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部系统揭示国民党特务政治的著作──评《蒋介石与戴笠》
1
作者 王维礼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6-77,共2页
一部系统揭示国民党特务政治的著作──评《蒋介石与戴笠》王维礼近年来,随着中华民国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从各个方面探讨、阐述民国史的文、著大量出现,从而宽泛了中华民国社会的研究范围,丰富、深入了中华民国史的研究内容。其中,... 一部系统揭示国民党特务政治的著作──评《蒋介石与戴笠》王维礼近年来,随着中华民国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从各个方面探讨、阐述民国史的文、著大量出现,从而宽泛了中华民国社会的研究范围,丰富、深入了中华民国史的研究内容。其中,刘会军著《蒋介石与戴笠》(吉林文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国民党 系统揭示 特务组织 力行社 政治体系 抗战时期 中华民国史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三民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东北城市近代化运动与区域城市变迁 被引量:8
2
作者 曲晓范 李保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49,共7页
城市近代化是城市由简单的商品经济社会向复杂的工业经济社会转变的历史演进过程。在实现这一历史转变的过程中 ,仅仅依靠外力刺激和城市自身经济、文化的渐进发展而达到逐步过渡通常是不行的 ,往往还需要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动员... 城市近代化是城市由简单的商品经济社会向复杂的工业经济社会转变的历史演进过程。在实现这一历史转变的过程中 ,仅仅依靠外力刺激和城市自身经济、文化的渐进发展而达到逐步过渡通常是不行的 ,往往还需要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动员和社会改革运动。通过启动社会各阶层民众参与城市的近代化 ,形成官与民之间、社会与经济之间的双向互动 ,以此加快社会转型的速度 ,才能最终完成近代化的目标。以赵尔巽、张作霖等人为核心的清末民初东北地方当局领导的区域城市近代化运动正是这样一种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社会动员和社会变革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东北地区 近代化 区域城市 商埠地 历史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分期的概念与历史编纂学的实践 被引量:29
3
作者 赵轶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6,共6页
历史编纂学中对历史的分期有自然的或技术性的分期与理论性的分期两种。中国和西方传统时代的历史学家都不注重运用历史的理论分期来编纂历史。对理论化的历史分期的热情是启蒙时代以来社会、自然和历史观念变化所激发起来的,对于中国... 历史编纂学中对历史的分期有自然的或技术性的分期与理论性的分期两种。中国和西方传统时代的历史学家都不注重运用历史的理论分期来编纂历史。对理论化的历史分期的热情是启蒙时代以来社会、自然和历史观念变化所激发起来的,对于中国历史学家说来是外来的。凡理论化的历史分期,其理论的根据都远远超出历史学之外,所以对于历史编纂学来说是无法从理论角度判断的,而只能从其对历史编纂学的实际产生怎样的作用来判断。任何理论模式都具有主观性。所以理论性的历史分期对于历史编纂学说来是假说、工具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编纂学 历史分期 假说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宗教民族主义的历史省察 被引量:17
4
作者 董小川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70,共10页
宗教民族主义是指一个国家的民族宗教与民族主义结合在一起并为民族利益服务。美国宗教民族主义是美国政治制度的力量源泉,它使美国的国际行为神圣化。在美国民族形成过程中,宗教曾起到民族整合的作用,美国依靠宗教皈依来自世界各地... 宗教民族主义是指一个国家的民族宗教与民族主义结合在一起并为民族利益服务。美国宗教民族主义是美国政治制度的力量源泉,它使美国的国际行为神圣化。在美国民族形成过程中,宗教曾起到民族整合的作用,美国依靠宗教皈依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同时,也利用宗教排除其他文化对美国的冲击;在美国领土扩张过程中,宗教理念推动了美国的西进运动和海外扩张;在国际难民解救问题上,美国政府和宗教界人士以宗教关怀为手段体现美国政府在国际上的作用和地位;在20世纪的美国外交中,美国利用宗教积极参加反对共产主义运动,成为反共十字军中的重要成员。美国的历史就是宗教与民族主义相互融合、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民族主义 宗教皈依 天定命运 国际难民救济 反共十字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辽朝“因俗而治”统治政策形成的历史条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德忠 《求是学刊》 CSSCI 1999年第5期102-106,共5页
关键词 “因俗而治” 辽朝 统治政策 阿保机 契丹族 东丹国 南面官 渤海人 头下军州 汉族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开端问题的研究——兼论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维礼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3-31,96,共10页
今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60周年。“九一八”作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国耻日,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通过这个事件及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可以看到旧中国积贫积弱的历史和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看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 今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60周年。“九一八”作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国耻日,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通过这个事件及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可以看到旧中国积贫积弱的历史和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看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独立、统一和振兴的根本保证的真理。通过纪念这个事件,我们要不忘国耻,居安思危,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本期发表王维礼写的《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开端问题的研究——兼论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地位》,以期引起对这一事件及有关历史问题研究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中国抗日战争 历史地位 南京国民政府 蒋介石 中日民族矛盾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政府 中国人民 开端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林武德历史哲学思想发展简论 被引量:5
7
作者 罗冬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30-134,共5页
作者对当代英国历史学家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著作《历史的观念》一书作了分析和研究,并从历史思维与认识论的角度着重考察了历史研究的对象与方法问题。作者认为:柯林武德历史哲学的目的在于反对实证主义史学,为历史学寻找一个认识论基础... 作者对当代英国历史学家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著作《历史的观念》一书作了分析和研究,并从历史思维与认识论的角度着重考察了历史研究的对象与方法问题。作者认为:柯林武德历史哲学的目的在于反对实证主义史学,为历史学寻找一个认识论基础,从而使其成为一门自律的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家 柯林武德 历史哲学 自然科学 历史研究 实证主义史学 历史思维 认识论 思想史 研究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拜占庭的历史分期与早期拜占庭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家玲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0-36,共7页
从古典的罗马帝国到中世纪拜占庭帝国历史发展是延续性的, 由此应该以君士坦丁皇帝统一地中海世界 (324 年) 为拜占庭历史的开端。4 ~6 世纪是自古典罗马帝国向中世纪拜占庭帝国的重要过渡时期, 查士丁尼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 从古典的罗马帝国到中世纪拜占庭帝国历史发展是延续性的, 由此应该以君士坦丁皇帝统一地中海世界 (324 年) 为拜占庭历史的开端。4 ~6 世纪是自古典罗马帝国向中世纪拜占庭帝国的重要过渡时期, 查士丁尼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要人物。此外,中期拜占庭 (565 ~1081 年) 是拜占庭最为强盛时期; 晚期拜占庭 (1081 ~1453 年) 则是拜占庭的衰落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庭 早期拜占庭 历史分期和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清代东北流民 被引量:8
9
作者 田志和 《社会科学辑刊》 1983年第5期106-113,共8页
清代东北流民,系指“内地人私入垦辟者”而言。究其实质,流民乃是指那些在封建势力压迫剥削下,破产和丧失生计的一切劳动者,被迫自发地沦落到东北“求食”谋生的人口。他们源源而来汇聚成一个社会阶层。流民成为东北社会人口的重要来源... 清代东北流民,系指“内地人私入垦辟者”而言。究其实质,流民乃是指那些在封建势力压迫剥削下,破产和丧失生计的一切劳动者,被迫自发地沦落到东北“求食”谋生的人口。他们源源而来汇聚成一个社会阶层。流民成为东北社会人口的重要来源,分布极为广泛,它在东北地方经济发展的诸因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东北土地开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范畴,对北方省区产生流民的社会根源、东北吸引流民的社会条件,以及流民在东北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三个问题,试作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地 自耕农 封建势力 黑龙江地区 帝国主义 十三年 流民 田赋 东北农业 二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东北封禁政策刍议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智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33-136,共4页
清代对东北地区的封禁缘起于天命年间,形成于康熙,厉行于乾隆,不同时期封禁的范围、实质、作用略有不同。其核心是保护“龙兴重地”,其目的是保护并独享故乡的经济资源,保护本民族“国语骑射”的文化传统,保护民族兴起的圣地不容破坏。... 清代对东北地区的封禁缘起于天命年间,形成于康熙,厉行于乾隆,不同时期封禁的范围、实质、作用略有不同。其核心是保护“龙兴重地”,其目的是保护并独享故乡的经济资源,保护本民族“国语骑射”的文化传统,保护民族兴起的圣地不容破坏。封禁政策阻碍了东北的土地开发和农业发展,但并没有完全禁住流民出关私垦,同时也削弱了东北边防力量,为日后俄日大肆入侵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东北地区 封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代的豪民役使与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彦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35,共7页
人身依附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 ,关系到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认识 ,也直接影响对不同王朝政权性质的判断。人身依附关系早在战国时期就已产生 ,但由于秦及西汉时期中央集权统治相对强大、户籍管理较为周密、赋役制... 人身依附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 ,关系到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认识 ,也直接影响对不同王朝政权性质的判断。人身依附关系早在战国时期就已产生 ,但由于秦及西汉时期中央集权统治相对强大、户籍管理较为周密、赋役制度重人轻地 ,加之私人蓄奴盛行 ,都使人身依附关系在西汉始终没有取代奴隶制进而上升为阶级剥削的主导形式。西汉末叶以后 ,上述限制条件丧失殆尽 ,从而使人身依附关系迅猛发展 ,“真正的依附农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豪民阶层 人身依附关系 赋役制度 "案比"制度 "上计"制度 汉代 豪杰役使现象 阶级剥削 户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马行省建立的历史动因 被引量:4
12
作者 宫秀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0-56,共7页
从公元前 2 4 1年罗马第一个行省———西西里行省的建立到公元 4 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罗马在广袤的地中海区域实施行省统治长达七百余年 ,对罗马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罗马向地中海区域扩张的过程 ,探究罗马... 从公元前 2 4 1年罗马第一个行省———西西里行省的建立到公元 4 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罗马在广袤的地中海区域实施行省统治长达七百余年 ,对罗马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罗马向地中海区域扩张的过程 ,探究罗马行省建立的历史动因 ,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其顿战争 罗马 行省 历史 布匿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政治整合的失败看南京国民党政权崩溃的历史必然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景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3-48,共6页
本文运用政治学原理,考察南京国民党政权在政治整合过程中,各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政权的抗衡、各派系的纷争攘夺以及中央政府对基层政权的控制乏力,使南京国民党政权始终没能形成一个事实上统一的中央权威,丧失政治学意义上的权威资源及... 本文运用政治学原理,考察南京国民党政权在政治整合过程中,各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政权的抗衡、各派系的纷争攘夺以及中央政府对基层政权的控制乏力,使南京国民党政权始终没能形成一个事实上统一的中央权威,丧失政治学意义上的权威资源及其合理性,从而揭示其政权崩溃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整合 国民党政权 失败 必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文官录用中退伍军人优待政策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3
14
作者 石庆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4-70,共7页
美国联邦政府文官录用中对退伍军人的优待政策经历了早期联邦政府对退伍军人非制度性的照顾、两次世界大战后政策性的优待以及 1978年开始实行有限制优待政策等几个历史演变阶段。在历史演变过程中 ,优待政策也经历了从无限制优待向有... 美国联邦政府文官录用中对退伍军人的优待政策经历了早期联邦政府对退伍军人非制度性的照顾、两次世界大战后政策性的优待以及 1978年开始实行有限制优待政策等几个历史演变阶段。在历史演变过程中 ,优待政策也经历了从无限制优待向有限制优待的历史转变过程。这种转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优待政策是以违背“功绩制”原则和牺牲文官素质为代价这一事实。因此 ,协调联邦政府文官录用中退伍军人的“优待”政策与“功绩制”原则二者之间的矛盾 ,仍然是新世纪美国文官制度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文官录用制度 退伍军人 优待政策 历史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夏对外政策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德忠 《求是学刊》 CSSCI 2000年第6期104-110,共7页
:西夏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形成了以趋利避害、左右逢源、灵活务实为主要特征的对外政策 ,表现出和平交往与兵戎相见的错综复杂性。西夏的对外政策既是西夏与诸政权间力量对比消长变化的产物 ,又提供了其自身发展壮大和与各强大势力巧妙... :西夏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形成了以趋利避害、左右逢源、灵活务实为主要特征的对外政策 ,表现出和平交往与兵戎相见的错综复杂性。西夏的对外政策既是西夏与诸政权间力量对比消长变化的产物 ,又提供了其自身发展壮大和与各强大势力巧妙周旋、长期并存的重要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对外政策 战争 对外交往 历史影响 民族关系 政治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伯特·斯宾塞的社会历史观——解读中国人眼中的斯宾塞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朋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7-130,共4页
斯宾塞作为19世纪世界著名的思想家,对后世的影响巨大,但在后人的口碑中却是褒贬不一,争议最大的观点当数其社会历史观。然而在最能够表达其社会历史观的著作中却似乎让我们看到许多对他的误读。他坚持"进化史观",虽然某些主... 斯宾塞作为19世纪世界著名的思想家,对后世的影响巨大,但在后人的口碑中却是褒贬不一,争议最大的观点当数其社会历史观。然而在最能够表达其社会历史观的著作中却似乎让我们看到许多对他的误读。他坚持"进化史观",虽然某些主张在逻辑上有失偏颇,但很难定位为"反动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宾塞 严复 社会达尔文主义 进化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辽朝部族组织的历史演变及其社会职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德忠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7-33,共7页
辽朝建立后 ,契丹族的部族组织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统治者通过对部族组织、部族统领体制、部族长官选任方式的调整 ,加强了对部族组织的控制 ,限制和削弱了部族长官和权贵的政治特权 ,使部族组织成为听命于专制集权的统治工具。部族组... 辽朝建立后 ,契丹族的部族组织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统治者通过对部族组织、部族统领体制、部族长官选任方式的调整 ,加强了对部族组织的控制 ,限制和削弱了部族长官和权贵的政治特权 ,使部族组织成为听命于专制集权的统治工具。部族组织具有军政合一、亦兵亦民的特征 ,集行政、生产、军事三种职能于一身。辽朝的部族组织在维护统治秩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特定的条件下又成为导致政局动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部族制度 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独具特色的明清史研究体系──读李洵先生《下学集》
18
作者 赵毅 张明富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2-77,共6页
一个独具特色的明清史研究体系──读李洵先生《下学集》赵毅,张明富李洵老师离开我们已快一年了。我们多年师从这位令人尊敬的导师,并一直受其教诲。因此,内心一直萌动着为他老人家写点什么的强烈冲动。由于前段时间特忙,被搁置下... 一个独具特色的明清史研究体系──读李洵先生《下学集》赵毅,张明富李洵老师离开我们已快一年了。我们多年师从这位令人尊敬的导师,并一直受其教诲。因此,内心一直萌动着为他老人家写点什么的强烈冲动。由于前段时间特忙,被搁置下来了。时值李洵先生的自选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史研究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研究体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十七世纪 十五世纪 马克思主义 明代流民 大礼议 十六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马帝位传承与军队关系研究的新进展——评《罗马军队与帝位嬗递》
19
作者 周颂伦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人类文明史上,罗马帝国堪称一个特殊的帝国。所以称其为“特殊”,是因为罗马帝制绵延数百年,始终未形成东方式的、百年一系的家天下王朝。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是:王位能够实现平稳传承、元首皇帝得以“善始善终”者少之又少,许多元... 人类文明史上,罗马帝国堪称一个特殊的帝国。所以称其为“特殊”,是因为罗马帝制绵延数百年,始终未形成东方式的、百年一系的家天下王朝。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是:王位能够实现平稳传承、元首皇帝得以“善始善终”者少之又少,许多元首皇帝成为军队刀下冤魂。对于这一特殊的历史现象史学界当然不会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古典史家以及近现代学者均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遗憾的是,国内外学术界对该问题的探讨、研究始终缺乏系统性,并未从宏观、整体的视角予以梳理、解读。国外学者的关注、研究多于国内学者,但也只停留在个案、断代史剖析等层面。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张晓校博士所著《罗马军队与帝位嬗递》(副标题为“从奥古斯都到君士坦丁”,全书26.2万字),系统全面地考察了从奥古斯都到君士坦丁数百年间,帝位传承与军队之间的关系,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梳理,免去了研究领域内的某些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帝国 军队 传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嬗递 国外学者 君士坦丁 奥古斯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牙侵占澳门的历史回顾
20
作者 李为香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4-59,共6页
 葡萄牙通过走私贸易、派遣使臣、贿赂官员及发动战争等卑劣手段侵占了澳门。明政府为控制居澳葡人而设置关闸, 反而导致葡人划地自治。清初, 中国政府以禁海政策拒葡, 葡人则假意朝贡, 从中获取商利; 《管治澳门章程12 条》使...  葡萄牙通过走私贸易、派遣使臣、贿赂官员及发动战争等卑劣手段侵占了澳门。明政府为控制居澳葡人而设置关闸, 反而导致葡人划地自治。清初, 中国政府以禁海政策拒葡, 葡人则假意朝贡, 从中获取商利; 《管治澳门章程12 条》使中葡关系呈缓和之势。鸦片战争前, 虽然澳门领土争端纷起, 但澳门官吏均由中国政府所派, 并向中国政府交纳地租, 说明澳门主权属于中国。鸦片战争后, 葡人在澳门既屯兵又收税, 并取消了澳门向中国交纳地租的法令, 严重破坏了澳门领土与主权完整。以澳门为中介的华工贸易是葡萄牙侵占澳门造成的恶劣后果之一, 是欧美列强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血腥罪恶, 是中国近代史之一大屈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牙 澳门 关闸 划地自治 张之洞 华工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