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流控分析芯片的简易热压制作法 被引量:26
1
作者 杜晓光 关艳霞 +1 位作者 王福仁 方肇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962-1966,共5页
提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PMMA)微流控分析芯片的一种简易热压制作法 ,研究了镍基、单晶硅和玻璃 3种阳模制备芯片及芯片的封合条件 .采用扫描电镜 ( SEM)和电荷耦合检测器 ( CCD)对 PMMA芯片的微通道及其横截面形貌进行了表征 .SEM图和 ... 提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PMMA)微流控分析芯片的一种简易热压制作法 ,研究了镍基、单晶硅和玻璃 3种阳模制备芯片及芯片的封合条件 .采用扫描电镜 ( SEM)和电荷耦合检测器 ( CCD)对 PMMA芯片的微通道及其横截面形貌进行了表征 .SEM图和 CCD图表明实现了热压封接 .测定了 PMMA芯片的伏安曲线和电渗流 ,其电渗流值与文献报道值基本一致 .本法制作的 PMMA芯片用于电泳分离 Cy5荧光染料 ,峰高RSD为 2 .2 % ( n=1 1 ) ,理论塔板数 7.4× 1 0 4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微流控芯片 热压法 形貌表征 电泳分离 芯片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序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空气中的甲醛 被引量:7
2
作者 宋月 高春英 +1 位作者 乔琳 范世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7-472,共6页
基于碱性条件下甲醛对没食子酸-过氧化氢发光反应的增敏作用,建立了顺序注射与化学发光检测联用测定空气中甲醛的新方法。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甲醛浓度与发光强度在1.0×10-7~2.0×10-3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3,... 基于碱性条件下甲醛对没食子酸-过氧化氢发光反应的增敏作用,建立了顺序注射与化学发光检测联用测定空气中甲醛的新方法。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甲醛浓度与发光强度在1.0×10-7~2.0×10-3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3,方法的检出限(3σ)为5.0×10-8mol/L。对1.0×10-6mol/L的甲醛进行11次连续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1%,每小时可实现连续测定140次以上。方法的回收率为92.0%~108.0%,对环境标准样品中甲醛的测定结果与推荐值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顺序注射分析 化学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液液萃取-液液波导集成化分析系统 被引量:2
3
作者 姜健 李盼盼 +2 位作者 马滢雪 杨春光 徐章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8-653,共6页
利用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碳酸钠溶液双水相体系,实现了多相层流液液萃取.以具有较高折射率的离子液体为液芯,较低折射率的盐溶液为包层,实现了液液波导吸光度检测.据此建立了一种液液萃取与液液波导检测集成化的微流控分析系... 利用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碳酸钠溶液双水相体系,实现了多相层流液液萃取.以具有较高折射率的离子液体为液芯,较低折射率的盐溶液为包层,实现了液液波导吸光度检测.据此建立了一种液液萃取与液液波导检测集成化的微流控分析系统.该系统对甲酚红试样的萃取率在93%以上,对甲酚红试样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1~0.40 mg/mL,相对标准偏差为3.4%(n=11),检出限为3.8μg/mL(3σ).该系统将萃取分离与液液波导长光程吸光度检测集成在一起,为拓展吸光度检测在微流控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离子液体双水相萃取 液液波导 吸光度检测 集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洋 范世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05-209,共5页
本文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化学发光分析在大气环境检测中的应用与进展,内容包括无机气体和有机气体污染物,单一组分和多种组分同时检测。引用文献50篇。
关键词 化学发光 大气污染物 环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分析-红外光谱联用技术在农药和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进 范世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4-499,共6页
综述了流动分析-红外光谱联用技术在农药残留、农药制剂质量控制、食品检测(包括乙醇、糖类、有机酸和咖啡因)等领域的应用,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52篇)。
关键词 流动分析 红外光谱法 农药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交换树脂固相萃取分离全血中血红蛋白的研究
6
作者 陈旭伟 仲崇慧 王建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9-252,共4页
以330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吸附材料建立了固相萃取分离血红蛋白的方法。利用血红蛋白和树脂之间的疏水作用力将血红蛋白吸附到树脂上,以Tris-HCl缓冲液(pH=8.9)为洗脱剂回收血红蛋白。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离子强度、洗脱剂的种类及... 以330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吸附材料建立了固相萃取分离血红蛋白的方法。利用血红蛋白和树脂之间的疏水作用力将血红蛋白吸附到树脂上,以Tris-HCl缓冲液(pH=8.9)为洗脱剂回收血红蛋白。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离子强度、洗脱剂的种类及其酸度等对分离纯化效率的影响。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树脂对血红蛋白的吸附率和洗脱率分别为87%和70%,吸附容量为42.9μg/mg。吸收光谱和SDS-PAGE凝胶电泳证明,该方法可有效地从人全血中分离出纯度较高的血红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固相萃取 全血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丝蛋白固相萃取分离富集细胞色素c的研究
7
作者 陈明丽 颜晓蕊 王建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45-1950,共6页
在特定实验条件下,蚕丝蛋白对细胞色素c表现出选择性吸附.以蚕丝蛋白微填充柱为载体,在流动系统中建立了细胞色素c的分离富集方法,以分光光度法在410nm处检测分离富集过程.在进样流速低于10μL/s时,2mL样品溶液(pH=5.6的水溶... 在特定实验条件下,蚕丝蛋白对细胞色素c表现出选择性吸附.以蚕丝蛋白微填充柱为载体,在流动系统中建立了细胞色素c的分离富集方法,以分光光度法在410nm处检测分离富集过程.在进样流速低于10μL/s时,2mL样品溶液(pH=5.6的水溶液)中5μg/mL的细胞色素c可被蚕丝蛋白微柱完全吸附,而在洗脱流速低于15μL/s时,200μL NaCl溶液(1.0mol/L)可将吸附的细胞色素c完全洗脱,分离富集系数为10.用本方法测定细胞色素c的线性范围为1.0~10.0μg/mL,检出限为0.33μg/mL,精密度RSD为2.5%(5μg/mL,n=9).此外,还采用本文方法对人全血中的蛋白质进行了分离富集,并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了分离后蛋白的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蛋白 固相萃取 细胞色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荧光法对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的测定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悦 马睿 +1 位作者 赵冠超 范世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04-207,共4页
建立同时测定混合体系中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同步荧光分析方法。以波长差Δλ=70nm进行同步荧光扫描,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同步特征峰(以激发波长表示)分别位于280、228、206nm。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可直接由同步特征峰的信... 建立同时测定混合体系中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同步荧光分析方法。以波长差Δλ=70nm进行同步荧光扫描,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同步特征峰(以激发波长表示)分别位于280、228、206nm。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可直接由同步特征峰的信号强度进行定量;色氨酸的同步特征峰略受酪氨酸的弱峰影响,采用一阶导数处理后,即可消除干扰,实现定量分析;检出限分别为6.9×10-9、3.8×10-8、4.2×10-7mol/L。该方法无需预分离过程,用于啤酒及氨基酸注射液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荧光分析法 导数同步荧光分析法 芳香族氨基酸 同时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固相萃取-在线提取蛋清中的溶菌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杜卓 张娜 王建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2-905,共4页
建立了以羧基功能化的多壁碳纳米管作为吸附剂在线提取蛋清中溶菌酶的新方法.将多壁碳纳米管经氧化和提纯后装入固相萃取柱,在顺序注射系统中实现对蛋清中溶菌酶的在线选择性萃取,以碳酸盐缓冲溶液定量洗脱,进样量为2 mL时,富集倍率为12... 建立了以羧基功能化的多壁碳纳米管作为吸附剂在线提取蛋清中溶菌酶的新方法.将多壁碳纳米管经氧化和提纯后装入固相萃取柱,在顺序注射系统中实现对蛋清中溶菌酶的在线选择性萃取,以碳酸盐缓冲溶液定量洗脱,进样量为2 mL时,富集倍率为12,吸附率和洗脱率均为100%,采样速率为10 h-1,精密度为3.0%.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所用试剂量少,提取速度快,每100 mL蛋清可提取溶菌酶0.4 g,且溶菌酶纯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固相萃取 溶菌酶 蛋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沸石填充柱在线分离富集电热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铬(Ⅵ)及铬的形态分布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明丽 邹爱美 +1 位作者 仲崇慧 王建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27-630,共4页
本文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HDTMAB)改性的天然斜发沸石微填充柱,建立了顺序注射在线分离富集电热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Cr(Ⅵ)及铬形态分布的方法。方法测定Cr(Ⅵ)的线性范围为0.1~3.0μg/L,检出限为0.03μg/L,精密度为3.... 本文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HDTMAB)改性的天然斜发沸石微填充柱,建立了顺序注射在线分离富集电热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Cr(Ⅵ)及铬形态分布的方法。方法测定Cr(Ⅵ)的线性范围为0.1~3.0μg/L,检出限为0.03μg/L,精密度为3.7%(1.0μg/L,n=5),采样频率为16/h,当进样体积为200μL时的富集倍率为5.6。用本法测定了标准水样GBW08608中的铬,所得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另外测定了自来水中的铬及其形态分布,加标回收率合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分析 沸石表面改性 分离富集 电热原子吸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导电玻璃(ITO)基材自加热传感静态芯片聚合酶链反应(PCR)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志勇 田晓溪 +2 位作者 渠柏艳 陈坤 方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259-2263,共5页
利用商品化ITO玻璃导电层的温阻效应,无需任何微加工手段,实现了自加热和传感的芯片温度自动程序控制,最大程度地减小了传感滞后对温度控制稳定性的影响,温度控制的稳定性达到了0.2℃,升温速度最快可达20℃/s以上,在冷却风扇辅助下降温... 利用商品化ITO玻璃导电层的温阻效应,无需任何微加工手段,实现了自加热和传感的芯片温度自动程序控制,最大程度地减小了传感滞后对温度控制稳定性的影响,温度控制的稳定性达到了0.2℃,升温速度最快可达20℃/s以上,在冷却风扇辅助下降温速度最快达到了8℃/s.芯片温控单元的引线从传统的两对(一对用于传感,一对用于加热)减少为一对.通过在该芯片上直接构建多个开放微池反应器的方法成功地实现了λDNA 157 bp片段的并行扩增.将该芯片置于倒置荧光显微镜样品台上,以蓝色(575 nm)发光二极管为光源,以光电倍增管为检测手段检测了dsDNA和SYBR GreenⅠ嵌合物的荧光强度随温度的实时变化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铟锡(ITO)玻璃 自加热传感温控 静态芯片聚合酶链反应 原位实时荧光监测 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在线吸着分离预浓集冷蒸气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镉 被引量:7
12
作者 姚波 徐淑坤 方肇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301-1304,共4页
研究了 IRC-71 8离子交换树脂、 1 2 2螯合树脂和 Muromac A-1树脂对镉的预浓集条件 ,建立了超痕量镉的流动注射在线吸着分离预浓集冷蒸气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在每小时进样 60 ,60和 4 5次速度下检出限 ( 3σ)分别为 3.0 ,3.0和 ... 研究了 IRC-71 8离子交换树脂、 1 2 2螯合树脂和 Muromac A-1树脂对镉的预浓集条件 ,建立了超痕量镉的流动注射在线吸着分离预浓集冷蒸气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在每小时进样 60 ,60和 4 5次速度下检出限 ( 3σ)分别为 3.0 ,3.0和 2 .4 ng/L.线性范围 0~ 0 .3μg/L,对 0 .2 μg/L镉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 .0 %~ 2 .6% ( n=1 1 ) .讨论了用这 3种离子交换树脂微柱进行分离预浓集时条件参数的优化、抗干扰能力以及对天然水样的回收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吸着分离浓集 冷蒸气发生 原子吸收光谱 痕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固相氧化物吸附-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银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洪梅 朱秀慧 +2 位作者 陈明丽 田永 王建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49-1954,共6页
基于硅胶表面对碱性体系中新生成的氧化银(Ag2O)的有效吸附,建立了流动注射-固相氧化物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银的方法.当银以氧化物的形式被滞留在硅胶固相表面时,硅胶表面的硅醇基和表面电荷有利于反应体系中新生成的Ag2O... 基于硅胶表面对碱性体系中新生成的氧化银(Ag2O)的有效吸附,建立了流动注射-固相氧化物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银的方法.当银以氧化物的形式被滞留在硅胶固相表面时,硅胶表面的硅醇基和表面电荷有利于反应体系中新生成的Ag2O胶状沉淀的吸附,将收集的沉淀用HNO3(10%,体积分数)洗脱后用火焰原子吸收测定.当进样体积为5.4mL时,测得的富集系数为25.5,检出限为0.6μg/L,采样频率为50次/h,线性范围为2~150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40μg/L,n=11).将该法用于自来水、河水、井水、雪水和山泉水中银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3.3%,89.5%,96.6%,108.4%和1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固相氧化物吸附 氧化银 火焰原子吸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在线固相萃取预富集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血浆中的伪麻黄碱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恒武 方肇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1688-1691,共4页
研究了流动注射在线固相萃取与毛细管区带电泳联用系统(FI-SPE-CZE)应用于测定血浆中痕量盐酸伪麻黄碱的方法. 通过脱线和在线试样净化、优化CZE分离条件等措施消除了血浆中共存组份的干扰; 通过增加固相萃取的进样量... 研究了流动注射在线固相萃取与毛细管区带电泳联用系统(FI-SPE-CZE)应用于测定血浆中痕量盐酸伪麻黄碱的方法. 通过脱线和在线试样净化、优化CZE分离条件等措施消除了血浆中共存组份的干扰; 通过增加固相萃取的进样量、加大场放大电动进样量和柱上堆积的力度等,提高了联用系统的灵敏度. 血浆试样沉淀蛋白后可连续进入FI-SPE-CZE系统进行自动的浓缩、分离与分析, 检测限为12 ng/m L, 分析速度达10 次/h. 应用本方法成功地测定了志愿者口服正常剂量盐酸伪麻黄碱后的血药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伪麻黄碱 血浆 盐酸伪麻黄碱 FI SPE CZ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工业废水中铅 被引量:9
15
作者 杜晓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23-1024,1031,共3页
研究了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增感作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工业废水中微量铅。考察了各试验参数及共存元素对铅测定的影响,探讨了SDS增感机理。方法用于工厂废水中铅的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1.2%,检出限... 研究了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增感作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工业废水中微量铅。考察了各试验参数及共存元素对铅测定的影响,探讨了SDS增感机理。方法用于工厂废水中铅的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1.2%,检出限为0.11mg·L^-1,加标回收率为94%~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十二烷基磺酸钠 增感作用 工业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阻梯度加热系统的温度梯度芯片毛细管电泳用于DNA突变检测
16
作者 徐章润 李娜 +2 位作者 张惠丹 樊晓峰 方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7-671,共5页
建立了一种简单、可靠的空间温度梯度芯片毛细管电泳DNA突变分析系统,制作了热阻呈梯度均匀变化的硅橡胶(PDMS)基片,利用其热阻变化对热传导的影响,在基片表面形成稳定的空间温度梯度.通过改变PDMS基片的厚度差,可得到范围不同的温度梯... 建立了一种简单、可靠的空间温度梯度芯片毛细管电泳DNA突变分析系统,制作了热阻呈梯度均匀变化的硅橡胶(PDMS)基片,利用其热阻变化对热传导的影响,在基片表面形成稳定的空间温度梯度.通过改变PDMS基片的厚度差,可得到范围不同的温度梯度,且形成的温度梯度在6h内保持稳定.利用该温度梯度加热装置对玻璃微流控芯片进行加热,在10℃温度梯度范围内对209bp的DNA突变标准样品进行分离检测,单次样品分析时间为8.3min,并成功用于3例大肠癌患者石蜡组织切片中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毛细管电泳 温度梯度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冷蒸气发生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痕量汞
17
作者 范世华 金静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59,共3页
以气体扩散膜为分离装置 ,流动注射进样冷蒸气发生法测定了土壤中的汞。试验了载流种类、流速、浓度 ,还原剂的浓度、流速 ,载气及其流速等分析参数对测定的影响。实验中观察到 Cr( )对汞的响应信号有负干扰。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2 0... 以气体扩散膜为分离装置 ,流动注射进样冷蒸气发生法测定了土壤中的汞。试验了载流种类、流速、浓度 ,还原剂的浓度、流速 ,载气及其流速等分析参数对测定的影响。实验中观察到 Cr( )对汞的响应信号有负干扰。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2 0μg/L ,检出限为 0 .0 1μg/L,在 2μg/L、5μg/L含量水平测定 ,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分别为 1 .5%和 0 .54 %。回收率在 91 %~ 1 1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冷蒸气发生法 测定 环境样品 痕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荧光探针检测抗坏血酸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立佩 胡博 王建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88-693,共6页
以巯基丙酸(MPA)为稳定剂,水相合成了高荧光CdTe量子点.向量子点溶液中加入Mn2+,由于Mn2+与量子点之间发生电子转移而使其荧光猝灭,加入抗坏血酸后量子点荧光又得以恢复,且荧光恢复程度与抗坏血酸的浓度线性相关,从而建立了基于量子点... 以巯基丙酸(MPA)为稳定剂,水相合成了高荧光CdTe量子点.向量子点溶液中加入Mn2+,由于Mn2+与量子点之间发生电子转移而使其荧光猝灭,加入抗坏血酸后量子点荧光又得以恢复,且荧光恢复程度与抗坏血酸的浓度线性相关,从而建立了基于量子点的荧光"开关"探针检测抗坏血酸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当CdTe量子点的浓度为1.67μmol/L(量子点的尺寸为1.91 nm),Mn2+浓度为0.25 mmol/L时,抗坏血酸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25~16μmol/L,检出限为36 n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2.6%(10μmol/L,n=11).该探针可用于维生素C片剂和人血浆中抗坏血酸的快速、灵敏和选择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量子点 荧光探针 抗坏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芯片毛细管电泳系统检测信噪比的哈达玛变换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涛 方群 方肇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775-1778,共4页
采用门控进样 ,在简单的十字通道微流控玻璃芯片上实现了假随机多次进样 ,研究了利用哈达玛变换提高微流控毛细管电泳分析系统信噪比的方法 .在实验中 ,以 7阶 1 2 7步假随机二进制序列作为进样模板 ,将缓冲液和 Cy5衍生后的氨基酸试样... 采用门控进样 ,在简单的十字通道微流控玻璃芯片上实现了假随机多次进样 ,研究了利用哈达玛变换提高微流控毛细管电泳分析系统信噪比的方法 .在实验中 ,以 7阶 1 2 7步假随机二进制序列作为进样模板 ,将缓冲液和 Cy5衍生后的氨基酸试样交替注入到分离通道中 ,检测到的电泳信号经过哈达玛反变换还原使信噪比提高 5倍 (理论上 5 .6倍 )的电泳谱 ,各组分的出峰时间、峰高和峰形均完全还原 ,毛细管电泳分离的采样频率不受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分析系统 芯片毛细管电泳 哈达玛变换 信噪比 数字信号处理 仪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序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乐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晓鹏 范世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61-1365,共5页
基于在盐酸溶液中,乐果在氢氧化钠介质中的水解产物被铈(Ⅳ)氧化而产生强烈的化学发光,并结合应用顺序注射技术,提出了SI-CL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乐果的方法。采用三区带进样模式,将试剂按以下方式组合:(a)0.3mol·L-1氢氧化钠溶液... 基于在盐酸溶液中,乐果在氢氧化钠介质中的水解产物被铈(Ⅳ)氧化而产生强烈的化学发光,并结合应用顺序注射技术,提出了SI-CL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乐果的方法。采用三区带进样模式,将试剂按以下方式组合:(a)0.3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与8g·L-1 HPC溶液混合,(b)水样及(c)0.035mol·L-1硫酸铈铵溶液与1.2mol·L-1盐酸溶液混合。其进样体积依次为(a)200μL,(b)200μL和(c)80μL。化学发光强度与乐果的质量浓度在1~100μg·L-1和100~800μg·L-1两个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0.17μg·L-1。回收率在85.7%~11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顺序注射 乐果 环境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