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奶牛乳房炎的病理机制及中药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
作者 郭梦尧 王洪海 +1 位作者 王国卿 张乃生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2-95,共4页
奶牛乳房炎是由于乳房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免疫功能降低,无法完全抵御致病微生物的入侵及增殖而引发。在对本病治疗上中药以毒性低、无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被广泛推崇。论文通过对奶牛乳房炎发病机制及多个治疗本病的中药组方... 奶牛乳房炎是由于乳房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免疫功能降低,无法完全抵御致病微生物的入侵及增殖而引发。在对本病治疗上中药以毒性低、无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被广泛推崇。论文通过对奶牛乳房炎发病机制及多个治疗本病的中药组方进行分析,探讨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特点,为研制疗效好、使用方便的乳房炎中药治疗方剂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中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洪海 王国卿 +1 位作者 郭梦尧 张乃生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奶牛子宫内膜炎 中药治疗 繁殖障碍性疾病 发病率 诊断方法 药物残留 食品安全 治疗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炎患牛子宫内膜组胺浓度与MC颗粒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国卿 王洪海 +1 位作者 张乃生 王海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46-1048,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子宫内膜肥大细胞(MC)颗粒状态和组胺浓度在奶牛子宫内膜炎中的作用。选用产后6~10 d健康及患急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各10头,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通过ELISA法检测子宫内膜组胺浓度和透射电镜观察子宫内... 本研究旨在探讨子宫内膜肥大细胞(MC)颗粒状态和组胺浓度在奶牛子宫内膜炎中的作用。选用产后6~10 d健康及患急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各10头,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通过ELISA法检测子宫内膜组胺浓度和透射电镜观察子宫内膜MC颗粒状态。结果表明:试验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组胺含量为(80.305±4.002)ng.mL-1,对照组为(39.204±4.278)ng.mL-1,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子宫内膜固有层MC胞质中可见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颗粒,均匀分布;而试验组子宫内膜固有层MC呈脱颗粒状态,表现为颗粒数量减少、分布和浓度不均、周腔增大、有空泡形成。结果提示,产后发生急性子宫内膜炎时子宫内膜MC脱颗粒,释放组胺,使子宫内膜组胺含量显著升高,这与子宫内膜的急性炎症有关,组胺可调节子宫免疫机能,可能对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炎 肥大细胞 组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基质金属蛋白酶-2、-9 mRNA表达与奶牛子宫内膜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国卿 王洪海 张乃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0-815,共6页
为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2、MMP-9在奶牛子宫内膜炎中的作用机制,选用产后6~10d健康及患急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各10头,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通过ELISA检测PGF2a、孕酮浓度;免疫组化检测子宫内膜Ⅰ型胶原、Ⅳ型胶... 为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2、MMP-9在奶牛子宫内膜炎中的作用机制,选用产后6~10d健康及患急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各10头,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通过ELISA检测PGF2a、孕酮浓度;免疫组化检测子宫内膜Ⅰ型胶原、Ⅳ型胶原的表达;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检测子宫内膜MMP-2和MMP-9mRNA表达。结果表明:试验组PGF2a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孕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GF2a与孕酮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893);试验组子宫内膜中Ⅰ型胶原、Ⅳ型胶原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MMP-2和MMP-9mRNA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产后子宫内膜炎病牛子宫内膜MMP-2、MMP-9低表达,导致Ⅰ型和Ⅳ型胶原降解受阻,使细胞外基质为子宫内膜细胞提供的刺激信号不足,子宫分泌PGF2a量少,黄体消退障碍,血清孕酮含量高;说明子宫内膜MMP-2、MMP-9mRNA表达对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子宫内膜炎 MMPS 荧光定量PCR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聚糖铁治疗犊牛贫血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洪海 王海霞 王国卿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6-177,共2页
本研究以葡聚糖铁治疗犊牛贫血,通过检测血液中血红蛋白、胆固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等指标的变化,验证该药对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血液中血红蛋白、铁离子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胆固醇、MD... 本研究以葡聚糖铁治疗犊牛贫血,通过检测血液中血红蛋白、胆固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等指标的变化,验证该药对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血液中血红蛋白、铁离子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胆固醇、MDA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试验组中CAT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葡聚糖铁可显著提高铁离子浓度、血红蛋白含量,纠正由于缺铁造成的氧化应激,治疗犊牛贫血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铁 犊牛 贫血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细胞外基质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国卿 张乃生 +1 位作者 郭梦尧 杨正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4-47,共4页
子宫内膜细胞外基质是维持子宫生物学功能的重要因素,其表达随生殖周期而发生周期性改变,当子宫患有疾病时子宫内膜细胞外基质表达异常;而其代谢受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物的调节,同时与卵巢激素密切相关。子宫内膜细胞外基质的表... 子宫内膜细胞外基质是维持子宫生物学功能的重要因素,其表达随生殖周期而发生周期性改变,当子宫患有疾病时子宫内膜细胞外基质表达异常;而其代谢受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物的调节,同时与卵巢激素密切相关。子宫内膜细胞外基质的表达情况能够反映子宫状态,并与子宫机能密切相关,使之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作者就子宫内膜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表达特点、代谢规律及其调节机制加以概述,并探讨其在奶牛子宫疾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细胞外基质 代谢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子宫免疫系统研究
7
作者 郭梦尧 王洪海 +1 位作者 王国卿 张乃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97-200,共4页
由于产后奶牛子宫免疫系统容易受损并且普遍发生子宫内细菌感染,所以奶牛经常会发生子宫类疾病。世界各国奶牛子宫类疾病的发病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子宫感染的发生取决于奶牛的免疫状态及入侵细菌种类及数量。了解奶牛子宫免疫系统组... 由于产后奶牛子宫免疫系统容易受损并且普遍发生子宫内细菌感染,所以奶牛经常会发生子宫类疾病。世界各国奶牛子宫类疾病的发病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子宫感染的发生取决于奶牛的免疫状态及入侵细菌种类及数量。了解奶牛子宫免疫系统组成及其调节有助于快速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相关的子宫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子宫 细菌感染 免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骨关节炎患牛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
8
作者 王海霞 王洪海 +2 位作者 王国卿 王文有 张乃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7-199,共3页
通过对产后15~20d、跗关节炎患牛与正常奶牛血清中蛋白、甲状腺素(T3、T4)、维生素、葡萄糖、乳酸、丙酮酸、Ca、P等生化指标的比较,探讨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奶牛骨关节疾病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组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 通过对产后15~20d、跗关节炎患牛与正常奶牛血清中蛋白、甲状腺素(T3、T4)、维生素、葡萄糖、乳酸、丙酮酸、Ca、P等生化指标的比较,探讨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奶牛骨关节疾病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组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α-球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T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乳酸和丙酮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糖、VA、VC、VE及Ca、P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产后关节炎过程中T4、VA、VC的含量降低使关节软骨的胶原及蛋白多糖合成减少,解聚相对增多,引起血清蛋白组成发生变化;而产后血糖水平降低,引起乳酸、丙酮酸含量升高,低血糖又抑制了VC的合成;关节炎过程中可见Ca、P水平降低,可能是通过影响骨质代谢而促进了关节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骨关节炎 血液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国卿 王洪海 +1 位作者 郭梦尧 张乃生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12,共3页
通过研究奶牛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致病微生物组成,揭示该病主要病原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以产后6~10 d急性化脓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患牛80头为研究对象,对子宫内容物进行细菌和真菌的分离鉴定。共分离到195株细菌及真菌,其中35.4%具有... 通过研究奶牛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致病微生物组成,揭示该病主要病原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以产后6~10 d急性化脓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患牛80头为研究对象,对子宫内容物进行细菌和真菌的分离鉴定。共分离到195株细菌及真菌,其中35.4%具有溶血性,50.8%对试验动物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较高,为83.75%和62.5%,其次是奇异变形杆菌(36.25%)、白色念珠菌(20%)和肺炎克雷伯氏菌(17.5%)。该病的90%为混合感染,细菌混合感染(70%)主要由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组成;真菌与细菌混合感染占20%,均有白色念珠菌存在;细菌单一感染占10%。结果表明,奶牛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是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奇异变形杆菌,20%受试牛存在着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的真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急性子宫内膜炎 细菌 真菌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姜治疗犊牛贫血的试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国卿 王海霞 +1 位作者 张乃生 王洪海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犊牛 贫血 治疗 试验 洋姜 机能障碍 40日龄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和Pseudoroegneria strigosa细胞色素c成熟蛋白亚基ccmFN基因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凡星 张颖 周永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研究报道了禾本科小麦族物种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和Pseudoroegneria strigosa的细胞色素c成熟蛋白亚基ccmFN基因部分序列。序列分析显示,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和Pseudoroegneria strigosa的ccmFN序列相似性为99%。它们与... 研究报道了禾本科小麦族物种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和Pseudoroegneria strigosa的细胞色素c成熟蛋白亚基ccmFN基因部分序列。序列分析显示,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和Pseudoroegneria strigosa的ccmFN序列相似性为99%。它们与小麦的ccmFN具有98%的相似性,与水稻和玉米分别有97%和93%的相似性。还讨论了该基因具有的系统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 PSEUDOROEGNERIA strigosa 细胞色素C成熟蛋白亚基F ccmF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炎患牛子宫黏液内念珠菌的分离及体外溶血活性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永生 郭梦尧 +1 位作者 张乃生 王国卿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1-174,共4页
本研究通过API20CAUX系统对从子宫内膜炎患牛子宫内黏液中分离到的183株念珠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克鲁斯念珠菌最多,为33.9%,其次是皱褶念珠菌为17.5%,乳酒念珠菌为13.1%,白色念珠菌为11.5%及热带念珠菌为8.7%。分离中不常见的有假丝酵... 本研究通过API20CAUX系统对从子宫内膜炎患牛子宫内黏液中分离到的183株念珠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克鲁斯念珠菌最多,为33.9%,其次是皱褶念珠菌为17.5%,乳酒念珠菌为13.1%,白色念珠菌为11.5%及热带念珠菌为8.7%。分离中不常见的有假丝酵母为5.5%,近平滑念珠菌为4.4%,吉利蒙念珠菌为3.3%,著名念珠菌为1.1%和光滑念珠菌为1.1%。此外,还对所分离到的念珠菌进行体外溶血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克鲁斯念珠菌、乳酒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涎沫假丝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在接种后48h后显示α和β溶血;皱褶念珠菌、吉利蒙念珠菌、著名念珠菌只显示α溶血;在孵育72h后,近平滑念珠菌不显示任何溶血活性。涎沫假丝酵母、白色念珠菌和乳酒念珠菌的β溶血活性比其他菌株高。本研究为临床牛真菌性子宫内膜炎的防治及发病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炎 念珠菌 溶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2+)和Hg^(2+)对小麦幼苗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3
作者 张颖 耿丽 崔振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81-482,487,共3页
[目的]为研究Zn和Hg对植物的毒害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辽春14小麦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Zn2+(0、10、50、100、200、400 mg/L)和Hg2+(0、10、20、40、80、120 mg/L)对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10、50、100、200、400 mg/L Zn2+处理... [目的]为研究Zn和Hg对植物的毒害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辽春14小麦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Zn2+(0、10、50、100、200、400 mg/L)和Hg2+(0、10、20、40、80、120 mg/L)对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10、50、100、200、400 mg/L Zn2+处理的小麦叶片SOD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15.93%、98.90%、126.37%、141.21%、157.14%,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降低;10 mg/L Zn2+处理的小麦叶片MDA含量低于对照;随着Zn2+浓度的升高,POD活性呈升高趋势。随着Hg2+浓度的增大,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SOD和POD活性总体呈升高趋势;40 mg/LHg2+处理的小麦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对照差异最大,为对照的79.15%;10 mg/L Hg2+处理的小麦叶片MDA含量为对照的70.85%。[结论]随Zn2+和Hg2+浓度增加,小麦细胞膜损伤加重,SOD和POD活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 HG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免疫器官中肥大细胞的异质性
14
作者 侯萍 王国卿 +1 位作者 刘丽 李一凡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6-68,共3页
关键词 肥大细胞 免疫器官 异质性 造血干细胞 CELL 动物体内 结缔组织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