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业认证理念下师范生教育实践体系重构和质量改进研究——基于东北师范大学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32
1
作者 王向东 魏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1-147,共7页
教育实践贯穿于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当前,师范生教育实践质量改进面临"全程化监控难""有据化改进难""系统化积累难"三大难题。为破解这些难题,应立足专业认证视角,探索师范生教育实践质量监控路径。具... 教育实践贯穿于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当前,师范生教育实践质量改进面临"全程化监控难""有据化改进难""系统化积累难"三大难题。为破解这些难题,应立足专业认证视角,探索师范生教育实践质量监控路径。具体包括:监控内容上,构建"融合型、一体化、分阶段"课程体系和"模块化、焦点化、创新型、进阶式"实践任务;监控保障上,从"功能多元、空间优化"等方面对实践基地进行优化;监控手段上,研发支持过程监控和资源累积的数字化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类专业认证 教育实践 体系重构 质量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职业环境中培养教育硕士生——东北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培养综合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9
2
作者 高夯 魏民 +1 位作者 李广平 秦春生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2,共6页
东北师范大学于2013年启动了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培养综合改革。改革以"创造的教育"理念为引领,以教师成长规律和教师教育规律为遵循,以提升理论素养、发展关键能力为重点,以"三个贯通与一体化"为基础,通过创新培养模... 东北师范大学于2013年启动了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培养综合改革。改革以"创造的教育"理念为引领,以教师成长规律和教师教育规律为遵循,以提升理论素养、发展关键能力为重点,以"三个贯通与一体化"为基础,通过创新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与教学、优化教育实践方式、构建协同培养机制等举措的实施,优化了培养过程与环节,提升了培养质量,探索出了大学与优质中学协同培养教育硕士生的新模式与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环境 全日制教育硕士生 培养模式 协同培养机制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教育教学改革: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应为、难为与可为 被引量:20
3
作者 黄悦 邓涛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104,共8页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改革是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的应有之义。通用人工智能为教师教育赋予“增量”,能够实现其价值取向从“一个学生”到“每个学生”、培养范式由“相对割裂”向“相称统一...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改革是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的应有之义。通用人工智能为教师教育赋予“增量”,能够实现其价值取向从“一个学生”到“每个学生”、培养范式由“相对割裂”向“相称统一”、教学目标自“知识技能”至“全息素养”、教育手段由“各自游离”变“多向合作”。但技术的高效性与其风险相伴而生,技术获取开源性与师生信任、技术使用广泛性与情感维系、技术发展智能性与基础资源三对矛盾成为教学改革的实然困境。基于此,教师教育应该以自建智能教学资源为物质性支撑、平等互动交流对话为行为性支持、顶层设计总体部署为制度性推动、教学改革自发自觉为精神性引领,积极构建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文化,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中国中彰显教育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通用人工智能 教学改革 高质量发展 质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青年教师价值引领力的现状检视及启示
4
作者 魏薇 刘闰之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7-60,共4页
新生代青年教师之于乡村教育、乡村振兴与乡村建设是极为重要而特殊的“新乡贤”所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这些“中坚力量”在强国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时代期待。“新乡贤”们作为主力军,其素养水平、思想能力、... 新生代青年教师之于乡村教育、乡村振兴与乡村建设是极为重要而特殊的“新乡贤”所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这些“中坚力量”在强国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时代期待。“新乡贤”们作为主力军,其素养水平、思想能力、价值情怀等因素在乡村振兴中隐性涌动地发挥着内生性的重要影响。这种特殊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形成一种极具“雁阵效应”的价值引领力,直接对乡村青年教师助力乡村振兴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以此为研究视角,检视其引领能力的真实现状,探究其带动水平和影响程度,从而关注其新时代的教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青年教师 乡村振兴 新乡贤 价值引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教版地理教材“问题研究”栏目的科学教育价值与教学关键点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绍梅 王向东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6-19,共4页
地理教材是开展科学教育的重要教学载体。人教版地理教材“问题研究”栏目具备指引学生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向科学素养进阶的特质,对科学观念建构、科学能力提升、科学身份认同具有重要价值。“问题研究”栏目教学应把握“从机械识记转... 地理教材是开展科学教育的重要教学载体。人教版地理教材“问题研究”栏目具备指引学生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向科学素养进阶的特质,对科学观念建构、科学能力提升、科学身份认同具有重要价值。“问题研究”栏目教学应把握“从机械识记转向地理概念性理解”“从聚焦产品转向关注地理研究过程”“从口头交流转向地理多元表达”三个主要的教学关键点,以发挥地理教材的科学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研究 科学教育 科学素养 跨学科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教师一般教学法知识的内涵演进与测评工具发展研究
6
作者 李佳璐 刘丽艳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8,共18页
一般教学法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的关键组分,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外一般教学法知识内涵的演变分为静态成分发展时期和动态成分作用时期,一般教学法知识测评工具的发展涵盖情境测评、口头报告及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自评问卷... 一般教学法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的关键组分,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外一般教学法知识内涵的演变分为静态成分发展时期和动态成分作用时期,一般教学法知识测评工具的发展涵盖情境测评、口头报告及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自评问卷及他评问卷、基于拉什模型(Rasch Models)构建的测评工具、纸笔测评试题等方面。国外相关研究为本土化教师一般教学法知识测评提供了有益启发:结合多重方式开展测评是深化一般教学法知识测评研究的有效手段,开发情境化测评工具是增强一般教学法知识测评实用性的可靠保障,进行跟踪式纵向性研究是丰富一般教学法知识测评研究的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教学法知识 测评工具 教师专业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地理教育研究的规律与启示——以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博士学位论文综述为例
7
作者 李佳琪 王向东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共5页
本文以2006至2024年间国内高校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学位论文为分析对象,收集、筛选与梳理国内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博士学位论文,并将其依据研究内容递归为六大主题,包括中学地理课程内容研究、植根于地理学科思想方法的研究、地理学... 本文以2006至2024年间国内高校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学位论文为分析对象,收集、筛选与梳理国内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博士学位论文,并将其依据研究内容递归为六大主题,包括中学地理课程内容研究、植根于地理学科思想方法的研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及关键能力的培养与评测、地理课堂与教学研究、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对各个主题的分析与总结发现,新时代我国地理教育研究应当关注到全学段统筹地理课程建设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性,全人教育理念融进地理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地理系统思维新视角的适切性,围绕地理跨学科主题开展学科综合实践研究的必要性,以及研究方法多元化促进地理教育方向教学研究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地理教育研究规律 博士学位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科研成果引入地理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以“乌兰布和沙漠土壤化”为例
8
作者 李捷 王向东 徐鸿远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9-13,共5页
地理科研成果是地理教育重要的资料来源,对提升地理教学质量、落实学科育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地理教师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具有开拓学科视野、提升课堂效率和培养创新意识的作用。地理教师可从紧扣教学内容、依循学生认知和聚焦核... 地理科研成果是地理教育重要的资料来源,对提升地理教学质量、落实学科育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地理教师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具有开拓学科视野、提升课堂效率和培养创新意识的作用。地理教师可从紧扣教学内容、依循学生认知和聚焦核心素养三个方面,探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策略。本文以高中地理“土壤”教学内容为例,引入“乌兰布和沙漠土壤化”科研成果,经教学实践得出地理课堂引入科研成果重在服务教学、妙在情境创设、贵在启迪思维。本文旨在为教师更新教学资源和选择课堂案例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地理教学 科研成果 情境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工作时间及对工作负荷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孔凡琴 邓涛 +1 位作者 杨大清 万满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106,207,共13页
如何切实有效地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一直是社会各方关注的热门话题。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全国范围内的大样本调查研究来探明当前中小学教师工作时间的现状及对工作负荷感的影响。对全国48874名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及对工作负荷感的影响进... 如何切实有效地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一直是社会各方关注的热门话题。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全国范围内的大样本调查研究来探明当前中小学教师工作时间的现状及对工作负荷感的影响。对全国48874名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及对工作负荷感的影响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教师总体工作时间较长,且时间分配结构不合理;不同类型中小学教师每天工作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工作时长、用于处理纠纷和协调关系的时间以及工作时间的主观感受显著影响中小学教师工作负荷感。为进一步落实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建议:厘清工作边界与尊重教师专业自主权并行;考虑教师群体差异,因“群”施策,重点关注青年女教师和班主任等特殊教师群体;重点治理由非教学性工作产生的工作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工作时间 工作负荷感 减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教育发展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宁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27期52-56,共5页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国之兴旺在于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在于教育提质,教育提质在于教师教育的振兴与发展。新时代教师教育发展存在教师教育整体质量有待提升,教师教育资源分配有待均...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国之兴旺在于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在于教育提质,教育提质在于教师教育的振兴与发展。新时代教师教育发展存在教师教育整体质量有待提升,教师教育资源分配有待均衡,在职教师培训体系有待健全的现实问题;新时代对教师教育发展提出培养教师的全球素养,“输入”与“输出”双向流动,教师教育国际化,打造中国特色教师教育的新要求;新时代背景下,有效改进教师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为关键,基于此提出培养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创新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合作共赢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教师教育 国际化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的样态、减负举措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孔凡琴 邓涛 +1 位作者 霍星如 戴天宝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8-102,共5页
借鉴国际经验、合理控制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强度对于我国的教师减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府在科学识别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现实样态的基础上,依据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影响教师工作强度的因素,采取了一系列减轻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 借鉴国际经验、合理控制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强度对于我国的教师减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府在科学识别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现实样态的基础上,依据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影响教师工作强度的因素,采取了一系列减轻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的举措。澳大利亚的经验对我国教师减负的启示在于:明晰中小学教师工作时长的合理区间,减少中小学教师的非教学时间投入,提供工具性和情感支持以助教师形成积极工作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工作强度 中小学教师 教师减负 澳大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科理解的化学教师PCK发展个案研究——以“物质成分探究”教学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笑言 郑长龙 +1 位作者 钱胜 单媛媛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30,共6页
以“物质成分探究”一课为例,采取基于个案的行动研究方式,利用PCK框架及量规评价每一阶段教师L的PCK,数据表明教师L的PCK各成分均得到有效发展。学科理解研讨有效地促进课程知识、评价知识发展,学习任务为策略知识的精细化设计提供载体... 以“物质成分探究”一课为例,采取基于个案的行动研究方式,利用PCK框架及量规评价每一阶段教师L的PCK,数据表明教师L的PCK各成分均得到有效发展。学科理解研讨有效地促进课程知识、评价知识发展,学习任务为策略知识的精细化设计提供载体,有学生参与的教学实践是提升学生知识的最佳途径。研究得到以下启示:学科理解为教师PCK发展奠定重要学科基础,基于实践共同体的行动研究为教师PCK发展提供场域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教学知识 行动研究 实践共同体 学科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热点与展望——基于2005-2015年CNKI期刊文献的计量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剑 李彬 +1 位作者 申姗姗 马云鹏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32-36,共5页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运用共词分析及关键词分析等理论与方法,对我国十年来有关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计量表明,教学能力研究热度逐年上升,较易受国家教育政策影响;高等师范院校占据研究主体地位,研究较多地关注高校教师...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运用共词分析及关键词分析等理论与方法,对我国十年来有关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计量表明,教学能力研究热度逐年上升,较易受国家教育政策影响;高等师范院校占据研究主体地位,研究较多地关注高校教师这一群体;有关青年教师与策略研究、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文献数量平稳增长,共同构成教学能力研究的基本框架。未来应从多角度、宽视野等方面开展教学能力研究,并注意提高问题研究的针对性与发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教学能力 高等师范院校 青年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跨学科学习的研究热点与未来展望——基于知识图谱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甜 徐鹏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0,共7页
本研究借助BICOMB2.0和SPSS27.0软件,采用关键词共词分析法对114篇有关基础教育领域跨学科学习研究的有效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研究发现,跨学科学习研究主要围绕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两大领域展开。文章选取“教学设计”“关键能力”“... 本研究借助BICOMB2.0和SPSS27.0软件,采用关键词共词分析法对114篇有关基础教育领域跨学科学习研究的有效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研究发现,跨学科学习研究主要围绕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两大领域展开。文章选取“教学设计”“关键能力”“学习情境”“教研共同体”四个关键词,深入分析了近年来小学语文课程跨学科学习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希望能够为开展跨学科学习研究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学习 知识图谱 研究热点 未来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能科学教育的人教版义务教育地理新教材:核心要义、主要变化与教学指向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秀华 王向东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6,共7页
地理教材赋能科学教育既是教材发展过程中的“实然”,也是新时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必然”。地理教材是地理课程与教学的中介,具有综合性,在赋能科学教育中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功能。赋能科学教育的地理教材需要厘清地理课文... 地理教材赋能科学教育既是教材发展过程中的“实然”,也是新时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必然”。地理教材是地理课程与教学的中介,具有综合性,在赋能科学教育中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功能。赋能科学教育的地理教材需要厘清地理课文系统与科学观念、地理活动系统与科学实践以及地理价值系统与科学本质这三组关系。人民教育出版社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第十二套义务教育地理教材较以前的版本有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课文系统更加注重地理学科逻辑,增强地理科学属性;导引系统嵌入单元目标和真实情境,强化应用的地理;活动系统重视地理工具与方法指导,助力结构化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指向复杂性问题解决,突显地理价值。依此变化,教师可从单元整体分析思路、构建科学观念体系和遵循学科本体将科学实践贯穿跨学科主题学习三方面把握教材赋能科学教育的教学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地理新教材 科学教育 结构化内容 跨学科主题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认知视角下新旧初中地理教科书的比较分析与教学建议——以人教版“认识国家”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佳琪 王向东 段思扬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3,64,共6页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初中地理“认识国家”是初中生区域认知素养培育的重要课程载体。本文在区域认知视角下,以认识区域的地理学科逻辑为依据,以课程标准、栏目设置以及区域认知培育要点为切入点,分析人教版新旧初中地...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初中地理“认识国家”是初中生区域认知素养培育的重要课程载体。本文在区域认知视角下,以认识区域的地理学科逻辑为依据,以课程标准、栏目设置以及区域认知培育要点为切入点,分析人教版新旧初中地理教科书“认识国家”内容的更新与变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区域认知视角下“认识国家”的内容逻辑图,最后从教学视角、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育人价值四个方面提出指向区域认知培育的教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认知 地理教科书比较 初中地理 认识国家 澳大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教材建设规划的价值意蕴、核心向度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一飞 李广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4,共7页
高质量教材建设规划是实现教育强国的关键环节,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战略举措,是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重要支撑。高质量教材建设规划是围绕构建国家、社会与人共同发展的愿景体系,搭建合理分工与有效协作的共治体系,建成统一性与灵活... 高质量教材建设规划是实现教育强国的关键环节,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战略举措,是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重要支撑。高质量教材建设规划是围绕构建国家、社会与人共同发展的愿景体系,搭建合理分工与有效协作的共治体系,建成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制度体系,以及建设人、财、物相统一的保障体系等核心向度展开的。打造高质量教材建设规划,要绘制中国特色的教材建设规划愿景,健全充满活力的教材规划组织体系,构建纵横衔接的现代教材治理体系,建设经济合理的教材规划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高质量教材 教材建设规划 教材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化学”定义的历史演变及教学启示
18
作者 张乾丰 郑长龙 《化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4,33,共6页
“化学”的定义是一个化学课程基本问题,标识着化学科学研究对象及本质特征,有利于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开展与学生化学观念养成。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21版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的“化学”定义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其大体历经6... “化学”的定义是一个化学课程基本问题,标识着化学科学研究对象及本质特征,有利于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开展与学生化学观念养成。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21版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的“化学”定义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其大体历经6个演变阶段,进一步明确研究对象、界定研究层次、凝练本质特征、凸显社会功能、厘清学科性质及拓展概念外延,得出3点教学启示:增强化学定义价值的认同意识,从系统论的角度审视化学定义,关注化学定义涵盖的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定义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内容分析 历史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学科物质能量传输视角及其课程与教学设计
19
作者 丁继昭 袁孝亭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37,共6页
学科视角属于大观念的范畴,反映学科本质,具有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也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通过“爬梳学科研究—探寻内在视点—辐射认识框架—指引观察角度”路径,聚焦地理学科的“物质能量传输”锚点,沿着“空间背景—过程... 学科视角属于大观念的范畴,反映学科本质,具有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也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通过“爬梳学科研究—探寻内在视点—辐射认识框架—指引观察角度”路径,聚焦地理学科的“物质能量传输”锚点,沿着“空间背景—过程序列—重要特点—功能表现”的思路递进,构建物质能量传输视角的五个子视角为:物质能量传输“流”本质视角、物质能量输入—作用—输出视角、物质能量传输的协同关系视角、物质能量传输的地域差异视角和物质能量传输的功能表现视角。在科学教育和课程改革背景下,从学科走向育人,基于物质能量传输视角可以开展地理本学科和跨学科课程与教学设计:第一,接力地理思想方法融通从大观念到大单元的设计路径;第二,立足地理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协同综合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观念 地理学科视角 物质能量传输 课程设计 跨学科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标背景下义务教育音乐课程:创新发展、价值旨归与路径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畅 尹爱青 李广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8-144,共7页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回应了学校美育的时代要求。音乐课程的创新发展凸显素养导向的目标定位,聚焦综合育人的内容整合,强调艺术体验的综合实践,完善了学业要求与质量标准,为音...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回应了学校美育的时代要求。音乐课程的创新发展凸显素养导向的目标定位,聚焦综合育人的内容整合,强调艺术体验的综合实践,完善了学业要求与质量标准,为音乐课程的实施指明了方向。音乐课程的价值旨归是以创造为魂,发展创新思维;以文化为基,坚定文化自信;以素养为根,实现育人价值。新课标背景下义务教育音乐课程实施的路径优化应坚持“素养导向”的逆向设计,强调“大概念”整合的持续理解,体现“教—学—评”一致的表现性评价,注重“情境化”任务驱动的艺术实践,进而发挥音乐课程“以美育人”的价值功能,实现新时代学校美育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课程与教学 素养导向 艺术实践 “教—学—评”一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