘖株、根茎长度、芽库的年龄结构及冬眠构件的组成等数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样地中不同演替系列的分蘖株的... 本研究以松嫩平原退化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围栏与割草草地不同演替系列羊草种群为研究对象,调查恢复演替系列羊草种群分蘖株、根茎长度、芽库的年龄结构及冬眠构件的组成等数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样地中不同演替系列的分蘖株的年龄结构,均是1龄>2龄>3龄,为增长型的年龄结构。羊草根茎的累积长度以2龄的根茎所占比例最大,羊草地下根茎累积长度与分蘖株的年龄结构配置具有一致性。10月各样地芽库存量的年龄谱均为0龄>1龄>2龄>3龄,为增长型结构。在生长季的末期,羊草种群已经出现冬性苗和芽两种形式,冬性苗和芽的存量可视为翌年的潜在种群。割草样地冬性苗的存量显著高于围栏样地,表明割草可促进冬性苗和根茎芽的形成,羊草根茎的营养繁殖力大于分蘖节的营养繁殖力。预测翌年不同演替系列羊草种群均为增长型的年龄结构,但围栏和割草草地冬性植株和春性植株的比例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构件 芽库 年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草地2种胡枝子地上生物量动态及其种间比较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宝田 穆春生 +1 位作者 金成吉 张福田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36-41,共6页
对松嫩草地兴安胡枝子与细叶胡枝子地上生物量动态及种间进行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内,2种胡枝子地上总生物量与茎、叶生物量的动态变化与季节气候变化相适应,呈幂函数增长的“S”型曲线形式;花果生物量则呈逐渐增加的直线形... 对松嫩草地兴安胡枝子与细叶胡枝子地上生物量动态及种间进行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内,2种胡枝子地上总生物量与茎、叶生物量的动态变化与季节气候变化相适应,呈幂函数增长的“S”型曲线形式;花果生物量则呈逐渐增加的直线形式。兴安胡枝子地上总生物量与茎、叶、花果生物量明显高于细叶胡枝子,其最大值分别是细叶胡枝子的1.78,1.31,1.59和3.62倍。在整个生长季,2种胡枝子叶的比重逐渐下降,茎比重逐渐上升,叶比重的急速下降与其生殖生长的开始相关。2种胡枝子RGR双峰曲线的动态变化是与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外界环境因子的变化紧密相关的。由兴安胡枝子的分枝数量明显大于细叶胡枝子得出,在建立人工草地时,兴安胡枝子应比细叶胡枝子合理稀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草地 兴安胡枝子 细叶胡枝子 地上生物量 种间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布野豌豆裂荚影响因素与裂荚日动态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玉英 王颖 +3 位作者 穆春生 李晓宇 王俊锋 侯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1-254,共4页
为探明豆科牧草裂荚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每天的裂荚时间,以广布野豌豆为对象分别进行了晴天和阴天裂荚影响因素与裂荚日动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晴天时,相对裂荚率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荚皮温度和荚皮含水量均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 为探明豆科牧草裂荚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每天的裂荚时间,以广布野豌豆为对象分别进行了晴天和阴天裂荚影响因素与裂荚日动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晴天时,相对裂荚率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荚皮温度和荚皮含水量均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阴天时,除裂荚率与荚皮含水量相关关系未达到显著外,其余也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水平(P<0.01或P<0.05),相对裂荚率与风速无关(P>0.05);晴天的裂荚率明显大于阴天,每天裂荚高峰期发生在12:00-14:00,而8:00前和18:00后不裂荚。上述结果得出,外界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与裂荚率密切相关,选择8:00前的清晨和18:00后的傍晚,是避免种子损失,收获种子的最佳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布野豌豆 裂荚因素 裂荚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割草场不同演替系列羊草和光稃茅香种群构件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范广芝 李海燕 杨允菲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4-37,共4页
对松嫩平原割草场空间演替系列中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光稃茅香Hierochloe gtabra种群构件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月中旬,2种植物的现实种群均以冬性株占绝对优势,羊草为98.6%~100%,光稃茅香为97.6%~100%;潜在... 对松嫩平原割草场空间演替系列中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光稃茅香Hierochloe gtabra种群构件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月中旬,2种植物的现实种群均以冬性株占绝对优势,羊草为98.6%~100%,光稃茅香为97.6%~100%;潜在种群中分蘖节芽所占比例羊草为34.1%~61.0%,光稃茅香为30.8%~73.9%,根茎芽所占比例分别为49.0%~65.9%和26.1%~69.1%,芽库的输出率分别为34.7%~38.3%和25.7%~43.9%。当时2种群的1龄根茎尚未形成,根茎累积长度与生物量均以2龄为主。羊草的更新能力高于光稃茅香,在5个演替系列中,随着羊草种群数量的增大,光稃茅香的数量不断地减少。随着演替时间的增加,羊草将逐渐取代光稃茅香而成为割草场的优势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光稃茅香 演替系列 种群 构件结构 割草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草种群各类地下芽的发生、输出与地上植株的形成、维持动态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继涛 徐安凯 +1 位作者 穆春生 王俊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60,共7页
羊草地下芽库中各类型芽及所形成子株和母株的季节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年返青母株是由上一年母株形成的80%的分蘖芽与分蘖芽子株,15%的根茎顶芽与根茎顶芽子株,以及5%根茎节芽和根茎节芽子株组成的,分蘖芽与分蘖芽子株是返青母株的... 羊草地下芽库中各类型芽及所形成子株和母株的季节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年返青母株是由上一年母株形成的80%的分蘖芽与分蘖芽子株,15%的根茎顶芽与根茎顶芽子株,以及5%根茎节芽和根茎节芽子株组成的,分蘖芽与分蘖芽子株是返青母株的主体。随着返青母株的生长,根茎顶芽是在5月20日早于分蘖芽和根茎节芽1个月发生,并首先呈水平生长方式远离母株,占据生态位;在6月20日水平根茎顶芽开始向地面弯曲,输出子株的同时,分蘖芽和根茎节芽开始形成,并输出子株。羊草母株以产生低比例根茎芽和高比例分蘖芽的扩展和丛生联合生长方式,以年内和年间的芽、子株、母株之间的不断循环,年复一年地维持着种群的无性繁殖机制。高降水年份可显著地增加地下芽库各类型芽数量,从而使地上子株和母株密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芽类型 母株和子株类型 密度和比例 季节动态 种群维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不同生境寸草苔种群生殖分株的数量特征及生殖分配动态 被引量:21
10
作者 郭力华 杨允菲 李建东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63-68,共6页
通过对松嫩平原割草地的割草地段和休闲地段的单优势种群落和混生群落,以及多年休闲封育地段火烧处理的单优势种群落和混生群落计3种生境6个群落的取样测定,研究了寸草苔种群生殖分株在开花期和籽实成熟期的数量特征和生殖分配的时空动... 通过对松嫩平原割草地的割草地段和休闲地段的单优势种群落和混生群落,以及多年休闲封育地段火烧处理的单优势种群落和混生群落计3种生境6个群落的取样测定,研究了寸草苔种群生殖分株在开花期和籽实成熟期的数量特征和生殖分配的时空动态。从开花期和籽实成熟期,寸草苔生殖分株高与分株生物量变化幅度具一致性,分别平均增长了211%和207%;穗长平均增长了9%,但穗生物量则增加了152%。生殖分配在开花期空间变异性较小,籽实成熟期增大。寸草苔种群生殖分株的生殖分配与分株高和分株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多数种群是在开花期以后形成并逐渐趋于稳定的线性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寸草苔种群 生殖分株 数量特征 生殖分配 割草地 封育休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烧对结缕草种群有性生殖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学勇 杨允菲 +1 位作者 王兆明 亓娜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24-327,共4页
研究火烧和未烧样地结缕草(Zoysiajaponica)种群的有性生殖数量特征。结果表明:火烧极显著地增加了生殖枝密度,极显著地降低了花序种子数,但对千粒重没有显著影响,种子产量是未烧的1.85倍;火烧并未影响种子质量(千粒重)而是增加了种子数... 研究火烧和未烧样地结缕草(Zoysiajaponica)种群的有性生殖数量特征。结果表明:火烧极显著地增加了生殖枝密度,极显著地降低了花序种子数,但对千粒重没有显著影响,种子产量是未烧的1.85倍;火烧并未影响种子质量(千粒重)而是增加了种子数量(粒数)并提高其生育力;火烧未改变有性生殖数量性状(花序种子数,花序长,生殖生长比率,花序种子重和生殖分配)与生殖枝高度间的定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缕草 有性生殖 火烧 辽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栽五脉山黧豆根茎长度与成苗率和生物量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穆春生 张丙林 周道玮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94-99,共6页
为揭示五脉山黧豆根茎无性繁育规律,进行了人工切段不同长度根茎移栽与成苗率和生物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盆栽条件下,移栽根茎长度由1cm增加到5cm,成苗率不但由8.0%增加到84.0%,而且显著地提高了成苗势,生根粉有进一步明显增加成苗... 为揭示五脉山黧豆根茎无性繁育规律,进行了人工切段不同长度根茎移栽与成苗率和生物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盆栽条件下,移栽根茎长度由1cm增加到5cm,成苗率不但由8.0%增加到84.0%,而且显著地提高了成苗势,生根粉有进一步明显增加成苗率和成苗势作用;春天田间干旱条件下,移栽根茎长度在5~20cm时,虽然成苗率主要受覆土深度的影响,而与根茎长短无关,但移栽根茎长度与地上地下各组分生物量间存在着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由不同生境条件下极其明显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形态变化,表明了对适宜环境生长的可塑性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脉山黧豆 移栽根茎长度 成苗率 成苗势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野豌豆地上生物量和草层结构及全氮含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秦建波 穆春生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8期28-32,共5页
对山野豌豆Vicia amoena地上生物量和草层结构动态及其全氮含量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地上生物量和各构件生物量动态变化呈S曲线型,地上生物量净积累前期增长缓慢,在7月22日后迅速增加,到8月11日达到最大值,之后迅速下... 对山野豌豆Vicia amoena地上生物量和草层结构动态及其全氮含量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地上生物量和各构件生物量动态变化呈S曲线型,地上生物量净积累前期增长缓慢,在7月22日后迅速增加,到8月11日达到最大值,之后迅速下降至负值。随着生育进程和植株高度的增加,植株下层生物量所占比重逐渐降低,0~10cm层生物量的比例由6月12日的30.4%逐渐降至后期的4.5%~5.0%;叶所占比例逐渐下降,茎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在8月31目前,叶的比例始终高于茎的比例,生殖器官所占比例较小,最大值只有10.16%。茎、叶全氮含量在整个生长季内一直呈下降趋势,叶的全氮含量始终高于茎,生殖器官全氮含量在7月22日后迅速增加,到种子成熟期达到最高,叶和生殖器官全氮含量的最大值分别为4.69%和4.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野豌豆 地上生物量 草层结构 全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半岛不同生境天然结缕草种群冬眠构件的结构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学勇 杨允菲 王兆明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50-54,共5页
按生物的构件理论,将冬眠苗和冬眠芽视为结缕草种群的冬眠构件,并将全体冬眠苗和冬眠芽看作潜在种群,将全体分蘖株看作现实种群,分析了4个不同生境中冬眠苗和冬眠芽的结构以及潜在种群与现实种群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同一生境中结缕草... 按生物的构件理论,将冬眠苗和冬眠芽视为结缕草种群的冬眠构件,并将全体冬眠苗和冬眠芽看作潜在种群,将全体分蘖株看作现实种群,分析了4个不同生境中冬眠苗和冬眠芽的结构以及潜在种群与现实种群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同一生境中结缕草种群的冬眠苗和冬眠芽具有相似的结构;不同生境中,结缕草种群的冬眠构件数量、分蘖株数量差异极显著,但根状茎冬眠构件占分蘖株数量的比率没有显著差异,从而揭示了不同生境结缕草种群保持大小相对稳定及其与生境长期适应的种群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缕草种群 冬眠苗 冬眠芽 冬眠构件 构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育年龄山野豌豆地上生物量与粗蛋白含量的动态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秦建波 穆春生 金成吉 《四川草原》 2005年第11期9-12,共4页
不同生育年龄山野豌豆地上生物量与粗蛋白含量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1龄山野豌豆由于其生育期短,生长缓慢,生物量低,所以基本没有利用价值;与此相对,2龄和3龄山野豌豆则有较高的利用价值。3龄山野豌豆与2龄山野豌豆相比,由于其地上生... 不同生育年龄山野豌豆地上生物量与粗蛋白含量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1龄山野豌豆由于其生育期短,生长缓慢,生物量低,所以基本没有利用价值;与此相对,2龄和3龄山野豌豆则有较高的利用价值。3龄山野豌豆与2龄山野豌豆相比,由于其地上生物量和中后期粗蛋白含量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利用价值高于2龄山野豌豆。在整个生长季节内,不同年龄山野豌豆植株地上生物量的积累呈S曲线变化形式;茎叶比均表现出递增的趋势,而粗蛋白含量则表现为递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野豌豆 不同生育年龄 生育期 地上生物量 粗蛋白 茎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