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香狼毒细胞悬浮培养及黄酮积累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文星 安琪 +2 位作者 汪莹 王猛 曹成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2-139,共8页
以瑞香狼毒顶芽、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考察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及生长状态的影响。由疏松型的愈伤组织建立稳定的瑞香狼毒细胞悬浮培养体系,采用正交试验法初步研究碳源种类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细胞生长和黄酮积累的影响... 以瑞香狼毒顶芽、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考察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及生长状态的影响。由疏松型的愈伤组织建立稳定的瑞香狼毒细胞悬浮培养体系,采用正交试验法初步研究碳源种类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细胞生长和黄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附加了2,4-D 1.0 mg/L+NAA 0.1 mg/L的MS培养基上诱导茎段可获得适于悬浮培养的疏松型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90%。正交试验中各因素对细胞生长和黄酮含量的影响效应均为2,4-D>碳源>NAA>6-BA;较高浓度的2,4-D、NAA和6-BA均有利于细胞生长和黄酮积累;蔗糖最有利于细胞生长和黄酮积累,其次是葡萄糖和果糖;适于细胞生长和黄酮积累的培养基为:MS+2,4-D 2.0 mg/L+NAA1.0 mg/L+6-BA 0.5 mg/L+蔗糖30 g/L。细胞生长与黄酮积累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67),P<0.01,这属于生长偶联型的次生代谢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狼毒 细胞悬浮培养 黄酮 碳源 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的病理机制及中药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2
作者 郭梦尧 王洪海 +1 位作者 王国卿 张乃生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2-95,共4页
奶牛乳房炎是由于乳房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免疫功能降低,无法完全抵御致病微生物的入侵及增殖而引发。在对本病治疗上中药以毒性低、无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被广泛推崇。论文通过对奶牛乳房炎发病机制及多个治疗本病的中药组方... 奶牛乳房炎是由于乳房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免疫功能降低,无法完全抵御致病微生物的入侵及增殖而引发。在对本病治疗上中药以毒性低、无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被广泛推崇。论文通过对奶牛乳房炎发病机制及多个治疗本病的中药组方进行分析,探讨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特点,为研制疗效好、使用方便的乳房炎中药治疗方剂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中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洪海 王国卿 +1 位作者 郭梦尧 张乃生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奶牛子宫内膜炎 中药治疗 繁殖障碍性疾病 发病率 诊断方法 药物残留 食品安全 治疗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舌鳞癌p53基因突变及其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莉红 陈波 +2 位作者 耿莉 刘丽军 王耀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8-649,共2页
目的:探讨口腔舌鳞癌中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的表达两者相关性。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检测38例口腔舌鳞癌、20例口腔癌前病变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及p53基因突变情况。结果:p53蛋白在... 目的:探讨口腔舌鳞癌中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的表达两者相关性。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检测38例口腔舌鳞癌、20例口腔癌前病变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及p53基因突变情况。结果:p53蛋白在口腔舌鳞癌、癌前病变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1%(16/38)、10.0%(2/20)、0%(0/10)。39.5%(15/38)的口腔舌鳞癌存在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在p53基因突变的病例中,p53蛋白表达与其基因突变密切相关。结论: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过量表达与口腔舌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舌鳞癌 癌前病变 P53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炎患牛子宫内膜组胺浓度与MC颗粒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国卿 王洪海 +1 位作者 张乃生 王海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46-1048,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子宫内膜肥大细胞(MC)颗粒状态和组胺浓度在奶牛子宫内膜炎中的作用。选用产后6~10 d健康及患急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各10头,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通过ELISA法检测子宫内膜组胺浓度和透射电镜观察子宫内... 本研究旨在探讨子宫内膜肥大细胞(MC)颗粒状态和组胺浓度在奶牛子宫内膜炎中的作用。选用产后6~10 d健康及患急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各10头,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通过ELISA法检测子宫内膜组胺浓度和透射电镜观察子宫内膜MC颗粒状态。结果表明:试验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组胺含量为(80.305±4.002)ng.mL-1,对照组为(39.204±4.278)ng.mL-1,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子宫内膜固有层MC胞质中可见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颗粒,均匀分布;而试验组子宫内膜固有层MC呈脱颗粒状态,表现为颗粒数量减少、分布和浓度不均、周腔增大、有空泡形成。结果提示,产后发生急性子宫内膜炎时子宫内膜MC脱颗粒,释放组胺,使子宫内膜组胺含量显著升高,这与子宫内膜的急性炎症有关,组胺可调节子宫免疫机能,可能对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炎 肥大细胞 组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基质金属蛋白酶-2、-9 mRNA表达与奶牛子宫内膜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国卿 王洪海 张乃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0-815,共6页
为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2、MMP-9在奶牛子宫内膜炎中的作用机制,选用产后6~10d健康及患急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各10头,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通过ELISA检测PGF2a、孕酮浓度;免疫组化检测子宫内膜Ⅰ型胶原、Ⅳ型胶... 为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2、MMP-9在奶牛子宫内膜炎中的作用机制,选用产后6~10d健康及患急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各10头,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通过ELISA检测PGF2a、孕酮浓度;免疫组化检测子宫内膜Ⅰ型胶原、Ⅳ型胶原的表达;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检测子宫内膜MMP-2和MMP-9mRNA表达。结果表明:试验组PGF2a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孕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GF2a与孕酮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893);试验组子宫内膜中Ⅰ型胶原、Ⅳ型胶原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MMP-2和MMP-9mRNA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产后子宫内膜炎病牛子宫内膜MMP-2、MMP-9低表达,导致Ⅰ型和Ⅳ型胶原降解受阻,使细胞外基质为子宫内膜细胞提供的刺激信号不足,子宫分泌PGF2a量少,黄体消退障碍,血清孕酮含量高;说明子宫内膜MMP-2、MMP-9mRNA表达对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子宫内膜炎 MMPS 荧光定量PCR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聚糖铁治疗犊牛贫血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洪海 王海霞 王国卿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6-177,共2页
本研究以葡聚糖铁治疗犊牛贫血,通过检测血液中血红蛋白、胆固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等指标的变化,验证该药对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血液中血红蛋白、铁离子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胆固醇、MD... 本研究以葡聚糖铁治疗犊牛贫血,通过检测血液中血红蛋白、胆固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等指标的变化,验证该药对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血液中血红蛋白、铁离子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胆固醇、MDA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试验组中CAT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葡聚糖铁可显著提高铁离子浓度、血红蛋白含量,纠正由于缺铁造成的氧化应激,治疗犊牛贫血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铁 犊牛 贫血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A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佩勇 杜小敏 +3 位作者 王升洪 陈颖 梅利民 孙海天 《辽宁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59-60,共2页
利用不同浓度的双酚A处理土壤,探讨在不同浓度双酚A的影响下对土壤中的放线菌,细菌,真菌三大类微生物种群的数量的影响,总结双酚A的胁迫对土壤中微生物影响的变化规律,为土壤环境的保护,土壤肥力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经过... 利用不同浓度的双酚A处理土壤,探讨在不同浓度双酚A的影响下对土壤中的放线菌,细菌,真菌三大类微生物种群的数量的影响,总结双酚A的胁迫对土壤中微生物影响的变化规律,为土壤环境的保护,土壤肥力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浓度双酚A处理过的土壤中所含的细菌、真菌、放线菌三大类微生物数量都呈减少趋势,并且随着双酚A浓度的增加,微生物数量减少趋势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激素 双酚A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耿莉 周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04-2405,共2页
介绍了近年来我国沙棘组培的研究状况,探讨了沙棘组培中存在褐化等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 沙棘 组织培养 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B法提取瓜叶菊不同组织基因组DNA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月萍 任生 《辽宁林业科技》 2010年第2期15-17,共3页
获得高质量DNA是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通过CTAB法提取瓜叶菊叶、茎、花的基因组DNA,提取的DNA质量良好,电泳条带清晰,提取过程无明显的DNA降解,分子量接近21Kb。以提取的DNA为模板,用一对引物扩增瓜叶菊中与花色相关的特异基因,... 获得高质量DNA是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通过CTAB法提取瓜叶菊叶、茎、花的基因组DNA,提取的DNA质量良好,电泳条带清晰,提取过程无明显的DNA降解,分子量接近21Kb。以提取的DNA为模板,用一对引物扩增瓜叶菊中与花色相关的特异基因,得到条带单一、大小与已知一致,说明提取的DNA可以满足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CTAB法提取瓜叶菊不同组织的DNA产率不同,其中叶的DNA产率最大,茎的产量居中,花的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叶菊 DNA 提取 CTAB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细胞外基质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国卿 张乃生 +1 位作者 郭梦尧 杨正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4-47,共4页
子宫内膜细胞外基质是维持子宫生物学功能的重要因素,其表达随生殖周期而发生周期性改变,当子宫患有疾病时子宫内膜细胞外基质表达异常;而其代谢受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物的调节,同时与卵巢激素密切相关。子宫内膜细胞外基质的表... 子宫内膜细胞外基质是维持子宫生物学功能的重要因素,其表达随生殖周期而发生周期性改变,当子宫患有疾病时子宫内膜细胞外基质表达异常;而其代谢受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物的调节,同时与卵巢激素密切相关。子宫内膜细胞外基质的表达情况能够反映子宫状态,并与子宫机能密切相关,使之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作者就子宫内膜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表达特点、代谢规律及其调节机制加以概述,并探讨其在奶牛子宫疾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细胞外基质 代谢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子宫免疫系统研究
12
作者 郭梦尧 王洪海 +1 位作者 王国卿 张乃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97-200,共4页
由于产后奶牛子宫免疫系统容易受损并且普遍发生子宫内细菌感染,所以奶牛经常会发生子宫类疾病。世界各国奶牛子宫类疾病的发病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子宫感染的发生取决于奶牛的免疫状态及入侵细菌种类及数量。了解奶牛子宫免疫系统组... 由于产后奶牛子宫免疫系统容易受损并且普遍发生子宫内细菌感染,所以奶牛经常会发生子宫类疾病。世界各国奶牛子宫类疾病的发病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子宫感染的发生取决于奶牛的免疫状态及入侵细菌种类及数量。了解奶牛子宫免疫系统组成及其调节有助于快速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相关的子宫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子宫 细菌感染 免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骨关节炎患牛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
13
作者 王海霞 王洪海 +2 位作者 王国卿 王文有 张乃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7-199,共3页
通过对产后15~20d、跗关节炎患牛与正常奶牛血清中蛋白、甲状腺素(T3、T4)、维生素、葡萄糖、乳酸、丙酮酸、Ca、P等生化指标的比较,探讨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奶牛骨关节疾病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组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 通过对产后15~20d、跗关节炎患牛与正常奶牛血清中蛋白、甲状腺素(T3、T4)、维生素、葡萄糖、乳酸、丙酮酸、Ca、P等生化指标的比较,探讨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奶牛骨关节疾病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组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α-球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T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乳酸和丙酮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糖、VA、VC、VE及Ca、P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产后关节炎过程中T4、VA、VC的含量降低使关节软骨的胶原及蛋白多糖合成减少,解聚相对增多,引起血清蛋白组成发生变化;而产后血糖水平降低,引起乳酸、丙酮酸含量升高,低血糖又抑制了VC的合成;关节炎过程中可见Ca、P水平降低,可能是通过影响骨质代谢而促进了关节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骨关节炎 血液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国卿 王洪海 +1 位作者 郭梦尧 张乃生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12,共3页
通过研究奶牛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致病微生物组成,揭示该病主要病原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以产后6~10 d急性化脓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患牛80头为研究对象,对子宫内容物进行细菌和真菌的分离鉴定。共分离到195株细菌及真菌,其中35.4%具有... 通过研究奶牛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致病微生物组成,揭示该病主要病原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以产后6~10 d急性化脓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患牛80头为研究对象,对子宫内容物进行细菌和真菌的分离鉴定。共分离到195株细菌及真菌,其中35.4%具有溶血性,50.8%对试验动物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较高,为83.75%和62.5%,其次是奇异变形杆菌(36.25%)、白色念珠菌(20%)和肺炎克雷伯氏菌(17.5%)。该病的90%为混合感染,细菌混合感染(70%)主要由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组成;真菌与细菌混合感染占20%,均有白色念珠菌存在;细菌单一感染占10%。结果表明,奶牛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是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奇异变形杆菌,20%受试牛存在着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的真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急性子宫内膜炎 细菌 真菌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沉淀CTAB法提取温室菊花基因组DNA 被引量:11
15
作者 马月萍 戴思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0-93,共4页
根据温室菊花植物组织富含多酚、多糖的具体特性,对CTAB法加以改进:在待沉淀液中加入1/2体积5 mol.L-1NaCl。改进后的方法获得的DNA质量良好,电泳条带清晰,提取过程无明显的DNA降解,基本上排除了多酚物质的干扰。以提取的DNA为模板,用... 根据温室菊花植物组织富含多酚、多糖的具体特性,对CTAB法加以改进:在待沉淀液中加入1/2体积5 mol.L-1NaCl。改进后的方法获得的DNA质量良好,电泳条带清晰,提取过程无明显的DNA降解,基本上排除了多酚物质的干扰。以提取的DNA为模板,用一对引物扩增菊花中18S基因,得到条带单一,大小与已知一致,说明获得的DNA可以进行PCR扩增,EcoRI酶切基因组DNA图谱表明,提取的DNA能被限制性内切酶完全酶切,可以满足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基因组DNA的提取 高盐沉淀CTAB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73、p63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曹雷 王莉红 +1 位作者 刘婷娇 刘佩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3864-3866,共3页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组织中p73、p63和p53蛋白表达以及与临床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原发性口腔鳞癌组织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73、p63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73、p63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中...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组织中p73、p63和p53蛋白表达以及与临床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原发性口腔鳞癌组织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73、p63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73、p63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p73、p63、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临床Ⅰ、Ⅱ期的过表达明显低于Ⅲ、Ⅳ期(P<0.05);p73蛋白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73蛋白与p53蛋白,p63蛋白与p53蛋白之间存在着正相关(r=0.368,0.342,P<0.05)。结论: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73、p63和p53的过表达三者可能单独或共同参与。p73和p63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口腔鳞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 P73 P63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as和pERK1/2蛋白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莉红 张弘彬 +3 位作者 刘婷姣 耿莉 刘丽军 王耀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7-398,共2页
目的:研究H-ras和pERK1/2蛋白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8例原发性舌鳞癌及20例正常癌旁组织中H-ras和p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H-ras和pERK1/2蛋白表达在舌鳞癌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 目的:研究H-ras和pERK1/2蛋白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8例原发性舌鳞癌及20例正常癌旁组织中H-ras和p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H-ras和pERK1/2蛋白表达在舌鳞癌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H-ras蛋白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ERK1/2蛋白过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P<0.05)。结论:Ras/MAPK信号转导途径中H-ras和pERK1/2蛋白的过表达与舌鳞癌的恶性程度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癌 H-RAS PERK1/2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大肠埃希菌耐药谱及氨基糖苷耐药基因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金福 何利昆 +1 位作者 耿莉 卫广森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共3页
为了明确禽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和氨基糖苷抗性基因的流行情况,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了27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19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谱,用PCR方法检测了耐氨基糖苷抗生素分离株的4种氨基糖苷抗性基因,包括腺苷转移酶基因aadA1和aadB、乙... 为了明确禽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和氨基糖苷抗性基因的流行情况,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了27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19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谱,用PCR方法检测了耐氨基糖苷抗生素分离株的4种氨基糖苷抗性基因,包括腺苷转移酶基因aadA1和aadB、乙酰转移酶基因aacA4和磷酸转移酶基因apH(3′)-Ⅱ。结果表明,氨苄青霉素、安灭菌、青霉素G和四环素的耐药菌株率高达100%,利福平的耐药菌株率达96.3%,氯霉素、红霉素的耐药菌株为70.4%,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氟哌酸的耐药菌株率为59.3%,链霉素的耐药菌株达到63.0%。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制剂、复达欣、庆大霉素和磷霉素的高敏菌株率分别为100%、77.8%、74.1%和51.9%。氨基糖苷抗性基因aadA1、aacA4和apH(3′)-Ⅱ的阳性率分别是44.4%、27.8%和55.6%,aadB未捡出。这些数据提示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存在广泛的耐药谱,氨基糖苷抗性基因aadA1和apH-(3′)-Ⅱ是主要流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耐药谱 氨基糖苷耐药基因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和细胞周期蛋白D_1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雷 王莉红 +1 位作者 刘婷娇 刘佩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2373-2375,共3页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组织中p16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9例原发性口腔鳞癌组织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16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水平,Ki-67作为细胞增殖活...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组织中p16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9例原发性口腔鳞癌组织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16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水平,Ki-67作为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也被检测。结果:p16在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cyclinD1蛋白和Ki-67在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cyclin D1蛋白过表达与临床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16缺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16过表达与cyclin D1表达和细胞增殖评价因子Ki-67呈负相关(r=-0.598、-0.658,P<0.05)。结论:在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16的缺失表达和cyclin D1的过表达两者可能单独或共同参与。p16的缺失可能还与口腔鳞癌细胞的分化、转移及增殖和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P16 细胞周期蛋白D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炎患牛子宫黏液内念珠菌的分离及体外溶血活性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永生 郭梦尧 +1 位作者 张乃生 王国卿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1-174,共4页
本研究通过API20CAUX系统对从子宫内膜炎患牛子宫内黏液中分离到的183株念珠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克鲁斯念珠菌最多,为33.9%,其次是皱褶念珠菌为17.5%,乳酒念珠菌为13.1%,白色念珠菌为11.5%及热带念珠菌为8.7%。分离中不常见的有假丝酵... 本研究通过API20CAUX系统对从子宫内膜炎患牛子宫内黏液中分离到的183株念珠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克鲁斯念珠菌最多,为33.9%,其次是皱褶念珠菌为17.5%,乳酒念珠菌为13.1%,白色念珠菌为11.5%及热带念珠菌为8.7%。分离中不常见的有假丝酵母为5.5%,近平滑念珠菌为4.4%,吉利蒙念珠菌为3.3%,著名念珠菌为1.1%和光滑念珠菌为1.1%。此外,还对所分离到的念珠菌进行体外溶血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克鲁斯念珠菌、乳酒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涎沫假丝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在接种后48h后显示α和β溶血;皱褶念珠菌、吉利蒙念珠菌、著名念珠菌只显示α溶血;在孵育72h后,近平滑念珠菌不显示任何溶血活性。涎沫假丝酵母、白色念珠菌和乳酒念珠菌的β溶血活性比其他菌株高。本研究为临床牛真菌性子宫内膜炎的防治及发病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炎 念珠菌 溶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