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后美国东北部高技术产业发展探源 被引量:3
1
作者 韩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7,共6页
二战后,美国东北部的高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世人瞩目。美国东北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该地区得天独厚的智力资源优势。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为其提供了所需的人才和技术,是高技术产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联邦政府巨额军事... 二战后,美国东北部的高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世人瞩目。美国东北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该地区得天独厚的智力资源优势。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为其提供了所需的人才和技术,是高技术产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联邦政府巨额军事开支的投入为东北部高技术产业的蓬勃兴起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此外,东北部各州政府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雄厚的风险资本,也是该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必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美国 东北部地区 军费开支 二战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当代移民的福利财政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欧阳贞诚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0-188,192,共9页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外来移民掀起入境美国的新高峰,移民是否滥用美国福利救济而加剧政府财政负担的问题,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表面上看来,当代移民有较高的福利参与率,也耗费了较高比例的福利费用。但从一个全面而动态的...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外来移民掀起入境美国的新高峰,移民是否滥用美国福利救济而加剧政府财政负担的问题,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表面上看来,当代移民有较高的福利参与率,也耗费了较高比例的福利费用。但从一个全面而动态的视角来看,移民并非是社会福利救济的负担,他们也为美国做出了重要的财政与经济贡献。美国社会存在的对移民福利问题的片面认识,反映了深刻而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移民 福利 财政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早期研究(1966—1968)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朝晖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7-73,共7页
中国“文化大革命”爆发伊始就引起美国学界和决策当局的关注。根据对中国局势的分析 ,美方对“文革”采取“静观待变 ,尽量不表态”的策略。这一时期 ,美国对华政策的主流仍是视中国为危险的敌人 ,继续其“紧逼遏制”战略。中美长期相... 中国“文化大革命”爆发伊始就引起美国学界和决策当局的关注。根据对中国局势的分析 ,美方对“文革”采取“静观待变 ,尽量不表态”的策略。这一时期 ,美国对华政策的主流仍是视中国为危险的敌人 ,继续其“紧逼遏制”战略。中美长期相互敌视以及美方在对华分析和认识上的局限乃至错误是致使中美关系在“文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中关系 "文化大革命" 美国对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与高等教育大众化体系的形成 被引量:20
4
作者 高嵩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64,共4页
美国高等教育,根植于北美殖民地初期,发展于19世纪,经过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调整和二战后半个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向深度和广度的推进,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在此过程中,美国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美国高等教育,根植于北美殖民地初期,发展于19世纪,经过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调整和二战后半个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向深度和广度的推进,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在此过程中,美国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为适应国家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美国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革,由此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时期,并最终形成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高等教育 教育改革 大众化体系 2O世纪6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亚裔美国人的精神生存空间 被引量:3
5
作者 黄际英 姜立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6-62,共7页
具有公民身份的亚裔美国人及其后代目前仍被美国主流社会视为“异国人”或“外来者”。尽管相当一部分亚裔美国人在经济上融入美国中产阶级、意识形态上认同美国的社会制度和核心价值观 ,可是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80年代涌入美国的亚洲... 具有公民身份的亚裔美国人及其后代目前仍被美国主流社会视为“异国人”或“外来者”。尽管相当一部分亚裔美国人在经济上融入美国中产阶级、意识形态上认同美国的社会制度和核心价值观 ,可是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80年代涌入美国的亚洲难民潮、美国与亚洲的经贸关系以及美国媒体关于亚裔人的舆论导向 ,均使亚裔美国人的精神生活处于一种两难境地 :名义上他们是美国公民 ,实际上是自己国家里的外国人 ,被隔绝在主流社会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亚情绪 亚裔美国人 精神生存空间 种族偏见 族群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中小企业多元融资模式及其启示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柏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9-92,共4页
美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主要是因为美国已经建立起了包括信用担保、银行贷款、股权融资、金融投资机构在内的多元融资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美国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要健全相关的法律... 美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主要是因为美国已经建立起了包括信用担保、银行贷款、股权融资、金融投资机构在内的多元融资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美国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中小企业 融资难 多元融资模式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大都市区的阶级和种族隔离与开放郊区运动 被引量:6
7
作者 孙群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2,共8页
由于美国郊区化过程中的过滤机制,形成了美国大都市区独特的人口分布模式,即中心城市与郊区之间的阶级和种族隔离,这就使聚集在中心城市的下层阶级和少数民族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因此,美国在六七十年代开展了"开放郊区运动"。... 由于美国郊区化过程中的过滤机制,形成了美国大都市区独特的人口分布模式,即中心城市与郊区之间的阶级和种族隔离,这就使聚集在中心城市的下层阶级和少数民族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因此,美国在六七十年代开展了"开放郊区运动"。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阶级偏见和种族歧视,开放郊区运动步履维艰,并最终走向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区化 过滤机制 阶级隔离 种族隔离 开放郊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大都市区的形成与“大都市革命” 被引量:6
8
作者 孙群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8-24,共7页
自19世纪中后期以来,美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同时,美国城市的生态组织结构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由结构简单的步行城市逐步演化为结构复杂的大都市区。这种演化使城市的人口分布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对美国的阶级结... 自19世纪中后期以来,美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同时,美国城市的生态组织结构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由结构简单的步行城市逐步演化为结构复杂的大都市区。这种演化使城市的人口分布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对美国的阶级结构和种族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区化 美国 城市化 大都市革命 阶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联邦政府城市政策的形成 被引量:6
9
作者 梁茂信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50,共9页
建国时期 ,美国农业社会的性质使开国元勋在制定宪法时淡化了城市问题 ,在体制上又给予地方较大权力。在各州议会几乎垄断所有决策大权的同时 ,城市也在有限的权力范围内竭力抗争。这种关系延缓了联邦政府的干预。 1 92 9年经济危机爆发... 建国时期 ,美国农业社会的性质使开国元勋在制定宪法时淡化了城市问题 ,在体制上又给予地方较大权力。在各州议会几乎垄断所有决策大权的同时 ,城市也在有限的权力范围内竭力抗争。这种关系延缓了联邦政府的干预。 1 92 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 ,面对日益恶化的城市问题 ,地方政府无能为力 ,迫使联邦政府紧急干预 ,其措施的出台标志着联邦政策的形成 ,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也发生了质变。同时 ,在政策实施中 ,地方希望得到更多的联邦资金 ,又反对其过多地干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联邦政府 城市政策 政策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望的困局——美国的控枪政策及其制度性因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茂信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3-44,共12页
美国的枪患问题滥觞于近代早期的英国,根植于1787年宪法及其修正案中关于公民持枪权的联动保护机制之中,它在法理上封死了通过修宪根绝枪患问题的可能。建立在该宪法基础上的联邦制强调分权与制衡,结果在控枪问题上形成了政出多门的格局... 美国的枪患问题滥觞于近代早期的英国,根植于1787年宪法及其修正案中关于公民持枪权的联动保护机制之中,它在法理上封死了通过修宪根绝枪患问题的可能。建立在该宪法基础上的联邦制强调分权与制衡,结果在控枪问题上形成了政出多门的格局:联邦立法隔靴搔痒,掣肘繁多,执法过程中动作缓慢,效用有限;各州立法五花八门,差异悬殊,各类枪展活动有法不依,非法交易不绝。诸多方面的漏洞,加上社会上长期存在的盗枪行为,都在不同程度上助长了各地和跨州枪支非法交易的泛滥。最高法院判决从维护个人主义的理念出发,将公民持枪权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摧毁了地方控枪立法的最后一道防线。凡此种种制度性因素均使美国的控枪政策陷入无望的困局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枪支控制 枪支政策 制度因素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美国外来移民的学历构成分析:1965-2000年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茂信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8-106,共9页
自1965年以来迁入美国的外来移民日渐增多,并在20世纪末期达到了历史高潮。在入境移民中,整体学历结构呈两极化趋势:即接受1-11年教育的移民和在大学学习一年以上的移民比例相对较高,而高中毕业的移民数量较少。这种状况源于美国移民政... 自1965年以来迁入美国的外来移民日渐增多,并在20世纪末期达到了历史高潮。在入境移民中,整体学历结构呈两极化趋势:即接受1-11年教育的移民和在大学学习一年以上的移民比例相对较高,而高中毕业的移民数量较少。这种状况源于美国移民政策中强调移民"家庭团聚"条款,同时也因为美国在20世纪后半期吸纳了大量难民,赦免了数百万低学历的非法移民。在各民族群体中,墨西哥和拉丁美洲移民的学历整体较低,亚洲和欧洲移民的学历较高。另一方面,高学历移民呈逐渐提高的趋势,特别是在90年代更加明显,这主要归因于美国政府加大引进外国优秀人才的政策。大量优秀人才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流失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移民政策 非法移民 外来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兴未艾的美国“新黑人城市史”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旭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2-55,共4页
方兴未艾的美国"新黑人城市史"王旭美国黑人史研究分别集中在两个时期:19世纪和20世纪。对19世纪黑人史的研究起步较早.成果已是汗牛充栋。黑奴制、南部重建、分成制、种族隔离等题目业经多次推敲,出现难以胜数的新学派与新... 方兴未艾的美国"新黑人城市史"王旭美国黑人史研究分别集中在两个时期:19世纪和20世纪。对19世纪黑人史的研究起步较早.成果已是汗牛充栋。黑奴制、南部重建、分成制、种族隔离等题目业经多次推敲,出现难以胜数的新学派与新观点。至于20世纪黑人史的研究,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史 新黑人 美国黑人 黑人教会 黑人聚居区 民权运动 黑人社区 种族隔离 工人阶级 黑人大迁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5年以来美国外来移民的人口与家庭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欧阳贞诚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5-171,共7页
在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的移民浪潮中,来自拉美和亚洲等非传统移民输出地的移民迅速增多,移民群体的种族构成随之发生变化。新移民群体以青壮年为主,年龄结构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菱形特征,并且女性人口不断增多。... 在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的移民浪潮中,来自拉美和亚洲等非传统移民输出地的移民迅速增多,移民群体的种族构成随之发生变化。新移民群体以青壮年为主,年龄结构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菱形特征,并且女性人口不断增多。与美国人相比,移民群体的婚姻状况较为稳定,同时家庭规模较大,相应有较多的子女。加强对新移民群体的关注,有助于深化对当代美国社会问题的认识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外来移民 人口特征 家庭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内战后的南部华人农业劳工 被引量:1
14
作者 伍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8-88,共11页
美国内战后,黑人奴隶获得自由。被解放的黑人大量北迁,去往种族关系相对缓和的区域寻找机会;前奴隶主对解放奴隶心有不甘,再加上排斥雇佣自由黑人等诸因素,导致需要大量廉价劳力的种植园面临严重的劳工短缺问题。从加勒比地区、美国西... 美国内战后,黑人奴隶获得自由。被解放的黑人大量北迁,去往种族关系相对缓和的区域寻找机会;前奴隶主对解放奴隶心有不甘,再加上排斥雇佣自由黑人等诸因素,导致需要大量廉价劳力的种植园面临严重的劳工短缺问题。从加勒比地区、美国西部及东亚而来的华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南部劳工的短缺,但因规模不大而影响相对有限。对华人而言,在美国南部从事农业是一种过渡性工作,他们更倾向于在市镇生活,各类杂货店才是其得以立足的主途。华人的这种角色,反映出内战后美国南部华人处于“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特殊的种族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南部 华人 农业劳工 种族主义 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利益与美国人才吸引战略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茂信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1-164,共14页
在美国学界关于国家利益的研究中,对外安全战略一直是关注的焦点,而与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福祉等相关的国家利益的研究一直受到冷落。具有传统的外来移民问题是美国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其中的人才吸引战略也未被纳入国家利益研究的... 在美国学界关于国家利益的研究中,对外安全战略一直是关注的焦点,而与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福祉等相关的国家利益的研究一直受到冷落。具有传统的外来移民问题是美国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其中的人才吸引战略也未被纳入国家利益研究的视域之下。从美国移民政策和人才吸引战略的历史看,在不同的时期,决策者对于移民政策服务主旨的认识判断不同,导致移民政策服务的国家利益内涵不同。在移民政策体系之内,家庭团聚、难民和包括人才吸引在内的就业类移民条款并行不悖,彼此处于一种既竞争又相互补充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共同体之中,它们各自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的不同层面,但是在人才吸引方面又殊途同归。当然,在美国国内,与人才吸引思想相对立还有保护美国本土劳工各项就业权益和人才培养的主张。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吸引外来人才具有抑制性作用。总之,以上诸种因素的制约使美国人才吸引战略处于对美国人才资源开发的从属性补充地位。这是我们认识美国人才吸引战略的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家利益 移民政策 人才吸引战略 制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供需视角下的美国当代外来移民问题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欧阳贞诚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6-113,共8页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兴起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外来移民潮,其庞大的规模引起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从劳动力的供需视角来看,新移民潮的兴起是美国经济重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同时扩大对高、低技能移民的双重需求的结果,移民极大地丰...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兴起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外来移民潮,其庞大的规模引起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从劳动力的供需视角来看,新移民潮的兴起是美国经济重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同时扩大对高、低技能移民的双重需求的结果,移民极大地丰富了美国的劳动力资源,弥补了美国本土劳动力潜在的供应不足,维持了劳动力市场中的供需平衡,因而适应了美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外来移民 劳动力 劳动力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0—1970年美国联邦国防支出在南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嵩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66,共7页
195 0 -1 970年间联邦政府以冷战为契机 ,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加大国防支出 ,引导南部经济发挥自身潜力 ,使其成为当代美国区域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到 1 970年 ,南部的经济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这一切为南部在 80年代以后与西... 195 0 -1 970年间联邦政府以冷战为契机 ,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加大国防支出 ,引导南部经济发挥自身潜力 ,使其成为当代美国区域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到 1 970年 ,南部的经济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这一切为南部在 80年代以后与西部和北部形成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奠定了基础。这说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以其特有的政策和经济职能 ,不仅可以从宏观上调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国防支出 区域经济 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非易同化的德裔移民:论美国德裔移民的同化(1865-1914) 被引量:1
18
作者 伍斌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8-108,共11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裔移民在美国的同化进程迟缓,并非美国学界普遍认为的"易同化的德裔移民"。德国人移民美国的高峰之时,恰是德国科技、文化、高等教育引领世界之际。德裔美国人有文化优越感,因母国的语言与文化而备感骄傲...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裔移民在美国的同化进程迟缓,并非美国学界普遍认为的"易同化的德裔移民"。德国人移民美国的高峰之时,恰是德国科技、文化、高等教育引领世界之际。德裔美国人有文化优越感,因母国的语言与文化而备感骄傲。此时的美国人与其说是将德国移民视为"易同化者",莫如说是对德国文化的尊敬、向往与追求。正因此,德裔移民的同化过程甚至比一般西北欧移民族群更为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裔移民 同化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胆创新,小心求证——读《现代欧美移民与民族多元化研究》
19
作者 张颖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美国学者乔治·W.皮尔逊曾指出,m要素即迁徙(migration)和流动(mobility)是美利坚民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形成美国的几种基本力量之一。①当然,对于本身就是由移民及其后裔构成的美国而言,迁徙和流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若放眼... 美国学者乔治·W.皮尔逊曾指出,m要素即迁徙(migration)和流动(mobility)是美利坚民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形成美国的几种基本力量之一。①当然,对于本身就是由移民及其后裔构成的美国而言,迁徙和流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若放眼全球,回顾人类文明诞生以来的全部历史后就会发现,迁移和流动并不是美利坚民族独有的现象,而是所有人类的普遍行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利坚民族 移民 多元化 创新 欧美 现代 美国学者 人类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00年美国增加临时技术劳工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红彦 梁茂信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6-111,共6页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审时度势,频频扩充吸引外籍临时技术劳工的计划,入境劳工与日俱增,并在2000年后超过每年入境的永久移民。这种变化源于美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劳工的短缺。由于国会开启的旨在追加技术移民的政策改革,因各方...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审时度势,频频扩充吸引外籍临时技术劳工的计划,入境劳工与日俱增,并在2000年后超过每年入境的永久移民。这种变化源于美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劳工的短缺。由于国会开启的旨在追加技术移民的政策改革,因各方分歧甚大而无果而终。各项临时劳工计划的局限性和美国就业市场临时劳工就业形式的暴涨,都使H-1B计划成为最佳的改革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信息技术 外来移民 临时技术劳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