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农村成人教育政策赋能乡村振兴研究
1
作者 郑苗苗 凡勇昆 《中国成人教育》 2024年第13期72-80,共9页
农村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新时代农村成人教育政策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促进法》,为乡村振兴提供价值和实践赋能。农村成人教育政策在新时代为乡村振兴提供价值赋能,展示生命与初... 农村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新时代农村成人教育政策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促进法》,为乡村振兴提供价值和实践赋能。农村成人教育政策在新时代为乡村振兴提供价值赋能,展示生命与初心、公平与正义、创新与均衡的价值取向,在教育、科技和文化中彰显实践逻辑,为乡村振兴实践赋能。未来,农村成人教育政策将朝着内生性赋能转化,迈向乡村振兴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成人教育 教育政策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农村青少年校外科学教育活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魏晓东 于海波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20年第3期32-44,共13页
美国农村学校面临科学学科教师匮乏、实验室设施陈旧以及辍学率高等问题。为了弥补农村学校正规科学教育的不足,校外教育对学校教育起到了延伸和补充的作用。农村学校开展了远程教育项目,创办青少年4-H俱乐部,组织实施了科学探究训练活... 美国农村学校面临科学学科教师匮乏、实验室设施陈旧以及辍学率高等问题。为了弥补农村学校正规科学教育的不足,校外教育对学校教育起到了延伸和补充的作用。农村学校开展了远程教育项目,创办青少年4-H俱乐部,组织实施了科学探究训练活动、暑期夏令营活动.STEM主题活动和科学实践活动等,为农村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美国农村青少年校外科学教育活动的深入研究,能够为我国农村科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农村 校外教育 科学教育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家庭教育发展,路在何方?
3
作者 安晓敏 张孝德 黄丽君 《教育家》 2022年第10期10-13,共4页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面对新的要求和挑战,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势在必行o在此方面,乡村家庭是盲点,也是短板O鉴于文化水平不高、教育意识薄弱等原因,乡村家...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面对新的要求和挑战,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势在必行o在此方面,乡村家庭是盲点,也是短板O鉴于文化水平不高、教育意识薄弱等原因,乡村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普遍表现岀教育能力不足、教育方法不当等问题,面临诸多困难。提升这部分家长的教育水平,既关乎广大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关乎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乡村儿童 促进法 意识薄弱 健康成长 新的要求 乡村家庭 路在何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顶层设计促进农村小规模幼儿园发展
4
作者 杨卫安 岳丹丹 《教育家》 2020年第7期29-30,共2页
农村学前教育是未来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其中指出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在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小规模幼儿园对推... 农村学前教育是未来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其中指出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在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小规模幼儿园对推动人口分散的广大村屯地区的学前教育普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发展 学前教育普及 民办幼儿园 顶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10
5
作者 汤颖 邬志辉 《当代教育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63,共6页
新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向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变革要求。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存在着教师的准备性困境、资源的建设性困境以及改革生态的适应性等困境。为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进程,实现农村基础教育对农村社会发展的促... 新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向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变革要求。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存在着教师的准备性困境、资源的建设性困境以及改革生态的适应性等困境。为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进程,实现农村基础教育对农村社会发展的促进功能,农村的基础教育改革需要有效消解来自教育改革中“人”“资源”“改革生态”等方面的困境,并有的放矢探索新时期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基础教育 乡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水平的测度与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法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柳 秦玉友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58,共7页
办学条件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公平而有质量是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的方向与追求。基于2017年全国31个省(区、市)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指标数据的因子分析发现: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水平可以从现代化教学资源、基础性校舍、学校用... 办学条件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公平而有质量是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的方向与追求。基于2017年全国31个省(区、市)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指标数据的因子分析发现: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水平可以从现代化教学资源、基础性校舍、学校用地三个维度测度;办学条件水平较高的多数省份优势因子与劣势因子并存,水平较低的省份往往缺少明显的优势因子;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差异的背景下,房屋建设能力、土地可利用程度、学生数量是影响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水平的重要因素。实现办学条件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目标需要健全办学条件指标评价体系与相关信息管理系统,基于办学条件指标实际状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在缩小办学条件数量差距的同时注重提高办学条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学校 中小学 办学条件 均衡发展 城乡教育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制度形态与新时代特征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卫安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1-37,共7页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属于城乡教育关系的范畴。根据城乡教育关系的双重逻辑及演变历程,当前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包含双重意蕴:资源配置逻辑下的教育均衡发展和互动逻辑下的教育融合发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双重意蕴需要三种制...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属于城乡教育关系的范畴。根据城乡教育关系的双重逻辑及演变历程,当前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包含双重意蕴:资源配置逻辑下的教育均衡发展和互动逻辑下的教育融合发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双重意蕴需要三种制度形态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制度、教育融合发展制度以及推动双重发展意蕴有效实施的保障性制度。新时代背景下,从县域到跨区域更大范围的均衡,从质量到特色更高水平的发展,从物质到文化更深层次的融合成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义务教育 二元结构 一体化 均衡发展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教育家精神增加实现强师报国的精神力量(笔谈) 被引量:2
8
作者 邬志辉 李涛 +1 位作者 王澍 缴润凯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3年第11期1-7,共7页
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充分肯定了广大教师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的贡献,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赋予人民教师更为崇高的使命和责任。教育家精神是一代又一代广大人民教... 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充分肯定了广大教师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的贡献,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赋予人民教师更为崇高的使命和责任。教育家精神是一代又一代广大人民教师在长期教书育人、培根铸魂过程中逐步锤炼和形成的精神风貌、内在气质和深层特质,也是广大人民教师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服务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精神支柱。深入学习和完整准确把握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内涵特征,增加实现强师报国的精神力量,通过教育家精神的培育、弘扬和践行不断引领我国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才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思想内涵 强师报国 教育家型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推动“优师”成为乡村教育家 被引量:1
9
作者 秦玉友 《教育家》 2021年第36期1-2,共2页
近年来,支持乡村教师发展一直是国家农村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2021年7月26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以下简称《优师计划》)。《优师计划》提出,从2021年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 近年来,支持乡村教师发展一直是国家农村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2021年7月26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以下简称《优师计划》)。《优师计划》提出,从2021年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采取定向方式,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培养1万名左右师范生,改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优师计划》的高质量实施,将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产生重要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队伍 教育发展战略 地方师范院校 乡村教师 中小学校 定向培养 师范生 优秀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简单均等到积极差异——跨越城乡教育二元鸿沟的国家行动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玉友 《教育家》 2020年第22期24-25,共2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当前我国教育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要与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 城乡教育 优质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 教育不平衡 均等 美好生活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
11
作者 王婷 孙涛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1年第5期22-26,共5页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专业素质对教育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以已从事语文教学工作12年的W老师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专业成长各阶段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合语文学科素养,研究认为:职前教育是实现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专业素质对教育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以已从事语文教学工作12年的W老师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专业成长各阶段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合语文学科素养,研究认为:职前教育是实现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应扎实学理体系建构,丰富语文学科素养,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强化语文实践能力;职后教育是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应坚定教育热情,提高自我发展意识,聚焦前沿与时俱进,观摩优课守正创新,创设合作交流平台,完善教师帮扶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成长 小学语文 优秀教师 叙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赋能教育评价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方略 被引量:5
12
作者 龚毓琳 陈琴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2-61,共10页
教育数据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战略工具,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有力支撑,也是教育评价范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以数据赋能教育评价成为教育现代化改革的核心动能。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据赋能教育评价的内在逻辑表征为增值取向、数据驱动、范式转... 教育数据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战略工具,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有力支撑,也是教育评价范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以数据赋能教育评价成为教育现代化改革的核心动能。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据赋能教育评价的内在逻辑表征为增值取向、数据驱动、范式转型。然而,数据赋能教育评价当下仍面临情感丧失与标准化趋同、学生成长空间受限与窄化风险以及过程性不平等扩散与正义遮蔽等现实困境。实质上,何以靶向突破数据赋能教育评价现实困境以及深层推进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其优化方略在于以价值理性为评价导向,回归教育评价育人本位;以数据使用规约为保障,构建至善的教育评价范式;以数据平台建设为动力,提升教育评价教育效能,为教育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行性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数据赋能 教育评价 工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教师教育惩戒困境及其对策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苏平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3-80,共8页
从乡村教师教育惩戒困境的现实出发,通过访谈发现,乡村教师教育惩戒存在肯认与回避的双重样态,前者出于对教育秩序和教师权力的维护及教育目的达成;后者则来自学生的反抗、家长的纠缠和舆论的施压及其潜在风险。教师教育惩戒回避主要表... 从乡村教师教育惩戒困境的现实出发,通过访谈发现,乡村教师教育惩戒存在肯认与回避的双重样态,前者出于对教育秩序和教师权力的维护及教育目的达成;后者则来自学生的反抗、家长的纠缠和舆论的施压及其潜在风险。教师教育惩戒回避主要表现为对学生违规违纪行为的不作为和对课程权力的弃之不用,这直接威胁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乡村教育进步。破解此问题,需要完善学校制度,使教师惩戒有规可依;建立信任机制,凝聚家校教育合力;预防与惩戒并重,合理规范学生行为;坚定教师信念,提高教师教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惩戒 教师权力 教育机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扶贫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
14
作者 仲米领 于宝禄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00-104,共5页
教育扶贫是我国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实践逻辑由整体、模糊的开发式扶贫,正走向以精准扶贫为特征的脱贫攻坚事业。新时代教育扶贫应重视义务教育基础工程建设,加大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升教师学历教育及其能力水平,始... 教育扶贫是我国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实践逻辑由整体、模糊的开发式扶贫,正走向以精准扶贫为特征的脱贫攻坚事业。新时代教育扶贫应重视义务教育基础工程建设,加大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升教师学历教育及其能力水平,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求真务实扶民智,取得教育精准扶贫的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扶贫 理论逻辑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公民馆:在社区教育中重构学习生态
15
作者 岳杵圆 霍明 《教育家》 2023年第49期28-29,共2页
社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视野来看,欧洲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社区教育起步较早,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不同国家或地区关于社区教育的理念、实施背景、管理模式、教育目标等的认识各不相同。其中... 社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视野来看,欧洲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社区教育起步较早,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不同国家或地区关于社区教育的理念、实施背景、管理模式、教育目标等的认识各不相同。其中,以公民馆为代表的日本社区教育,在增强社区凝聚力、加强社会教育、推动终身学习理念、整体提升居民综合素质、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公民馆的发展脉络,可一览日本在追求城乡教育公平、提升教育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创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学习理念 国际视野 公民馆 乡村振兴 创新探索 北欧国家 整体提升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乡土课程
16
作者 王海英 《教育家》 2022年第29期1-1,共1页
以乡土之物或乡土民俗作为教育内容,我国自周朝就有之。但把乡土教育纳入现代课程体系,却要追溯到1903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而后的百年时间里,乡土课程一直在乡村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直到2001年新课程改革,乡土课程作... 以乡土之物或乡土民俗作为教育内容,我国自周朝就有之。但把乡土教育纳入现代课程体系,却要追溯到1903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而后的百年时间里,乡土课程一直在乡村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直到2001年新课程改革,乡土课程作为体现一方水土与文化的地方课程和体现学校独特情境的校本课程,出现在中小学的课程体系中。但受制于工业化浪潮与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对乡土课程的认识出现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课程 校本课程 乡村教育 乡土教育 工业化浪潮 一方水土 乡土民俗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留岗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JD-R模型的二元Logistic回归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佳 于海波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2年第4期78-89,共12页
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全面落实的背景下,采用二元Logistic逐层回归,基于JD-R特征模型对东、中、西三个地区18省35县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留岗意愿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共收回有效问卷14477份。研究发现:小规模学校教师留岗意愿整体不高,... 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全面落实的背景下,采用二元Logistic逐层回归,基于JD-R特征模型对东、中、西三个地区18省35县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留岗意愿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共收回有效问卷14477份。研究发现:小规模学校教师留岗意愿整体不高,仅有64.7%的教师具有留岗意愿;教师“离-留”意愿在先赋特征、心理特征、工作特征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有子女、职业认同感高,对乡村未来发展有信心的教师留岗意愿更高;相比没有配偶的教师,配偶工作地点在同一县城的教师留岗意愿更高,相比西部地区,学校在东中部的教师留岗意愿更强;工作满意度、工作氛围、荣誉制度、《计划》政策满意度对留岗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工作资源在工作满意度对留岗意愿的正向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离”与“留”意愿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计划》政策知晓程度在两者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可以有效促进“离-留”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岗意愿 政策保障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小学青年教师任教动机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佳 于海波 杨振东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3年第1期84-95,共12页
区分和识别乡村小学青年教师潜在群体类型是优化教师补充机制,分类施策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突破口。研究采用东、中、西三个地区18省35县7606名乡村小学青年教师调查数据,以自我决定理论作为任教动机概念框架,通过以“教师为对象”... 区分和识别乡村小学青年教师潜在群体类型是优化教师补充机制,分类施策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突破口。研究采用东、中、西三个地区18省35县7606名乡村小学青年教师调查数据,以自我决定理论作为任教动机概念框架,通过以“教师为对象”的Q型聚类分析得到“随波逐流型”“自我实现型”“生活享乐型”“自我控制型”和“外控成就型”五种乡村任教动机类型。研究发现:(1)任教动机中的自主性程度越高的教师,其职业幸福感越强,且去动机因素显著负向预测教师职业幸福感;(2)不同潜在类型教师的任教动机呈现多重异质性,在选拔来源、学历水平、父母家庭地址、父母经济状况、家庭与学校距离之间的分布呈现峰谷交叠态势;(3)不同任教动机类型(工作取向)的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小学青年教师 职业幸福感 任教动机 自我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