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古晚期中英社会技术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新宽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6-73,共8页
社会技术是指调整、管理、控制社会的方法。它比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更具有决定作用。社会技术构成体系主要包括:政府组织的状况、财政税收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等。社会技术进步主要体现为社会运行效率的提高。在中古晚期,社会技... 社会技术是指调整、管理、控制社会的方法。它比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更具有决定作用。社会技术构成体系主要包括:政府组织的状况、财政税收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等。社会技术进步主要体现为社会运行效率的提高。在中古晚期,社会技术进步是科技突破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英国社会技术提高很快,比中国的社会技术更具有促进效率的秉性。正是社会技术水平的差异,才导致中英在18世纪发展的分道扬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晚期 中国 英国 社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德章程》与牛津大学治理现代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岩 王云龙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4-86,共13页
《劳德章程》是牛津大学对大学治理制度所进行的一次全面性总结和突破,表现在通过该章程将以往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以制度性文本形式确定下来,构建了牛津大学基本的治理框架基础,并针对已有章程不足完善了相应的治理制度设计,提升了大学... 《劳德章程》是牛津大学对大学治理制度所进行的一次全面性总结和突破,表现在通过该章程将以往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以制度性文本形式确定下来,构建了牛津大学基本的治理框架基础,并针对已有章程不足完善了相应的治理制度设计,提升了大学治理能力。此后,牛津大学始终保持依法治校、依章治校的传统,在对《劳德章程》的继承和发展上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学治理制度,并在对章程这一大学治理规范的修订完善中保持和提升了自身的治理水平,促进了牛津大学治理现代化进程。《劳德章程》及其治理制度的发展使牛津大学长期保持世界一流大学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德章程》 牛津大学 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先2030计划”:俄罗斯新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述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世英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8-124,共7页
为应对国家发展目标调整和高等教育改革需要,2021年1月5日,俄罗斯政府启动“优先2030计划”。该计划取代“5-100计划”,开启俄罗斯新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优先2030计划”的目标任务、遴选标准、实施层面都有所优化,呈现新的建设特点... 为应对国家发展目标调整和高等教育改革需要,2021年1月5日,俄罗斯政府启动“优先2030计划”。该计划取代“5-100计划”,开启俄罗斯新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优先2030计划”的目标任务、遴选标准、实施层面都有所优化,呈现新的建设特点,但是面临着高校发展两极分化、高等教育吸引力减弱、科研工作重量轻质、科研人员流失严重的现实困境。分析“优先2030计划”,对中国持续深化“双一流”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2030计划” 俄罗斯 高等教育 世界一流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中世纪罗马法研究首先在意大利城市兴起的原因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亚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56,共7页
中世纪的意大利处在多股政治势力的统治之下 ,它们之间的斗争导致了地方自治的增强 ,地方自治所倚靠的是城市。中世纪意大利的城市程度不同地保存了罗马帝国时期的传统 ,市政生活开始得较早。意大利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从中世纪早期起商业... 中世纪的意大利处在多股政治势力的统治之下 ,它们之间的斗争导致了地方自治的增强 ,地方自治所倚靠的是城市。中世纪意大利的城市程度不同地保存了罗马帝国时期的传统 ,市政生活开始得较早。意大利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从中世纪早期起商业贸易活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就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并由此打造了意大利城市社会结构的特点 ,相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组成了同业公会。各社会群体参与对城市进行管理的要求引发了城市自治运动 ,城市自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综合当时现有的各种法律和法令。罗马法具有辩证的法律规范 ,能够提供综合各种法令的法律原则 ,因而在意大利城市中兴起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 城市自治 同业公会 罗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世界历史上的社会变革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7-100,共4页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大时代。期间贯穿了三次社会变革:第一次社会变革是在公元前4000年代末,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的进步,最终导致原始公社制的解体和奴隶制国家的建立。随之而来的是贯穿整个文明时...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大时代。期间贯穿了三次社会变革:第一次社会变革是在公元前4000年代末,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的进步,最终导致原始公社制的解体和奴隶制国家的建立。随之而来的是贯穿整个文明时代始终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农民和手工业劳动者的对立、城市与乡村的对立。第二次社会变革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马克思认为这两个社会阶段都是以人身依附关系为特征的。前者是完全处于人身依附状态,后者是部分处于人身依附状态,两者的差别不大。第三次社会变革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这是一次规模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大转变,概括地说,就是要实现市场化、工业化和民主化,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中国的现代化只能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革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现代化 市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东北亚国际事件的政策(1895-1903)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朋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5-201,共7页
1895—1903年,美国在处理东北亚国际事务的时候,所遵循的原则是“机会主义”的,其政策被后人概括成“门户开放”主义。此政策是美国的政策决策者为了实现其所理解的“国家利益”在实践中根据条件进行政策选择的结果,是机会主义的产物。... 1895—1903年,美国在处理东北亚国际事务的时候,所遵循的原则是“机会主义”的,其政策被后人概括成“门户开放”主义。此政策是美国的政策决策者为了实现其所理解的“国家利益”在实践中根据条件进行政策选择的结果,是机会主义的产物。严格地说,它是实现国家利益这个“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因而是随机的、变化的,当条件适宜时,美国的东北亚政策也会转变为向竞争对手“门户关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利益认知 门户开放 东北亚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消费视角看世界历史农本向重商的转变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新宽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96,共7页
西欧从农本向重商的转变是世界历史演进中的一大转折点。从消费视角来看,农本向重商的转变主要体现在消费性质、消费主体、消费品种类和奢侈消费观念的变化上。消费增长的基础是生产力的提升,但消费反过来促进了生产的变革、重商主义的... 西欧从农本向重商的转变是世界历史演进中的一大转折点。从消费视角来看,农本向重商的转变主要体现在消费性质、消费主体、消费品种类和奢侈消费观念的变化上。消费增长的基础是生产力的提升,但消费反过来促进了生产的变革、重商主义的诞生和社会的转型。消费视角的意义在于开启了历史研究的多元维度,深化了对重商主义的认识,为当今我国消费社会的形成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农本经济 重商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硕士研究生学习监控能力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晓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1-264,共4页
计划力、执行力和反思力是学习监控能力的核心要素。调研结果显示,硕士研究生在此三项能力方面的表现并非乐观。笔者从学习动机的失衡、学习指导的失实和学习对象的失察三个方面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以此为突破口探讨提升硕士生学习监... 计划力、执行力和反思力是学习监控能力的核心要素。调研结果显示,硕士研究生在此三项能力方面的表现并非乐观。笔者从学习动机的失衡、学习指导的失实和学习对象的失察三个方面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以此为突破口探讨提升硕士生学习监控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生 学习监控能力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由中古向现代过渡时期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9
作者 朱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46,共6页
由中古向现代过渡时期是一个漫长的现代化过程,主要是解决经济和社会转型问题。中古时期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的农业社会转变为以市场为主导的商品经济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困难很多。人们需要认识工场手工业在经济和社会转型中的桥梁作用。... 由中古向现代过渡时期是一个漫长的现代化过程,主要是解决经济和社会转型问题。中古时期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的农业社会转变为以市场为主导的商品经济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困难很多。人们需要认识工场手工业在经济和社会转型中的桥梁作用。每个社会形态都是一个“多维结构”,它包括技术形态、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文化形态在内。这些形态在社会中的作用是有主有次、相互联系的。社会技术形态体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形态体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牵涉到生产效率和分配公平问题。劳动和资产是生产的两个基本要素,对于生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在生产、交往和文化中的具体体现,应该给予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时期 经济社会转型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人的主体性 社会形态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中国世界史学大师吴于廑先生
10
作者 朱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25,共3页
今年是中国世界史学大师吴于廑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由于两部《世界史》编纂工作的关系,我曾与先生相处多年。先生的大师风范,始终活在我们的心里。先生道德高尚,学识渊博,永远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我终生难忘与先生紧密相处的... 今年是中国世界史学大师吴于廑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由于两部《世界史》编纂工作的关系,我曾与先生相处多年。先生的大师风范,始终活在我们的心里。先生道德高尚,学识渊博,永远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我终生难忘与先生紧密相处的日日月月。我虽没有那么幸运,投身于先生门下,但几十年来一直视先生为自己的恩师。先生的指导和教诲,受益匪浅,惠及终生。先生之德,高山仰止;先生之教,化雨春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大师 周年纪念 世界史 中国 编纂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明治时期教育法制史研究——评《日本近现代教育史》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硼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I0017-I0017,共1页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文明的进步就是强国的基础。日本能够在百余年间迅速突破封建社会的桎梏转型为现代化国家,使民族发展兴盛,完全取决于其"教育立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日本近现代教育史》这本书,在解读日本政府有关国民教...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文明的进步就是强国的基础。日本能够在百余年间迅速突破封建社会的桎梏转型为现代化国家,使民族发展兴盛,完全取决于其"教育立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日本近现代教育史》这本书,在解读日本政府有关国民教育的发展战略与法制决策的基础上,细致分析了日本近现代教育体制的演变过程。日本在明治时期一开始是个封建闭塞的东方小国,在世界版图上毫不起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史研究 日本明治时期 教育立国 日本政府 国家发展战略 现代教育体制 细致分析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史学视角探析《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的出版价值
12
作者 王博文 李新宽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4-96,共3页
《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一部经济史专著,该著作立足于新史学研究,运用整体史观、比较史观、唯物史观和计量史观等方法论,对世界核心地区的经济命运在1800年左右出现的大分流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系统阐述,充分体... 《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一部经济史专著,该著作立足于新史学研究,运用整体史观、比较史观、唯物史观和计量史观等方法论,对世界核心地区的经济命运在1800年左右出现的大分流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系统阐述,充分体现了新史学文献出版的学术价值和现实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新史学 彭慕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纸莎草纸的兴衰及其历史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孙宝国 郭丹彤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7-110,112,共5页
纸莎草纸的出现是一种进步,表明了人类利用自然之赐,探索新的书写材料的创造力。但纸莎草纸也具有自身不可克服的诸多局限性,其最终被羊皮纸和纸所代替,更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和进步。然而,纸莎草纸毕竟曾经是多达六种语言文字符号的载体,... 纸莎草纸的出现是一种进步,表明了人类利用自然之赐,探索新的书写材料的创造力。但纸莎草纸也具有自身不可克服的诸多局限性,其最终被羊皮纸和纸所代替,更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和进步。然而,纸莎草纸毕竟曾经是多达六种语言文字符号的载体,记录了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阿拉伯帝国弥足珍贵的历史信息,从而使其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应用时间最长的、最重要的纸质传播媒介。因此,无论是研究近东和欧洲古代文明史,还是研究人类传播媒介史,都离不开对纸莎草纸及其所承载的文献进行的研究,它是古代文明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莎草纸 兴衰 古代埃及 历史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基督教境外传教活动盛行原因探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晓华 曹爽 李洪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67,共6页
20世纪90年代,韩国教会异军突起,引起世界关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来自韩国教会的传教使命感,富有成效的宣教策略,扩大教会自身竞争力的考虑,也源于特有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意识,还受益于良好的国内外政治和社会环境。凭... 20世纪90年代,韩国教会异军突起,引起世界关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来自韩国教会的传教使命感,富有成效的宣教策略,扩大教会自身竞争力的考虑,也源于特有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意识,还受益于良好的国内外政治和社会环境。凭借这些条件,韩国迅速成为世界重要传教大国。在输出宗教文化的同时,提升了国家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教会 境外传教 基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世纪基督教对体育发展的历史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次春雷 张晓华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62,共5页
中世纪基督教对于体育发展的历史影响十分复杂,其中既有对古希腊—罗马传统体育历史传承的强烈压制方面,又有对欧洲近现代体育历史形成的初始奠基方面。对于这种"二律背反"现象成因的研究,应当从社会意识内部运动和社会存在... 中世纪基督教对于体育发展的历史影响十分复杂,其中既有对古希腊—罗马传统体育历史传承的强烈压制方面,又有对欧洲近现代体育历史形成的初始奠基方面。对于这种"二律背反"现象成因的研究,应当从社会意识内部运动和社会存在总体运动两个基本维度展开。由此,中世纪基督教与体育发展之间矛盾现象的深层成因,可理解为基督教思想矛盾发展与欧洲社会历史发展的合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基督教 体育 历史 压制性 奠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欧中世纪的三次文艺复兴 被引量:23
16
作者 王亚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8,共8页
文艺复兴是西欧中世纪历史上的重要思想运动 ,在西欧社会经济和政治发生重大转变和飞跃的时期 ,都会伴随出现复兴古典文化为特点的思想文化运动。然而 ,由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 ,复兴古典文化的内容和内涵也有所不同 :8、9世纪的文... 文艺复兴是西欧中世纪历史上的重要思想运动 ,在西欧社会经济和政治发生重大转变和飞跃的时期 ,都会伴随出现复兴古典文化为特点的思想文化运动。然而 ,由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 ,复兴古典文化的内容和内涵也有所不同 :8、9世纪的文艺复兴注重恢复学习拉丁语 ,由此为古典文化的传承保留了最基本的载体 ;12世纪的文艺复兴促进了对古典哲学的学习 ,创立了中世纪的科学 ;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在创新古典文化的同时 ,深刻地探究了人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欧 轴心时代 中世纪 三次 文艺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现代性的现代化思潮之肇始——19世纪俄罗斯民粹主义析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云龙 陈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9-95,共7页
1861年俄罗斯农奴制改革后,村社替代地主作为沙皇政权对于农民进行统治的基层建制,随之兴起了民粹主义。民粹主义是利用村社这种农业社会主义形式去超越工业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的思潮与运动。19世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民粹主义正反... 1861年俄罗斯农奴制改革后,村社替代地主作为沙皇政权对于农民进行统治的基层建制,随之兴起了民粹主义。民粹主义是利用村社这种农业社会主义形式去超越工业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的思潮与运动。19世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民粹主义正反两个方面特质,做出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社 民粹主义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普鲁士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道路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亚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共8页
普鲁士王国依靠强大的常备军在邦国林立的德意志中崛起,常备军庞大固定的军费开支的需求和已经形成的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决定了王国制定的“重农主义”和“重商主义”并举的政策,在实施这个政策的过程中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和经营方... 普鲁士王国依靠强大的常备军在邦国林立的德意志中崛起,常备军庞大固定的军费开支的需求和已经形成的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决定了王国制定的“重农主义”和“重商主义”并举的政策,在实施这个政策的过程中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和经营方式,使农业朝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国家官僚机构,在法国大革命的冲击下,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最终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资本主义 德意志帝国 普鲁士王国 经济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罗马社会新闻史简论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宝国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1-77,共7页
古代罗马社会新闻信息传播活动较为发达。古罗马国家对辽阔领土的治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有效的新闻信息传播。其新闻信息传播系统主要由公报、文书、新闻信、题铭和交通、驿站等要素组成,在古代世界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古罗马国家新... 古代罗马社会新闻信息传播活动较为发达。古罗马国家对辽阔领土的治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有效的新闻信息传播。其新闻信息传播系统主要由公报、文书、新闻信、题铭和交通、驿站等要素组成,在古代世界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古罗马国家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之所以比较活跃,是与其全方位的商品经济和相对宽松民主的社会政治舆论环境密不可分的。但古罗马国家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繁荣又是建立在生产力还非常低下的奴隶制经济的基础上的一种由少数自由人享有的有限的繁荣。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古罗马国家的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也就难以为继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罗马 新闻信息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原因新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新宽 贾永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5-141,共7页
11—13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在西欧经济发展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伴随着西欧社会人口的增加,城市兴起并得到发展,不仅表现为城市规模的扩大,还体现在城市经济的繁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城市人口增长带来的居民生活需求高... 11—13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在西欧经济发展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伴随着西欧社会人口的增加,城市兴起并得到发展,不仅表现为城市规模的扩大,还体现在城市经济的繁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城市人口增长带来的居民生活需求高涨、农业生产中技术的改进、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突破和货物运输技术的革新共同构成了西欧11—13世纪城市兴起的基本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口 生产技术 运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