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北与白俄罗斯泥炭藓泥炭特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白燕 赵红艳 +1 位作者 祖文辰 ГА索科洛夫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2期98-103,共6页
以中国东北小兴安岭汤洪岭和白俄罗斯别列金自然保护区的道莫日契科泥炭藓泥炭为研究对象,通过泥炭剖面特征的分析以及泥炭灰分、pH、分解度、碳、氮及C/N等基本性质的对比,探讨和分析了两地区泥炭藓泥炭理化性质的差异和主要影... 以中国东北小兴安岭汤洪岭和白俄罗斯别列金自然保护区的道莫日契科泥炭藓泥炭为研究对象,通过泥炭剖面特征的分析以及泥炭灰分、pH、分解度、碳、氮及C/N等基本性质的对比,探讨和分析了两地区泥炭藓泥炭理化性质的差异和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我国东北地区泥炭藓泥炭矿层较薄,泥炭储量少的特点,提出对泥炭藓泥炭沼泽进行重点保护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俄罗斯 泥炭藓泥炭 理化性质 泥炭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与白俄罗斯泥炭特性及开发利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则有 陈扬乐 +1 位作者 白燕 H.H.班巴洛夫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中国东北地区与白俄罗斯同属于欧亚大陆北温带泥炭聚积区,具有多种类型的泥炭.根据泥炭特性研究和评价,确定了泥炭在能源、农业、化工、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利用指标。
关键词 泥炭 中国 白俄罗斯 开发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炭沼泽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辉 王升忠 冷雪天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72-178,共7页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泥炭沼泽地球化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特别是在脂类化合物和稳定同位素等方面。泥炭沼泽是一个良好的地质档案,泥炭纤维素碳、氢和氧同位素组成和比值是环境变化的综合参数,沉积脂类化合物含有反映有机质母源先...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泥炭沼泽地球化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特别是在脂类化合物和稳定同位素等方面。泥炭沼泽是一个良好的地质档案,泥炭纤维素碳、氢和氧同位素组成和比值是环境变化的综合参数,沉积脂类化合物含有反映有机质母源先质的骨架结构,这些标志物高分辨率地记录了全新世以来古气候、古植被和古环境的演变信息,在当今全球变化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综述了泥炭沼泽地球化学研究进展,侧重于泥炭沼泽脂类化合物和稳定同位素等标志物的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侧重论述了研究技术的发展、定性说明到定量分析的过渡、研究精度的提高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这些分子标志物与植被演替、气候变迁和环境变化间的对应关系,指出了我国在该方面的薄弱之处以及需加强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沼泽 脂类化合物 稳定同位素 古气候 古植被 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泥炭微量元素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桂荣 白燕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4期99-102,共4页
研究了我国东北地区草本泥炭、泥炭藓泥炭和草本-木本泥炭中微量元素的储存量及其分布特点,并分析了泥炭形成的地域特点和泥炭的理化性质,从而提出了泥炭类型、物质组成和理化特性是影响泥炭中微量元素的主要因素.测试结果表明,泥... 研究了我国东北地区草本泥炭、泥炭藓泥炭和草本-木本泥炭中微量元素的储存量及其分布特点,并分析了泥炭形成的地域特点和泥炭的理化性质,从而提出了泥炭类型、物质组成和理化特性是影响泥炭中微量元素的主要因素.测试结果表明,泥炭中微量元素含量为陆相沉积泥炭小于海相沉积泥炭;泥炭藓泥炭低于草本泥炭和木本-草本泥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泥炭类型 沉积环境 储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炭沼泽起源及其发育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则有 曹雨 +1 位作者 王铁林 H.H.班巴洛夫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3期88-96,共9页
通过对白俄罗斯别列金自然保护区与中国东北长白山地区典型泥炭沼泽的考察研究,从泥炭沼泽形成环境和泥炭层特征方面,详细地分析了道莫日里契科、萨弗斯克-莫赫和金川、哈尼四处泥炭沼泽的地表形态、植被类型以及泥炭剖面结构,泥炭... 通过对白俄罗斯别列金自然保护区与中国东北长白山地区典型泥炭沼泽的考察研究,从泥炭沼泽形成环境和泥炭层特征方面,详细地分析了道莫日里契科、萨弗斯克-莫赫和金川、哈尼四处泥炭沼泽的地表形态、植被类型以及泥炭剖面结构,泥炭类型等的异同性,提出泥炭沼泽形成实质是自然界中物质-能量转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生物循环与地质循环过程中生物化学作用的结果.同时,泥炭沼泽的形成还与两地区特有的冰川和火山作用影响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沼泽 起源 发育 沼泽 环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与白俄罗斯泥炭沼泽的孢粉分析及形成环境对比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宜垠 冷雪天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3期97-103,共7页
对白俄罗斯道莫日契克泥炭沼泽剖面的孢粉分析资料DCA排序后,将该剖面孢粉组合划分为代表着暖湿、温湿、冷干气候特征的三个带,这三个带不仅DCA排序值有显著差异,而且分解度和泥炭类型截然不同.比较中国东北地区与白俄罗斯北部的古... 对白俄罗斯道莫日契克泥炭沼泽剖面的孢粉分析资料DCA排序后,将该剖面孢粉组合划分为代表着暖湿、温湿、冷干气候特征的三个带,这三个带不仅DCA排序值有显著差异,而且分解度和泥炭类型截然不同.比较中国东北地区与白俄罗斯北部的古植被演化历史可知,两个地区的泥炭沼泽形成时期和扩张期基本相同,但两地发育的泥炭类型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沼泽 形成环境 中国 白俄罗斯 孢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位影响泥炭沼泽土壤有机碳分解的生物化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徐志伟 辛沐蓉 +2 位作者 王钰婷 刘莎莎 王升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7729-7739,共11页
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泥炭沼泽生态系统急剧退化,其独特的氧化还原过程使得退化泥炭沼泽及其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SOC)分解与存储机制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泥炭沼泽排水/再湿过程会显著改变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进而改变土壤微... 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泥炭沼泽生态系统急剧退化,其独特的氧化还原过程使得退化泥炭沼泽及其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SOC)分解与存储机制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泥炭沼泽排水/再湿过程会显著改变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进而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和酶活性,驱动铁氧化还原过程,影响SOC分解。已有研究对“缺氧是维持泥炭地碳存储的关键”的传统理论提出了质疑,而土壤酶及铁(Fe)在土壤SOC分解与存储过程中分别扮演着“酶锁”和“铁门”的作用,二者同时受到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然而,有关退化泥炭沼泽及其恢复过程中酶-土壤SOC-Fe相互作用及微生物驱动机制还有待深入。总结了干旱/排水/再湿对泥炭沼泽土壤SOC组分、分子结构、碳排放的影响,并从微生物、酶、Fe化学的角度归纳总结了泥炭沼泽土壤SOC分解的生物化学机制。未来研究中应将土壤水分与土壤SOC分解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联系起来,探寻水位变化过程中生物及非生物要素对土壤SOC分子结构变化的调控机制及土壤氧化酶-酚类物质/SOC分子结构-水解酶之间的作用机制。同时,关注Fe的氧化和还原过程,评估Fe-SOC在泥炭沼泽土壤有机碳中的地位,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探究水位变化过程中酶-SOC分解/碳排放-铁之间的权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沼泽 水位变化 有机碳分解 微生物 酶锁 铁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炭样品^(14)C年龄可靠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汉鼎 冷雪天 +4 位作者 白艳 彭贵 焦文强 张嘉麟 李桂英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9-97,共9页
本文通过对泥炭中分离出的碱不溶物、胡敏酸、富里酸等有机组分样品及未经组分分离的泥炭原样的^(14)C年龄测定,探讨了泥炭样品^(14)C年龄可靠性问题。初步认为:低灰分、低分解的泥炭,同一层位的各组分样品的^(14)C年龄,具有较明显的一... 本文通过对泥炭中分离出的碱不溶物、胡敏酸、富里酸等有机组分样品及未经组分分离的泥炭原样的^(14)C年龄测定,探讨了泥炭样品^(14)C年龄可靠性问题。初步认为:低灰分、低分解的泥炭,同一层位的各组分样品的^(14)C年龄,具有较明显的一致性,低灰分泥炭碱不溶物的^(14)C年龄,大多偏老于其它组分,表明其年龄是可靠的,但高灰分泥炭的碱不溶物,其年龄往往偏年轻,而胡敏酸组分的年龄则具有相对的可靠性;富里酸是最年轻的不稳定的组分,其^(14)C年龄明显年轻而不可靠,是现代碳污染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年龄 泥炭 有机组分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化泥炭矿物质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赵红艳 白燕 赵霞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7-80,共4页
选取敦化大桥和哈尔巴岭两个泥炭剖面 ,在实验室测定了泥炭矿物质组成及其剖面变化情况 ,并与吉林省东部其他泥炭剖面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 :泥炭灰分含量远远低于同一剖面其下部矿质土的灰分含量 ;同一地区、同一成炭植物类型 ,因成矿类... 选取敦化大桥和哈尔巴岭两个泥炭剖面 ,在实验室测定了泥炭矿物质组成及其剖面变化情况 ,并与吉林省东部其他泥炭剖面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 :泥炭灰分含量远远低于同一剖面其下部矿质土的灰分含量 ;同一地区、同一成炭植物类型 ,因成矿类型不同 ,灰分含量有差异 ;与其他地区泥炭相比 ,敦化泥炭属于中等偏低灰分泥炭 ;灰成分中Na2 O含量偏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矿物质组成 灰分 成炭植物类型 氧化钠 成矿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炭沼泽微地貌特征及其形成的水动力机制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升忠 王树生 魏民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2期83-89,共7页
草丘微地貌是泥炭沼泽重要的景观特征之一.根据对中国和白俄罗斯不同类型泥炭沼泽的野外观测,分析草丘微地貌的类型、结构和形态,论述了其发育和分布的基本规律,并对草丘微地貌形成的水动力机制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泥炭沼泽 微地貌 草丘 藓丘 水动力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营养泥炭沼泽高鞘苔草无性系种群更新机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卜兆君 杨允菲 +1 位作者 Rydin Hkan 朗惠卿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5期124-129,共6页
高鞘苔草是多年生根茎型无性系莎草,主要分布于贫营养泥炭沼泽中。在生长季中期的小兴安岭贫营养泥炭沼泽中,高鞘苔草无性系种群分株数量以营养株占优势(2次取样平均占94.09%)。分株分蘖节可营养繁殖3代,并由3个龄级组成,呈稳定型年龄... 高鞘苔草是多年生根茎型无性系莎草,主要分布于贫营养泥炭沼泽中。在生长季中期的小兴安岭贫营养泥炭沼泽中,高鞘苔草无性系种群分株数量以营养株占优势(2次取样平均占94.09%)。分株分蘖节可营养繁殖3代,并由3个龄级组成,呈稳定型年龄结构。根茎最大存活年限为12年,共划分为8个龄级,呈衰退型年龄结构。活动芽由4个龄级组成,呈稳定型年龄结构,分株分蘖节对活动芽的贡献远大于根茎。7,8月2次取样间,3种构件的年龄结构类型无变化,全体分株数量和根茎的累积长度与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8月份的分株平均单重和1龄级根茎单位长度生物量显著降低21.50%和20.26%(P<0.05),各龄级活动芽数量均显著增加1倍以上(P<0.05)。在生长季中期,高鞘苔草向活动芽和根茎转移营养物质,通过降低单位长度干物质的投入来加速1龄级根茎的生长,扩展空间生态位。同时,通过大量增加活动芽的数量,实现种群的持续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鞘苔草 根茎 活动芽 更新 泥炭沼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高位泥炭形成时代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冷雪天 王升忠 +1 位作者 王树生 С.Г.别林格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04-111,共8页
以泥炭藓植物残体为主的高位泥炭,是古气候研究的重要佐证.其形成与湿润气候期密切相关.利用14C测年及古气候研究的有关成果,对中国东北与白俄罗斯高位泥炭的形成特点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划分出几个重要的形成时期和阶段;探讨了它... 以泥炭藓植物残体为主的高位泥炭,是古气候研究的重要佐证.其形成与湿润气候期密切相关.利用14C测年及古气候研究的有关成果,对中国东北与白俄罗斯高位泥炭的形成特点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划分出几个重要的形成时期和阶段;探讨了它与全新世气候期以及几次重要气候事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泥炭 古气候 湿润期 泥炭 形成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炭植物残体分解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白燕 张晓萍 Η.Η.班巴洛夫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12-116,共5页
研究了实验室条件和野外条件下泥炭植物残体的分解速率,探讨了植物残体分解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水分50%,温度为30℃,弱碱性的实验条件下,泥炭植物残体分解得最快;不同的植物残体分解速度不同,灰藓分解得最快,其... 研究了实验室条件和野外条件下泥炭植物残体的分解速率,探讨了植物残体分解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水分50%,温度为30℃,弱碱性的实验条件下,泥炭植物残体分解得最快;不同的植物残体分解速度不同,灰藓分解得最快,其次是芦苇、针叶松、赤杨和棉花莎草,泥炭藓残体分解得最慢.野外条件下植物残体的分解速率较实验条件慢,藓类植物的分解速率,野外较室内低30%~60%,其它植物低6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植物残体 分解速率 有机质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东北地区泥炭矿评等分级的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祖文辰 张则有 白燕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04-109,共6页
根据中国东北地区泥炭资源的特性、蕴藏状况和利用特点,给出了泥炭矿的定义.并以泥炭矿为例,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综合,探讨泥炭矿评等分级的影响因子及其指标、指数系统,以便达到充分发挥泥炭资源的自然生产力,促进沼泽业... 根据中国东北地区泥炭资源的特性、蕴藏状况和利用特点,给出了泥炭矿的定义.并以泥炭矿为例,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综合,探讨泥炭矿评等分级的影响因子及其指标、指数系统,以便达到充分发挥泥炭资源的自然生产力,促进沼泽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采性 开发 利用 泥炭 等级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造后泥炭沼泽的恢复对策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鸿凯 王升忠 《吉林林业科技》 2002年第3期35-37,共3页
在分析了泥炭沼泽的价值和泥炭沼泽改造对环境的冲击的基础上 。
关键词 泥炭沼泽 生态价值 环境冲击 生态恢复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对金川泥炭沼泽土壤微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孙嘉鸿 郭彤 +3 位作者 董彦民 王升忠 汪祖丞 徐志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63-2773,共11页
冻融作用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碳氮循环过程。以长白山金川泥炭沼泽0—15 cm和15—3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冻融交替模拟实验。实验设置两个冻融幅度(-10—10℃和-5—5℃)。经过0/1/3/5/7/15次冻融循环后,分别采用氯仿熏蒸法... 冻融作用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碳氮循环过程。以长白山金川泥炭沼泽0—15 cm和15—3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冻融交替模拟实验。实验设置两个冻融幅度(-10—10℃和-5—5℃)。经过0/1/3/5/7/15次冻融循环后,分别采用氯仿熏蒸法和磷脂脂肪酸法测定泥炭沼泽土壤微生物量及磷脂脂肪酸含量,并与未进行冻融处理的FTC(0)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冻融作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01)。15次冻融交替作用后,土壤微生物碳(MBC)含量均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含量显著降低。两种冻融模式下,各类型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降低。冻融作用显著改变了泥炭沼泽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冻融作用降低了土壤真菌/细菌比值(-5—5℃,0—15 cm土壤除外),增加了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比值。-5—5℃冻融作用下,各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变幅大于-10—10℃,土壤MBC的变化则与其相反,在-10—10℃变化幅度更大。两种冻融幅度下MBC与大部分微生物群落在15—30 cm土壤的变幅更大,这说明冻融作用对不同深度土壤微生物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冻融次数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各类型磷脂脂肪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种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与MBN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DOC含量呈负相关关系(P<0.05)。综上,冻结作用促进了微生物的死亡,为融化期微生物生存提供更多碳源与营养物质,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冻融期间各类型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降低,可能会降低泥炭沼泽土壤碳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室内模拟实验 泥炭沼泽 磷脂脂肪酸 土壤有机碳、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作用对金川泥炭沼泽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彤 孙嘉鸿 +2 位作者 徐志伟 王升忠 董彦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348-5359,共12页
为研究冻融作用对泥炭沼泽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选取金川草本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0—15 cm)和深层(15—30 cm)土壤样品,进行室内冻融模拟实验。实验设置(-5—5℃)和(-10—10℃)两个冻融幅度,分析经0、1、3、5、7、15次冻融循环处... 为研究冻融作用对泥炭沼泽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选取金川草本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0—15 cm)和深层(15—30 cm)土壤样品,进行室内冻融模拟实验。实验设置(-5—5℃)和(-10—10℃)两个冻融幅度,分析经0、1、3、5、7、15次冻融循环处理后土壤3种水解酶活性(β-1,4-葡萄糖苷酶(BG)、β-1,4-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和酸性磷酸酶(AP))和2种氧化酶(过氧化物酶(PER)和多酚氧化酶(PPO))的变化特征,并结合土壤有机碳、氮组分,探讨泥炭沼泽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组分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冻融频次与冻融幅度均显著影响了土壤有机碳、氮组分及土壤酶活性。-10—10℃冻融作用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与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5—5℃的冻融作用下土壤DOC与DON释放相对-10—10℃冻融作用更为缓慢,在冻融结束后呈现增加趋势。冻融循环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碳(MBC)含量,而降低了土壤微生物氮(MBN)含量。冻融幅度对土壤MBC和MBN的影响表现为-5—5℃<-10—10℃。随着土层的增加,土壤MBC、MBN和DOC含量的幅度变化表现为0—15 cm<15—30 cm,而土壤DON含量幅度变化表现为0—15 cm>15—30 cm。冻融循环降低了土壤水解酶活性和氧化酶活性。冻融幅度对土壤水解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5—5℃>-10—10℃,对土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5—5℃<-10—10℃。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水解酶活性变化的幅度表现为0—15 cm<15—30 cm,土壤氧化酶活性变化的幅度表现为0—15 cm>15—30 cm。土壤酶活性与土壤MBC和MBN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土壤DO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冻融作用初期促使部分微生物死亡,其死亡残体释放的可利用养分,促进了适应冻融作用的微生物生长,但在培养后期随着土壤养分的消耗,土壤微生物量呈现下降趋势,进而最终降低了土壤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泥炭沼泽 水解酶 氧化酶 土壤有机碳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哈泥泥炭地两种生境苔藓与维管植物种间联结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旭 卜兆君 +2 位作者 王升忠 李鸿凯 赵红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8-114,共7页
采用2×2列联表,通过方差分析、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和Jaccard指数对哈泥泥炭地20种优势苔藓和维管植物种间联结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开阔地,中位泥炭藓、锈色泥炭藓和桧叶金发藓3种苔藓与小叶杜鹃、鹿药、狭叶杜香... 采用2×2列联表,通过方差分析、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和Jaccard指数对哈泥泥炭地20种优势苔藓和维管植物种间联结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开阔地,中位泥炭藓、锈色泥炭藓和桧叶金发藓3种苔藓与小叶杜鹃、鹿药、狭叶杜香的种间联结具有一致性,林缘中尖叶泥炭藓和喙叶泥炭藓与维管植物主要呈负关联;2)林缘生境物种总体呈显著正关联,开阔地中呈不显著正关联;3)2种生境下种间关联对比发现,郁闭度是影响泥炭地植被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在同种生境下重要值大的物种之间通常出现正联系,在2种生境重要值差异大的物种之间一般表现为负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泥泥炭地 苔藓植物 维管植物 种间联结 郁闭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敦化地区泥炭成矿类型及性质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红艳 王升忠 何春光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3-96,共4页
吉林省敦化地区泥炭矿点 1 1 3处 ,储量约 1 .0 5× 1 0 8m3,质量和储量在吉林省市、县中居前列 .通过对敦化大桥乡裕家泥炭地的科学考查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其成矿类型和泥炭理化性质 .结果表明 :本区成矿类型有 :沟谷型... 吉林省敦化地区泥炭矿点 1 1 3处 ,储量约 1 .0 5× 1 0 8m3,质量和储量在吉林省市、县中居前列 .通过对敦化大桥乡裕家泥炭地的科学考查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其成矿类型和泥炭理化性质 .结果表明 :本区成矿类型有 :沟谷型、沟源洼地型、河漫滩型和堤外洼地型 .泥炭有机质、腐殖酸含量高 ,灰份含量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成矿类型 腐殖酸 敦化地区 吉林 沟谷型 沟源洼地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巴音布鲁克高寒沼泽湿地植物群落空间分布与环境解释 被引量:13
20
作者 徐娜 姚艳玲 +5 位作者 王铭 王升忠 曹议文 徐志伟 李鸿凯 董彦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9-419,共11页
为探明巴音布鲁克高寒沼泽湿地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样线与样方结合的方法,于2014-2015年在天鹅湖沼泽湿地进行植物群落调查与环境因子测定.结果显示,巴音布鲁克天鹅湖沼泽湿地植物共有35种,隶属于19科27属.方差分析表明,地表... 为探明巴音布鲁克高寒沼泽湿地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样线与样方结合的方法,于2014-2015年在天鹅湖沼泽湿地进行植物群落调查与环境因子测定.结果显示,巴音布鲁克天鹅湖沼泽湿地植物共有35种,隶属于19科27属.方差分析表明,地表积水条件显著影响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随着地表积水减少,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呈现上升趋势,Pielou指数呈现下降趋势,说明随着地表积水的减少,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冗余分析与偏冗余分析表明,所有环境因子共解释了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变异的67.9%.水位与土壤全氮含量对物种组成的总效应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全氮含量的净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但全磷含量和有机碳含量的总效应与净效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研究表明,积水条件和土壤氮含量是巴音布鲁克天鹅湖沼泽湿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分布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高寒沼泽湿地 环境因子 物种组成 巴音布鲁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