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据库知识发现技术在材料工程专家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好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4,共4页
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技术是80年代末被人正式提出的,它对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工智能处理数据的要求和克服传统专家系统的困难提供了光明的前景。介绍了该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其在材料专家系统中的实现与应用。
关键词 数据库 专家系统 材料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8
2
作者 唐春安 傅宇方 +1 位作者 林鹏 孙旭东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73-378,共6页
利用一个材料破坏过程分析程序 MFPA^(2D)系统,研究了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破坏过 程.研究表明,对于非均匀脆性材料而言,纤维与基体的强度、弹性模量比及纤维的弹塑性性 质对宏观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有很大的影响,数值模拟再... 利用一个材料破坏过程分析程序 MFPA^(2D)系统,研究了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破坏过 程.研究表明,对于非均匀脆性材料而言,纤维与基体的强度、弹性模量比及纤维的弹塑性性 质对宏观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有很大的影响,数值模拟再现了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变形、破坏 全过程,包括纤维的止裂与桥连作用及微裂纹的萌生、扩展直至最终宏观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 非均匀性 破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对Al2O3/Ni复合材料相界面润湿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继光 孙旭东 李荣久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74-277,共4页
以无压烧结方式制备了Al2O3/20%Ni(Ti)(体积分数)复合材料.通过分析Ti元素的分布状态,研究了Ti添加剂对Al2O3/20%Ni复合材料相界面润湿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Ti元素集中分布在Al2O... 以无压烧结方式制备了Al2O3/20%Ni(Ti)(体积分数)复合材料.通过分析Ti元素的分布状态,研究了Ti添加剂对Al2O3/20%Ni复合材料相界面润湿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Ti元素集中分布在Al2O3/Ni相界面附近,并通过促进相界面润湿,强化相界面结合而显著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成分范围内,随Ti含量增加,三点弯曲强度提高,而断裂韧性在3%Ti(质量百分数)时具有最大值,为6.2MPam12.断口形貌分析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相界面 力学性能 三氧化二铝 润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二元系α/γ相平衡 被引量:1
4
作者 秦高梧 郝士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66-269,共4页
利用合金平衡处理与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及定量金相分析技术测定了Ti-Al二元系α/γ相平衡成分,明确了(α+γ)相区结构.结果表明,在1300℃下不存在β与γ相的相平衡关系.该结论与McCulough等人利用高温X射... 利用合金平衡处理与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及定量金相分析技术测定了Ti-Al二元系α/γ相平衡成分,明确了(α+γ)相区结构.结果表明,在1300℃下不存在β与γ相的相平衡关系.该结论与McCulough等人利用高温X射线衍射的测定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γ相平衡 合金平衡处理 钛铝合金 相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系超导体原始粉末的化学吸附行为
5
作者 毛传斌 周廉 孙祥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693-697,共5页
用傅氏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不同方法制备的Bi系超导体原始粉末研磨过程中;自环境气相中的化学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空气中研磨,粉末化学吸附空气中的CO2和H2O在氩气中研磨则无化学吸附现象.用Bi系超导体晶体结构的特征分析... 用傅氏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不同方法制备的Bi系超导体原始粉末研磨过程中;自环境气相中的化学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空气中研磨,粉末化学吸附空气中的CO2和H2O在氩气中研磨则无化学吸附现象.用Bi系超导体晶体结构的特征分析了吸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体 粉末 吸附 铋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YAG烧结工艺及铝钇比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宁 茹红强 +2 位作者 吴进怡 于文鑫 孙旭东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17-419,共3页
为了确定形成YAG(Y3Al5O12 )的最佳Al2 O3 与Y2 O3 的摩尔比和SiC/YAG陶瓷复合材料的烧结工艺 ,以Al2 O3、Y2 O3 和SiC为原料 ,利用机械混合法和无压烧结工艺研究了SiC/YAG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参数 ,并研究了烧结工艺及Al2 O3 与Y2 ... 为了确定形成YAG(Y3Al5O12 )的最佳Al2 O3 与Y2 O3 的摩尔比和SiC/YAG陶瓷复合材料的烧结工艺 ,以Al2 O3、Y2 O3 和SiC为原料 ,利用机械混合法和无压烧结工艺研究了SiC/YAG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参数 ,并研究了烧结工艺及Al2 O3 与Y2 O3 的摩尔比对材料的物相组成、密度、抗弯强度和维氏硬度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在烧结过程中由于氧化铝的挥发 ,形成YAG相的铝钇摩尔比并非理论值 1.6 7,而是发生偏离 ,当烧结工艺为 185 0℃ ,30min时 ,形成YAG相的最佳铝钇摩尔比为 1.5 ,材料的抗弯强度为42 4.4MPa ,维氏硬度为 2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YAG 陶瓷复合材料 烧结工艺 性能 铝钇比 SIC 氧化钇 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处理制备多孔钛表面磷灰石涂层 被引量:5
7
作者 梁芳慧 周廉 王克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5-489,共5页
本文中采用化学方法制备多孔钛表面磷灰石涂层。多孔钛样品经HCl+H2 SO4 混合溶液及NaOH水溶液处理后 ,表面形成氧化钛及钛酸钠层。在过饱和Ca P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 ,磷灰石涂层沉积到多孔钛的表面。涂层由片状的垂直于金属表面的磷灰石... 本文中采用化学方法制备多孔钛表面磷灰石涂层。多孔钛样品经HCl+H2 SO4 混合溶液及NaOH水溶液处理后 ,表面形成氧化钛及钛酸钠层。在过饱和Ca P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 ,磷灰石涂层沉积到多孔钛的表面。涂层由片状的垂直于金属表面的磷灰石和OCP结晶组成 ,不含CO3基团。涂层的Ca P比约为 1 4 6左右 ,小于羟基磷灰石的Ca P化学计量比。涂层厚度约 5 0 μm ,涂层后多孔钛的最大孔径约为 15 0 μm ,可以满足临床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处理 制备 多孔钛表面磷灰石涂层 机械性能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陶瓷中颗粒的溶解──析出生长机制动力学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群 王文忠 张洪绪李规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5期490-494,共5页
推导出金属陶瓷中颗粒的溶解-析出生长机制动力学公式.由小颗粒的溶解动力学及大颗粒的生长动力学两个函数式描述金属陶瓷烧结过程中与动力学过程有关的诸因素,包括:元素的扩散系数、颗粒间的浓度梯度、有效扩散面积、颗粒的平均尺... 推导出金属陶瓷中颗粒的溶解-析出生长机制动力学公式.由小颗粒的溶解动力学及大颗粒的生长动力学两个函数式描述金属陶瓷烧结过程中与动力学过程有关的诸因素,包括:元素的扩散系数、颗粒间的浓度梯度、有效扩散面积、颗粒的平均尺寸及颗粒数.动力学公式表明:小颗粒的溶解及大颗粒的长大数率同扩散系数、浓度梯度及有效扩散面积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 颗粒 生长 动力学 溶解 析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离心铸造液态金属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6
9
作者 贾光霖 张国志 +1 位作者 康进武 高允彦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6期610-614,共5页
对电磁离心铸造新工艺的原理、液态金属的受力特点和运动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建立了该工艺条件下液态金属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
关键词 电磁离心铸造 运动规律 液态金属 离心铸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体成型非同时三次加压与保压脱模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绍周 王启明 杜永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4期401-403,共3页
论述了机械式自动压机自动成型的工艺过程,及其非同时三次加压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克服压块脱膜弹性后效的保压脱模工作方式及其结构原理.
关键词 机械式自动机 保压脱模 粉末成型 粉末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P板长度对混凝土加固梁破坏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娟霞 朱万成 +1 位作者 唐春安 郭献章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95-1498,共4页
用数值试验方法分析了破坏过程中FRP板中的应力传递过程,即从FRP承担拉应力起,到应力增大直至最后失去承载力.通过对粘贴不同FRP板长度对于加固后结构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的分析,可以看出FRP板的长度直接影响结构破坏时的极限应变.在适当... 用数值试验方法分析了破坏过程中FRP板中的应力传递过程,即从FRP承担拉应力起,到应力增大直至最后失去承载力.通过对粘贴不同FRP板长度对于加固后结构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的分析,可以看出FRP板的长度直接影响结构破坏时的极限应变.在适当的范围内,FRP板的加固长度越大,梁的极限应变和梁的韧性越大,FRP板中承担的拉应力和外荷载位移越大,混凝土梁破坏时底部产生的裂缝越多;FRP板越短,越容易产生剥离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试验 混凝土裂纹 变形与破坏 FRP板长度 破坏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高岭土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瑞杰 杨连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4-126,共3页
将丙烯酸和高岭土等通过聚合反应制备出一种能吸附重金属离子的高性能树脂,为了研究该树脂对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状况,研究了该树脂对Cu2+、Ni2+和Pb2+三种重金属离子分别在不同pH值溶液中,以及在同一溶液中的吸附状况。结果表明,该树... 将丙烯酸和高岭土等通过聚合反应制备出一种能吸附重金属离子的高性能树脂,为了研究该树脂对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状况,研究了该树脂对Cu2+、Ni2+和Pb2+三种重金属离子分别在不同pH值溶液中,以及在同一溶液中的吸附状况。结果表明,该树脂对金属离子的吸附随pH值的改变而改变,并且差别很大;在同一溶液中,和其他二种金属离子比较,该树脂对Cu2+的吸附量最大,这为该树脂对不同的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吸附和分离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性树脂 吸附 重金属离子 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铁镀层沉积织构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庆伦 刘沿东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1-22,共2页
主要研究了在不同的电镀工艺条件下,电沉积铁镀层的微观组织特点及织构演化规律。对镀层中的应力状态进行了分析,将应力对织构形成的影响因素加以充分考虑,并在此基础上,恰当地解释了纯铁镀层中的(211)丝织构的形成机理。同时,... 主要研究了在不同的电镀工艺条件下,电沉积铁镀层的微观组织特点及织构演化规律。对镀层中的应力状态进行了分析,将应力对织构形成的影响因素加以充分考虑,并在此基础上,恰当地解释了纯铁镀层中的(211)丝织构的形成机理。同时,研究了表面能变化对沉积织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镀层 织构 应力 电镀 镀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铜在BTA中形成的表面膜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贺春林 孙秋霞 韩文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5期525-528,共4页
利用伏安法、椭圆偏振法和XPS法对黄铜在BTA中形成的表面化学转化膜的成分、结构、厚度及导电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面膜属半导体,膜易被击穿;膜层为双层结构。
关键词 黄铜 化学转化膜 苯并二氮唑 表面膜 缓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2+),Cr^(3+)共掺杂SrAl_(12)O_(19)发光体的发光性质及能量传递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瑞霞 张家骅 +5 位作者 郝振东 张霞 刘自然 齐西伟 李明亚 韩秀梅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8-731,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Eu2+,Cr3+单掺杂及共掺杂的SrAl12O19发光体,研究了它的发光性质和能量传递动力学过程。Eu2+的5d→4f发射峰位于400 nm,与Cr3+位于350~450 nm波长范围的4A2→4T1的吸收带有显著的光谱重叠,有利于Eu2+→Cr3+的能量...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Eu2+,Cr3+单掺杂及共掺杂的SrAl12O19发光体,研究了它的发光性质和能量传递动力学过程。Eu2+的5d→4f发射峰位于400 nm,与Cr3+位于350~450 nm波长范围的4A2→4T1的吸收带有显著的光谱重叠,有利于Eu2+→Cr3+的能量传递发生,从而将来自于Eu2+离子的紫光转换为Cr3+的深红光发射。在共掺杂的样品中,当激发Eu2+时观察到Cr3+离子的2E→4A2红色线谱发射。当监测该红色线谱发射时,激发光谱中包含有Eu2+的吸收,证明了在SrAl12O19体系中Eu2+→Cr3+能量传递的存在。能量传递导致Eu2+的荧光寿命随Cr3+浓度的增加而缩短,计算表明能量传递效率随Cr3+浓度增加而提高,当Cr3+浓度为5%时能量传递效率可达到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发光粉 能量传递 EU2 +Cr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91铝锂合金织构
16
作者 王福 蒋君祥 刘燕声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70-273,共4页
铝锂合金材料性能的各向异性主要是由于织构存在而形成的.因此,根据作者于1994年提出的从一张完整极图计算ODF的最大熵技术,测算了2091铝锂合金,在冷轧和退火过程中织构变化.该技术的极图测算量小,精度较高,准确可靠... 铝锂合金材料性能的各向异性主要是由于织构存在而形成的.因此,根据作者于1994年提出的从一张完整极图计算ODF的最大熵技术,测算了2091铝锂合金,在冷轧和退火过程中织构变化.该技术的极图测算量小,精度较高,准确可靠.样品采用组合试样.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冷轧时形成较强的(121)[234]织构;退火过程中,再结晶织构类型和漫散范围没有明显改变,只是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锂合金 定整极图 最大熵 织构 三维取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异点弧线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17
作者 梅瑞斌 李长生 刘相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3-536,共4页
在入口端剪切面附近采用弧线圆滑过渡来处理刚塑性有限元求解板材轧制过程的第一类奇异点,开发了二维刚塑性有限元求解程序.依据实际轧制数据对速度场、轧制力、迭代步数及收敛性能进行了求解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方法和弧线法计算的轧制... 在入口端剪切面附近采用弧线圆滑过渡来处理刚塑性有限元求解板材轧制过程的第一类奇异点,开发了二维刚塑性有限元求解程序.依据实际轧制数据对速度场、轧制力、迭代步数及收敛性能进行了求解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方法和弧线法计算的轧制力和实测值吻合良好,计算误差小于10%;弧线法能够反映奇异点附近的速度变化,较好抑制了奇异性产生;相比传统方法,弧线法平均迭代步数减少约26%,稳定性提高约55%,有利于在线快速稳定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塑性有限元 奇异点 轧制 弧线 迭代步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硅锰母合金烧结钢机理研究
18
作者 李萍 李喜孟 杨宗坡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0-72,共3页
研究了 Fe-6.5% SM-0 .4 % C合金 ,在 12 0 0℃ ,分别保温不同时间的烧结过程 .分析了烧结水淬试样的金相组织及合金元素 Mn的吸收电子像 .结果表明 ,随着烧结时间的延长 ,Mn元素有良好的扩散均匀性 ,烧结过程可大致分为固 -固两相、固 ... 研究了 Fe-6.5% SM-0 .4 % C合金 ,在 12 0 0℃ ,分别保温不同时间的烧结过程 .分析了烧结水淬试样的金相组织及合金元素 Mn的吸收电子像 .结果表明 ,随着烧结时间的延长 ,Mn元素有良好的扩散均匀性 ,烧结过程可大致分为固 -固两相、固 -液两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表面张力 母合金 粉末冶金 烧结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8Al深冲钢板塑性应变比的预估
19
作者 赵骧 徐家桢 +1 位作者 梁志德 黄丽明 《科技通报》 1996年第1期23-25,30,共4页
借助于等体积分割法计算了各结构组分的体积百分含量,定量考虑各个织构组分的贡献,并以近真ODF的简便算法消除其误差;结合连续体力学法得出的相应取向的塑性应变比预估了O8Al深冲钢板的r值.结果表明:预估值与实测值符合得... 借助于等体积分割法计算了各结构组分的体积百分含量,定量考虑各个织构组分的贡献,并以近真ODF的简便算法消除其误差;结合连续体力学法得出的相应取向的塑性应变比预估了O8Al深冲钢板的r值.结果表明:预估值与实测值符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应变比 屈服函数 钢板 深冲压 连续体力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金刚石用触媒合金的组织结构 被引量:3
20
作者 杜香竹 刘英杰 王幼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研究了 Ni_(70)Mn_(25)Co_5触媒合金合成金刚石前后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合成金刚石前,触媒合金是冷加工纤维组织,单相奥氏体合金;合成金刚石后,触媒合金的组织为铸态,合金中存在奥氏体相、金刚石相、石墨相和碳化物 M_3C 相.合成后触... 研究了 Ni_(70)Mn_(25)Co_5触媒合金合成金刚石前后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合成金刚石前,触媒合金是冷加工纤维组织,单相奥氏体合金;合成金刚石后,触媒合金的组织为铸态,合金中存在奥氏体相、金刚石相、石墨相和碳化物 M_3C 相.合成后触媒片上下表面金刚石生长情况不同.表面生长的金刚石有薄膜;触媒片内部生长的金刚石分层,无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媒合金 人造金刚石 显微分析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