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东北民歌的调式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方鸿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6期90-95,共6页
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先辈们给后代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音乐遗产——民族民间音乐,由于祖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民族语言繁多,这些丰富的音乐遗产就显得格外绚丽乡彩,它不但表现在音调的特点上,同时也体现在调式的结... 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先辈们给后代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音乐遗产——民族民间音乐,由于祖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民族语言繁多,这些丰富的音乐遗产就显得格外绚丽乡彩,它不但表现在音调的特点上,同时也体现在调式的结构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民歌 角调式 调式特征 民族民间音乐 东北地区 音乐遗产 七声调式 民族语言 清角 氏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音乐和声因素及和声观念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方鸿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5期79-83,共5页
作为近现代多声音乐的基础理论学科的“和声学”,在我国起步是较晚的。自20世纪初欧洲“和声学”理论传入中国,至今仅有70余年的历史。而作为音乐艺术基本要素之一的“和声”及和声观念,在我国却渊源较早,在人类音乐发展史上,在相当长... 作为近现代多声音乐的基础理论学科的“和声学”,在我国起步是较晚的。自20世纪初欧洲“和声学”理论传入中国,至今仅有70余年的历史。而作为音乐艺术基本要素之一的“和声”及和声观念,在我国却渊源较早,在人类音乐发展史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仅不落后于其他民族,而且在某些方面还踞于领先地位。中国古代习乐讲究师承,以口传心授为主,记谱方法较为简单,故保存至今的多声谱例很少,且难翻译,不能全面反映中国古代多声音乐发展的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声学 音乐家 多声音乐 中国古代 领先地位 公元前 观念 吹奏乐器 因素 先秦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高师中国音乐史课教学内容问题
3
作者 赵惠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6期99-100,共2页
在高师音乐系科诸多专业课程中,《中国音乐史》属史论性质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教学,在内容的取舍、方法的运用以及学生思维训练的取向等方面,均应按其培养中等学校师资这样的目标而不同于专业音乐院校。本文拟根据高师的培养目标及《中... 在高师音乐系科诸多专业课程中,《中国音乐史》属史论性质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教学,在内容的取舍、方法的运用以及学生思维训练的取向等方面,均应按其培养中等学校师资这样的目标而不同于专业音乐院校。本文拟根据高师的培养目标及《中国音乐史》教学现状,谈谈《中国音乐史》课教学内容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史 教学内容 高师学生 高师音乐系 培养目标 教学现状 思维训练 课程教学 音乐院校 专业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副属和弦的实际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日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79-82,共4页
副属和弦是作曲和为歌曲、器乐曲配伴奏时常用的一种颇具特色的和弦,它有着丰富的表现力。本文一改以往“和声学”教科书中沿用的以“曲式位置”和“主旋律的旋律进行特征”为依据的观点,指出如何在实际作品中运用副属和弦应主要以音乐... 副属和弦是作曲和为歌曲、器乐曲配伴奏时常用的一种颇具特色的和弦,它有着丰富的表现力。本文一改以往“和声学”教科书中沿用的以“曲式位置”和“主旋律的旋律进行特征”为依据的观点,指出如何在实际作品中运用副属和弦应主要以音乐内容的表现需要和音乐美感的听觉要求为依据,并以全新的阐述方式和实例,较为透澈、直观、详尽地说明了应怎样在实际作品中运用副属和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属和弦 坚定信念 实际应用 英雄气概 祖国 音乐内容 形成 和声色彩 战士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指挥的起拍与收拍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承箎 吴淑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2-84,共3页
指挥者的手势是一种无声的音乐语言,因而指挥艺术要求指挥的手势必须简单明了、寓意深刻、深入浅出,而传统的两步起收拍论无法给予指挥者、演唱者、演奏者以足够的时间、空间和充分的心理准备,往往十分仓促、草率,难于表现作品的真... 指挥者的手势是一种无声的音乐语言,因而指挥艺术要求指挥的手势必须简单明了、寓意深刻、深入浅出,而传统的两步起收拍论无法给予指挥者、演唱者、演奏者以足够的时间、空间和充分的心理准备,往往十分仓促、草率,难于表现作品的真实内涵。作为指挥只有处理好起拍和收拍的三个过程,进而抓住预备拍的变化,才有可能在指挥艺术实践中驾轻就熟,变化适度、游刃有余,使音乐表演起伏选宕,给听众以美妙、高雅的艺术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挥 艺术 起拍 收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唱发声中的换声问题初探
6
作者 韩再恩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6期96-98,共3页
解决人体发声的换声问题是声乐训练中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本文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观察、分析,发现人声的换声现象实际是人体发声过程中一种不协调现象的反映,解决换声必须协调发音的整体动作。文章从多方面介绍了解决换声的方... 解决人体发声的换声问题是声乐训练中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本文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观察、分析,发现人声的换声现象实际是人体发声过程中一种不协调现象的反映,解决换声必须协调发音的整体动作。文章从多方面介绍了解决换声的方法,同时认为以下行音阶用唱名的练声方法更能理想的解决换声,从而获得声区转换无痕衔接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声点 歌唱发声 中声区 共鸣腔体 声乐训练 母音 声音 音阶 教学环节 声区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