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北边境城市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过程及机制研究——以东宁和珲春市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丁月龙 李晓玲 +2 位作者 刘鉴 宋吉富 贺红士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4-482,共9页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问题逐渐凸显,边境地区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衡量其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可持续发展态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黑龙江省东宁市与吉林省珲春市为研究案例,从城市经济、口岸经济和社会状况3个维...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问题逐渐凸显,边境地区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衡量其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可持续发展态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黑龙江省东宁市与吉林省珲春市为研究案例,从城市经济、口岸经济和社会状况3个维度构建边境城市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改进麦肯锡矩阵评价边境城市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及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表现与发展趋势,最后通过障碍度模型探究影响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①东宁和珲春总体城镇化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主要受到城市经济与口岸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②东宁和珲春总体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趋势与其城镇化发展过程是同步的,总体经历了低发展水平的可持续发展(1993-2005年)、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非可持续发展(2006-2016年)、中等发展水平的可持续发展(2017-2020年)3个阶段。③东宁与珲春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总体趋势相同,但受口岸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部分阶段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特征。④城市经济是长期影响东宁和珲春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准则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出口依存度为主要障碍因子。研究结果可为边境城市城镇化可持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城市 口岸经济 新型城镇化 麦肯锡矩阵 障碍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的产业空间结构与综合布局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才 杨晓慧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3,共9页
东北地区的产业空间结构是在优越的自然条件与丰厚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区位与地缘环境基础上形成发展的,重工业和农业是其空间结构的产业基础。其产业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与结构类型也有别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因此,其发展态势与发展模式... 东北地区的产业空间结构是在优越的自然条件与丰厚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区位与地缘环境基础上形成发展的,重工业和农业是其空间结构的产业基础。其产业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与结构类型也有别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因此,其发展态势与发展模式必须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总态势和东北地区的特点。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重工业和农业为基础,深化和优化其产业空间结构的发展过程。东北三省一区经济一体化应是优化产业空间结构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产业空间结构 产业综合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本建成及其历史经验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才 佟宝全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50,共8页
笔者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五个基础条件,分三个阶段阐述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过程及其成就,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特点及四点主要历史经验。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建设历程 历史经验 主要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认识东北 怎样振兴东北——评《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之路》
4
作者 刘继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7-127,共1页
关键词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东北老工业基地 振兴东北 东北地区 接续产业 粮食主产区 地区发展 大报 支持 重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研究范式 被引量:29
5
作者 周骁男 陈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6-80,共5页
笔者从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研究规律出发,在借鉴其他学科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探讨了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研究范式及其异同,将国家利益、地理环境、区域、控制、合作、国内利益关系等作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基本研究范式。... 笔者从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研究规律出发,在借鉴其他学科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探讨了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研究范式及其异同,将国家利益、地理环境、区域、控制、合作、国内利益关系等作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基本研究范式。笔者认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理论研究都是以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的,国家在实现地缘战略的过程中适应和改变着地理环境;在地缘政治的研究领域内,国家实现了对于区域的控制即实现了国家利益,在地缘经济的研究领域内,国家是通过经贸、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来实现对于资源的控制,进而达到控制区域、实现国家利益的目标,因此地缘经济的研究范式要比地缘政治的研究范式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利益 地理环境 控制 合作 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法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范红艳 张洪岩 +2 位作者 张正祥 尤慧林 罗永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3-66,共4页
分析现有行政区划调整的方法,指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影响因素,即乡镇人口、城镇势力圈及其空间联系。借助GIS空间分析工具,以人口指标计算乡镇势力圈,以乡镇势力圈作为乡镇辐射范围,依据吞并原则、合理性原则和完整性原则对乡镇行... 分析现有行政区划调整的方法,指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影响因素,即乡镇人口、城镇势力圈及其空间联系。借助GIS空间分析工具,以人口指标计算乡镇势力圈,以乡镇势力圈作为乡镇辐射范围,依据吞并原则、合理性原则和完整性原则对乡镇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并以长岭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计算乡镇的辐射范围,简便易行,精确度高,兼容性好,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提供了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空间分析 乡镇区划调整 乡镇势力圈 长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面临的基础理论问题 被引量:59
7
作者 丁四保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7-592,共6页
国家的主体功能区划给地理学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功能区不同于以往的差异区,是外部性视角下的产物,强调的是一个区域对于其他区域的作用,而不是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提出了外部性定义下区域"空间作用"的特征,以区别于人... 国家的主体功能区划给地理学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功能区不同于以往的差异区,是外部性视角下的产物,强调的是一个区域对于其他区域的作用,而不是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提出了外部性定义下区域"空间作用"的特征,以区别于人们通常提到的"空间相互作用",也讨论了"相互作用"概念的模糊性。提出,对"地理运动"的考察可以证实外部性和空间作用,但是这个考察将遇到方法上的困难,因此成为主体功能区划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主体功能区划面临的另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是如何划分不同空间规律作用下的区域边界,强调自然综合体的区域边界遵循的是区域分异规律,而经济发展空间过程遵循的是中心地理论,两者不能混淆。"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一个消极的概念,容易忽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没有涉及地表生态环境与地下矿物资源的关系。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的问题是,主体功能区划的价值目标是要实现人口的合理配置。针对这个目标,从理论上讲,过去和现在形成的人口配置基本符合环境承载力的地理格局,从实践上讲,迁移人口会遇到国际政治、国内就业机会、城市体制、民族地区等诸多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功能区 外部性 空间作用 地理运动 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水平评估及发展研究——以辽宁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李飞 宋玉祥 潘志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3-125,共3页
辽宁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水平高于东北区的吉林和黑龙江以及全国平均水平,正处在新型工业化中期,但经济发展模式仍然粗放,"三高一低"产业仍然占有重要地位。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两大区域新型工业化面临不同的区情和问... 辽宁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水平高于东北区的吉林和黑龙江以及全国平均水平,正处在新型工业化中期,但经济发展模式仍然粗放,"三高一低"产业仍然占有重要地位。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两大区域新型工业化面临不同的区情和问题,应该实施不同的区域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工业基地 新型工业化道路 评估 区域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区域规划看中国的区域制度 被引量:16
9
作者 丁四保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国家出台大批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和各地制定相应的区域规划,给中国的人文-经济地理学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其中,思考中国的区域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阐述了现行区域规划在内容体系上的"短板",指出了"短板"... 国家出台大批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和各地制定相应的区域规划,给中国的人文-经济地理学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其中,思考中国的区域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阐述了现行区域规划在内容体系上的"短板",指出了"短板"的存在有中国区域制度的原因。通过"区域"的"政府"性质分析了区域规划中存在"短板"的必然性,进而讨论了中国"产权区域"制度下"区域"的"私人物品"特征、区域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由此产生的区域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关系和区域外部性等问题。人文-经济地理学必须在区域制度方面深化对中国的区域规划、区域发展和区域关系等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规划 区域政府 产权区域 区域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低收入住区治理与克服城市贫困——基于对深圳“城中村”和老工业基地城市“棚户区”的分析 被引量:45
10
作者 郑文升 金玉霞 +1 位作者 王晓芳 丁四保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56,61,共6页
针对城中村和棚户区这两种我国当前典型的城市低收入住区,分别以深圳和老工业基地城市为案例地域,分析其特征、性质、问题与传统改造模式的不足,从改造途径、空间区位、政府职能、城市规划管理事权等角度,提出治理城市低收入住区、克服... 针对城中村和棚户区这两种我国当前典型的城市低收入住区,分别以深圳和老工业基地城市为案例地域,分析其特征、性质、问题与传统改造模式的不足,从改造途径、空间区位、政府职能、城市规划管理事权等角度,提出治理城市低收入住区、克服城市贫困的创新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低收入住区 城市贫困 城中村 棚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形态边界维数与常用空间测度的关系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彦光 刘继生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6-131,共6页
在城市地理系统对称发育的假设条件下,从标准圆出发,基于城市形态的几何测度关系推导出边界维数的倒数与紧凑度以及圆形率的半对数关系.借助国内有关学者发表的观测数据验证了推导结果.指出,城市形态的边界维数是一个宏观概念,而紧凑度... 在城市地理系统对称发育的假设条件下,从标准圆出发,基于城市形态的几何测度关系推导出边界维数的倒数与紧凑度以及圆形率的半对数关系.借助国内有关学者发表的观测数据验证了推导结果.指出,城市形态的边界维数是一个宏观概念,而紧凑度和圆形率则是一种微观概念.边界维数与紧凑度的数理关系反映城市地理系统宏观规律与微观结构的内在联系,这类关系正是地理空间复杂性关注的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分形 边界维数 紧凑度 圆形率 空间复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与体制机制问题探讨 被引量:28
12
作者 丁四保 王晓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0,共6页
"区域"一般都会倾向于发展而忽略保护,而忽略保护的一个原因是区域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往往是外部性的,即作用于其他区域。如果没有区域间的生态补偿,任何区域都不会自觉地进行保护而自己承担保护的成本。但是实现区域之间... "区域"一般都会倾向于发展而忽略保护,而忽略保护的一个原因是区域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往往是外部性的,即作用于其他区域。如果没有区域间的生态补偿,任何区域都不会自觉地进行保护而自己承担保护的成本。但是实现区域之间的补偿还会遇到区域制度的障碍,笔者讨论了障碍因素。要实现区域之间的补偿需通过区域外部作用的研究搞清区域的责任。区域外部作用受生态服务和环境影响。区域外部作用是通过大气、水来传递的,而大气承载的外部作用一般都成为公共物品,不会发生责任和补偿关系,因此笔者重点讨论了水———流域上的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区域之间的谈判条件、谈判机制和多种补偿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生态补偿 外部作用 流域 体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密度分布与异速生长定律的空间复杂性探讨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继生 陈彦光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9-148,共10页
 从空间复杂性及空间尺度和空间维数方面研究了异速生长定律与Clark定律存在的模型相容性和模型参数一致性问题.结果表明,城市人口密度分布与城市人口-城区面积异速生长幂次定律的矛盾,本质上是一种空间复杂性问题.三维的空间投影到二...  从空间复杂性及空间尺度和空间维数方面研究了异速生长定律与Clark定律存在的模型相容性和模型参数一致性问题.结果表明,城市人口密度分布与城市人口-城区面积异速生长幂次定律的矛盾,本质上是一种空间复杂性问题.三维的空间投影到二维必然导致复杂的结果,不同维数的空间逻辑链接也会表现出复杂行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将研究对象的维度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密度 异速生长 距离衰减效应 分形维数 空间复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困境与中央政府的作为 被引量:22
14
作者 丁四保 孙淼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共5页
在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问题性质更主要的是社会问题而不是经济发展问题。文章阐述了以资源开采为主导部门的城市走向经济衰退的经济规律,细致分析了在我国发生这类问题的制度因素和历史背景。针对具体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分析了它们在... 在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问题性质更主要的是社会问题而不是经济发展问题。文章阐述了以资源开采为主导部门的城市走向经济衰退的经济规律,细致分析了在我国发生这类问题的制度因素和历史背景。针对具体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分析了它们在实践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作者认为,中央政府必须为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困难承担历史性和制度性的责任,并且提出了中央政府可以有所作为的工作领域、工作措施和措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困境 中央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建设用地投入非协调性及其规划思考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平军 丁四保 冯章献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0-74,共5页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位处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的现实背景,使城镇建设用地投入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据此本文从非协调性的视角构建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投入合理性、效益性分析的理论框架——认为&...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位处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的现实背景,使城镇建设用地投入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据此本文从非协调性的视角构建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投入合理性、效益性分析的理论框架——认为"发展"与"吃饭"问题、"人口—经济—空间"城镇化的时空一致性及制度安排的合理性问题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自然资源条件、城镇人口、GDP、地方财政税收、产业就业非农化及社会非农化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区位商和关联系数是其可行的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发出对城市规模、城镇化质量及制度安排的规划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城镇建设用地非协调性 规划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15年黑龙江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演变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泓淯 房艳刚 刘建志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8-174,共7页
选取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黑龙江省各县(市)农作物生产统计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ESDA-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县域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变迁。结果表明:2005—2015年黑龙江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逐年增加,以水稻和玉米更为... 选取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黑龙江省各县(市)农作物生产统计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ESDA-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县域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变迁。结果表明:2005—2015年黑龙江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逐年增加,以水稻和玉米更为典型。农作物格局变化明显,各县(市)的种植类型从以大豆及其组合型为主演变为以玉米及其组合型作物为主,形成了以三江平原和松花江流域地区为主的水稻集聚区,以松嫩平原区为主的玉米集聚区和以大小兴安岭地区为主的大豆集聚区。水稻种植还有一定潜力,各县(市)转入区、稳定区明显增加;玉米种植基本达到饱和,大量县(市)从转入区向稳定区过渡,且主要集中在玉米集聚区的松嫩平原地区;大豆生产动力不足,全省82.7%的县(市)成为大豆转出区。随着种植结构调整,黑龙江省形成了自北向南分别以大豆、大豆-玉米、玉米、水稻-玉米为主的地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种植结构 空间演变 空间自相关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中南城市群农业多功能演变特征与地域模式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本城 房艳刚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20-1730,共11页
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构建农业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时空差异诊断模型、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城市群农业地域多功能演变特征和地域模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①2006—2016年辽中南城市群农业多种功能演变具有不同特征,农产... 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构建农业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时空差异诊断模型、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城市群农业地域多功能演变特征和地域模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①2006—2016年辽中南城市群农业多种功能演变具有不同特征,农产品供给功能增强,增幅较大县域集中在康平、辽中和宽甸的"L型"连接线上;经济发展功能增强,增幅明显县域分布在本溪的市辖区;社会保障功能增强,增强明显县域包括大连、本溪的部分县域;生态服务功能减弱,减幅明显县域主要是金州、双台子、兴隆台、昌图等区县;休闲与文化功能增强,增幅较大县域集中在辽中南城市群南部沿海区县。②农业多功能演变受到稳定性因素和驱动性因素共同影响,不同因素的作用方向与强度不同。③辽中南城市群农业多功能演变可划分为5种地域模式,应有针对性的采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多功能 时空差异诊断模型 地域模式 辽中南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开发区联系的吉林省产业网络空间格局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静仪 魏冶 李广全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7-156,共10页
开发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地区产业发展和产业空间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回顾投入产出理论与产业网络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以产业强关联关系为纽带的开发区产业关联强度模型,以产业载体间联系视角综合分析了吉林省产业网络格局.... 开发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地区产业发展和产业空间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回顾投入产出理论与产业网络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以产业强关联关系为纽带的开发区产业关联强度模型,以产业载体间联系视角综合分析了吉林省产业网络格局.结果表明:吉林省三大主导产业为食品加工业、医药化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且省内三大经济区产业发展各有侧重,同时存在产业同构现象;吉林省产业网络形成以长、吉两市为双核心的“核心-边缘”结构,产业关联强度呈现少数开发区占主导的金字塔形态,约五分之一的开发区保持强关联关系且主要发生在长、吉两市.以产业关联与产业集群为视角,对吉林省开发区产业网络提出了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关系 开发区产业关联 复杂网络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