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生成“思想自我”的西方哲学向度 被引量:5
1
作者 胡海波 曲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93,共3页
该笔谈围绕国内理论界对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西方哲学史研究范式的转换,揭示现代性视域下西方哲学的转向与变革,对西方哲学进行现代性审视。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挖掘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性与现代性价值,特别是对中华民... 该笔谈围绕国内理论界对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西方哲学史研究范式的转换,揭示现代性视域下西方哲学的转向与变革,对西方哲学进行现代性审视。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挖掘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性与现代性价值,特别是对中华民族"思想自我"的生成的西方哲学维度的阐释,为我国理论界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开辟更为广阔的研究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民族生 西方哲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文化精神 向度 中华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 被引量:6
2
作者 韩秋红 李守利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8-90,共3页
该笔谈围绕国内理论界对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西方哲学史研究范式的转换,揭示现代性视域下西方哲学的转向与变革,对西方哲学进行现代性审视。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挖掘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性与现代性价值,特别是对中华民... 该笔谈围绕国内理论界对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西方哲学史研究范式的转换,揭示现代性视域下西方哲学的转向与变革,对西方哲学进行现代性审视。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挖掘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性与现代性价值,特别是对中华民族"思想自我"的生成的西方哲学维度的阐释,为我国理论界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开辟更为广阔的研究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研究范式 思想自我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双重视域——哲学观变革与现代性问题 被引量:4
3
作者 庞立生 王艳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3-95,共3页
该笔谈围绕国内理论界对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西方哲学史研究范式的转换,揭示现代性视域下西方哲学的转向与变革,对西方哲学进行现代性审视。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挖掘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性与现代性价值,特别是对中华民... 该笔谈围绕国内理论界对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西方哲学史研究范式的转换,揭示现代性视域下西方哲学的转向与变革,对西方哲学进行现代性审视。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挖掘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性与现代性价值,特别是对中华民族"思想自我"的生成的西方哲学维度的阐释,为我国理论界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开辟更为广阔的研究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研究 现代性问题 双重视域 现当代西方哲学 哲学观 变革 西方哲学流派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的哲学立场看西方哲学研究方式
4
作者 崔秋锁 罗兴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6-97,共2页
该笔谈围绕国内理论界对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西方哲学史研究范式的转换,揭示现代性视域下西方哲学的转向与变革,对西方哲学进行现代性审视。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挖掘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性与现代性价值,特别是对中华民... 该笔谈围绕国内理论界对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西方哲学史研究范式的转换,揭示现代性视域下西方哲学的转向与变革,对西方哲学进行现代性审视。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挖掘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性与现代性价值,特别是对中华民族"思想自我"的生成的西方哲学维度的阐释,为我国理论界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开辟更为广阔的研究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研究 哲学立场 马克思 改革开放 思想轨迹 西学东渐 近代以来 新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现代西方哲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5
作者 庞立生 王艳华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8年第1期45-47,共3页
现代西方哲学是哲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其他专业的人文素质通识课程。只有处理好课程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弹性的关系,解决好理论课程教学的抽象性、科学地对待现代西方哲学教学的评价问题,才能实现现代西方哲学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 现代西方哲学 思维方式 价值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 被引量:11
6
作者 涂良川 胡海波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4-68,63,共6页
马克思关于分配正义的思想是我们深入理解与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分配正义问题的思想基础与理论前提。在马克思的视阈中,"分配"既具有经济学、社会学意涵,又具有哲学的形上意蕴。资产阶级以"劳动决定权"为前提,在分配... 马克思关于分配正义的思想是我们深入理解与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分配正义问题的思想基础与理论前提。在马克思的视阈中,"分配"既具有经济学、社会学意涵,又具有哲学的形上意蕴。资产阶级以"劳动决定权"为前提,在分配中注重程序、忽视结果的"平等权利",其结果是造成分配的不正义。正义的分配应该超越"平等权利",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分配原则与价值目标,使人真正享有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成果,创造更为丰富的社会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权利” 马克思 分配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内涵的新维度 被引量:10
7
作者 魏书胜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60,共7页
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主要是认识论意义上的内涵,仅在认识论的意义上理解"实事求是"就会遇到理论和实践上难以解释的困惑。按照生活实践的观点重新理解"实事求是",就会发现其... 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主要是认识论意义上的内涵,仅在认识论的意义上理解"实事求是"就会遇到理论和实践上难以解释的困惑。按照生活实践的观点重新理解"实事求是",就会发现其中还蕴涵着价值论和道德论内涵。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实践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人,这一思想当中蕴含的价值论与道德论内涵具有特殊的内容。揭示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价值论和道德论内涵对于更好地坚持实事求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实事求是 认识论 价值论 道德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发展观演变的价值前提与理论形态 被引量:5
8
作者 崔秋锁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6-70,共5页
新时期发展观的历史演变,以追求发展、强调经济发展、坚持全面发展、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为共同价值前提。它先后主要经历了"改革发展观"、"创新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三个历史... 新时期发展观的历史演变,以追求发展、强调经济发展、坚持全面发展、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为共同价值前提。它先后主要经历了"改革发展观"、"创新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三个历史阶段和三种理论形态。这三个阶段及其形态之间存在着一种既有共同前提又有推进升华、既有历史继承又有丰富发展、既有不同特征又有统一本质的内在逻辑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自身演变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发展观 历史演变 价值前提 理论形态 逻辑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