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巴音布鲁克高寒沼泽湿地植物群落空间分布与环境解释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娜 姚艳玲 +5 位作者 王铭 王升忠 曹议文 徐志伟 李鸿凯 董彦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9-419,共11页
为探明巴音布鲁克高寒沼泽湿地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样线与样方结合的方法,于2014-2015年在天鹅湖沼泽湿地进行植物群落调查与环境因子测定.结果显示,巴音布鲁克天鹅湖沼泽湿地植物共有35种,隶属于19科27属.方差分析表明,地表... 为探明巴音布鲁克高寒沼泽湿地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样线与样方结合的方法,于2014-2015年在天鹅湖沼泽湿地进行植物群落调查与环境因子测定.结果显示,巴音布鲁克天鹅湖沼泽湿地植物共有35种,隶属于19科27属.方差分析表明,地表积水条件显著影响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随着地表积水减少,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呈现上升趋势,Pielou指数呈现下降趋势,说明随着地表积水的减少,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冗余分析与偏冗余分析表明,所有环境因子共解释了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变异的67.9%.水位与土壤全氮含量对物种组成的总效应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全氮含量的净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但全磷含量和有机碳含量的总效应与净效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研究表明,积水条件和土壤氮含量是巴音布鲁克天鹅湖沼泽湿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分布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高寒沼泽湿地 环境因子 物种组成 巴音布鲁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们江流域湿地空间格局变化与保护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玉辉 李辉 +1 位作者 王杰 王升忠 《吉林林业科技》 2004年第3期21-24,共4页
图们江流域的自然环境较为复杂 ,湿地类型丰富 ,分布广泛。源头及上游以森林沼泽和灌丛沼泽为主 ,中游多为草本沼泽 ,下游到图们江口 ,湿地分布广泛 ,主要类型为天然和人工湖泊 ,草本沼泽。由于人为活动 ,湿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发生较大的... 图们江流域的自然环境较为复杂 ,湿地类型丰富 ,分布广泛。源头及上游以森林沼泽和灌丛沼泽为主 ,中游多为草本沼泽 ,下游到图们江口 ,湿地分布广泛 ,主要类型为天然和人工湖泊 ,草本沼泽。由于人为活动 ,湿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发生较大的变化。为保护湿地的环境功能 ,必须加强湿地环境监测 ,合理调整湿地空间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们江流域 湿地 环境监测 森林沼泽 灌丛沼泽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湿地保护立法评判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晓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4-69,共6页
中国迄今没有国家层面的、以湿地整体为保护对象的专门立法,这既是湿地保护管理面临困境的主要根源,也是导致湿地持续恶化和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改变中国湿地保护立法不足的当务之急是将国家层面的湿地立法提上议程,其前提是先行制定... 中国迄今没有国家层面的、以湿地整体为保护对象的专门立法,这既是湿地保护管理面临困境的主要根源,也是导致湿地持续恶化和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改变中国湿地保护立法不足的当务之急是将国家层面的湿地立法提上议程,其前提是先行制定和完善湿地保护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具体方式是依据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及其司法经验制定国家层面的湿地专门立法。作为这种改变的必要条件,要有步骤地尽快消解中国湿地立法现状的支撑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湿地保护立法 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林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洪超 吕军 +2 位作者 王铭 李兴丽 郭蒙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第6期38-41,I0003,共5页
拉林河为松花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张广才岭山脉的老爷岭,流域内土地肥沃、人口密集,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基于TM卫星遥感数据及调查资料,对拉林河流域1976-2015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流... 拉林河为松花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张广才岭山脉的老爷岭,流域内土地肥沃、人口密集,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基于TM卫星遥感数据及调查资料,对拉林河流域1976-2015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流域内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趋于减少;耕地是拉林河流域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草地转为耕地是其最主要的土地利用转变类型;1976-2015年整个流域景观斑块数量呈现减少趋势,景观破碎度逐渐降低,集中分布的趋向性愈加明显。拉林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诸多环境问题,如土壤侵蚀加剧、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湿地面积萎缩、生态功能下降等,使流域生态环境更加趋于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 景观格局 拉林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海湿地植被生产力与水禽多样性关系的研究
5
作者 郭静 何春光 +2 位作者 姜海波 盛连喜 李连山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0-124,共5页
湿地植被与湿地水禽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湿地生态系统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2010年、2011年夏季,通过对向海湿地5个调查样点水禽种类、数量进行的观察统计,获取了水禽多样性的信息,通过卫星遥感数据计算的归一化植被... 湿地植被与湿地水禽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湿地生态系统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2010年、2011年夏季,通过对向海湿地5个调查样点水禽种类、数量进行的观察统计,获取了水禽多样性的信息,通过卫星遥感数据计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获取同一时间段不同样点的湿地植被生产力情况,分析了不同样点间水禽多样性与植被生产力间的关系.结果表明:5个调查样点中同发滚水坝的植被生产力最高,水禽多样性也较高;付老文泡的植被生产力较低,水禽多样性也最低.水禽多样性指数与植被生产力呈正相关关系,但线性关系不明显.影响两者间关系的主要因素为有天气、交通等自然因素,农田劳作、放牧、捕鱼等人为干扰因素,以及调查过程中水禽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本研究为探索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监测与评估水禽多样性的方法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禽多样性 植被生产力 生态监测 向海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龙湾玛珥湖水华爆发成因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阳涛 张超凡 +2 位作者 何春光 孙立国 盛连喜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2-126,共5页
2018年6—10月,在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龙湾玛珥湖水华爆发期间,对大龙湾及邻近的三角龙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以及相关水质参数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龙湾水华是由单一的鼓藻属(Cosmarium)群落大量繁殖所形成的绿藻水华,水华... 2018年6—10月,在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龙湾玛珥湖水华爆发期间,对大龙湾及邻近的三角龙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以及相关水质参数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龙湾水华是由单一的鼓藻属(Cosmarium)群落大量繁殖所形成的绿藻水华,水华爆发期间大龙湾总藻类细胞密度为24.2~27.9万个/L,较邻近三角龙湾高2个数量级;同时,大龙湾水体总氮浓度和水体电导率均明显升高.大龙湾水华爆发期间总氮浓度为0.17~0.41 mg/L,水体电导率为0.3~0.95 m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玛珥湖 水华 鼓藻 大龙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5~2010年小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被引量:91
7
作者 刘吉平 董春月 +1 位作者 盛连喜 刘雁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9-887,共9页
以湿地变化较为剧烈的小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域,以1955~2010年的地形图和Landsat TM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采用网格分析法研究景观指数的时空分异规律,并分析不同时期人为干扰度对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1955~2010年小三... 以湿地变化较为剧烈的小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域,以1955~2010年的地形图和Landsat TM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采用网格分析法研究景观指数的时空分异规律,并分析不同时期人为干扰度对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1955~2010年小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面积和最大斑块逐渐减小,斑块占景观比从52.87%下降到10.41%,最大斑块减少了47.6%,破碎化和分散性逐渐增加,连接度从1.02%增加到2.88%后下降为0.79%,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斑块的形状由复杂变得简单后又变得复杂,人为干扰度逐渐增加,从0.31%增加到0.6%;2从空间上看,1955年研究区沼泽湿地景观由西南向东北破碎化逐渐减弱,1986年后变为由西南向东北破碎化逐渐增加的格局。沼泽湿地斑块类型所占景观面积比例和连接度指数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和东北部。人为干扰度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弱;3 1955~2010年人为干扰对小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邻近与连接程度的影响逐渐减弱,对沼泽湿地边缘密度影响逐渐增强,人为干扰对沼泽湿地斑块密度的影响主要受沼泽湿地面积的影响,人为干扰对沼泽湿地斑块的形状影响较小,沼泽湿地的优势景观控制力逐渐下降,人为干扰是小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湿地 景观格局 人为干扰 小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半干旱区湿地变化与局地气候关系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雁 刘吉平 盛连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55-664,共10页
湿地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生态系统,同时其面积的消长也对气候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客观、也更直观地表达半干旱区湿地变化与局地气候的关系,采用实证和统计研究方法,选择湿地变化较为显著的松嫩平原半干旱区为研究区域,分析其在19... 湿地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生态系统,同时其面积的消长也对气候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客观、也更直观地表达半干旱区湿地变化与局地气候的关系,采用实证和统计研究方法,选择湿地变化较为显著的松嫩平原半干旱区为研究区域,分析其在1985~2010年间湿地的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研究湿地面积及分布格局变化对局地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湿地面积和格局变化对局地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5~9月最高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上,湿地面积增加,最高气温上升幅度和降水量下降幅度变小,湿地面积减少,最高气温上升幅度和降水量下降幅度变大.最高气温和降水量变化与湿地格局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较好的对应关系.研究区的湿地、草地和林地对局地气候的调节以湿地的贡献率最显著,因此湿地的冷湿效应是调节局地气候、缓解气候暖化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变化 局地气候 半干旱区 松嫩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湿地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7
9
作者 刘雁 刘吉平 盛连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65-875,共11页
吉林省西部属于生态脆弱区,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单元,其发展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由于受到较多的人为干扰,该区域湿地变化极为显著。为了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环境功能,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以吉林省西部2000—2010年湿... 吉林省西部属于生态脆弱区,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单元,其发展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由于受到较多的人为干扰,该区域湿地变化极为显著。为了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环境功能,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以吉林省西部2000—2010年湿地变化数据为基础,基于情景分析法设置了自然变化(情景1)、规划优先(情景2)和生态优先(情景3)三种情景,利用CLUE-S模型对2020年湿地空间格局进行模拟,并从湿地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和景观抗干扰能力两个方面对不同情景下的湿地格局进行分析评价,旨在了解不同情景下湿地格局的差异性,寻求合理的湿地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预测正确率为84.54%,κ指数为0.83,能够较好地模拟2020年湿地格局变化,特别是对沼泽湿地、水域和建设用地模拟效果较好;不同情景下湿地空间格局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三种情景下的沼泽湿地的质心均偏向西南,水域的质心均偏向东南,而水田的质心在情景1中偏向东北,在情景2和情景3中偏南,沼泽湿地和水田在情景3比情景1中具有更强的聚集性,而水域恰相反,情景1比情景3中具有更强的聚集性;不同情景下的湿地景观抗干扰能力不同,2010—2020年,情景1中的所有湿地类型的景观干扰指数都逐渐增加,而情景2和情景3中沼泽湿地和水域的景观干扰指数逐渐降低,尤以生态优先情景的下降幅度最大。表明在实施科学的生态建设时,湿地景观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格局 情景模拟 CLUE-S模型 吉林省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炭记录的晚全新世大气铅沉降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红艳 杨倩楠 +2 位作者 王爱霞 常帅 杨露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14-1020,共7页
选择长白山地区2种不同类型的泥炭沼泽,进行了典型剖面的大气铅沉降研究。植物残体和泥炭性质表明老白山泥炭地已经发育到贫营养阶段,而大桥泥炭地还处于富营养状态。两地泥炭记录的总铅含量和沉降速率与中国其他地区在同一个数量级上... 选择长白山地区2种不同类型的泥炭沼泽,进行了典型剖面的大气铅沉降研究。植物残体和泥炭性质表明老白山泥炭地已经发育到贫营养阶段,而大桥泥炭地还处于富营养状态。两地泥炭记录的总铅含量和沉降速率与中国其他地区在同一个数量级上。老白山泥炭记录的大气铅在总铅中占主导地位,大气铅与富集因子呈明显的正相关(r=0.874,n=16,p<0.01),且在16世纪中叶、18世纪初和20世纪出现峰值。大桥泥炭记录的铅可能存在再迁移和再沉降现象,但是相对较弱,因此,它也可以被用来重建当时的大气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沉降 铅污染 贫营养泥炭 富营养 小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植物燕子花(Iris laevigata)对模拟施氮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曲文静 乔娅楠 +3 位作者 王灵艳 包宇 盛连喜 唐占辉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116,共7页
选取吉林龙湾自然保护区一种常见的湿地植物——燕子花(Iris laevigata Fisch.)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控制实验研究了其在不同氮素添加处理下形态、生理和繁殖三方面特征的响应规律.研究共设置3个氮素处理梯度,即对照(0)、低氮(5g/m2)和高... 选取吉林龙湾自然保护区一种常见的湿地植物——燕子花(Iris laevigata Fisch.)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控制实验研究了其在不同氮素添加处理下形态、生理和繁殖三方面特征的响应规律.研究共设置3个氮素处理梯度,即对照(0)、低氮(5g/m2)和高氮(15g/m2).结果表明:随着氮素添加量的增加,燕子花株高、生物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对照组的株高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下的株高和生物量;而叶片数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氮素添加量的增加,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也逐渐下降;而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等呈现增加的趋势.各处理间,植株的开花物候和花部综合特征有所差异,但开花持续时间、花粉数、胚珠数、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燕子花在氮元素增加的情况下,其生长表现并不佳,反而可能受到抑制.在今后湿地的保护管理中,应科学控制湿地周围农田耕作等人为活动过程中氮肥的使用,避免氮素通过地下途径进入湿地对燕子花种群更新和生长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子花 泥炭地 湿地管理 繁殖 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洮儿河流域湿地变化对河流径流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雁 刘吉平 盛连喜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6-143,共8页
以洮儿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在分析了该流域湿地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湿地变化与流域径流量之间的关系,定量判别了湿地变化对流域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85—2010年,洮儿河流域沼泽湿地面积的消长对径流量变化具有驱动作用;流域湿地面积... 以洮儿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在分析了该流域湿地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湿地变化与流域径流量之间的关系,定量判别了湿地变化对流域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85—2010年,洮儿河流域沼泽湿地面积的消长对径流量变化具有驱动作用;流域湿地面积减少、水文调节功能下降,年均径流量不断减少,径流量年内变化显著;流域径流量突变发生在1995年,此后,湿地面积减少对径流量的影响逐渐增大,成为2000年以来流域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变化 径流量 洮儿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芦苇湿地洪水年份磷素水文地球化学迁移
13
作者 王升忠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5-98,共4页
按照湿地的水文周期和水流状态,将松嫩平原芦苇湿地分为两种水文类型,即闭流型和外流型.1998年强降水和洪水季节,通过野外径流场观测、水量平衡分析和样品室内测试,分析了两种水文类型的芦苇湿地中磷素的水文迁移过程和养分收支平衡.结... 按照湿地的水文周期和水流状态,将松嫩平原芦苇湿地分为两种水文类型,即闭流型和外流型.1998年强降水和洪水季节,通过野外径流场观测、水量平衡分析和样品室内测试,分析了两种水文类型的芦苇湿地中磷素的水文迁移过程和养分收支平衡.结果表明,闭流型芦苇湿地一直是磷汇;而外流型芦苇湿地,随季节变化而发生磷源和磷汇的交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湿地 湿地水文类型 洪水 源和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渣作为人工湿地基质除磷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滕良慧 张延羽 +1 位作者 何春光 盛连喜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2-136,共5页
对火山渣、砾石、麦饭石等人工湿地基质材料的除磷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火山渣的磷吸附功能强于其他两种基质,但随着粒径的增大,吸附能力减弱;3-5和8-10mm粒径的火山渣对磷的去除率分别为76.54%和38.10%,而砾石和麦饭石则几乎... 对火山渣、砾石、麦饭石等人工湿地基质材料的除磷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火山渣的磷吸附功能强于其他两种基质,但随着粒径的增大,吸附能力减弱;3-5和8-10mm粒径的火山渣对磷的去除率分别为76.54%和38.10%,而砾石和麦饭石则几乎没有去除效果,去除率仅为3.34%和1.13%.对火山渣的功能强化方法进行的研究发现,酸浸泡可以有效提高火山渣对磷的去除能力,并且随着盐酸处理浓度的增大,基质对磷的去除作用逐渐增强;5mol/L HCl处理后的基质对质量浓度为5mg/L的磷的去除率达到了99%以上,能够实现对磷污染的深度处理.研究结果对于人工湿地基质的筛选、功能强化及高效除磷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基质 除磷 火山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位管理对恢复泥炭地土壤CO_(2)、CH_(4)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怡萌 段磊磊 +3 位作者 陈聪 王铭 王升忠 赵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83-4593,共11页
泥炭地水文条件影响泥炭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控制和维持着泥炭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泥炭地生态恢复的重要前提。然而,目前关于恢复泥炭地土壤碳排放对不同水位的响应尚不明确。以长白山区天然(NP)、退耕(DP)及实施不同水文管理的... 泥炭地水文条件影响泥炭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控制和维持着泥炭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泥炭地生态恢复的重要前提。然而,目前关于恢复泥炭地土壤碳排放对不同水位的响应尚不明确。以长白山区天然(NP)、退耕(DP)及实施不同水文管理的恢复泥炭地(低水位(LR)、高水位(HR)与高低交替水位(H-LR))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研究区泥炭地进行生长季(6—10月)土壤CO_(2)、CH_(4)排放监测。结果表明:温度和水位变化是研究区泥炭地土壤CO_(2)、CH_(4)排放季节变化的主控因子。H-LR受水位控制的影响,生长季土壤CO_(2)排放速率波动剧烈,其它水位管理恢复区土壤CO_(2)排放速率呈单峰型排放模式,且均与近地表温度呈指数相关(P<0.05)。除HR外,土壤CO_(2)排放速率与水位呈显著负相关(P<0.05)。生长季,研究区HR土壤CH_(4)排放速率呈双峰型,H-LR与NP的土壤CH_(4)排放呈单峰型,与近地表温度呈指数相关(P<0.05),LR水位与CH_(4)排放速率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区不同水位管理恢复泥炭地土壤碳排放差异显著,虽然HR的土壤CO_(2)-C累积碳排放量显著低于其它水位恢复区,但其土壤CH_(4)-C累积碳排放量和综合增温潜势显著高于其它水位恢复区(P<0.05)。LR的累积碳排放量显著低于退化泥炭地,且其综合增温潜势最低。因此,建议在泥炭地恢复初期将低水位管理作为短期策略,以更好地恢复泥炭地碳汇功能,减弱其增温潜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泥炭地 水位管理 CO_(2)排放 CH_(4)排放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N技术和高光谱遥感的盐渍土盐分预测 被引量:50
16
作者 王静 刘湘南 +2 位作者 黄方 唐吉龙 赵冷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1-166,共6页
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农业区主要的土地退化问题,及时、精准、动态地监测盐渍土盐分,对于治理、防治盐渍土和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松嫩平原西部长岭县为例,利用盐渍土高光谱数据构建盐渍土盐分遥感预测模型。电导法测得... 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农业区主要的土地退化问题,及时、精准、动态地监测盐渍土盐分,对于治理、防治盐渍土和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松嫩平原西部长岭县为例,利用盐渍土高光谱数据构建盐渍土盐分遥感预测模型。电导法测得土壤盐量,用ASD高光谱仪野外采集高光谱数据,利用光谱导数变换选择能够表征盐渍土盐分信息的最佳波段,即550、720、760、820和940nm。通过比较3层和4层72种不同神经网络结构,最终选择5-6-1结构的3层神经网络预测盐渍土盐分(R2=0.895,RMSE=0.089)。与传统回归相比(R2=0.81,RMSE=0.25),运用高光谱数据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相结合,能够提高盐渍土的预测精度,说明人工神经网络在构建光谱反射率与土壤参数关系研究中具有突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遥感 预测 盐渍化 高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土壤多角度高光谱偏振反射影响研究初探 被引量:15
17
作者 韩阳 赵云升 +2 位作者 赵乃卓 李潜 吕云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02-706,共5页
应用高光谱仪实测了部分典型森林土壤在不同状态下的多角度高光谱偏振反射数据,从光线入射天顶角、探测天顶角、探测方位角、偏振状态、土壤含水量、土壤粒径等不同影响因子对所测土壤的多角度高光谱偏振反射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 应用高光谱仪实测了部分典型森林土壤在不同状态下的多角度高光谱偏振反射数据,从光线入射天顶角、探测天顶角、探测方位角、偏振状态、土壤含水量、土壤粒径等不同影响因子对所测土壤的多角度高光谱偏振反射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因子对森林土壤光谱曲线均有影响,但主要影响森林土壤反射比值,对森林土壤光谱谱形影响不大。根据森林土壤光谱特征和实验得出的结论,作者设计出遥感中森林土壤波谱探测的最佳设计方式,保证最佳的森林土壤的遥感状态。这不仅是对森林土壤性质的测试做出了新尝试,而且对多角度偏振高光谱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角度 偏振 高光谱 遥感 森林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炭和腐泥对风沙土理化性质和白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马云艳 赵红艳 +3 位作者 谢绿武 王开莉 严啸 李鸿凯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2-176,共5页
选用泥炭、腐泥及其混合物3种天然有机物料作为风沙土改良剂,进行盆栽试验,评价不同处理对白菜生长状况和风沙土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泥炭和腐泥后的风沙土利于白菜生长,单施泥炭8%-12%、或单施腐泥28%-32%效果明显,混合施入12%泥... 选用泥炭、腐泥及其混合物3种天然有机物料作为风沙土改良剂,进行盆栽试验,评价不同处理对白菜生长状况和风沙土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泥炭和腐泥后的风沙土利于白菜生长,单施泥炭8%-12%、或单施腐泥28%-32%效果明显,混合施入12%泥炭+28%腐泥的效果也较好,表现为风沙土的物理结构、pH有所改善,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和腐植酸含量都有所增加;白菜的高度、根长、鲜质量和干质量明显优于对照。因此,认为泥炭和腐泥是风沙土的优良改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腐泥 风沙土 理化性质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萘污染对玉米苗期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孙成芬 马丽 +1 位作者 盛连喜 吴东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3-448,共6页
以玉米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土壤萘污染对其生理指标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萘污染浓度小于50mg·kg-1时对玉米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对根部的影响是污染初期有促进作用,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则抑制根... 以玉米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土壤萘污染对其生理指标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萘污染浓度小于50mg·kg-1时对玉米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对根部的影响是污染初期有促进作用,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则抑制根部的生理活动。土壤萘污染浓度为100~150mg·kg-1时,第1周时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也有促进作用,第2周开始抑制玉米的生长发育。当土壤萘污染浓度大于200mg·kg-1时,污染胁迫作用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研究证实,高浓度污染的胁迫能使幼苗体内蓄积大量的活性氧和超氧自由基,破坏了其脂膜和代谢所需的蛋白酶,导致生理指标活动发生变化和代谢系统的紊乱。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表明,玉米苗期第2周是对萘污染进行生理调节和适应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玉米(ZeamaysL) 生理生化指标 生长发育 过氧化氢酶(C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植物叶片多角度偏振高光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韩阳 李潜 +3 位作者 赵云升 Wang Yeqiao 陈春林 张莉莉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6-320,共5页
在反射、散射和透射电磁辐射的过程中,植物叶片表面将产生与它们自身性质有关的偏振特征,完全可以作为遥感信息中有价值的信息来源.多角度对地观测能获得更为详细可靠的地面目标三维空间结构参数,使定量遥感成为可能.对植物叶片的多角... 在反射、散射和透射电磁辐射的过程中,植物叶片表面将产生与它们自身性质有关的偏振特征,完全可以作为遥感信息中有价值的信息来源.多角度对地观测能获得更为详细可靠的地面目标三维空间结构参数,使定量遥感成为可能.对植物叶片的多角度偏振高光谱探测成为定量遥感中的一种新手段.在分析植被叶片的多角度偏振高光谱特征基础之上,设计了一个3因素2水平的正交试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方差分析发现,偏振角、入射天顶角、叶绿素以及三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都可以对植物叶片的偏振反射产生影响,偏振角和入射天顶角对植物叶片的影响特别显著,二者的交互作用也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既要考虑单因素本身对植被叶片的偏振反射的影响,还要考虑到交互作用所起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角度 偏振 高光谱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