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论数字矿山——借力物联网保障矿山安全与智能采矿 被引量:248
1
作者 吴立新 汪云甲 +4 位作者 丁恩杰 朱旺喜 张瑞新 张申 王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7-365,共9页
在简要总结我国数字矿山建设成效的基础上,梳理了数字矿山内涵及其不同理解,讨论了自动采矿、遥控采矿、矿山物联网、感知矿山、智能采矿等相关概念及其与数字矿山的联系。结合采矿科技进步,采用数字化、信息化与自动化3条主线对数字矿... 在简要总结我国数字矿山建设成效的基础上,梳理了数字矿山内涵及其不同理解,讨论了自动采矿、遥控采矿、矿山物联网、感知矿山、智能采矿等相关概念及其与数字矿山的联系。结合采矿科技进步,采用数字化、信息化与自动化3条主线对数字矿山等概念进行了矩阵描述。指出: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是智能采矿的3项关键技术,数字化与信息化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矿山自动化;数字矿山是感知矿山与智能采矿的基础,感知矿山是智能采矿的保障。以当前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和金属矿无人采矿系统技术发展为例,明确了数字矿山借力物联网的新任务。并面向矿山安全与智能采矿,分析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数字矿山的5个主攻方向,即数字矿山集成平台、采矿模拟仿真系统、露天矿全自动化系统、井下定位与导航技术、采场环境智能感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矿山 物联网 感知矿山 智能矿山 智能采矿 矿山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矿山与智能感控的统一空间框架与精确时间同步问题 被引量:25
2
作者 吴立新 余接情 +2 位作者 胡青松 郭甲腾 刘善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84-1592,共9页
统一空间框架和精确时间同步是矿山协同监测的前提,也是数字矿山与智能感控的时空基础。通过分析数字矿山建设的现存问题与发展需求,剖析了数字矿山的空间对象、数据类型、空间坐标和应用系统,指出了建立数字矿山统一空间框架的必要性;... 统一空间框架和精确时间同步是矿山协同监测的前提,也是数字矿山与智能感控的时空基础。通过分析数字矿山建设的现存问题与发展需求,剖析了数字矿山的空间对象、数据类型、空间坐标和应用系统,指出了建立数字矿山统一空间框架的必要性;提出该框架须满足坐标兼容、矢栅整合2个条件;阐述了基于地球系统空间格网和矿山空间尺度建立该框架的基本思路。通过剖析矿山智能感控的目标对象、监测参数与时间同步性问题,指出了矿山精确时间同步的必要性;分析了矿山物联网时间同步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技术瓶颈,提出要充分顾及矿山传感器、传感网及反馈控制系统的性能,综合利用卫星同步、硬件同步和软件同步技术,创新发展矿山精确时间同步机制与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矿山 智能矿山 物联网 统一空间框架 精确时间同步 矿山协同监测 矿山智能感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钻孔雷达和数字摄像的动态勘察技术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钟声 王川婴 +2 位作者 吴立新 唐新建 王清远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85-991,共7页
结合目前最先进的数字钻孔成像与钻孔地质雷达技术,开展了以高速交通工程线路经过区域地质为对象的动态勘察技术研究,提出了基于钻孔雷达和数字摄像的动态勘察方法,并给出了动态勘察技术的定义、操作流程。通过对钻孔雷达数据与数字... 结合目前最先进的数字钻孔成像与钻孔地质雷达技术,开展了以高速交通工程线路经过区域地质为对象的动态勘察技术研究,提出了基于钻孔雷达和数字摄像的动态勘察方法,并给出了动态勘察技术的定义、操作流程。通过对钻孔雷达数据与数字摄像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两者的解译结果有许多相关性,可互为补充,钻孔图像中的结构特征与雷达图像中目标特征能够建立起直观的对应关系,为目标体解译创造了条件。并通过工程实践证明,基于钻孔雷达与数字摄像的动态勘察技术能较好地反映测试地区岩土体的形态特征,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雷达 数字摄像 动态勘察 综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 OLI数据的玉米冠层含水量反演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郑兴明 丁艳玲 +8 位作者 赵凯 姜涛 李晓峰 张世轶 李洋洋 武黎黎 孙建 任建华 张宣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85-3390,共6页
植被含水量是作物长势好坏的指示因子,利用遥感技术及时准确监测植被含水量对农业生产、作物估产和干旱状况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一代对地观测计划Landsat 8OLI传感器(Operational Land Imager,陆地成像仪),评价其植被含水量反演的... 植被含水量是作物长势好坏的指示因子,利用遥感技术及时准确监测植被含水量对农业生产、作物估产和干旱状况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一代对地观测计划Landsat 8OLI传感器(Operational Land Imager,陆地成像仪),评价其植被含水量反演的能力与局限性。首先,利用ProSail冠层模型模拟冠层光谱反射率数据集,分析OLI传感器的植被含水量敏感波段以及土壤背景对各波段反射率的影响,然后利用基于Landsat OLI影像计算的植被水分指数和2013年6月1日—8月14日期间采样的植被含水量数据,比较12种植被水分指数与地面实际采样的植被含水量的相关性,评价估算植被含水量的最佳植被水分指数。结果表明:OLI传感器的红、近红外和两个短波红外对植被含水量敏感,其中近红外波段最为敏感;在低植被覆盖度时,土壤背景反射率的太阳辐射将达到光谱传感器影响植被水分指数与植被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利用ProSail模拟干湿土壤背景反射率结果也表明土壤背景对植被冠层反射率的影响很大;引入优化土壤调整植被指数(OSAVI)去除土壤背景对植被水分指数的影响;在12种植被水分指数中,MSI2与植被含水量的拟合关系最好(R2=0.948),植被含水量的平均拟合误差为0.52kg·m-2;在植被生长晚期即植被含水量大于2kg·m-2时,各植被水分指数出现饱和情况,植被含水量的估算结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含水量 LANDSAT 8 植被水分指数 ProSai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OT-VGT NDVI的矿区植被遥感监测方法 被引量:36
5
作者 马保东 陈绍杰 +1 位作者 吴立新 刘善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87,共4页
以SPOT-VGT NDVI为遥感数据源,结合中国北方矿区环境特点,研究矿区植被和土地荒漠化的遥感监测方法,包括时间序列数据合成、植被变化趋势分析和土地荒漠化分级3方面。对每个像素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线性拟合,据直线斜率将NDVI变化程... 以SPOT-VGT NDVI为遥感数据源,结合中国北方矿区环境特点,研究矿区植被和土地荒漠化的遥感监测方法,包括时间序列数据合成、植被变化趋势分析和土地荒漠化分级3方面。对每个像素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线性拟合,据直线斜率将NDVI变化程度分为7级;依据NDVI转换得到的植被覆盖度,将矿区土地荒漠化程度分为5级。以中国西北神东矿区为例,对该文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环境 SPOT-VGT NDVI 植被覆盖度 动态监测 数字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型硬件构架的新一代GIS基础并行算法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吴立新 杨宜舟 +5 位作者 秦承志 张树清 张立强 方金云 孙文彬 刘善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共8页
随着减灾应急、流域模拟、智能交通、宏观规划、区域发展等大型地学问题的不断涌现,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的数据量和计算规模不断扩大,而主流GIS仍以串行计算为基础框架,不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前新型硬件构架(单机多核、多机多核、集群... 随着减灾应急、流域模拟、智能交通、宏观规划、区域发展等大型地学问题的不断涌现,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的数据量和计算规模不断扩大,而主流GIS仍以串行计算为基础框架,不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前新型硬件构架(单机多核、多机多核、集群等)计算机资源的能力,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规模与高效需求。该文在分析了基础地理算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按计算数据的关联性将基础地理算法的计算特征分为本地计算、邻域计算、区域计算和全局计算,按计算过程的资源消耗分为数据密集型、计算密集型和I/O密集型,提出了相应的并行计算策略,包括串行算法的并行改造、并行算法的性能提升和并行算法的创新设计等。进而研发了面向新型硬件构架的新一代GIS的基础地理并行计算算法库和中间件,并已集成到国产高性能GIS平台——HiGIS中,将会促进我国GIS研究、技术、系统和应用的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件构架 并行算法 矢量 栅格 高性能 Hi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DVI-ST双抛物线特征空间的冬小麦旱情遥感监测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英 马保东 +1 位作者 吴立新 林亚卫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63,共9页
以河南省冬小麦旱情遥感监测为例,利用MODIS/AQUA卫星产品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叶面积指数(LAI)和地表温度(ST)数据,分析了NDVI-ST和EVI-ST的特征空间,发现NDVI-ST和EVI-ST的特征空间具有双抛物线型特征。将... 以河南省冬小麦旱情遥感监测为例,利用MODIS/AQUA卫星产品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叶面积指数(LAI)和地表温度(ST)数据,分析了NDVI-ST和EVI-ST的特征空间,发现NDVI-ST和EVI-ST的特征空间具有双抛物线型特征。将其与三角形NDVI-ST、EVI-ST及LAI-ST特征空间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得到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数据与土壤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揭示双抛物线型NDVI-ST特征空间能更好地反映地表10 cm土壤水分状况。以双抛物线型NDVI-ST特征空间得到的TVDI作为旱情遥感监测指标,评估了2011-02-26~2011-05-16河南省冬小麦旱情,并与当地气象站降雨数据对比,揭示了2011年春天河南省旱情发展的总体时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旱情 遥感监测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双抛物线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破裂失稳声发射监测频段信息识别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祥鑫 张艳博 +1 位作者 梁正召 刘善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6-1105,共10页
首先对声发射信号进行分频处理,分析岩石损伤破裂演化过程中声发射信号频段分布规律。根据岩石断裂模式与声发射频率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证明了岩石破裂监测中声发射前兆优势频段的存在,进一步构建前兆优势频段的计算方法,确定声发射监... 首先对声发射信号进行分频处理,分析岩石损伤破裂演化过程中声发射信号频段分布规律。根据岩石断裂模式与声发射频率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证明了岩石破裂监测中声发射前兆优势频段的存在,进一步构建前兆优势频段的计算方法,确定声发射监测岩石破裂的最优短临预报参数。通过开展花岗岩圆形隧洞模型水平卸荷试验,分析整个过程的声发射信号,寻找前兆优势频段,以此验证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方向卸荷瞬间,隧洞两壁发生劈裂破坏,频段(31.25~62 k Hz)的小波能量占比达73%以上。临近最终破裂,频段(7.8125~15.625 k Hz)变能系数CD6?由前一刻的0.5突增到15,具有典型的灾变响应特征,可以确定该频段为声发射前兆优势频段。选择CD6??作为宏观破裂的短临预报参数,再结合临近最终破裂前声发射主频在频段(90~105 k Hz)和(13~20 k Hz)所出现的响应突现规律,可以为预测花岗岩圆形隧洞模型的失稳破坏提供预警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声发射 频率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胁迫条件下茄子叶片理化参数与光谱特征差异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马保东 徐奥 +2 位作者 方丹梅 李兴春 吴立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0,共4页
以茄子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培养的方式,研究干旱胁迫和铜胁迫对茄子叶片的理化参数和光谱红边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与铜胁迫均会导致叶片叶面积和含水量减小,但干旱胁迫导致叶片叶绿素含量上升,铜胁迫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两种胁迫... 以茄子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培养的方式,研究干旱胁迫和铜胁迫对茄子叶片的理化参数和光谱红边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与铜胁迫均会导致叶片叶面积和含水量减小,但干旱胁迫导致叶片叶绿素含量上升,铜胁迫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两种胁迫均会导致整体光谱反射率、红边斜率下降,但干旱胁迫使红边位置发生红移9nm,铜胁迫使红边位置发生蓝移7nm。因此,叶绿素与光谱红边位置可以作为识别铜胁迫与干旱胁迫的关键参数。该研究对有效利用高光谱遥感进行精准农业管理与生态环境监测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铜胁迫 理化参数 光谱特征 红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高分一号数据估算草地植被覆盖度方法研究——以呼伦贝尔草原露天煤矿区为例 被引量:25
10
作者 蔡宗磊 包妮沙 刘善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38,44,F0002,共9页
为了探讨与分析国产高分一号(GF-1)数据在北方露天煤矿区草地植被覆盖度估测中的精度及适用性,该文基于GF-1与SPOT6多光谱影像数据,以多个植被指数为自变量,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支持向量机(SVM)回归3种模型对区内... 为了探讨与分析国产高分一号(GF-1)数据在北方露天煤矿区草地植被覆盖度估测中的精度及适用性,该文基于GF-1与SPOT6多光谱影像数据,以多个植被指数为自变量,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支持向量机(SVM)回归3种模型对区内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结合野外同步实地植被样方数据,对比分析不同估算模型的精度及适宜性,并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多尺度交叉建模的误差传播,分析空间分辨率不同对植被覆盖度估测的精度影响。结果表明:GF-1数据基于增强型植被指数的SVM回归模型(R^2=0.8149,RPD=2.336,RMSE=8.694%)与SPOT6数据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SVM回归模型(R^2=0.8755,RPD=2.870,RMSE=7.032%)估算效果较好。不同分辨率数据交叉传递过程中SVM回归模型的精度高于PLS回归模型。因此,基于GF-1数据构建的SVM回归模型可以高精度地估算区域草地植被覆盖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1卫星 SPOT6卫星 草地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PLS回归 SVM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大样方数据及国产卫星反演草地植被覆盖度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蔡宗磊 苗正红 +3 位作者 常雪 刘艳慧 郝刚 何龙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31-1440,共10页
受开垦、采矿等人类活动影响,草原出现退化甚至沙化,监测其植被覆盖度对于揭示草地的分布状况与空间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无人机大样方数据与国产高分一号(GF-1)数据作为数据源,结合野外同步数码相机获取的数据,应用支持向量机(... 受开垦、采矿等人类活动影响,草原出现退化甚至沙化,监测其植被覆盖度对于揭示草地的分布状况与空间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无人机大样方数据与国产高分一号(GF-1)数据作为数据源,结合野外同步数码相机获取的数据,应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建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植被覆盖度反演模型(数码相片—无人机大样方数据植被覆盖度估算模型,无人机大样方数据—GF-1数据植被覆盖度估算模型),探讨国产GF-1卫星结合无人机大样方估算草原植被覆盖度的方法。结果表明,基于SVM模型的GF-1数据结合无人机大样方计算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oil-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SAVI)具有较高的精度(判定系数R 2=0.97,相对分析误差RPD=4.86,均方根误差RMSE=3.23),因此基于无人机大样方数据结合GF-1数据可以准确、快速地反演草地覆盖度,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估算整个草原的植被覆盖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植被覆盖度 高分一号数据 无人机 数码相机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大样方草地植被覆盖度及生物量估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刘艳慧 蔡宗磊 +1 位作者 包妮沙 刘善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23-2032,共10页
为了探讨与分析无人机大样方估算草地植被覆盖度的可行性及植被覆盖度与生物量的相关性,利用大疆Phantom3Professiona无人机获取呼伦贝尔草甸草原60 m×60 m大样方数据,利用开关中值滤波及基于维纳滤波的小波变换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 为了探讨与分析无人机大样方估算草地植被覆盖度的可行性及植被覆盖度与生物量的相关性,利用大疆Phantom3Professiona无人机获取呼伦贝尔草甸草原60 m×60 m大样方数据,利用开关中值滤波及基于维纳滤波的小波变换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并用直方图均衡化进行图像增强,构建过绿指数与颜色指数,根据最大熵原理,建立植被覆盖度与背景的双阈值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寻找最佳分割阈值,从而估算草地植被覆盖度。结合野外同步实地照相法获取1 m×1 m样方数据,利用t检验及计算均方根误差验证基于无人机大样方估算草地植被覆盖度的精度。结果表明,利用过绿植被指数基于遗传算法的最大熵法估算无人机大样方草地植被覆盖度的精度较高(t检验P值为0.272,均方根误差为6.635 6);株高及覆盖度的交叉变量构建的拟合方程效果(R2为0.853 6,RMSE为2.442 0g·m-2,估算精度为83.41%)优于单一变量拟合方程。利用无人机数据及最大熵-遗传算法不仅可以快速、准确、高效地获取植被地面信息,同时也可以为遥感估算植被覆盖度提供地面验证,从而提高植被覆盖度估算模型的精度及模型验证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植被覆盖度 生物量 无人机 大样方 最大熵法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巷工程三维建模及无缝开挖模拟技术 被引量:15
13
作者 车德福 殷作如 +2 位作者 张瑞玺 鲁远杰 管大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8-552,共5页
针对前人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井巷工程无缝快速开挖新方法。该方法地质模型采用广义三棱柱(GTP)构建,并借助"最小顶点标识法"将地质模型转换为三角形集合组成的边界表示模型;井巷工程模型则采用"断面构模法"直接... 针对前人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井巷工程无缝快速开挖新方法。该方法地质模型采用广义三棱柱(GTP)构建,并借助"最小顶点标识法"将地质模型转换为三角形集合组成的边界表示模型;井巷工程模型则采用"断面构模法"直接构建成三角形集合的边界表示建模,地质体模型与井巷工程模型通过三角形间的优化局部层次求交算法,实现了井巷工程快速无缝开挖模拟及空间分析。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快速可靠,能够满足数字矿山对井巷工程设计及空间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模型 广义三棱柱(GTP) 井巷工程模型 局部层次求交 无缝开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OT卫星NDVI数据的神东矿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81
14
作者 吴立新 马保东 刘善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17-1222,共6页
利用SPOT-4/5卫星的NDVI遥感数据,采用沙化土地分级变化检测与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对神东矿区1999—2008年植被覆盖和土地沙化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揭示了10 a来神东矿区的植被覆盖指数值整体呈增加趋势,矿区内绝大部分地表植被覆盖得到... 利用SPOT-4/5卫星的NDVI遥感数据,采用沙化土地分级变化检测与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对神东矿区1999—2008年植被覆盖和土地沙化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揭示了10 a来神东矿区的植被覆盖指数值整体呈增加趋势,矿区内绝大部分地表植被覆盖得到改善,其中明显改善区面积达82.13%,退化区面积不足1%;矿区沙漠化情况整体有所好转,重度沙漠化区面积比由88.33%下降到23.56%.结合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与实效分析,表明SPOT-4/5卫星的NDVI数据可用于中国西北地区大型煤矿区植被覆盖变化和土地沙化监测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植被覆盖 土地沙化 矿区环境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状不良地质体钻孔雷达响应特征——围岩及充填效应正演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钟声 王川婴 +2 位作者 吴立新 唐新建 王清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91-1195,共5页
钻孔地质雷达探测是一种有效获取高分辨率深部岩体信息的井中地球物理方法。针对钻孔地质雷达探测工作中常见的空洞、岩溶和地下埋藏物等点状不良地质体,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对岩土体内点状不良地质体围岩介质和充填状况进行... 钻孔地质雷达探测是一种有效获取高分辨率深部岩体信息的井中地球物理方法。针对钻孔地质雷达探测工作中常见的空洞、岩溶和地下埋藏物等点状不良地质体,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对岩土体内点状不良地质体围岩介质和充填状况进行了雷达响应正演研究,分析了这些点状不良地质体围岩介质和充填状况对钻孔地质雷达反射信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围岩与空洞内充填物的相对介电常数相对值,决定着雷达反射剖面信号的强弱对比,介电常数相对值较大时,更易确定目标地质体的前、后部界面位置,而低阻围岩的雷达波信号大部分被围岩介质吸收,通过单孔反射方法几乎不可能探测到空洞的存在。通过反射信号强度和正负相反射特性及其强弱变化,可以定性地判断空洞内填充物质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地质雷达 时域有限差分 围岩介质 充填状况 点状不良地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实现拓扑关系高效并行计算的矢量数据划分方法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宜舟 吴立新 +2 位作者 郭甲腾 李志锋 刘善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29,共5页
分析了拓扑关系并行算法的特点,为实现拓扑关系并行计算进程间的任务均衡与负载均衡,提出了一种矢量目标集的数据均衡划分方法,基于该划分方法设计了拓扑关系并行算法并测试了算法性能。测试表明:利用该方法可实现进程间计算负载的高度... 分析了拓扑关系并行算法的特点,为实现拓扑关系并行计算进程间的任务均衡与负载均衡,提出了一种矢量目标集的数据均衡划分方法,基于该划分方法设计了拓扑关系并行算法并测试了算法性能。测试表明:利用该方法可实现进程间计算负载的高度均衡与数据负载的基本均衡,加速比随进程数基本呈线性增长,算法并行效率基本不随进程数增加而衰减,基本稳定在80%。该方法为面向单机多核、众核和高性能集群环境下的海量数据拓扑关系分析软件的开发与服务提供一种高效的矢量数据划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关系 并行计算 数据划分 负载均衡 任务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影像纹理分维变化的灾害自动识别方法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吴鹏天昊 吴立新 +2 位作者 沈永林 许志华 王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3,F0002,共6页
目前遥感变化检测主要是人机交互式目视解译,不能满足灾害自动识别尤其是卫星在轨变化检测自动化的新要求,亟须研究遥感影像变化自动检测算法,以实现灾害遥感自动识别。该文将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多尺度格网分割与纹理分维变化比较... 目前遥感变化检测主要是人机交互式目视解译,不能满足灾害自动识别尤其是卫星在轨变化检测自动化的新要求,亟须研究遥感影像变化自动检测算法,以实现灾害遥感自动识别。该文将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多尺度格网分割与纹理分维变化比较相结合,提出基于高分影像纹理分维单调变化(Texture Fractal MonotonousChange,TFMC)的灾害自动识别方法。通过计算和对比不同格网分割尺度下前后两期高分影像的纹理分维变化及其空间分布,并基于纹理分维变化单调性准则,可自动检测并识别灾区范围。以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海啸灾区的Worldview 0.5m全色影像为例,进行实验研究,表明MTFC方法无需人工干预即可根据纹理分形单调下降(当前减先前)可靠地识别出海水淹没区和密集房屋损毁区。经进一步优化,MTFC方法可望发展为高分遥感卫星在轨变化检测及灾害链聚焦监测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遥感 高分影像 纹理分维 单调性 多尺度格网 变化检测 自动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化矿区地下采矿对地表土壤湿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英 吴立新 +2 位作者 岳辉 马保东 孟哲哲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7-202,共6页
为探索煤炭地下开采是否对地表土壤湿度产生影响,以典型的荒漠化矿区神东矿区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土壤湿度监测指数和尺度化土壤湿度监测指数的基础上,通过消除遥感数据时相差异的影响,基于矿区两期遥感影像数据,反演得到研究区土壤湿度... 为探索煤炭地下开采是否对地表土壤湿度产生影响,以典型的荒漠化矿区神东矿区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土壤湿度监测指数和尺度化土壤湿度监测指数的基础上,通过消除遥感数据时相差异的影响,基于矿区两期遥感影像数据,反演得到研究区土壤湿度分布图,从矿井尺度上分析地下煤炭开采对神东矿区9个矿井的地表土壤湿度的影响,并利用实地调查土壤湿度数据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地下煤炭开采活动对大柳塔、活鸡兔、锦界、榆家梁、石圪台、补连塔等矿井浅层土壤湿度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采区土壤湿度小于非采区,与实地调查结果相吻合;上湾-尔林兔、乌兰木伦、哈拉沟矿井浅层土壤湿度并未受到地下采煤活动的显著影响。实践表明,开展植被建设、加强矿井水的循环利用等手段可以部分消除采矿活动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矿区 土壤湿度 采矿扰动 煤炭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质建模中地层错断处自动构建的新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车德福 吴立新 殷作如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05-1309,共5页
针对断层等因素破坏了地层连续性形成的地层错断而造成钻孔控制数据缺失情况,以及现有地层错断处三维建模方法的不足,基于广义三棱柱(GTP)提出一种新的处理方法——局部虚拟建模钻孔法(LVMB).该方法主要分为3步进行:①确定需要在之间插... 针对断层等因素破坏了地层连续性形成的地层错断而造成钻孔控制数据缺失情况,以及现有地层错断处三维建模方法的不足,基于广义三棱柱(GTP)提出一种新的处理方法——局部虚拟建模钻孔法(LVMB).该方法主要分为3步进行:①确定需要在之间插入LVMB的2个界限三角形;②在这2个界限三角形相应的3条边之间自动插入LVMB;③构建2个界限三角形之间的地层模型.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相对准确地自动进行地层错断处的三维建模,扩展基于GTP体元三维地质建模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地层错断 广义三棱柱(GTP) 界限三角形 数字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籍数据库点线拓扑一致性并行检查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宜舟 吴立新 +1 位作者 郭甲腾 刘善军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46,共7页
针对拓扑检查算法复杂、计算量大,串行计算已远不能满足海量地籍数据高效拓扑检查需求的问题,在分析了点线拓扑关系的并行特点基础上,将界址点的数据划分方法与界址线的Q&R空间索引方法相结合,实现了界址点与界址线的并行拓扑计算... 针对拓扑检查算法复杂、计算量大,串行计算已远不能满足海量地籍数据高效拓扑检查需求的问题,在分析了点线拓扑关系的并行特点基础上,将界址点的数据划分方法与界址线的Q&R空间索引方法相结合,实现了界址点与界址线的并行拓扑计算。用某地区实际的界址点集与界址线集对点线拓扑并行检查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并行检查算法的并行效率随着进程数的增加而有所衰减,但稳定在30%以上,加速比达到5以上,且相比于Arc GIS效率提升了30倍以上。并行检查方法以工具的方式集成应用于高性能地理计算平台中,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籍数据库 拓扑关系 数据质量 并行计算 高性能地理计算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