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7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005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信息
1
《地理教学》 2005年第1期48-48,共1页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是国家教委批准招收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单位,已连续招生三年,2005年继续招生。
关键词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招生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116
2
作者 孙平军 丁四保 +1 位作者 修春亮 魏冶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0-457,共8页
城市化是一个"人口-经济-空间"三维一体的过程,其内在协调与否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首先通过构建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内在表征指标,运用均方差赋权法,以东北地区(指的是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来综合测度... 城市化是一个"人口-经济-空间"三维一体的过程,其内在协调与否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首先通过构建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内在表征指标,运用均方差赋权法,以东北地区(指的是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来综合测度其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水平;其次运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其协调程度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①东北地区经济城市化主导人口、空间城市化,但整体水平不高,平均水平基本处于加速发展阶段(0.25~0.35);②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异明显,其中人口城市化整体呈现出由北往南递减的趋势,而经济城市化则成由南往北递减的趋势,两者"内在互补(互异)"趋势非常明显;③三者城市化协调度低,且区域差异明显,由南往北递减趋势非常明显;④依据彼此间协调度主宰程度,将其划分为综合协调导向型,人口-经济、人口-空间、经济-空间协调导向型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 协调性 均方差赋权法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75
3
作者 邹滨 曾永年 +2 位作者 Benjamin F.Zhan 杨令宾 张鸿辉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4-98,共5页
传统的水质化学监测等级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反映水体的污染物水平,但无法直接反映水体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利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提出的水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某市2001-2005年5个水质监测站周围水体中所含污染物对人... 传统的水质化学监测等级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反映水体的污染物水平,但无法直接反映水体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利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提出的水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某市2001-2005年5个水质监测站周围水体中所含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潜在危害的时空差异和源特征。结果表明,该市水体中所含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潜在危害较大,72%的水质监测样本对人体健康潜在危害超过了国际辐射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限值5.0×10-5a-1;水体污染主要发生在2001年、2003年和2005年,且主要集中在1#和2#水质监测站周围地区;化学致癌物是该市水体中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风险来源,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风险度排序为:As>Cr+6>Cd;水体中非致癌污染物风险度排序为:F>Pb>Cu>NH3-N>Hg>CN-1>酚,在研究期内未对暴露人群构成明显的健康危害。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较传统的水质等级评价体系能够更直观地表征水体中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有利于明确水体污染物治理的优先顺序,为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水质 人体健康 风险评价 环境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城市群组的格局、过程及城市流强度 被引量:37
4
作者 王士君 宋飏 +1 位作者 冯章献 姜丽丽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7-294,共8页
根据城市群、城市组群及城市群组的内涵指出中国东北地区目前存在辽中南、吉林中部、哈大齐三个城市群组。按照其形成发展过程和现状特征,辽中南已经发育成为成熟的城市群,而吉林中部和哈大齐尚处于城市群发育的中间阶段,即城市组群阶段... 根据城市群、城市组群及城市群组的内涵指出中国东北地区目前存在辽中南、吉林中部、哈大齐三个城市群组。按照其形成发展过程和现状特征,辽中南已经发育成为成熟的城市群,而吉林中部和哈大齐尚处于城市群发育的中间阶段,即城市组群阶段,从而在东北地区形成了"一群二组"的空间结构框架。通过对东北地区城市群组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的计算发现,群组内部尚未出现主要外向服务部门区位熵均大于1的城市,与国内发达城市群的发展水平相距较远。未来发展应该围绕城市群组的组织结构、网络化发展模式、职能分工与功能互补、发展关系协调等方面进一步调控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城市群 城市组群 城市群组 城市流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的战略环境评价(SEA)初探 被引量:52
5
作者 车秀珍 尚金城 陈冲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4-557,共4页
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1世纪初期,中国城市化发展将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展城市化进程中的SEA,即在城市化决策的各个层次前瞻性地考虑政策、规划、计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有助于提高决策质量和实施... 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1世纪初期,中国城市化发展将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展城市化进程中的SEA,即在城市化决策的各个层次前瞻性地考虑政策、规划、计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有助于提高决策质量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文章对城市化进程中SEA的概念、对象、评价目标、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城市化进程中SEA的基本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战略环境评价 可持续发展 SEA 规划 政策 评价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棚户区改造与反贫困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郑文升 丁四保 +1 位作者 王晓芳 李铁滨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6-161,共6页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贫困居民、贫困棚户区与贫困城市问题揭示的是中国当前日益突出的城市贫困现象,相关研究有助于提高地理学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总结资源型城市沉陷安置区社区建设、居民就业、社会保障、接续产业发展等诸...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贫困居民、贫困棚户区与贫困城市问题揭示的是中国当前日益突出的城市贫困现象,相关研究有助于提高地理学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总结资源型城市沉陷安置区社区建设、居民就业、社会保障、接续产业发展等诸多问题,讨论了在棚户区的改造方式与安置位置选择、政府的贫困救助能力以及城市经济转型中,存在的不利于城市反贫困的主要障碍,并提出应通过采用灵活适用的改造模式、改善安置住房的区位条件、扩大救助贫困居民的地区援助、支持资源型城市自生能力增强等措施,促进棚户区长效改造、克服城市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棚户区改造 城市贫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45
7
作者 杨青山 李红英 梅林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4-319,共6页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区城市化发展特点与产业结构变动特点。运用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规律、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和城市化发展规律对东北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北区城市化与产业结...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区城市化发展特点与产业结构变动特点。运用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规律、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和城市化发展规律对东北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北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策略:①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城市化发展。②以合理的城镇体系结构为载体,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区 城市化 产业结构 协调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探索性空间分析的东北经济区城市竞争力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侯光雷 王志敏 +1 位作者 张洪岩 张正祥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72,共6页
利用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选择构建城市竞争力指标,对东北经济区36个地级市2003-2005年竞争力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相关分析,揭示东北经济区城市竞争力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异质性以及空间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东北经济区36个城市中... 利用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选择构建城市竞争力指标,对东北经济区36个地级市2003-2005年竞争力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相关分析,揭示东北经济区城市竞争力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异质性以及空间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东北经济区36个城市中,城市之间的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该区域城市发展整体上存在着明显的空间聚集现象,2003-2005年城市竞争力的空间聚集程度在不断加强。城市竞争力的空间异质性主要表现为竞争力较高的城市位于东部和南部,竞争力较低的城市位于西部,并且趋于聚集,经济发展区域性明显;纵向比较,在3年内东北经济区城市竞争力得到一定的发展,相邻城市空间差异性在减小,城市竞争力趋于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经济区 城市竞争力 探索性空间分析 全局自相关 局部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群组结构和功能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士君 王丹 宋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21,共7页
东北地区城市群组应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新型工业基地建设的任务,在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目标下,调整结构、优化功能。辽中南城市群应在继续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方向的同时强化效益和效率机制;吉中城市组群应在坚持汽车工业和新兴... 东北地区城市群组应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新型工业基地建设的任务,在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目标下,调整结构、优化功能。辽中南城市群应在继续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方向的同时强化效益和效率机制;吉中城市组群应在坚持汽车工业和新兴工业部门方向的同时强化城际之间的行业联系;哈大齐以及黑龙江东北城市组群则应做好资源接续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工作。在结构调整和功能优化过程中,还要注意加强城市群组内部城市职能分工,加速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梯度转移,逐步弱化不同等级城市间纵向联系的行政隶属关系,进一步强化同一等级城市间的横向联系,在城市群组之间亦形成良性的竞争和合作关系,为新型工业基地建设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空间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城市群组 结构调整 功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市域城市人口空间结构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青山 杜雪 +1 位作者 张鹏 赵怡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01-1306,共6页
以东北地区36个地级行政单元为样本,利用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Meijers等给出的区域城市人口中心度和分散度指标对各市域城市人口空间结构进行测度,同时借鉴Cobb-Douglas生产函数,推导出基于OLS算法的实证回归模型,选取中... 以东北地区36个地级行政单元为样本,利用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Meijers等给出的区域城市人口中心度和分散度指标对各市域城市人口空间结构进行测度,同时借鉴Cobb-Douglas生产函数,推导出基于OLS算法的实证回归模型,选取中心度、分散度和首位城市人口规模等指标与劳动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首位城市人口规模越大,劳动生产率越高;②中心度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不明显;③分散度对劳动生产率有负的影响,并受到市域人口规模和市域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度 分散度 劳动生产率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松嫩草地羊草群落环境因素与凋落物分解季节动态 被引量:38
11
作者 王娓 郭继勋 张保田 《草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47-52,共6页
对羊草群落凋落物分解季节动态与微生物呼吸速率、土壤有机质、土壤C/N、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等11种环境因素的季节动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凋落物分解季节动态呈单峰曲线,8月中旬达最大值4.285mg/(g·d)。2)凋落物分解指数... 对羊草群落凋落物分解季节动态与微生物呼吸速率、土壤有机质、土壤C/N、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等11种环境因素的季节动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凋落物分解季节动态呈单峰曲线,8月中旬达最大值4.285mg/(g·d)。2)凋落物分解指数为1.55,95%凋落物分解需6.8年。3)微生物呼吸速率季节动态呈单峰曲线,8月中旬达最大值13.27Cg/(cm2·d),同凋落物分解速率显著正相关。4)凋落物分解速率同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C/N显著负相关。5)凋落物分解速率同土壤水分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环境因素 凋落物 分解速率 环境因素 季节动态 羊草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城市群组城市流强度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宋飏 王士君 冯章献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4-118,共5页
采用城市流强度的定量分析方法,对东北三个城市群组“辽中南”、“吉中”、“哈大齐”的区位熵、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基于此提出了城市群组的城市流强化与城市整合对策.结果显示,东北三个城市群组的中心城市均可以... 采用城市流强度的定量分析方法,对东北三个城市群组“辽中南”、“吉中”、“哈大齐”的区位熵、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基于此提出了城市群组的城市流强化与城市整合对策.结果显示,东北三个城市群组的中心城市均可以分为三类——高等、中等、低等:沈阳、大连、长春和哈尔滨以较大的城市流强度值成为各自城市群组联系的高等级中心;鞍山、丹东、营口、四平、大庆、绥化分别成为各自的中等级中心;其他城市成为各自群组的低等级中心.东北地区城市群组实现城市流强化和城市整合发展的对策为:网络化发展以解决结构与体制的矛盾,合理定向以实现各群组内部城市的整合发展,分等策略以提升城市群组内部的城市流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组 城市流强度 中国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研究 被引量:110
13
作者 刘继生 陈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6-143,共8页
本文探讨了城市体系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包括随机聚集分维的测算比较、分形结构因子的度量等的分析,以及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相互作用与形成机制等.
关键词 城市体系 空间结构 分形 分维 相关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羊草草原两种主要群落环境因素对土壤呼吸贡献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14
作者 王娓 周晓梅 郭继勋 《草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12-16,共5页
用静态气室法对羊草群落和碱茅群落的土壤呼吸量进行测定 ,分析了 2种群落土壤呼吸量的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1) 2种群落土壤呼吸量的季节动态均呈单峰曲线 ,羊草群落的土壤呼吸量在 8月中旬达最大值 13.2 7g/ (m2 &... 用静态气室法对羊草群落和碱茅群落的土壤呼吸量进行测定 ,分析了 2种群落土壤呼吸量的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1) 2种群落土壤呼吸量的季节动态均呈单峰曲线 ,羊草群落的土壤呼吸量在 8月中旬达最大值 13.2 7g/ (m2 · d) ,碱茅群落土壤呼吸量在 7月中旬达最大值 11.4 g/ (m2 · d)。 2 )在 11种环境因素中 ,p H、风速、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对 2种群落土壤呼吸量均有较大的灰色关联度 ,是主要因素 ;地温和降水量对 2种群落土壤呼吸量的灰色关联度较小 ,是限制因素。 3)建立了 2种群落土壤呼吸量 (y)与土壤 0~ 10 cm含水量 (x)的回归模型。羊草群落 :y=12 6 .5 1x- 6 .5 12 1  (R2 =0 .92 ,P<0 .0 5 ) ;碱茅群落 :y=6 0 .4 2 5 x- 1.70 24 (R2 =0 .98,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群落 碱茅群落 土壤呼吸 环境因素 灰色分析 东北地区 草原之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空间效应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艳军 李诚固 +1 位作者 王颖 张婧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0-35,共6页
通过对东北地区城市化与产业发展相互作用过程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城市化对东北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响应空间形态主要表现为资源产业型城市与边境口岸型城市的发展、城市开发区(新区)的建设、产业整合区的空间发育、城市经济... 通过对东北地区城市化与产业发展相互作用过程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城市化对东北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响应空间形态主要表现为资源产业型城市与边境口岸型城市的发展、城市开发区(新区)的建设、产业整合区的空间发育、城市经济体的形成以及交通经济带的发育等方面。并且,城市化响应形态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效应,通过建立相关分析模型,并进行区域比较,得出城市化形态对东北地区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上,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空间形态的总体经济效应弱于全国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演变 城市化响应 空间形态 响应效应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相关分析及地域差异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晓军 李诚固 +1 位作者 黄馨 张建波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22,共6页
根据建国以来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动趋势,对不同时段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相关分析,明确了影响城市化水平阶段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变化进行了偏差分析,认为... 根据建国以来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动趋势,对不同时段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相关分析,明确了影响城市化水平阶段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变化进行了偏差分析,认为东北地区城市化偏差的实质在于工业化的偏差和就业结构演变的相对滞后。最后对东北地区城市化与非农化地域分异格局进行了分析,并运用UN比方法对不同空间单元城市化与非农化的拟合程度进行了比较,划分出5种地域类型,认为东北地区不宜实行统一的城市化发展战略,而应根据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地促进各地区城市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产业结构 相关分析 地域差异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宋飏 王士君 +1 位作者 杨艳茹 高翯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23,共6页
从分析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展演化的基本历程出发,总结了东北地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和城市空间形态的基本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独特的内在问题、外部形势、动力机制与空间重构的方向选择。东北地区城市内部空间... 从分析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展演化的基本历程出发,总结了东北地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和城市空间形态的基本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独特的内在问题、外部形势、动力机制与空间重构的方向选择。东北地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呈现如下基本特征:城市圈层结构比较明显;城市核心区进一步强化,"多中心"格局尚未形成;"退二进三"彰显成效,"工业包围城市"痕迹严重;正在进入一个城市迅速外延的发展阶段;空间扩展呈现多元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部 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形态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哈大交通经济带的城市化响应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荣成 赵玲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5-541,共7页
东北地区哈大交通经济带的城市化随着工业化和运输化的逐步发展而相应演化,其发展伴随着人口、产业、城镇、信息等要素在空间上的大规模集聚和扩散。特殊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环境深刻地影响着哈大交通经济带的城市化演进过程。作者在... 东北地区哈大交通经济带的城市化随着工业化和运输化的逐步发展而相应演化,其发展伴随着人口、产业、城镇、信息等要素在空间上的大规模集聚和扩散。特殊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环境深刻地影响着哈大交通经济带的城市化演进过程。作者在论述东北地区哈大交通经济带的基本特点及其城市化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哈大交通经济带的时空演变过程与城市化响应机制,探讨了哈大交通经济带城市化响应的发展趋势与未来格局,并提出了城市化有序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交通经济带 城市化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三省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偏差分析及地域差异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晓军 黄馨 李诚固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57,共5页
以钱纳里和塞尔昆提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一般变动模式为依据,分别从人均GDP、产业非农化、就业非农化3方面对东北三省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间的互动变化进行了偏差分析,认为东北三省城市化偏差的实质在于产业畸形化和就... 以钱纳里和塞尔昆提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一般变动模式为依据,分别从人均GDP、产业非农化、就业非农化3方面对东北三省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间的互动变化进行了偏差分析,认为东北三省城市化偏差的实质在于产业畸形化和就业结构演变的相对滞后。在此基础上,对东北三省城市化与非农化水平地域分异格局进行了分析,并运用UN比方法对不同空间单元城市化与非农化水平的拟合程度进行了比较,划分出5种地域类型,认为东北三省不宜实行统一的城市化发展战略,而应根据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地促进各地区城市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产业结构 偏差分析 地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互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戴永安 陈才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1-517,共7页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是互为影响、相互促进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能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能推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在分析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进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论基础上,对东北地区1952—2007年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是互为影响、相互促进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能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能推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在分析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进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论基础上,对东北地区1952—2007年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演进过程进行了特征分析,通过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分析方法考察了城市化与代表产业结构演进的工业化和服务业发展之间的长期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服务业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远大于工业部门,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并没有完全支持产业结构演进推动城市化进程的理论假设,却支持了城市化对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的理论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城市化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