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礼乐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转化——以聂振斌的美学研究为例
1
作者 宋伟 周雅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6,共7页
中华传统礼乐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重要历史积淀,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思想资源。面对现代社会中传统礼乐文化所遭遇的挑战,尤其是自五四运动以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聂振斌通过美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方法,旨在将传统礼乐文化的智慧,包括... 中华传统礼乐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重要历史积淀,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思想资源。面对现代社会中传统礼乐文化所遭遇的挑战,尤其是自五四运动以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聂振斌通过美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方法,旨在将传统礼乐文化的智慧,包括注重理性精神、弘扬人文精神、追求人格精神、倡导自由精神等方面应用于现代社会。他强调了中西文化对话与融合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性。聂振斌的研究不仅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转化,更为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转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凸显了他在这一过程中的贡献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艺术精神 现代转化 礼乐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艺术管理体系创新 被引量:3
2
作者 田川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6,共8页
深化管理体系创新基本理论研究,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文化艺术创新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中国式现代化艺术管理体系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艺术管理的体制系统,艺术管理的制度及政策法制体系,艺术管理的运行机制。艺术管理体系创... 深化管理体系创新基本理论研究,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文化艺术创新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中国式现代化艺术管理体系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艺术管理的体制系统,艺术管理的制度及政策法制体系,艺术管理的运行机制。艺术管理体系创新与发展不能照搬西方模式,而要充分尊重我国的国情和现实,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管理的发展道路。艺术管理体系创新的当代价值主要在于:探寻中国式现代化艺术管理体系改革发展路径以形成共识;为艺术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内涵式发展开辟新路;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基石的艺术管理政策和法制地位不断提升;艺术管理运行机制的核心作用和中枢地位得以凸显。艺术管理体系创新策略主要有:优化艺术生产社会基础,改善艺术生态环境;保护艺术生产者基本权益,保障艺术生产高效运行;激活艺术生产力,强化艺术生产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管理 体制系统 制度体系 运行机制体系 创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文化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创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6
3
作者 杨佳华 姜冰 +1 位作者 高路 陈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9-202,共4页
特色文化产业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象征,艺术设计创意人才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保障。以盘锦市文化产业发展为例,践行产学研协同创新,探索艺术设计创意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 特色文化产业 艺术设计创意人才 产学研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艺术素质培养 被引量:19
4
作者 黄岑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2-167,共6页
通识教育思想起源于柏拉图对于知识及教育本质的认识及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美国现代通识教育以培养学生文理交叉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帮助学生获得宽厚全面的知识,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艺术素质培养作为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 通识教育思想起源于柏拉图对于知识及教育本质的认识及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美国现代通识教育以培养学生文理交叉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帮助学生获得宽厚全面的知识,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艺术素质培养作为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学生想象力及学术创造力的同时对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美国高校已经形成科学合理的艺术素质培养制度,在入学资格、学生社团、行政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都为学生艺术素质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艺术素质 综合素质 创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艺术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的提高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书鸿 张喜文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2年第4期72-73,共2页
本文从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入手,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在艺术设计中具有创造性、突发性、无意识性的特点,指出了创造性思维发挥的多少影响着设计作品的成败。进而从积累知识,发现创造灵感;培养敏锐的感知力等五个方面总结了在艺术设计中提高创... 本文从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入手,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在艺术设计中具有创造性、突发性、无意识性的特点,指出了创造性思维发挥的多少影响着设计作品的成败。进而从积累知识,发现创造灵感;培养敏锐的感知力等五个方面总结了在艺术设计中提高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艺术设计 灵感 想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命名到命题:“新大众文艺”的历史逻辑与时代方位
6
作者 宋伟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7,F0003,237,共10页
“新大众文艺”的提出是对具有新时代精神气象、新时代审美风尚与新媒介艺术呈现等新质特征的文化艺术发展态势的敏锐把握、整体描述与凝聚概括。作为新时代蓬勃兴起的文艺运动或文艺主潮,“新大众文艺”不仅是一个响亮的口号或命名,更... “新大众文艺”的提出是对具有新时代精神气象、新时代审美风尚与新媒介艺术呈现等新质特征的文化艺术发展态势的敏锐把握、整体描述与凝聚概括。作为新时代蓬勃兴起的文艺运动或文艺主潮,“新大众文艺”不仅是一个响亮的口号或命名,更是一个具有丰富理论内涵的文艺理论重要命题。因而需要“从命名到命题”的理论探讨,进一步考察、辨析与把握“新大众文艺”的历史文化传承、时代精神旨趣及其当代意义价值,以在“命题化”的理论思考中不断丰富和深化“新大众文艺”的理论内涵与时代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大众文艺 文艺人民性 新时代历史方位 新时代文学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GC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媒介叙事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奎 王秀伟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78,共6页
在传统文化跨介质统合、智能技术全模态发展、叙事传播融合化关联驱动下,AIGC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媒介叙事传播带来新活力。当前,基于AIGC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媒介叙事表现出仪式共享、故事共生、话语共创等特征,既在叙事要素上推... 在传统文化跨介质统合、智能技术全模态发展、叙事传播融合化关联驱动下,AIGC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媒介叙事传播带来新活力。当前,基于AIGC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媒介叙事表现出仪式共享、故事共生、话语共创等特征,既在叙事要素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式、窗口式、文体式转化,又在叙事内容上对传统文化故事施以互文再现和共世扩展手法,还在叙事话语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于人机交互的话语实践中。文章指出,在AIGC时代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媒介叙事效果,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仍有赖于AIGC向经典化、风格化、游艺化、原乡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人机交互 跨媒介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工科高校加强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宏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0-164,共5页
我国理工科高校开展艺术教育,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经验与模式。理工科高校加强艺术教育,对于形成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精神的作用表现为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在学术和工程技术领域取得成就;理工科高校加强艺术教育,对于塑造理工科大学... 我国理工科高校开展艺术教育,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经验与模式。理工科高校加强艺术教育,对于形成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精神的作用表现为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在学术和工程技术领域取得成就;理工科高校加强艺术教育,对于塑造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功能表现为有助于理工科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能够促进大学生成为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今后,我国理工科高校如何选取积极有效的路径加强艺术教育,不仅关系到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质量及未来,还关系到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科高校 艺术教育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想思维方法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新探索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冠 张书鸿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5年第5期38-39,共2页
本文从艺术设计教育中联想法教学方式入手;明确联想思维方法的培养在创造性思维方法训练中的意义;进而总结联想思维能力的特点及培养原则,建立科学思维结构,从而丰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理论。
关键词 联想 设计 教学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理论: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两个基本性向 被引量:5
10
作者 宋伟 谢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29,共5页
自艺术学理论-级学科设置以来,应从何种视域出发来理解并定位其学科性质及理论向度,便成为人们重点关注和持续争议的重要问题。"人文视域"是理解并定位艺术学理论学科性质及向度的关键所在。本文以"人文视域"为中心... 自艺术学理论-级学科设置以来,应从何种视域出发来理解并定位其学科性质及理论向度,便成为人们重点关注和持续争议的重要问题。"人文视域"是理解并定位艺术学理论学科性质及向度的关键所在。本文以"人文视域"为中心,着重分析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两个基本性向:作为一门既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艺术学理论是人文的,而非实证的;是理论的,而非技能的。概言之,艺术学理论是艺术学门类中最具人文性和理论性的基础理论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艺术 艺术学理论 人文性 理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与社会:重新关照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总体性与问题域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3,共13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创立与发展无疑是最具革命性意义的文化思想范式转换。马克思以宏阔的历史视野、锐敏的时代意识、辩证的批判精神、深切的人文关怀,开启了在思想中把握世界并在实践中改变世界的崭新...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创立与发展无疑是最具革命性意义的文化思想范式转换。马克思以宏阔的历史视野、锐敏的时代意识、辩证的批判精神、深切的人文关怀,开启了在思想中把握世界并在实践中改变世界的崭新理论视域,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革命性意义在于,马克思以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在继承西方美学尤其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基础上扬弃了传统形而上学美学,将文化艺术生产创造与社会历史的生成发展,辩证有机地理解为“总的合力”的历史结果,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崭新视域,实现了美学史与艺术学史上的转型变革,并由此生成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美学的文化政治美学范式。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依然是当今时代最具革命性意义的文化政治理论,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依然是我们建构当代艺术理论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视域,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辩证批判依然具有解释当今时代的有效性,其核心命题“艺术与社会”依然是当今时代文化艺术生产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总体性问题”。本文认为,如何理解“艺术与社会”对于我们回顾和阐释中国马克思主义艺术学的百年历史具有关键决定意义,有助于我们从“历史总体性”视域来把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艺术学的理论实质和知识谱系,以激活或焕发马克思主义阐释当代社会文化问题的理论活力,有助于中国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当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与社会 艺术史哲学 马克思主义艺术史学 历史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艺术设计的逆向思维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玮 张书鸿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3年第2期112-113,共2页
逆向思维是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特殊有效的思维方法,已经成为了设计从业者和设计教育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理解逆向思维着手分析,就逆向思维方法中的形态反向、功能反向展开深入研究,意在突破传统习惯的思维方法,进一步拓... 逆向思维是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特殊有效的思维方法,已经成为了设计从业者和设计教育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理解逆向思维着手分析,就逆向思维方法中的形态反向、功能反向展开深入研究,意在突破传统习惯的思维方法,进一步拓展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方法和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方法 思维方法 逆向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杨 《西北人口》 CSSCI 2016年第6期119-123,126,共6页
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是我国新时期文化艺术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其培养规格与质量至关重要。文章从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入手,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探讨,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路径选择,以利于提高和改进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的... 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是我国新时期文化艺术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其培养规格与质量至关重要。文章从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入手,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探讨,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路径选择,以利于提高和改进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促进新时期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艺术 人才培养 路径选择 新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学转向之后的“艺术定义”如何可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27,171,共7页
当代哲学中的语言学转向,不仅宣告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瓦解,同时也宣告了传统本体论艺术哲学、传统本质主义艺术理论的瓦解——形而上学美学或艺术哲学因之进入其终结阶段。当代艺术哲学应如何在语言学转向之后展开有别于传统的艺术本体论... 当代哲学中的语言学转向,不仅宣告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瓦解,同时也宣告了传统本体论艺术哲学、传统本质主义艺术理论的瓦解——形而上学美学或艺术哲学因之进入其终结阶段。当代艺术哲学应如何在语言学转向之后展开有别于传统的艺术本体论追问?"艺术是什么""艺术能否定义"等艺术哲学基本问题将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诸多哲学转向中,当代哲学开辟了生存论美学的路径,为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艺术哲学反思提供了新的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本质 形而上学 终结 语言分析美学 生存论艺术哲学 艺术定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文学经典形象塑造的“典型化”路径
15
作者 马琳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8,共9页
在“第二个结合”视域下,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典型论”与中国传统小说人物性格论,在人物普遍性提炼、个性塑造以及典型环境诉求维度多有契合。在此基础上,中国传统小说性格论在“传神写照”“同而有辨”及“知人论世”层面又显... 在“第二个结合”视域下,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典型论”与中国传统小说人物性格论,在人物普遍性提炼、个性塑造以及典型环境诉求维度多有契合。在此基础上,中国传统小说性格论在“传神写照”“同而有辨”及“知人论世”层面又显出鲜明的本土特色,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典型论”形成互文而有辨的理论呼应。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伴随马克思、恩格斯“典型论”的引入、传播与文学实践,一系列经典形象相继诞生,成为“第二个结合”在创作实践层面的生动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形象 典型理论 “第二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设计师注册制度影响下环境艺术专业教育的思考
16
作者 张书鸿 魏菲宇 《职业技术教育》 2006年第17期23-24,共2页
设计师注册制度的逐渐推广,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和触动,课程结构和教学框架势必将围绕注册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从人才市场定位、相关专业注册制度的影响和行业发展的角度,论述环境艺术专业本科教... 设计师注册制度的逐渐推广,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和触动,课程结构和教学框架势必将围绕注册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从人才市场定位、相关专业注册制度的影响和行业发展的角度,论述环境艺术专业本科教育在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和观念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师 注册制度 环境艺术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文中艺术歌曲《春神》浅析
17
作者 魏艳 《音乐创作》 2007年第6期100-102,共3页
艺术歌曲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中,以舒伯特为代表的德奥作曲家们赋予了它独特的艺术特征和风貌。艺术歌曲以文学性较强的诗歌为歌词,通过丰富完美的结构技巧、极富抒情的旋律与紧密结合的钢琴部分,表达诗词... 艺术歌曲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中,以舒伯特为代表的德奥作曲家们赋予了它独特的艺术特征和风貌。艺术歌曲以文学性较强的诗歌为歌词,通过丰富完美的结构技巧、极富抒情的旋律与紧密结合的钢琴部分,表达诗词的深刻内涵和塑造歌曲形象,从而形成了它深刻的作品主题、精致的形式和抒情、浪漫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歌曲 浪漫主义 19世纪初 18世纪 艺术特征 作品主题 艺术风格 作曲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乐与钢琴艺术的共性思考
18
作者 李宇峰 《福建茶叶》 2018年第3期372-372,共1页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乐作为我国艺术形式的典型代表,茶乐文化属于区域发展的文化产品,具有浓厚的地域性以及人文特点,深入了解茶乐文化的过程即掌握我国文化形式的基本途径。与之相对应的钢琴艺术,则属于西方文化的产物,将二者进行融...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乐作为我国艺术形式的典型代表,茶乐文化属于区域发展的文化产品,具有浓厚的地域性以及人文特点,深入了解茶乐文化的过程即掌握我国文化形式的基本途径。与之相对应的钢琴艺术,则属于西方文化的产物,将二者进行融合分析和共性思考,能够起到我国文化传承、西方文化良性渗透的重要作用,同时,这也是推进二者深层次发展的主要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茶乐文化以及钢琴艺术内涵,然后重点探究了二者存在的共性,希望能为文化研究人员提供有效借鉴,拓宽文化融合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乐 钢琴艺术 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发展方向的思考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潇 《电影评介》 2013年第4期94-95,共2页
面对科技的发展、邦国概念的模糊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育必将走向更加开放的局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习环境、师生关系方面都将发生巨大的改变,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将更加灵活、多元、机动和以人(学习者)为主。
关键词 艺术设计 教学模式 方法 手段 学习环境 师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自然才是灵感来源——浅谈仿生设计在建筑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莹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2年第8期30-31,共2页
在仿生设计相关理论及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在当今提倡低碳环保生活理念下的仿生设计的优势,再从仿生设计由具象到抽象的不同的设计类型入手,分析论述了仿生设计的思维过程及方法,进而探讨了仿生设计在建筑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列举... 在仿生设计相关理论及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在当今提倡低碳环保生活理念下的仿生设计的优势,再从仿生设计由具象到抽象的不同的设计类型入手,分析论述了仿生设计的思维过程及方法,进而探讨了仿生设计在建筑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列举了其在形态、结构、功能等层面的设计方法和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 建筑艺术 应用 形态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