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科学是“人的科学”——评《社会科学哲学的语境论研究纲领》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凡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7-160,共4页
1936年,埃德蒙·胡塞尔(Edmund Husserl)在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中描述了一场严重的科学危机:随着实证科学彻底的客观化,哲学作为一门普遍科学被具体科学所取代,科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意义渐行渐远,... 1936年,埃德蒙·胡塞尔(Edmund Husserl)在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中描述了一场严重的科学危机:随着实证科学彻底的客观化,哲学作为一门普遍科学被具体科学所取代,科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意义渐行渐远,人之立于世的“生活世界”将被遗忘。80多年后,虽然实证主义已经式微,但自然科学在促进社会科学发展的同时威胁到了社会科学的合法性基础。殷杰教授的新著《社会科学哲学的语境论研究纲领》从语境论的视角出发,试图为化解社会科学的合法性危机给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危机 社会科学哲学 研究纲领 渐行渐远 实证科学 语境论 合法性基础 埃德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语境下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伦理规制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瑞琳 赵群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0,共4页
生命科学技术伦理致力于建立生命科学技术与伦理之间动态平衡的契合点,以应对现代高新生命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带来的复杂社会伦理问题。中国的生命技术伦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传统的技术伦理思想在... 生命科学技术伦理致力于建立生命科学技术与伦理之间动态平衡的契合点,以应对现代高新生命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带来的复杂社会伦理问题。中国的生命技术伦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传统的技术伦理思想在疏解当代生命科学技术发展所引发的伦理困惑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鉴于中西方科技文化背景迥异,中国的生命科学技术伦理学研究应在汲取西方优秀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贴近中国实际的本土化研究,促进中国特色的生命伦理学研究和伦理规制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伦理学 生命科学技术 传统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技术发展的“拟人律”现象——一种技术哲学的视野 被引量:3
3
作者 盛国荣 金钟哲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2-176,共5页
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不是无规律可寻的,而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进步的,技术的发展是遵循延伸、加强或代替人类器官功能这一规律而进行的,这个过程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通过模拟、延伸或加强人体某些器官的某些功能从而达到技术的... 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不是无规律可寻的,而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进步的,技术的发展是遵循延伸、加强或代替人类器官功能这一规律而进行的,这个过程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通过模拟、延伸或加强人体某些器官的某些功能从而达到技术的进步,这就是技术拟人律。它向我们揭示了技术发展的基本模式、方向和路径。它表明,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的生理进化有着内有的关联、与人的社会需要相对应,它往往要循着人类自身进化的路线而前进。通过历史和逻辑的分析,从而试图搞清楚什么是技术拟人律现象,并认为这一现象在技术发展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社会需要也将不断发展和日益多样化,技术也将越来越体现为类智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提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发展 “拟人律”现象 发展路径 技术属性 技术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哲学的建制化及其走向--陈凡教授学术访谈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凡 成素梅 《哲学分析》 2014年第4期155-167,共13页
成素梅(以下简称“成”):陈老师,您好。据了解,国际哲学与技术学会(简称SPT)第19届会议将于2015年8月在东北大学举行。这是SPT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在欧美以外的国家举行,也是亚洲国家第一次举办国际技术哲学会议。这无疑是中国... 成素梅(以下简称“成”):陈老师,您好。据了解,国际哲学与技术学会(简称SPT)第19届会议将于2015年8月在东北大学举行。这是SPT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在欧美以外的国家举行,也是亚洲国家第一次举办国际技术哲学会议。这无疑是中国技术哲学研究走向世界并融入世界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您本人是第一位参加国际技术哲学会议的中国学者(2001),也是之后唯一一位连续参加了七届国际技术哲学年会①的中国学者,并且争取到了2015年的主办权。这说明,您本人和东北大学的技术哲学研究团队在中国技术哲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建制化、学生培养、国际合作、学术研究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基础性的推进工作。请您简要谈一下,中国技术哲学的兴起与建制化的发展经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哲学 学科建制 学术研究 中国学者 国际技术 教授 东北大学 亚洲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塞尔的科学观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秋成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9-294,共6页
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在《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一书中集中阐述了他的科学观。胡塞尔认为自然科学为自己提出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是不可靠的,因而缺乏真正的科学性。他对此的解释是,自然科学不但丧失了自明性的直接来源——生活世界... 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在《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一书中集中阐述了他的科学观。胡塞尔认为自然科学为自己提出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是不可靠的,因而缺乏真正的科学性。他对此的解释是,自然科学不但丧失了自明性的直接来源——生活世界的意义,而且正因为这种丧失,导致自然科学彻底忘却了自明性的最终来源——人的超验意识。深入研究胡塞尔的科学观,能够使我们认清自然科学的本质,看到自然科学的局限性,有效地抵制科学至上主义和物质至上主义;也有助于我们恢复对理性主义的信仰,并且在这种理性主义的指导下认真思考和实践人类生活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自明性 科学哲学 胡塞尔的科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想象:技术创新和发明应用的核心--第22届国际技术哲学学会(SPT)会议述评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旭 陈凡 《哲学分析》 CSSCI 2021年第6期179-189,共11页
第22届国际技术哲学学会(SPT)会议由法国里尔天主教大学、贡比涅技术大学和国际哲学与技术学会(The Society for Philosophy and Technology)共同主办,于2021年6月28日至6月30日在法国里尔举行(由于疫情原因改为线上举行),会议的主题是... 第22届国际技术哲学学会(SPT)会议由法国里尔天主教大学、贡比涅技术大学和国际哲学与技术学会(The Society for Philosophy and Technology)共同主办,于2021年6月28日至6月30日在法国里尔举行(由于疫情原因改为线上举行),会议的主题是技术想象(Technological Imagina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学会 天主教大学 里尔 SPT 技术创新 会议述评 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与流动性:思考世界的新方式——第23届国际技术哲学学会(SPT)会议述评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旭 陈凡 《哲学分析》 CSSCI 2023年第5期185-195,共11页
2023年6月7—10日,第23届国际技术哲学学会(SPT)会议在日本东京国立奥林匹克青少年纪念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技术与流动性”(Technology and Mobility),会议由日本科学技术研究会(JSSTS)主办,日本东北大学文学学院哲学系和日本... 2023年6月7—10日,第23届国际技术哲学学会(SPT)会议在日本东京国立奥林匹克青少年纪念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技术与流动性”(Technology and Mobility),会议由日本科学技术研究会(JSSTS)主办,日本东北大学文学学院哲学系和日本哲学学会等协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东北大学 哲学学会 日本科学技术 SPT 哲学系 奥林匹克 会议述评 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演进图景中数字体育的生成与价值归依 被引量:2
8
作者 黎鸣 董传升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0,共7页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推动下,数字体育深刻影响着体育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认知和推进数字体育发展,运用逻辑分析法剖析技术演进图景中数字体育的生成与价值归依。从历史演进角度来看,石器技术的启蒙、铁器技术...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推动下,数字体育深刻影响着体育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认知和推进数字体育发展,运用逻辑分析法剖析技术演进图景中数字体育的生成与价值归依。从历史演进角度来看,石器技术的启蒙、铁器技术的助力、工业技术的推动以及信息技术的融合对体育发展具有驱动作用。从现实发展需求角度来看,数字技术已经全面融入现实体育世界,并通过数字联通、数字建构、数字治理与数字规则对体育世界进行重构,从而推动数字体育世界的生成。价值来源与归依方面,数字体育是由体育的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相互作用而推动的,技术理性驱动数字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价值理性规范数字体育世界的合理性运行,从而使数字体育兼具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双重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演进 数字技术 数字体育 技术理性 价值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控制困境的伦理分析——解决科林格里奇困境的伦理进路 被引量:39
9
作者 陈凡 贾璐萌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77-82,共6页
技术控制的科林格里奇困境呈现出了权力、知识、时间三个维度,通过分析发现,科林格里奇困境暗含的前提是技术与社会的二元对立。对此,技术的社会建构论视角为打破科林格里奇的二元对立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分析技术控制呈现出的价值意... 技术控制的科林格里奇困境呈现出了权力、知识、时间三个维度,通过分析发现,科林格里奇困境暗含的前提是技术与社会的二元对立。对此,技术的社会建构论视角为打破科林格里奇的二元对立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分析技术控制呈现出的价值意蕴与建构特征发现,科林格里奇困境需要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引入伦理因素予以解决。根据侧重点及介入程度不同,伦理介入的路径主要有两条:建构性技术评估与技术道德化设计。在具体的介入情境当中,技术伦理学家从审慎的反思者转变为积极的行动者参与其中,为协调利益冲突、实现道德物化提供行动框架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控制 科林格里奇困境 伦理介入 建构性技术评估 技术道德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丹丹 焦宗元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66,共6页
对体医融合中身体、技术和知识进行探讨和分析,通过知识论的视角对体医融合的历史进行梳理发现,体医融合理念的提出经历了由整体知识观到知识分科再到知识交叉融合的演进过程。根据唐·伊德身体理论,体医融合中的身体可分为3个维度... 对体医融合中身体、技术和知识进行探讨和分析,通过知识论的视角对体医融合的历史进行梳理发现,体医融合理念的提出经历了由整体知识观到知识分科再到知识交叉融合的演进过程。根据唐·伊德身体理论,体医融合中的身体可分为3个维度,即物质身体(医)和文化身体(体),技术的身体融汇贯通于这两个身体之间,是身体的第3个维度。体医融合中身体与技术的关系是身体与技术的双向建构,即身体的技术(体)与技术的身体(医)的双向融合过程。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身体、技术和知识将是未来体医融合理念发展的必然进路。身体是体医融合的本体,是体医融合的根基和边界;技术是认识的手段,决定着体医融合未来的限度;知识是体医融合的价值基础,决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伊德身体理论 体医融合 身体 技术 知识分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设计的创新方法与伦理考量——弗里德曼的价值敏感设计方法论述评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瑞琳 陈凡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2-237,共6页
价值敏感设计是一种关于技术设计的创新理论方法,它从价值与技术设计相互作用的角度辩证地看待技术设计和社会环境,采用概念、经验和技术调查的三重研究方法,强调技术设计过程中道德价值的输入,致力于在技术设计阶段有效解决技术中的伦... 价值敏感设计是一种关于技术设计的创新理论方法,它从价值与技术设计相互作用的角度辩证地看待技术设计和社会环境,采用概念、经验和技术调查的三重研究方法,强调技术设计过程中道德价值的输入,致力于在技术设计阶段有效解决技术中的伦理问题。价值敏感设计提倡设计师充分考量技术用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道德感受和价值诉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先进性,但仍可能面临某些质疑。价值敏感设计的实践应用会受到技术中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仍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设计 价值敏感设计 技术伦理 芭提雅·弗里德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身体”到“生命”:存在哲学视域下体育价值之求真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丹丹 焦宗元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136,共6页
传统哲学中二元对立的身心关系造成了人们对体育价值认知的割裂。存在哲学从人生的基础存在论出发,阐释了一种生存(开放的)、生活(可能的)、生命(体验的)的整体身心观,这为探寻体育的本真价值提供了一条合适的进路。从存在哲学的视角,... 传统哲学中二元对立的身心关系造成了人们对体育价值认知的割裂。存在哲学从人生的基础存在论出发,阐释了一种生存(开放的)、生活(可能的)、生命(体验的)的整体身心观,这为探寻体育的本真价值提供了一条合适的进路。从存在哲学的视角,通过对体育本质的追问以及体育中身体的自然、竞技和文化三个维度的确立,认为:确立体育价值的本真应穿透传统身心价值观念中把体育价值确立为健康、健美的身体或美德、美育精神的禁锢,进行更深入的追问和探寻,让体育在探索人的生命的意义、揭示生命的本质、追问生命的存在形式上起到积极的作用,让参与体育中的人具有更加积极的生命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哲学 体育价值 身体 生命 海德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人道主义:哲学人道主义的现时代反思与定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凡 赵迎欢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21,共6页
哲学的人道主义在实践中被普遍地描述为“人类中心主义”,哲学的反人道主义不是非人道主义和放弃人道主义 ,只是针对“人类中心主义”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弊端所激起的对人道主义反思的一种理论思潮 ;人道主义在肯定人类尊严的同时 ,... 哲学的人道主义在实践中被普遍地描述为“人类中心主义”,哲学的反人道主义不是非人道主义和放弃人道主义 ,只是针对“人类中心主义”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弊端所激起的对人道主义反思的一种理论思潮 ;人道主义在肯定人类尊严的同时 ,在实践中使人类步入了发展困境 ,而反人道主义思潮又从另一个极端导致了人类对自身主体地位和价值的否定 ,从而在理论上产生了诸多关于人与自然特别是人类与动物关系认识的混乱 ;高技术伦理问题成为后人道主义的问题。结合人与非人世界的关系 ,特别是人与动物的关系分析 ,挖掘出“后人道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主义 反人道主义 后人道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文化反思及创新 被引量:13
14
作者 马兆俐 陈红兵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355-358,共4页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参与和支撑,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从历史文化观的角度审视,东北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然而,又由于这种文化存在种种缺陷,造成东北经济上的落后。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参与和支撑,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从历史文化观的角度审视,东北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然而,又由于这种文化存在种种缺陷,造成东北经济上的落后。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新型工业社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以文化创新为先导,以观念更新为动力,转变东北的文化观念,大力倡导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维、新理念,这也是振兴东北经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 老工业基地 文化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境:技术的现实存在场域 被引量:5
15
作者 程海东 刘炜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8-562,共5页
语境是技术的现实存在场域,传统的研究虽然关注到了技术的语境维度,但将技术与语境分离的研究方式具有其不能解决之问题。语境不是外在于技术的,而是技术的内在构成要素,是孕育和解释技术的载体,现实的技术表现为技术—社会系统。技术... 语境是技术的现实存在场域,传统的研究虽然关注到了技术的语境维度,但将技术与语境分离的研究方式具有其不能解决之问题。语境不是外在于技术的,而是技术的内在构成要素,是孕育和解释技术的载体,现实的技术表现为技术—社会系统。技术只有在现实的语境中才能获得其结构和功能,实现其意义。从语境的角度反思技术,其实质是具体地、系统地和综合地研究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 技术 存在方式 技术--社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人工物发展的生态逻辑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玲玲 魏春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1-226,共6页
根据可供性理论分析了技术人工物的发展逻辑是生态与非生态转换,阐释了技术人工物经历了以工具为核心的发展阶段、动作机器为核心的发展阶段到智能人工物的三个阶段。以工具为核心的人工物是有机(身体)技术与无机技术的结合,属于非生态... 根据可供性理论分析了技术人工物的发展逻辑是生态与非生态转换,阐释了技术人工物经历了以工具为核心的发展阶段、动作机器为核心的发展阶段到智能人工物的三个阶段。以工具为核心的人工物是有机(身体)技术与无机技术的结合,属于非生态技术系统的萌芽期。以动作机器为核心的人工物代表了非生态技术系统的形成。智能人工物从身体动作替代转为智能替代,但其非生态的本质尚未改变,智能人工物今后的发展瓶颈就是如何解决其生态性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人工物 可供性 非生态性 人造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主义视野中体育伦理的技术化转向及其困境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健 董传升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52,共6页
技术化的体育发展模式的形成,使得人类自我的价值被技术所忽视,并由此造成了种种人文困境的发生。因此,技术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的力量,成为生动的、感性的人类发展的敌对的异己力量,而且技术化越充分,人文困境表现得就越突出。体育技术化... 技术化的体育发展模式的形成,使得人类自我的价值被技术所忽视,并由此造成了种种人文困境的发生。因此,技术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的力量,成为生动的、感性的人类发展的敌对的异己力量,而且技术化越充分,人文困境表现得就越突出。体育技术化模式的发展使人类原来建构的东西———体现人类不断进取的精神和超越自我的理念———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种破坏是以人们将体育价值目标转向为超越人体运动极限,并最终转向为打破量化的记录和获得优胜为基本内涵的价值目标,从而使得体育越来越只注重对功利性结果———胜利———的追求,而忽视或遗忘其原本承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技术化 人文 困境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中的主体间性问题 被引量:3
18
作者 葛勇义 翟琳琳 于丹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4,18,共5页
考察技术创新主体的问题。根据不同技术创新主体的定义,归纳出四种不同的划分。认为现有的关于技术创新主体的哲学研究中,忽视了哲学范式由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因而无法更好解释上述不同划分的事实与现象,影响到技术创新哲... 考察技术创新主体的问题。根据不同技术创新主体的定义,归纳出四种不同的划分。认为现有的关于技术创新主体的哲学研究中,忽视了哲学范式由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因而无法更好解释上述不同划分的事实与现象,影响到技术创新哲学研究中新课题的发现与研究。试图通过分析这些定义方式所依据的哲学根源,指出由于摆脱了将技术创新与社会非法剥离的做法,主体间性理论是对技术创新主体提供合理解释的哲学依据,并且能够推动技术创新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主体 主体间性 技术创新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工程伦理学研究的趋势与路径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凡 唐丽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10,共5页
面对工程伦理学研究的全球化趋势,国内学术界作出了必要的回应。总结了国内工程伦理学的三种研究路径并指出了它们存在的共同缺陷。国内工程伦理学研究应针对中国背景中的工程伦理问题,这是进行中国工程伦理学理论体系建构的目标和根本... 面对工程伦理学研究的全球化趋势,国内学术界作出了必要的回应。总结了国内工程伦理学的三种研究路径并指出了它们存在的共同缺陷。国内工程伦理学研究应针对中国背景中的工程伦理问题,这是进行中国工程伦理学理论体系建构的目标和根本所在。而借鉴国外已有的工程伦理学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则是加快这一进程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伦理 研究范式 问题意识 学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问题对话”到“方法转向”——“李约瑟难题”研究进路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会端 黄青锋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由于其理论视野的宏大性以及所表述内容的启发性,"李约瑟难题"一直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以及激烈论争。值得人们思考的是,该论题表述何以会导致不同的认识及角度各异的解答,该论题的最终旨趣应当在问题自身还是它所带来的... 由于其理论视野的宏大性以及所表述内容的启发性,"李约瑟难题"一直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以及激烈论争。值得人们思考的是,该论题表述何以会导致不同的认识及角度各异的解答,该论题的最终旨趣应当在问题自身还是它所带来的现实意义追问;该问题是限定在本体论的阐述上,还是基于问题存在的基础上通过方法论研究去追寻问题带给人们的认识价值。通过对中国近二十年在该问题上的相关研究历程的回顾以及研究成果的定性定量分析,阐述了该问题表述所蕴涵的确定与不确定相统一的本质,进而探讨其研究转向的必要性和现实价值,以及该研究转向所应当坚持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难题” 研究历程 方法转向 研究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