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的东北地区玉米干旱、冷害风险评价 被引量:51
1
作者 王春乙 蔡菁菁 张继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38-245,共8页
为了分析干旱、冷害灾害对农作物生长的综合影响,全面评价其综合风险,该文利用东北地区35个农业气象站1961-2010年气象资料、1981-2010年玉米发育期资料、1961-2010年产量面积资料、近50 a东北三省的灾情资料以及近10 a东北三省各县的... 为了分析干旱、冷害灾害对农作物生长的综合影响,全面评价其综合风险,该文利用东北地区35个农业气象站1961-2010年气象资料、1981-2010年玉米发育期资料、1961-2010年产量面积资料、近50 a东北三省的灾情资料以及近10 a东北三省各县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以玉米出苗—抽雄、抽雄—成熟2个生长阶段发生的干旱及冷害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分亏缺指数和热量指数分别建立了干旱指标和冷害指标,对东北地区玉米干旱、冷害进行风险分析。建立了包括危险性、脆弱性、暴露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的东北地区玉米干旱、冷害风险评价模型,指出危险性和防灾减灾能力是风险评价模型中最重要的两个影响因子。研究结果为,东北地区玉米干旱、冷害高风险值区位于黑龙江西南部和东北部,以及辽宁西部建平县一带,风险指标值在0.8以上;吉林西北部、东南部、辽宁东北部为次高值区,风险指标值在0.6-0.7之间;低值区位于辽宁中南部及辽东半岛,风险值在0.3左右。研究结果可为东北地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气象 风险评价 玉米 干旱 冷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区划研究 被引量:57
2
作者 张继权 严登华 +2 位作者 王春乙 刘兴朋 佟志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0-306,共7页
以辽西北29个农业县(市、区)为研究区域,选取辽西北最主要的玉米作物作为研究对象,从造成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脆弱性和抗旱减灾能力4个方面着手,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 以辽西北29个农业县(市、区)为研究区域,选取辽西北最主要的玉米作物作为研究对象,从造成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脆弱性和抗旱减灾能力4个方面着手,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农业干旱灾害风险指数(ADRI),用以表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程度;借助GIS技术,绘制辽西北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区划图,将风险评价区划图与2006年辽西北受干旱影响粮食减产系数区划图对比,发现两者可以较好的匹配。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农业干旱灾害预警、保险,以及有关部门的旱灾管理、减灾决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灾害 风险评价 风险指数 辽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东北玉米生育阶段需水量及旱涝时空变化 被引量:116
3
作者 高晓容 王春乙 +1 位作者 张继权 薛绪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1-109,I0004,I0005,共11页
分析近50a东北玉米生育阶段的水分供需及旱涝变化,可以为防灾减灾对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基于东北地区4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近20多年玉米生育期资料及近10a农业灾情多元数据,利用作物系数法计算4个生育阶... 分析近50a东北玉米生育阶段的水分供需及旱涝变化,可以为防灾减灾对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基于东北地区4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近20多年玉米生育期资料及近10a农业灾情多元数据,利用作物系数法计算4个生育阶段的需水量,揭示东北玉米4个生育阶段水分供需的时空规律;以作物水分盈亏指数为评价指标,分析近50a东北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旱涝分布及演变。结果表明:东北玉米4个生育阶段及全生育期的需水量没有显著变化;乳熟-成熟阶段,有显著的干旱化趋势,其它3个阶段和全生育期没有明显的旱涝变化。4个生育阶段需水量空间差异较大,基本呈带状分布。播种-七叶期,中旱及以上、中涝及以上灾害频率较低;后3个生育阶段,中旱及以上、中涝及以上灾害频率较高,且全域、区域旱涝现象呈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从20世纪80年代起全域、区域中旱及以上、中涝及以上次数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 作物 气象 作物需水量 作物系数 作物水分盈亏指数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网GIS的豫北地区干旱灾害风险区划 被引量:40
4
作者 赵静 张继权 +2 位作者 严登华 佟志军 刘兴朋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58,共4页
以豫北地区32个市县为研究区域,从造成干旱灾害的4个因子,即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角度出发,选取了包括气象、土壤、人口、社会经济在内的17项指标,在格网GIS技术的支持下,对评价体系中的各指标进行10 ... 以豫北地区32个市县为研究区域,从造成干旱灾害的4个因子,即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角度出发,选取了包括气象、土壤、人口、社会经济在内的17项指标,在格网GIS技术的支持下,对评价体系中的各指标进行10 km×10 km尺度的网格化表达。应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熵组合权重法和加权综合分析法,建立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价模型;通过选取典型案例年,运用最优分割理论确定了干旱灾害风险阈值,并利用GIS技术绘制了豫北地区的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显示:豫北地区的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濮阳市区、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新乡市区;而西部的济源市、孟州市,以及原阳县风险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灾害 风险区划 格网GIS 豫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冬小麦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春乙 张玉静 张继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03-213,共11页
为了对华北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内遇到的主要气象灾害(干旱和干热风)的综合风险进行评价,根据气象灾害发生机理及区域环境特征建立危险性、暴露性和脆弱性评价模型,并构建综合风险模型,具体分析各地区综合风险的大小及主导风险因子,该文利... 为了对华北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内遇到的主要气象灾害(干旱和干热风)的综合风险进行评价,根据气象灾害发生机理及区域环境特征建立危险性、暴露性和脆弱性评价模型,并构建综合风险模型,具体分析各地区综合风险的大小及主导风险因子,该文利用华北地区48个农气站冬小麦发育期资料(1981-2010年)和气象资料(1961-2010年)以及近50 a产量资料,将冬小麦全生育期划分为前期(播种期-起身期)、中期(拔节期-开花期)、后期(灌浆期-成熟期)3个阶段,并充分考虑了底墒形成期(播种当年7-9月)内的降水,分别基于水分亏缺指数和加权干热风日数构建了干旱、干热风等级指数,对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干热风灾害以及综合气象灾害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危险性、脆弱性和暴露性的权重分别为0.3272、0.3116和0.3612。华北地区冬小麦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值有2个高值中心,一个位于冀鲁豫交汇处,一个位于河北省泊头、黄骅等地,风险值由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根据该文构建的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将华北冬小麦种植区划分为5个不同风险等级区。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为华北各地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灾害 风险评估 华北地区 冬小麦 干旱 干热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低温冷害分布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33
6
作者 高晓容 王春乙 张继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10-2118,共9页
利用东北地区48个农气站1961—2010年气象资料和近20多年玉米生育期资料,建立生育阶段热量指数和冷害指数,分析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4个生育阶段热量及低温冷害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量指数总体表现为明显的增加趋势;平均温度、热... 利用东北地区48个农气站1961—2010年气象资料和近20多年玉米生育期资料,建立生育阶段热量指数和冷害指数,分析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4个生育阶段热量及低温冷害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量指数总体表现为明显的增加趋势;平均温度、热量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中晚、晚熟区的上升趋势均小于早、中熟区;冷害频率总体表现为明显的减小趋势;气候变暖对两个熟型区域4个生育阶段的冷害影响并不一致,早、中熟区的冷害平均频率最大值均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晚、晚熟区的冷害平均频率最大值均出现在70年代,两个熟型区域的最小值均出现在21世纪初。研究结果可为未来东北地区调整玉米种植制度和生产布局,为适应气候变化和趋利避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生育阶段 热量指数 冷害指数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安徽省旱灾风险空间演变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孙仲益 张继权 +3 位作者 严登华 王春乙 刘兴朋 佟志军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3-137,共5页
安徽省是典型旱灾频发省份,而且每年发生旱灾的地区都有变化,了解旱灾风险空间动态变化的规律对防灾减灾部门及时准确制定抗旱规划意义重大.利用自然灾害风险形成四因子理论,选取安徽省气象、水文、社会和经济等18个指标,建立了安徽省... 安徽省是典型旱灾频发省份,而且每年发生旱灾的地区都有变化,了解旱灾风险空间动态变化的规律对防灾减灾部门及时准确制定抗旱规划意义重大.利用自然灾害风险形成四因子理论,选取安徽省气象、水文、社会和经济等18个指标,建立了安徽省旱灾风险评价模型,对安徽省2000—2009年旱灾风险进行了区划,利用单一风险动态度、综合风险动态度和风险置换系数等研究手段和方法对安徽省2000—2009年间旱灾风险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单一旱灾风险动态度变化的波动性较强,综合风险动态度变化则比较稳定;高旱灾风险和中旱灾风险、低旱灾风险和中旱灾风险之间置换相似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分析 旱灾风险 空间演变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原火灾风险预警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崔亮 张继权 +2 位作者 包玉龙 佟志军 刘兴朋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2-292,共11页
草原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对草原资源危害极为严重。以呼伦贝尔草原牧业6个旗为研究区,利用1994-2005年呼伦贝尔草原火灾统计月报表和相关气象资料,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形成理论、区域灾害系统理论... 草原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对草原资源危害极为严重。以呼伦贝尔草原牧业6个旗为研究区,利用1994-2005年呼伦贝尔草原火灾统计月报表和相关气象资料,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形成理论、区域灾害系统理论、灾害预警理论建立草原火灾风险预警模型。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警源识别确定影响草原火灾风险预警的关键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打分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用网格GIS技术结合回归分析对选区的指标进行空间展布使得空间评价尺度更加精确,利用加权综合评分法分析了呼伦贝尔草原火灾的内生警源和外生警源的警兆,用最优分割法对1994-2004年火灾案例进行最优分割确定预警阈值并划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警报。以2005年全年呼伦贝尔草原火灾案例为例对呼伦贝尔草原火灾进行风险预警。经过检验发现火灾风险高预警区与火点吻合较好,从一定程度上检验了该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原 草原火灾 风险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干旱冷害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29
9
作者 蔡菁菁 王春乙 张继权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6-986,共11页
利用东北地区35个农业气象站1961—2010年气象资料、玉米产量资料和1981—2010年玉米生育期资料,选用合适的干旱指标和冷害指标,结合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建立了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基于灾害判别结果和历史灾情资料,从典型灾害年中提取不... 利用东北地区35个农业气象站1961—2010年气象资料、玉米产量资料和1981—2010年玉米生育期资料,选用合适的干旱指标和冷害指标,结合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建立了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基于灾害判别结果和历史灾情资料,从典型灾害年中提取不同灾种的影响差异,构成权重系数,对东北地区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和整个生育期干旱、冷害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干旱、冷害危险性在玉米生长前期(出苗—拔节阶段)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东南部,此阶段主要以冷害为主;而在玉米生长后期(抽雄—成熟阶段),风险高值区转移到西部,此阶段以干旱为主。生长前期和生长后期对整个生长阶段危险性的贡献值分别为0.3473和0.6527。东北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正逐渐从冷害向干旱转变,冷害发生的频次逐渐减少,而干旱发生的频次快速增多,影响的范围也迅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玉米 干旱 冷害 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玉米低温冷害时空分布与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高晓容 王春乙 张继权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5-70,共6页
利用东北地区4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温度资料和近20多年玉米生育期资料,基于热量指数构建生育阶段冷害指数,采用EOF分析、Mann-Kendall法、子波变换等方法系统分析了近50年东北玉米4个生育阶段低温冷害时空分布及周期特征... 利用东北地区4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温度资料和近20多年玉米生育期资料,基于热量指数构建生育阶段冷害指数,采用EOF分析、Mann-Kendall法、子波变换等方法系统分析了近50年东北玉米4个生育阶段低温冷害时空分布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全区平均冷害强度呈极显著的减弱趋势,地区间冷害变化趋势呈现差异化特征,冷害强度减弱趋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呈阶梯状递增;4个生育阶段冷害指数EOF第一模态均呈冷害空间变化趋势一致的特征;冷害强度呈较明显的减弱趋势,第1到第4生育阶段减弱趋势逐渐增大,突变均发生在1990年代中期;冷害强度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出苗—七叶、出苗—抽雄存在明显的23、25年周期,出苗—乳熟、出苗—成熟均具有较明显的3年周期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害 生育阶段 冷害指数 时空分布 周期振荡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草原火灾风险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佟志军 张继权 +1 位作者 廖晓玉 刘兴朋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灾害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已成为草原火灾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分析了在草原火灾风险管理中应用GIS技术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基于GIS草原火灾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系统主要包括基础信息子系统、模型管理子系统、草原火灾风险评... 灾害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已成为草原火灾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分析了在草原火灾风险管理中应用GIS技术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基于GIS草原火灾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系统主要包括基础信息子系统、模型管理子系统、草原火灾风险评价子系统、草原火灾损失评估子系统、草原火灾辅助决策支持子系统,该系统可为草原火灾管理部门提供动态监测信息和决策支持,是草原火灾风险管理与应急指挥的实用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草原火灾 风险管理 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矩阵的草原火灾损失风险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继权 刘兴朋 +2 位作者 周道玮 宋中山 吴晓天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9-133,共5页
草原火灾是我国牧区多发的自然灾害之一,对牧区造成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给我国畜牧业的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研究草原火灾发生次数与草原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之间的关系对理解草原火灾各因子之间的关系,有效地进行防灾减灾... 草原火灾是我国牧区多发的自然灾害之一,对牧区造成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给我国畜牧业的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研究草原火灾发生次数与草原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之间的关系对理解草原火灾各因子之间的关系,有效地进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吉林省1995—2005年的草原火灾次数和草原火灾经济损失两个指标,基于信息矩阵方法得到草原火灾次数和经济损失两个指标之间的模糊关系矩阵.通过计算发现,当草原火灾发生次数小于30次时,草原火灾损失随草原火灾次数呈现不规则增长;当草原火灾次数大于40次时,草原火灾损失基本稳定在15万元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火灾 信息矩阵 草原火灾次数 草原火灾经济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通州区暴雨特征及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晓容 张继权 +1 位作者 李硕 王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7期167-171,共5页
利用近60年气候资料分析北京市通州区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另外,以15个乡镇(街道)为风险评估单元,以人口和社会经济作为承灾体,根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部的风险表达式,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建立暴雨风险评估模型;利用指标体系法评估... 利用近60年气候资料分析北京市通州区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另外,以15个乡镇(街道)为风险评估单元,以人口和社会经济作为承灾体,根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部的风险表达式,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建立暴雨风险评估模型;利用指标体系法评估承灾体的脆弱性状态,根据加权综合评分法建立脆弱性评估模型;分析15个乡镇(街道)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脆弱性及灾害风险的差异,并对通州区暴雨灾害风险进行区划,结果表明,通州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高值区在中仓、新华街道及马驹桥镇,较高值区在北苑、玉桥街道及宋庄、永顺、西集、漷县、于家务乡(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时空分布 风险评估 通州区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草原火灾灾情评价及等级划分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继权 张会 +2 位作者 佟志军 宋中山 吴晓天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121-128,共8页
中国草原火灾的频繁发生,导致草地资源减少,畜牧业发展受到威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有必要对中国草原火灾灾情进行研究。本研究利用灾害发生原理及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判方法(FCE)和GIS技术等,提出了草原火灾损失评价指标体... 中国草原火灾的频繁发生,导致草地资源减少,畜牧业发展受到威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有必要对中国草原火灾灾情进行研究。本研究利用灾害发生原理及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判方法(FCE)和GIS技术等,提出了草原火灾损失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草原火灾损失评价模型,将草原火灾灾情等级划分为4级,并对我国北方草原火灾灾情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自治区(包括新疆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和甘肃省属于特大草原火灾区;吉林省属于重大草原火灾区;山西省和陕西省属于一般草原火灾区;河北省、青海省、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辽宁省属于草原火警区。其中特大草原火灾区和重大草原火灾区需要国家重点管理,一般草原火灾区需要以省级管理为主,国家管理为辅,草原火警区以市(县)管理为主,省级管理为辅。此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草原火灾损失评估和赔偿提供客观依据,为各级政府和相应部门制定草原灾害管理对策、减灾规划,部署防灾、抗灾、救灾工作和草原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草原火灾 灾情评价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指数的华北冬麦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53
15
作者 张玉静 王春乙 张继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7097-7107,共11页
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华北地区干旱化趋势不断加剧。利用华北冬麦区45个气象站1961—2010逐月温度与降水数据,选取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作为区域干旱指数进行华北冬麦区近50年干... 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华北地区干旱化趋势不断加剧。利用华北冬麦区45个气象站1961—2010逐月温度与降水数据,选取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作为区域干旱指数进行华北冬麦区近50年干旱时空特征分析。研究表明:(1)近50年来华北地区平均温度明显上升,研究区整体呈现干旱化加剧趋势。华北地区平均SPEI指数对于典型干旱年份的表征准确,与历史资料相符合。(2)华北不同区域之间增温率不同,导致干旱化趋势存在差异。通过对典型站点的分析,发现增温率越大的区域干旱化趋势越严重。(3)不同等级干旱发生的站次比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年型干旱的发生特点。对SPEI指数矩阵的EOF分析结果显示出华北地区典型的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第一模态呈现全区旱涝变化一致型的分布形式,高值区包括山东西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地区,表明这些地区对干旱的反应最为敏感。时间系数序列未显示出明显的变化趋势;第二模态呈现南北相反的分布型,河北及山东的大部分地区空间系数均为正值,而河南大部分地区为负值。时间系数序列整体呈下降趋势,表明研究区北部干旱化趋势加剧,南部干旱化有所缓解;第三模态呈现东西相反的分布形式,这种分布特征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指数 华北地区 干旱 时空分布特征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一季稻高温热害危险性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4
16
作者 孟林 王春乙 +1 位作者 任义方 张继权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89,共10页
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1961-2011年气象数据和1981-2011年一季稻生育期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一季稻高温热害危险性的时空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1961-1993年7,8月份平均气温显著下降(P<0.05),近50年来5,9,10月... 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1961-2011年气象数据和1981-2011年一季稻生育期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一季稻高温热害危险性的时空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1961-1993年7,8月份平均气温显著下降(P<0.05),近50年来5,9,10月的平均气温极显著增高(P<0.01);(2)湖北省东部、安徽省西南部是一季稻高温热害危险性的高值区,江苏省、浙江省和湖北省西北部是其低值区。20世纪60年代和21世纪初热害发生最为频繁,危险性相应最大;(3)一季稻高温热害危险性与7-8月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危险性随着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的升高呈现出先慢后快的增大,分别以31℃和26.5℃为临界变化温度。因此,不同区域应根据各自危险性特征安排适宜的播种期,并选用合适的品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稻 高温热害 危险性 气候变化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历史资料的中国北方草原火灾风险评价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兴朋 张继权 范久波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65,共5页
根据我国北方草原区各省、自治区1991-2005年的草原火灾资料,利用信息扩散理论和风险矩阵对我国北方草原区的草原火灾风险进行了计算,给出了我国北方各草原区的草原火灾年发生次数和草原火灾年受灾率在各个风险水平下的风险值,定量地评... 根据我国北方草原区各省、自治区1991-2005年的草原火灾资料,利用信息扩散理论和风险矩阵对我国北方草原区的草原火灾风险进行了计算,给出了我国北方各草原区的草原火灾年发生次数和草原火灾年受灾率在各个风险水平下的风险值,定量地评价了我国北方草原区的草原火灾风险。并给出几个重要风险水平下草原火灾风险的空间分布趋势和综合指标下的我国草原火灾风险空间分布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扩散 风险矩阵 草原火灾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玉静 王春乙 张继权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3-192,共10页
利用华北地区48个农气站冬小麦发育期资料(1981-2010年)和气象资料(1961-2010年)以及近50 a产量资料,将冬小麦全生育期划分为前期(播种期—起身期)、中期(拔节期—开花期)、后期(灌浆期—成熟期)3个阶段,并考虑了底墒形成期(播种当年7-9... 利用华北地区48个农气站冬小麦发育期资料(1981-2010年)和气象资料(1961-2010年)以及近50 a产量资料,将冬小麦全生育期划分为前期(播种期—起身期)、中期(拔节期—开花期)、后期(灌浆期—成熟期)3个阶段,并考虑了底墒形成期(播种当年7-9月)内的降水。通过构建干旱指数,分析不同发育阶段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根据典型灾害年份的减产率数据,将不同发育阶段干旱灾害造成的灾损情况进行了量化,并以权重系数的形式来反映干旱危险性的贡献大小。最后利用GIS技术绘制了华北地区干旱危险性区划图。结果表明:(1)华北地区冬小麦各发育阶段均受到干旱威胁,其中中期水分亏缺最为严重。(2)冬小麦平均干旱指数空间分布在前期和后期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在中期由南向北递增。(3)华北地区冬小麦前期危险性权重系数由南向北逐渐增大,而中期危险性权重系数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冬小麦 干旱 危险性 危险性权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证据权重法的呼伦贝尔地区人为草原火险空间预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继权 沈玲玲 +2 位作者 佟志军 刘兴朋 崔亮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9-107,共9页
应用证据权重法结合GIS空间分析,研究了呼伦贝尔地区人为草原火险。利用证据权重法定量化地分析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5个因子(乡村人口密度、载畜密度、居民点分布、城镇分布、公路网)与草原火点空间分布的关系,并建立了呼伦贝尔草原... 应用证据权重法结合GIS空间分析,研究了呼伦贝尔地区人为草原火险。利用证据权重法定量化地分析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5个因子(乡村人口密度、载畜密度、居民点分布、城镇分布、公路网)与草原火点空间分布的关系,并建立了呼伦贝尔草原火险预测模型,据此在ARCVIEW的WofE扩展模块下生成一幅草原火险预测专题图,并将研究区划分为高、中、低三类风险区。研究表明:(1)呼伦贝尔草原火灾火点的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尤其是乡村人口密度、公路网与居民点分布这三个因子,权重分别为0.5191,0.1945,0.2864;(2)证据权重法可以客观定量地表现出草原火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因而可为草原火灾风险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权重法 GIS 人类活动 呼伦贝尔 草原火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