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低温冷害分布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
33
1
作者
高晓容
王春乙
张继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10-2118,共9页
利用东北地区48个农气站1961—2010年气象资料和近20多年玉米生育期资料,建立生育阶段热量指数和冷害指数,分析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4个生育阶段热量及低温冷害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量指数总体表现为明显的增加趋势;平均温度、热...
利用东北地区48个农气站1961—2010年气象资料和近20多年玉米生育期资料,建立生育阶段热量指数和冷害指数,分析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4个生育阶段热量及低温冷害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量指数总体表现为明显的增加趋势;平均温度、热量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中晚、晚熟区的上升趋势均小于早、中熟区;冷害频率总体表现为明显的减小趋势;气候变暖对两个熟型区域4个生育阶段的冷害影响并不一致,早、中熟区的冷害平均频率最大值均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晚、晚熟区的冷害平均频率最大值均出现在70年代,两个熟型区域的最小值均出现在21世纪初。研究结果可为未来东北地区调整玉米种植制度和生产布局,为适应气候变化和趋利避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生育阶段
热量指数
冷害指数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北玉米低温冷害时空分布与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
16
2
作者
高晓容
王春乙
张继权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5-70,共6页
利用东北地区4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温度资料和近20多年玉米生育期资料,基于热量指数构建生育阶段冷害指数,采用EOF分析、Mann-Kendall法、子波变换等方法系统分析了近50年东北玉米4个生育阶段低温冷害时空分布及周期特征...
利用东北地区4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温度资料和近20多年玉米生育期资料,基于热量指数构建生育阶段冷害指数,采用EOF分析、Mann-Kendall法、子波变换等方法系统分析了近50年东北玉米4个生育阶段低温冷害时空分布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全区平均冷害强度呈极显著的减弱趋势,地区间冷害变化趋势呈现差异化特征,冷害强度减弱趋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呈阶梯状递增;4个生育阶段冷害指数EOF第一模态均呈冷害空间变化趋势一致的特征;冷害强度呈较明显的减弱趋势,第1到第4生育阶段减弱趋势逐渐增大,突变均发生在1990年代中期;冷害强度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出苗—七叶、出苗—抽雄存在明显的23、25年周期,出苗—乳熟、出苗—成熟均具有较明显的3年周期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害
生育阶段
冷害指数
时空分布
周期振荡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中下游一季稻高温热害危险性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
14
3
作者
孟林
王春乙
+1 位作者
任义方
张继权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89,共10页
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1961-2011年气象数据和1981-2011年一季稻生育期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一季稻高温热害危险性的时空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1961-1993年7,8月份平均气温显著下降(P<0.05),近50年来5,9,10月...
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1961-2011年气象数据和1981-2011年一季稻生育期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一季稻高温热害危险性的时空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1961-1993年7,8月份平均气温显著下降(P<0.05),近50年来5,9,10月的平均气温极显著增高(P<0.01);(2)湖北省东部、安徽省西南部是一季稻高温热害危险性的高值区,江苏省、浙江省和湖北省西北部是其低值区。20世纪60年代和21世纪初热害发生最为频繁,危险性相应最大;(3)一季稻高温热害危险性与7-8月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危险性随着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的升高呈现出先慢后快的增大,分别以31℃和26.5℃为临界变化温度。因此,不同区域应根据各自危险性特征安排适宜的播种期,并选用合适的品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稻
高温热害
危险性
气候变化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历史资料的中国北方草原火灾风险评价
被引量:
12
4
作者
刘兴朋
张继权
范久波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65,共5页
根据我国北方草原区各省、自治区1991-2005年的草原火灾资料,利用信息扩散理论和风险矩阵对我国北方草原区的草原火灾风险进行了计算,给出了我国北方各草原区的草原火灾年发生次数和草原火灾年受灾率在各个风险水平下的风险值,定量地评...
根据我国北方草原区各省、自治区1991-2005年的草原火灾资料,利用信息扩散理论和风险矩阵对我国北方草原区的草原火灾风险进行了计算,给出了我国北方各草原区的草原火灾年发生次数和草原火灾年受灾率在各个风险水平下的风险值,定量地评价了我国北方草原区的草原火灾风险。并给出几个重要风险水平下草原火灾风险的空间分布趋势和综合指标下的我国草原火灾风险空间分布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扩散
风险矩阵
草原火灾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
7
5
作者
张玉静
王春乙
张继权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3-192,共10页
利用华北地区48个农气站冬小麦发育期资料(1981-2010年)和气象资料(1961-2010年)以及近50 a产量资料,将冬小麦全生育期划分为前期(播种期—起身期)、中期(拔节期—开花期)、后期(灌浆期—成熟期)3个阶段,并考虑了底墒形成期(播种当年7-9...
利用华北地区48个农气站冬小麦发育期资料(1981-2010年)和气象资料(1961-2010年)以及近50 a产量资料,将冬小麦全生育期划分为前期(播种期—起身期)、中期(拔节期—开花期)、后期(灌浆期—成熟期)3个阶段,并考虑了底墒形成期(播种当年7-9月)内的降水。通过构建干旱指数,分析不同发育阶段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根据典型灾害年份的减产率数据,将不同发育阶段干旱灾害造成的灾损情况进行了量化,并以权重系数的形式来反映干旱危险性的贡献大小。最后利用GIS技术绘制了华北地区干旱危险性区划图。结果表明:(1)华北地区冬小麦各发育阶段均受到干旱威胁,其中中期水分亏缺最为严重。(2)冬小麦平均干旱指数空间分布在前期和后期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在中期由南向北递增。(3)华北地区冬小麦前期危险性权重系数由南向北逐渐增大,而中期危险性权重系数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冬小麦
干旱
危险性
危险性权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低温冷害分布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
33
1
作者
高晓容
王春乙
张继权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
大学
应用气象
学院
中国气象
科学
研究
院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自然灾害研究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10-2118,共9页
基金
"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011BAD32B0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1071326)
文摘
利用东北地区48个农气站1961—2010年气象资料和近20多年玉米生育期资料,建立生育阶段热量指数和冷害指数,分析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4个生育阶段热量及低温冷害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量指数总体表现为明显的增加趋势;平均温度、热量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中晚、晚熟区的上升趋势均小于早、中熟区;冷害频率总体表现为明显的减小趋势;气候变暖对两个熟型区域4个生育阶段的冷害影响并不一致,早、中熟区的冷害平均频率最大值均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晚、晚熟区的冷害平均频率最大值均出现在70年代,两个熟型区域的最小值均出现在21世纪初。研究结果可为未来东北地区调整玉米种植制度和生产布局,为适应气候变化和趋利避害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气候变暖
生育阶段
热量指数
冷害指数
东北地区
Keywords
climatic warming
growth stages
heat index
chilling damage index
northeast China
分类号
S426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北玉米低温冷害时空分布与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
16
2
作者
高晓容
王春乙
张继权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
大学
应用气象
学院
中国气象
科学
研究
院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自然灾害研究所
出处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5-70,共6页
基金
"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1BAD32B0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71326)
文摘
利用东北地区4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温度资料和近20多年玉米生育期资料,基于热量指数构建生育阶段冷害指数,采用EOF分析、Mann-Kendall法、子波变换等方法系统分析了近50年东北玉米4个生育阶段低温冷害时空分布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全区平均冷害强度呈极显著的减弱趋势,地区间冷害变化趋势呈现差异化特征,冷害强度减弱趋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呈阶梯状递增;4个生育阶段冷害指数EOF第一模态均呈冷害空间变化趋势一致的特征;冷害强度呈较明显的减弱趋势,第1到第4生育阶段减弱趋势逐渐增大,突变均发生在1990年代中期;冷害强度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出苗—七叶、出苗—抽雄存在明显的23、25年周期,出苗—乳熟、出苗—成熟均具有较明显的3年周期振荡。
关键词
低温冷害
生育阶段
冷害指数
时空分布
周期振荡
东北地区
Keywords
chilling damage
growth stage
chilling damage index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periodic oscillation
northeast China
分类号
S166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中下游一季稻高温热害危险性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
14
3
作者
孟林
王春乙
任义方
张继权
机构
中国气象
科学
研究
院
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自然灾害研究所
出处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89,共10页
基金
"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32B004)~~
文摘
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1961-2011年气象数据和1981-2011年一季稻生育期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一季稻高温热害危险性的时空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1961-1993年7,8月份平均气温显著下降(P<0.05),近50年来5,9,10月的平均气温极显著增高(P<0.01);(2)湖北省东部、安徽省西南部是一季稻高温热害危险性的高值区,江苏省、浙江省和湖北省西北部是其低值区。20世纪60年代和21世纪初热害发生最为频繁,危险性相应最大;(3)一季稻高温热害危险性与7-8月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危险性随着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的升高呈现出先慢后快的增大,分别以31℃和26.5℃为临界变化温度。因此,不同区域应根据各自危险性特征安排适宜的播种期,并选用合适的品种类型。
关键词
一季稻
高温热害
危险性
气候变化
响应
Keywords
single-cropping rice
heat injury
hazard
climate change
response
分类号
S46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历史资料的中国北方草原火灾风险评价
被引量:
12
4
作者
刘兴朋
张继权
范久波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自然灾害研究所
出处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65,共5页
基金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4BA528B-3-1)
文摘
根据我国北方草原区各省、自治区1991-2005年的草原火灾资料,利用信息扩散理论和风险矩阵对我国北方草原区的草原火灾风险进行了计算,给出了我国北方各草原区的草原火灾年发生次数和草原火灾年受灾率在各个风险水平下的风险值,定量地评价了我国北方草原区的草原火灾风险。并给出几个重要风险水平下草原火灾风险的空间分布趋势和综合指标下的我国草原火灾风险空间分布趋势。
关键词
信息扩散
风险矩阵
草原火灾
风险评价
Keywords
information diffusion
risk matrix
grassland fire
risk assessment
分类号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
7
5
作者
张玉静
王春乙
张继权
机构
中国气象
科学
研究
院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自然灾害研究所
出处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3-192,共10页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32B00-04)
文摘
利用华北地区48个农气站冬小麦发育期资料(1981-2010年)和气象资料(1961-2010年)以及近50 a产量资料,将冬小麦全生育期划分为前期(播种期—起身期)、中期(拔节期—开花期)、后期(灌浆期—成熟期)3个阶段,并考虑了底墒形成期(播种当年7-9月)内的降水。通过构建干旱指数,分析不同发育阶段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根据典型灾害年份的减产率数据,将不同发育阶段干旱灾害造成的灾损情况进行了量化,并以权重系数的形式来反映干旱危险性的贡献大小。最后利用GIS技术绘制了华北地区干旱危险性区划图。结果表明:(1)华北地区冬小麦各发育阶段均受到干旱威胁,其中中期水分亏缺最为严重。(2)冬小麦平均干旱指数空间分布在前期和后期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在中期由南向北递增。(3)华北地区冬小麦前期危险性权重系数由南向北逐渐增大,而中期危险性权重系数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冬小麦
干旱
危险性
危险性权重系数
Keywords
north China
winter wheat
drought
Hazard
Risk weight
分类号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低温冷害分布规律的影响
高晓容
王春乙
张继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东北玉米低温冷害时空分布与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分析
高晓容
王春乙
张继权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长江中下游一季稻高温热害危险性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孟林
王春乙
任义方
张继权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历史资料的中国北方草原火灾风险评价
刘兴朋
张继权
范久波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危险性分析
张玉静
王春乙
张继权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