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用淋洗法修复张士灌区Cd Pb污染沉积物的研究
被引量:
34
1
作者
李海波
李培军
+4 位作者
孙铁珩
尹炜
可欣
王磊
余仁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8-332,共5页
采用淋洗法,以组成为0.5m ol·L-1C aC l2和0.1m ol·L-1H C l的复合药剂作为淋洗剂处理沈阳张士灌区C d、Pb污染沉积物(C d39m g·kg-1,Pb1250m g·kg-1),在pH=1.0、反应时间30m in、淋洗剂液固比3∶1、搅拌速度500r...
采用淋洗法,以组成为0.5m ol·L-1C aC l2和0.1m ol·L-1H C l的复合药剂作为淋洗剂处理沈阳张士灌区C d、Pb污染沉积物(C d39m g·kg-1,Pb1250m g·kg-1),在pH=1.0、反应时间30m in、淋洗剂液固比3∶1、搅拌速度500r·m in-1、温度25℃的条件下,复合淋洗剂对C d和Pb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8%和29.3%。粒级分析表明,沉积物中C d和Pb主要存在于细粒部分,因此,分级处理能够减少处理量,降低成本。一定酸度下C l-的络合作用可能是复合淋洗剂的主要强化淋洗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Pb污染
沉积物
淋洗技术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
17
2
作者
李亮
董怡华
+1 位作者
胡筱敏
张永利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2-45,共4页
从沈阳市浑河河水底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稳定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S-5。考察了碳源、氮源、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值、摇床转速等因素对BS-5所产絮凝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溶性淀粉是其良好的碳源,NaNO3位最佳氮源,最适宜培养时间...
从沈阳市浑河河水底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稳定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S-5。考察了碳源、氮源、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值、摇床转速等因素对BS-5所产絮凝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溶性淀粉是其良好的碳源,NaNO3位最佳氮源,最适宜培养时间为32h,培养温度为30℃,初始pH值为6~7,摇床转速为150r/min。在此条件下,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效率可高达97.5%。和其他微生物产生菌培养基相比较,BS-5培养基组成成分简单,价格低廉,培养时间短,可以减少生产时间和生产费用,可解决微生物絮凝剂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物学
微生物絮凝剂
筛选
培养条件
絮凝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铁屑流化床预处理—催化氧化—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有机硅废水
被引量:
18
3
作者
谢娟
胡筱敏
章一丹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4,共4页
采用铁屑流化床预处理、负载活性炭催化剂催化氧化和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有机硅废水。废水经铁屑流化床预处理后Cu2+的去除率达99.90%,COD去除率达23.9%;负载活性炭催化剂催化氧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催化剂质量浓度为0.5g/L,H2O2质量浓度...
采用铁屑流化床预处理、负载活性炭催化剂催化氧化和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有机硅废水。废水经铁屑流化床预处理后Cu2+的去除率达99.90%,COD去除率达23.9%;负载活性炭催化剂催化氧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催化剂质量浓度为0.5g/L,H2O2质量浓度为2400mg/L,不投加FeSO4,反应时间为60min,体系pH为3~4,COD去除率达82%。催化氧化后的废水经混凝沉淀处理,调节pH为8~9,可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铁屑
流化床
活性炭
催化氧化
混凝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腐真菌降解经微电解预处理二硝基重氮酚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
9
4
作者
陈寿兵
张学才
+1 位作者
徐灏龙
谢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3-146,共4页
利用自行培养、驯化的白腐真菌,对经过微电解预处理的二硝基重氮酚(DDNP)废水进行了生物降解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微电解预处理后的DDNP废水(含CODCr467mg/L)经生化处理108h后,出水中CODCr在131mg/L左右,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其中的苯...
利用自行培养、驯化的白腐真菌,对经过微电解预处理的二硝基重氮酚(DDNP)废水进行了生物降解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微电解预处理后的DDNP废水(含CODCr467mg/L)经生化处理108h后,出水中CODCr在131mg/L左右,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其中的苯胺类、硝基类的去除率达到99.9%以上,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对试验所获得的时间序列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证明,白腐真菌降解经微电解预处理后的DDNP废水的反应为准一级动力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真菌
DDNP
生物降解
DDNP废水
二硝基重氮酚
真菌降解
预处理
微电解
二级排放标准
COD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基优化研究
被引量:
7
5
作者
崔丽
王业
+2 位作者
胡筱敏
陈思
李健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0-12,共3页
利用单因子实验和部分因子实验对实验室保藏的产絮凝剂菌种C3的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C3菌所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MBFC3的絮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C3菌产MBFC3的最适培养基为:蔗糖1.0g,(NH4)2SO40.24g,FeSO40.10g,KH2PO40.40g,MgSO40.01g,...
利用单因子实验和部分因子实验对实验室保藏的产絮凝剂菌种C3的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C3菌所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MBFC3的絮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C3菌产MBFC3的最适培养基为:蔗糖1.0g,(NH4)2SO40.24g,FeSO40.10g,KH2PO40.40g,MgSO40.01g,NaCl0.02g,蒸馏水100mL,pH值自然。在此培养条件下,C3菌所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MBFC3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可达到99.1%。实验中还发现,培养基中(NH4)2SO4和NaCl的用量是影响MBFC3絮凝效果的显著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物学
微生物絮凝剂
培养基
优化
部分因子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功能混合菌剂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研究
被引量:
10
6
作者
崔丽
张贤光
胡筱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0-53,共4页
从菜园土壤及药材土壤土样中分离选育出以丝状菌为主的6株COD高效降解菌,与实验室保藏的2株絮凝剂产生菌构建混合菌剂,使菌剂同时具有降解污染物以及增强活性污泥沉降性和絮凝性的功能。以COD去除率、污泥指数和活性污泥絮凝性为指标,...
从菜园土壤及药材土壤土样中分离选育出以丝状菌为主的6株COD高效降解菌,与实验室保藏的2株絮凝剂产生菌构建混合菌剂,使菌剂同时具有降解污染物以及增强活性污泥沉降性和絮凝性的功能。以COD去除率、污泥指数和活性污泥絮凝性为指标,研究了混合菌剂各菌种接种量的配比。结果表明,该菌剂添加于活性污泥系统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可以使COD去除率从86.5%提高到94.5%,污泥指数从124下降到59.0,活性污泥絮凝性从0.358增加到0.530。研究表明,该多功能混合菌剂添加于活性污泥系统可以显著增强对模拟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混合菌剂
丝状菌
絮凝剂产生菌
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WAO催化剂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
7
7
作者
张永利
王承智
胡筱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B06期87-89,共3页
催化湿式氧化技术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处理高浓度、有毒有害且难生物降解污染物的一种高级氧化技术。本文在检索了国内外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催化湿式氧化技术的最新进展、机理及动力学,总结了催化湿式氧化技术中催化剂的分类、...
催化湿式氧化技术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处理高浓度、有毒有害且难生物降解污染物的一种高级氧化技术。本文在检索了国内外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催化湿式氧化技术的最新进展、机理及动力学,总结了催化湿式氧化技术中催化剂的分类、组成、特点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以期对有关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最后肯定并展望了催化湿式氧化技术是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水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氧化
催化湿式氧化
催化剂
反应机理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凝聚—电气浮法处理活性黄印染废水
被引量:
7
8
作者
孙淑波
孙兆楠
胡筱敏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1-394,共4页
采用电凝聚—电气浮法处理活性黄模拟印染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正负极换向周期为6s、电解时间为50min、搅拌转速为1 000r/min、极板间距为1.0cm、电解电压为11V、硫酸钠溶液浓度为0.010mol/L的条件下,模拟废水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可达96%...
采用电凝聚—电气浮法处理活性黄模拟印染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正负极换向周期为6s、电解时间为50min、搅拌转速为1 000r/min、极板间距为1.0cm、电解电压为11V、硫酸钠溶液浓度为0.010mol/L的条件下,模拟废水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可达96%和8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凝聚
电气浮
铝铁电极
活性黄X—R
印染废水
脱色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的研究开发
被引量:
2
9
作者
康勇
姚鹏
+2 位作者
孔新军
罗茜
胡筱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6-609,共4页
根据减小孔径和改善接触滤饼侧的过滤介质孔隙结构有利于减轻介质污染的原则 ,利用凝固涂层的方法开发出一种具有良好防污性能的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它是以常规机织滤布为基布 ,复合一层微孔薄膜而成的。该复合滤材的微孔膜具有良好...
根据减小孔径和改善接触滤饼侧的过滤介质孔隙结构有利于减轻介质污染的原则 ,利用凝固涂层的方法开发出一种具有良好防污性能的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它是以常规机织滤布为基布 ,复合一层微孔薄膜而成的。该复合滤材的微孔膜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酸碱能力 ,且与基布黏合良好 ,膜表面平滑且具有可控疏水性。复合滤布的孔径为 1 4 1~ 9 12 μm ,孔隙度为 5 9 33%~ 79 84 %。在过滤过程中 ,悬浮液中固体颗粒难以进入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的孔隙中 ,介质的抗污染能力良好 ,滤液浊度小 ,过滤速度稳定 ,且气耗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薄膜
复合过滤介质
开发
孔隙结构
介质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的过滤性能研究
被引量:
2
10
作者
康勇
魏巧莲
+2 位作者
姚鹏
罗茜
胡筱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2-417,共6页
对新型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的过滤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与传统机织滤布的相关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新型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具有极高的固体截留率、良好的抗堵塞性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在试验所考查的范围内 ,过滤介质的...
对新型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的过滤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与传统机织滤布的相关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新型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具有极高的固体截留率、良好的抗堵塞性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在试验所考查的范围内 ,过滤介质的过滤速度稳定 ,基本不受过滤时间的影响 ;滤液浊度较低 ,基本不超过5 0mg/L ;新型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卸饼率高 ;气压过滤时的气耗量仅是普通机织滤布的 0 0 5 6~ 0 1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薄膜
复合过滤介质
过滤性能
机织滤布
抗堵塞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微孔薄膜及其复合过滤介质基本性能研究
被引量:
2
11
作者
康勇
孔新军
+2 位作者
姚鹏
罗茜
胡筱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2-67,共6页
介绍了利用凝固涂层的技术研制出综合性能良好的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其中的薄膜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完全匹配基布的各种力学形变,且与基布黏合良好。说明了微孔薄膜的孔径可以人为控制.随不同的制膜条件孔径一般在1.41-9.12μm范围内变...
介绍了利用凝固涂层的技术研制出综合性能良好的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其中的薄膜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完全匹配基布的各种力学形变,且与基布黏合良好。说明了微孔薄膜的孔径可以人为控制.随不同的制膜条件孔径一般在1.41-9.12μm范围内变化,薄膜的孔隙度最小不低于52%,以及具有良好的耐酸碱能力和可控疏水性;同时,复合过滤介质的抗拉强度主要由基布承担,基布复合微孔薄膜后的经向、纬向断裂强度仅提高1.75%和2.38%,经向、纬向断裂伸长率提高7.14%和6.26%;复合滤布表面平整光滑,其最大静摩擦系数小于常规的机织滤布,且具有较高的透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薄膜
过滤介质
制膜条件
力学性能
表面光滑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u(NO_3)_2在亚甲蓝湿式氧化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12
作者
张永利
胡筱敏
+2 位作者
邢超
何爱玲
张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3-46,共4页
用CWAO技术处理COD为2 000 mg/L的亚甲蓝水溶液。以Cu(NO3)2为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反应温度、压力及进水pH值对亚甲蓝水样COD去除率、脱色率、出水pH值的影响。实验表明,亚甲蓝的氧化效率随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反应温度及压力...
用CWAO技术处理COD为2 000 mg/L的亚甲蓝水溶液。以Cu(NO3)2为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反应温度、压力及进水pH值对亚甲蓝水样COD去除率、脱色率、出水pH值的影响。实验表明,亚甲蓝的氧化效率随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反应温度及压力的升高而升高。然而,综合考虑亚甲蓝的氧化效率、试剂费用、设备成本及能量消耗,实验确定Cu(NO3)2的投加量以Cu2+计为150 mg/L,反应温度及压力分别为200℃和2.0 MPa。在酸性进水条件下,COD去除率随进水pH值的降低而升高;而在碱性进水条件下,COD去除率随进水pH值的升高而升高。pH值按COD去除率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3.87、11.23、5.507、.25、9.47,实验确定最佳进水pH值是3.87。在以上最佳的操作条件下,反应150 min,水样COD去除率达97.4%,脱色率达99.97%,出水pH值3.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湿式氧化
亚甲蓝
Cu(NO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脉冲电吸附技术深度脱氮及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
4
13
作者
金肇岩
胡筱敏
+1 位作者
孙通
赵研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871-2879,共9页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氮素指标达不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的问题,采用脉冲开关电源代替了传统电吸附中的直流稳压电源,用活性炭粉末为吸附材料制备电极板,构建了脉冲电吸附反应装置.以NO 3^--N和NH 3-N的去除率为判据,比较了脉冲...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氮素指标达不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的问题,采用脉冲开关电源代替了传统电吸附中的直流稳压电源,用活性炭粉末为吸附材料制备电极板,构建了脉冲电吸附反应装置.以NO 3^--N和NH 3-N的去除率为判据,比较了脉冲电吸附法和直流电吸附法在去除模拟废水中氮素的差异,结果表明,60min内,脉冲电吸附法有更高的去除效率,且在脉冲电场占空比50%、频率10^4Hz的条件下,氮素的去除率最高.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得知,在脉冲电场下,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取向更随机,相比于直流电场,水分子偶极矩的取向极化作用被弱化,减小了离子的传质阻力,从而提高离子迁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去离子
脉冲电场
占空比
频率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滤饼渗透率的耦合渗流模型及测试方法
被引量:
5
14
作者
李海波
肖明
胡筱敏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27,30,共4页
以流固耦合渗流理论为基础 ,建立了关于滤饼渗透性的数学模型 ,指出由试验确定滤饼渗透性归结为在数学上求解微分方程的反问题 ,并给出了试验数据的测试及计算方法。对不同性质的物料及相关操作因素的研究表明 :滤饼渗透性随应变呈指数...
以流固耦合渗流理论为基础 ,建立了关于滤饼渗透性的数学模型 ,指出由试验确定滤饼渗透性归结为在数学上求解微分方程的反问题 ,并给出了试验数据的测试及计算方法。对不同性质的物料及相关操作因素的研究表明 :滤饼渗透性随应变呈指数变化 ,且在滤饼骨部不同高度上其变化程度不同 ;对压缩性较大的物料 ,滤饼变形对渗透性影响较明显 ,实践上可以选择压榨过滤 ,对压缩性较小的物料 ,实践上宜采用流体 (例如压缩空气 )驱赶滤饼孔隙中的残留水分 ,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滤饼水分 ;物料粒度分布对滤饼渗透性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
滤饼
耦合渗流模型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淋洗法修复张士灌区Cd Pb污染沉积物的研究
被引量:
34
1
作者
李海波
李培军
孙铁珩
尹炜
可欣
王磊
余仁焕
机构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东北大学环境工程系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8-332,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4C B418506)
国家重点基金项目(20337010)
文摘
采用淋洗法,以组成为0.5m ol·L-1C aC l2和0.1m ol·L-1H C l的复合药剂作为淋洗剂处理沈阳张士灌区C d、Pb污染沉积物(C d39m g·kg-1,Pb1250m g·kg-1),在pH=1.0、反应时间30m in、淋洗剂液固比3∶1、搅拌速度500r·m in-1、温度25℃的条件下,复合淋洗剂对C d和Pb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8%和29.3%。粒级分析表明,沉积物中C d和Pb主要存在于细粒部分,因此,分级处理能够减少处理量,降低成本。一定酸度下C l-的络合作用可能是复合淋洗剂的主要强化淋洗机制。
关键词
Cd、Pb污染
沉积物
淋洗技术
修复
Keywords
Cd and Pb
contamination
sediment
washing technology
remediation
分类号
X13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
17
2
作者
李亮
董怡华
胡筱敏
张永利
机构
东北大学环境工程系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2-45,共4页
基金
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03055)
沈阳市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项目(20040190)
文摘
从沈阳市浑河河水底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稳定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S-5。考察了碳源、氮源、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值、摇床转速等因素对BS-5所产絮凝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溶性淀粉是其良好的碳源,NaNO3位最佳氮源,最适宜培养时间为32h,培养温度为30℃,初始pH值为6~7,摇床转速为150r/min。在此条件下,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效率可高达97.5%。和其他微生物产生菌培养基相比较,BS-5培养基组成成分简单,价格低廉,培养时间短,可以减少生产时间和生产费用,可解决微生物絮凝剂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
关键词
环境生物学
微生物絮凝剂
筛选
培养条件
絮凝活性
Keywords
environmental biology
microbe flocculant
screen
cultivation condition
flocculating activity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铁屑流化床预处理—催化氧化—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有机硅废水
被引量:
18
3
作者
谢娟
胡筱敏
章一丹
机构
东北大学环境工程系
出处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4,共4页
文摘
采用铁屑流化床预处理、负载活性炭催化剂催化氧化和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有机硅废水。废水经铁屑流化床预处理后Cu2+的去除率达99.90%,COD去除率达23.9%;负载活性炭催化剂催化氧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催化剂质量浓度为0.5g/L,H2O2质量浓度为2400mg/L,不投加FeSO4,反应时间为60min,体系pH为3~4,COD去除率达82%。催化氧化后的废水经混凝沉淀处理,调节pH为8~9,可达标排放。
关键词
有机硅
铁屑
流化床
活性炭
催化氧化
混凝
废水处理
Keywords
organosilicon
iron shaving
fluidized bed
activated carbon
catalytic oxidation
coagulation
wastewater treatment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腐真菌降解经微电解预处理二硝基重氮酚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
9
4
作者
陈寿兵
张学才
徐灏龙
谢娟
机构
浙江省
环境
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安徽理工
大学
化工
系
东北大学环境工程系
出处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3-146,共4页
文摘
利用自行培养、驯化的白腐真菌,对经过微电解预处理的二硝基重氮酚(DDNP)废水进行了生物降解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微电解预处理后的DDNP废水(含CODCr467mg/L)经生化处理108h后,出水中CODCr在131mg/L左右,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其中的苯胺类、硝基类的去除率达到99.9%以上,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对试验所获得的时间序列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证明,白腐真菌降解经微电解预处理后的DDNP废水的反应为准一级动力学反应。
关键词
白腐真菌
DDNP
生物降解
DDNP废水
二硝基重氮酚
真菌降解
预处理
微电解
二级排放标准
CODCr
Keywords
While rot fungus DDNP Biodegradation
分类号
X78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基优化研究
被引量:
7
5
作者
崔丽
王业
胡筱敏
陈思
李健佳
机构
东北大学环境工程系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0-12,共3页
基金
沈阳市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项目(20040190)
文摘
利用单因子实验和部分因子实验对实验室保藏的产絮凝剂菌种C3的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C3菌所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MBFC3的絮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C3菌产MBFC3的最适培养基为:蔗糖1.0g,(NH4)2SO40.24g,FeSO40.10g,KH2PO40.40g,MgSO40.01g,NaCl0.02g,蒸馏水100mL,pH值自然。在此培养条件下,C3菌所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MBFC3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可达到99.1%。实验中还发现,培养基中(NH4)2SO4和NaCl的用量是影响MBFC3絮凝效果的显著因素。
关键词
环境生物学
微生物絮凝剂
培养基
优化
部分因子实验
Keywords
environmental biology
bioflocculant
culture medium
optimize
fractional factorial design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功能混合菌剂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研究
被引量:
10
6
作者
崔丽
张贤光
胡筱敏
机构
东北大学环境工程系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0-53,共4页
文摘
从菜园土壤及药材土壤土样中分离选育出以丝状菌为主的6株COD高效降解菌,与实验室保藏的2株絮凝剂产生菌构建混合菌剂,使菌剂同时具有降解污染物以及增强活性污泥沉降性和絮凝性的功能。以COD去除率、污泥指数和活性污泥絮凝性为指标,研究了混合菌剂各菌种接种量的配比。结果表明,该菌剂添加于活性污泥系统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可以使COD去除率从86.5%提高到94.5%,污泥指数从124下降到59.0,活性污泥絮凝性从0.358增加到0.530。研究表明,该多功能混合菌剂添加于活性污泥系统可以显著增强对模拟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
关键词
废水处理
混合菌剂
丝状菌
絮凝剂产生菌
生活污水
Keywords
waste water treatment
mixed microbes
filamentous alga
flocculant-producing strain
mixed home sewage
分类号
X703.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WAO催化剂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
7
7
作者
张永利
王承智
胡筱敏
机构
东北大学环境工程系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B06期87-89,共3页
文摘
催化湿式氧化技术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处理高浓度、有毒有害且难生物降解污染物的一种高级氧化技术。本文在检索了国内外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催化湿式氧化技术的最新进展、机理及动力学,总结了催化湿式氧化技术中催化剂的分类、组成、特点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以期对有关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最后肯定并展望了催化湿式氧化技术是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水处理技术。
关键词
湿式氧化
催化湿式氧化
催化剂
反应机理
动力学
Keywords
wet air oxidation
catalytic wet air oxidation
catalyst
reactive mechanisms
kinetics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凝聚—电气浮法处理活性黄印染废水
被引量:
7
8
作者
孙淑波
孙兆楠
胡筱敏
机构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东北大学环境工程系
出处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1-394,共4页
文摘
采用电凝聚—电气浮法处理活性黄模拟印染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正负极换向周期为6s、电解时间为50min、搅拌转速为1 000r/min、极板间距为1.0cm、电解电压为11V、硫酸钠溶液浓度为0.010mol/L的条件下,模拟废水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可达96%和83%以上。
关键词
电凝聚
电气浮
铝铁电极
活性黄X—R
印染废水
脱色
废水处理
Keywords
electrocoagulation
electroflotation
aluminium-ferro electrode
reactive yellow X-R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decolorization
wastewater treatment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的研究开发
被引量:
2
9
作者
康勇
姚鹏
孔新军
罗茜
胡筱敏
机构
天津
大学
化工学院
东北大学环境工程系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6-609,共4页
基金
国家"九五"攻关计划项目 (No 95 5 2 60 10 5 0 1)
文摘
根据减小孔径和改善接触滤饼侧的过滤介质孔隙结构有利于减轻介质污染的原则 ,利用凝固涂层的方法开发出一种具有良好防污性能的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它是以常规机织滤布为基布 ,复合一层微孔薄膜而成的。该复合滤材的微孔膜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酸碱能力 ,且与基布黏合良好 ,膜表面平滑且具有可控疏水性。复合滤布的孔径为 1 4 1~ 9 12 μm ,孔隙度为 5 9 33%~ 79 84 %。在过滤过程中 ,悬浮液中固体颗粒难以进入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的孔隙中 ,介质的抗污染能力良好 ,滤液浊度小 ,过滤速度稳定 ,且气耗量低。
关键词
微孔薄膜
复合过滤介质
开发
孔隙结构
介质污染
Keywords
filter media,contamination,micro-membrane,coating
分类号
TQ051.893 [化学工程]
TQ028.8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的过滤性能研究
被引量:
2
10
作者
康勇
魏巧莲
姚鹏
罗茜
胡筱敏
机构
天津
大学
化工学院
东北大学环境工程系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2-417,共6页
基金
国家"九五"攻关计划项目 (No .95 5 2 60 10 5 0 1)
文摘
对新型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的过滤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与传统机织滤布的相关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新型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具有极高的固体截留率、良好的抗堵塞性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在试验所考查的范围内 ,过滤介质的过滤速度稳定 ,基本不受过滤时间的影响 ;滤液浊度较低 ,基本不超过5 0mg/L ;新型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卸饼率高 ;气压过滤时的气耗量仅是普通机织滤布的 0 0 5 6~ 0 11倍。
关键词
微孔薄膜
复合过滤介质
过滤性能
机织滤布
抗堵塞性能
Keywords
micro-membrane,filter media,filtration,anti-clogging
分类号
TQ028.8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微孔薄膜及其复合过滤介质基本性能研究
被引量:
2
11
作者
康勇
孔新军
姚鹏
罗茜
胡筱敏
机构
天津
大学
化工学院
东北大学环境工程系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2-67,共6页
基金
国家"九五"攻关计划项目(No.95526010501)。
文摘
介绍了利用凝固涂层的技术研制出综合性能良好的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其中的薄膜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完全匹配基布的各种力学形变,且与基布黏合良好。说明了微孔薄膜的孔径可以人为控制.随不同的制膜条件孔径一般在1.41-9.12μm范围内变化,薄膜的孔隙度最小不低于52%,以及具有良好的耐酸碱能力和可控疏水性;同时,复合过滤介质的抗拉强度主要由基布承担,基布复合微孔薄膜后的经向、纬向断裂强度仅提高1.75%和2.38%,经向、纬向断裂伸长率提高7.14%和6.26%;复合滤布表面平整光滑,其最大静摩擦系数小于常规的机织滤布,且具有较高的透水能力。
关键词
微孔薄膜
过滤介质
制膜条件
力学性能
表面光滑程度
Keywords
micro - membrane, filter media, coating
分类号
TQ051.893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u(NO_3)_2在亚甲蓝湿式氧化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12
作者
张永利
胡筱敏
邢超
何爱玲
张磊
机构
东北大学环境工程系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3-46,共4页
文摘
用CWAO技术处理COD为2 000 mg/L的亚甲蓝水溶液。以Cu(NO3)2为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反应温度、压力及进水pH值对亚甲蓝水样COD去除率、脱色率、出水pH值的影响。实验表明,亚甲蓝的氧化效率随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反应温度及压力的升高而升高。然而,综合考虑亚甲蓝的氧化效率、试剂费用、设备成本及能量消耗,实验确定Cu(NO3)2的投加量以Cu2+计为150 mg/L,反应温度及压力分别为200℃和2.0 MPa。在酸性进水条件下,COD去除率随进水pH值的降低而升高;而在碱性进水条件下,COD去除率随进水pH值的升高而升高。pH值按COD去除率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3.87、11.23、5.507、.25、9.47,实验确定最佳进水pH值是3.87。在以上最佳的操作条件下,反应150 min,水样COD去除率达97.4%,脱色率达99.97%,出水pH值3.63。
关键词
环境工程
湿式氧化
亚甲蓝
Cu(NO3)2
Keywords
environmaental engineering
wet air oxidation
methylthionine chloride
Cu(NO3)2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脉冲电吸附技术深度脱氮及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
4
13
作者
金肇岩
胡筱敏
孙通
赵研
机构
东北大学环境工程系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871-287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78118)
文摘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氮素指标达不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的问题,采用脉冲开关电源代替了传统电吸附中的直流稳压电源,用活性炭粉末为吸附材料制备电极板,构建了脉冲电吸附反应装置.以NO 3^--N和NH 3-N的去除率为判据,比较了脉冲电吸附法和直流电吸附法在去除模拟废水中氮素的差异,结果表明,60min内,脉冲电吸附法有更高的去除效率,且在脉冲电场占空比50%、频率10^4Hz的条件下,氮素的去除率最高.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得知,在脉冲电场下,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取向更随机,相比于直流电场,水分子偶极矩的取向极化作用被弱化,减小了离子的传质阻力,从而提高离子迁移效率.
关键词
电容去离子
脉冲电场
占空比
频率
分子动力学模拟
Keywords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pulsed electric field
duty cycle
frequenc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分类号
X703.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滤饼渗透率的耦合渗流模型及测试方法
被引量:
5
14
作者
李海波
肖明
胡筱敏
机构
东北大学
安全
环境工程
系
江西金世纪冶金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27,30,共4页
基金
国家博士点基金
文摘
以流固耦合渗流理论为基础 ,建立了关于滤饼渗透性的数学模型 ,指出由试验确定滤饼渗透性归结为在数学上求解微分方程的反问题 ,并给出了试验数据的测试及计算方法。对不同性质的物料及相关操作因素的研究表明 :滤饼渗透性随应变呈指数变化 ,且在滤饼骨部不同高度上其变化程度不同 ;对压缩性较大的物料 ,滤饼变形对渗透性影响较明显 ,实践上可以选择压榨过滤 ,对压缩性较小的物料 ,实践上宜采用流体 (例如压缩空气 )驱赶滤饼孔隙中的残留水分 ,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滤饼水分 ;物料粒度分布对滤饼渗透性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
渗透率
滤饼
耦合渗流模型
测试方法
Keywords
permeability
porous medium
coupling influent filtration
分类号
TQ051.85 [化学工程]
TD926.22 [矿业工程—选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用淋洗法修复张士灌区Cd Pb污染沉积物的研究
李海波
李培军
孙铁珩
尹炜
可欣
王磊
余仁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李亮
董怡华
胡筱敏
张永利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铁屑流化床预处理—催化氧化—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有机硅废水
谢娟
胡筱敏
章一丹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白腐真菌降解经微电解预处理二硝基重氮酚废水的研究
陈寿兵
张学才
徐灏龙
谢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基优化研究
崔丽
王业
胡筱敏
陈思
李健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多功能混合菌剂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研究
崔丽
张贤光
胡筱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CWAO催化剂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张永利
王承智
胡筱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电凝聚—电气浮法处理活性黄印染废水
孙淑波
孙兆楠
胡筱敏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新型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的研究开发
康勇
姚鹏
孔新军
罗茜
胡筱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新型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的过滤性能研究
康勇
魏巧莲
姚鹏
罗茜
胡筱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新型微孔薄膜及其复合过滤介质基本性能研究
康勇
孔新军
姚鹏
罗茜
胡筱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Cu(NO_3)_2在亚甲蓝湿式氧化处理中的应用
张永利
胡筱敏
邢超
何爱玲
张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脉冲电吸附技术深度脱氮及分子动力学模拟
金肇岩
胡筱敏
孙通
赵研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滤饼渗透率的耦合渗流模型及测试方法
李海波
肖明
胡筱敏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