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及微观变形机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姜爽 贾楠 Peng Lin Ru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4,11,共12页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典型的非均质材料,通过调控其内部的多尺度微结构特性,可以实现金属结构材料强度-韧性的协同提升,在高端先进制造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显著依赖于各组元层的性能、厚度和异...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典型的非均质材料,通过调控其内部的多尺度微结构特性,可以实现金属结构材料强度-韧性的协同提升,在高端先进制造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显著依赖于各组元层的性能、厚度和异质界面的结构特性。变形过程中材料内部的微观应力/应变在异质界面处的协调特性对组元金属的形变微观机制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复合材料整体的性能。因此,探索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行为-变形机制-宏观力学性能”的内在关联并揭示其对应的微观形变机理,对设计具有优异综合力学性能的金属层状复合材料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聚焦于晶态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微观力学行为及变形机理,介绍了其力学行为的尺寸与界面效应,着重讨论了室温下材料的微观形变物理过程,阐明了非均匀金属层状复合体强韧化的机理。最后,对金属层状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研究进行了简要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 塑性变形 微观力学行为 变形机制 异质界面 强韧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形压力对SiC/TiB_2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翠萍 高向伟 +3 位作者 茹红强 孙卫康 朱景辉 宗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2-508,共7页
基于熔融Si浸渗法制备出较致密的SiC/TiB_2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坯体成形压力对SiC/TiB_2复合材料致密度、相组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TiB_2、Si C和Si相组成。SiC/TiB_2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特征为:TiB_2相... 基于熔融Si浸渗法制备出较致密的SiC/TiB_2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坯体成形压力对SiC/TiB_2复合材料致密度、相组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TiB_2、Si C和Si相组成。SiC/TiB_2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特征为:TiB_2相和SiC相均匀分布,游离Si填充在TiB_2相和SiC相的空隙处,且形成了连续相。随成形压力的增大,复合材料中游离Si含量降低,TiB_2颗粒尺寸减小,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先增加后降低。坯体最佳成形压力为200 MPa,对应SiC/TiB_2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开口气孔率、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和维氏硬度分别为3.63 g/cm^3、0.90%、(354±16)MPa、(6.8±0.2)MPa·m^(1/2)和(21.0±1.1)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TiB2复合材料 渗Si 成形压力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硼颗粒级配对硅反应结合碳化硼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夏乾 孙是昊 +4 位作者 赵义亮 张翠萍 茹红强 王伟 岳新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6-642,共7页
本研究探讨了碳化硼原料颗粒尺寸对反应结合碳化硼复合材料相组成、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级配可以使粉体堆积更加密实,有效提高压制坯体的体积密度,最终降低复合材料中游离Si的含量;加入粗颗粒可减缓B_(4)C与Si的反应,减... 本研究探讨了碳化硼原料颗粒尺寸对反应结合碳化硼复合材料相组成、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级配可以使粉体堆积更加密实,有效提高压制坯体的体积密度,最终降低复合材料中游离Si的含量;加入粗颗粒可减缓B_(4)C与Si的反应,减少SiC相的生成;当原料中粒径为3.5、14、28、45μm的B_(4)C粉体按质量比为1.5:4:1.5:3配比时,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维氏硬度、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和体积密度分别为(29±5)GPa、(320±32)MPa、(3.9±0.2)MPa·m^(1/2)和2.51 g/cm^(3)。在制备复合材料过程中减缓B_(4)C与Si反应速度、减少游离Si的含量和缩小Si区域尺寸是其性能升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结合碳化硼 熔渗Si 颗粒级配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含量对无压液相烧结SiC-TiC陶瓷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韩凌锋 赵义亮 +3 位作者 张翠萍 岳新艳 茹红强 王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4-38,共5页
以SiC粉体和TiC粉体为原料,Al_(2)O_(3)-Y_(2)O_(3)为烧结助剂,采用无压液相烧结技术制备了SiC-TiC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TiC体积分数(35%~45%)对其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均为SiC、TiC、YAG(Y_(3)Al_(2)O... 以SiC粉体和TiC粉体为原料,Al_(2)O_(3)-Y_(2)O_(3)为烧结助剂,采用无压液相烧结技术制备了SiC-TiC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TiC体积分数(35%~45%)对其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均为SiC、TiC、YAG(Y_(3)Al_(2)O_(3))和YAM(Y_(4)Al_(2)O_(3));随着TiC含量的增加,TiC颗粒逐渐形成连续网络结构,陶瓷复合材料的开口气孔率先减小后增大,相对密度、抗弯强度、断裂韧度和维氏硬度均先升高后降低,体积电阻率降低。当TiC体积分数为40%时,陶瓷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其相对密度、开口气孔率、抗弯强度、断裂韧度、维氏硬度、体积电阻率分别为98.1%,0.28%,429 MPa,5.87 MPa·m^(1/2),26GPa,1.66×10^(-5)Ω·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TiC陶瓷复合材料 无压液相烧结 微观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含量对无压烧结TiC-Al_(2)O_(3)导电陶瓷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进 黄云涛 +2 位作者 岳新艳 张翠萍 茹红强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5,共6页
以Al_(2)O_(3)、TiC粉体为原料,采用无压烧结技术制备了TiC-Al_(2)O_(3)导电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TiC体积分数(30%~45%)对陶瓷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CAl_(2)O_(3)导电陶瓷复合材料主要由Al_(2)O_(3)和TiC两相组成;随... 以Al_(2)O_(3)、TiC粉体为原料,采用无压烧结技术制备了TiC-Al_(2)O_(3)导电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TiC体积分数(30%~45%)对陶瓷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CAl_(2)O_(3)导电陶瓷复合材料主要由Al_(2)O_(3)和TiC两相组成;随着TiC含量的增加,陶瓷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降低,开口气孔率增大,当TiC体积分数为30%时,相对密度最大,开口气孔率最低,分别为95.5%和3.0%;陶瓷复合材料中导电相TiC均连接为网状结构,随着TiC含量的增加,TiC所形成的网状结构越发完整,陶瓷复合材料的硬度先升高后降低,电阻率和断裂韧度均呈降低趋势,抗弯强度增大;当TiC体积分数为45%时,陶瓷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最高,电阻率最低,分别为361 MPa和6.95×10^(-6)Ω·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Al_(2)O_(3)导电陶瓷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锆元素对ODS钢中氧化物析出相的分布特征及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谢锐 吕铮 +2 位作者 徐长伟 刘波 刘春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6104-16110,共7页
以氧化物弥散强化(Oxides dispersion strengthened,ODS)钢合金粉为研究对象,利用合金粉的真空等温热处理来模拟ODS钢的烧结成型过程。增大ODS钢中合金元素的含量,以此研究合金元素对氧化物析出相分布特征、种类及合金粉力学性能的影响... 以氧化物弥散强化(Oxides dispersion strengthened,ODS)钢合金粉为研究对象,利用合金粉的真空等温热处理来模拟ODS钢的烧结成型过程。增大ODS钢中合金元素的含量,以此研究合金元素对氧化物析出相分布特征、种类及合金粉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XRD、XAFS、SAXS等技术手段检测球磨及真空等温热处理不同时间后合金粉中氧化物析出相的分布特征、种类变化情况,同时测量各合金粉的硬度。XRD实验结果表明,当合金中添加了钛元素和锆元素后,除铁素体衍射峰外,热处理过程中还形成了Cr_(2)O_(3)相、Y_(2)Ti_(2)O_(7)相及Y_(4)Zr_(3)O_(12)相。而在不含钛元素和锆元素的合金粉中只检测到Cr_(2)O_(3)相和铁素体的存在。XAFS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了钛元素和锆元素后,合金粉的XAFS曲线发生改变,与纯钇元素及纯氧化钇样品的曲线不同,含钛元素和锆元素的合金粉经真空等温热处理0.5 h后,其中氧化物析出相的分布密度最高为2.73×10^(22)/m^(3);氧化物析出相达到分布峰值的时间早于不含钛元素和锆元素的样品,说明钛元素和锆元素会促进氧化物相的形成。同时,含钛元素和锆元素的合金粉的硬度也高于不含钛元素和锆元素的合金粉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弥散强化钢 钛元素 锆元素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小角度X射线散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N)含量对无压烧结Ti(C,N)/ZrO_(2)陶瓷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郭广晗 刘佳琦 +3 位作者 黄云涛 岳新艳 张翠萍 茹红强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9-54,共6页
以Y2O3稳定纳米ZrO_(2)粉、TiO_(2)粉、TiN粉、炭黑和水溶性酚醛树脂为原料,采用无压烧结方法制备Ti(C,N)/ZrO_(2)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Ti(C,N)质量分数(25%~40%)对其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C,N)/ZrO_(2)陶瓷复合材料由t-ZrO... 以Y2O3稳定纳米ZrO_(2)粉、TiO_(2)粉、TiN粉、炭黑和水溶性酚醛树脂为原料,采用无压烧结方法制备Ti(C,N)/ZrO_(2)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Ti(C,N)质量分数(25%~40%)对其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C,N)/ZrO_(2)陶瓷复合材料由t-ZrO_(2)和Ti(C,N)两相组成;随着Ti(C,N)含量的增加,Ti(C,N)颗粒逐渐出现团聚现象,但当Ti(C,N)质量分数增加至40%时,Ti(C,N)相分布又变得较均匀;随着Ti(C,N)含量的增加,陶瓷复合材料的开口气孔率先增大后减小,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度先降低后升高;当Ti(C,N)质量分数为40%时,陶瓷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其开口气孔率、硬度、抗弯强度、断裂韧度分别为0.73%,14.4 GPa,354 MPa,5.8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ZrO_(2)陶瓷复合材料 无压烧结 物相组成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含量对无压烧结TiC/ZrO_(2)导电陶瓷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黄云涛 张进 +2 位作者 岳新艳 张翠萍 茹红强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3-48,54,共7页
以ZrO_(2)、TiC、TiO_(2)和酚醛树脂为原料,结合碳热还原反应原位生成TiC,通过无压烧结工艺制备TiC/ZrO_(2)导电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TiC质量分数(25%~40%)对陶瓷复合材料相对密度、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 以ZrO_(2)、TiC、TiO_(2)和酚醛树脂为原料,结合碳热还原反应原位生成TiC,通过无压烧结工艺制备TiC/ZrO_(2)导电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TiC质量分数(25%~40%)对陶瓷复合材料相对密度、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复合材料由TiC相和t-ZrO_(2)相组成;随着TiC含量的增加,ZrO_(2)基体中的TiC颗粒逐渐相互连接而形成连续的网状结构,陶瓷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硬度先降低后升高,相对密度、断裂韧性和电阻率不断减小;当TiC质量分数为30%时,陶瓷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其相对密度、抗弯强度、维氏硬度、断裂韧度和电阻率分别为97.42%,571 MPa,12.1 GPa,3.43 MPa·m^(1/2)和3.10×10^(-5)Ω·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ZrO_(2)导电陶瓷复合材料 TiC含量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Ti活性钎料润湿陶瓷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俊逸 刘满门 +3 位作者 赵智浩 刘绍宏 裴洪营 王钊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17,共9页
在半导体封装中,AMB(活性金属钎焊)陶瓷基板凭借其优异的热导率与可靠性在高铁、风能、光伏、电动汽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活性钎焊的关键是活性钎料的选择,不同组分的活性钎料对不同陶瓷润湿性的影响差别很大。本文介绍了三种主... 在半导体封装中,AMB(活性金属钎焊)陶瓷基板凭借其优异的热导率与可靠性在高铁、风能、光伏、电动汽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活性钎焊的关键是活性钎料的选择,不同组分的活性钎料对不同陶瓷润湿性的影响差别很大。本文介绍了三种主流的润湿性理论,在此基础上主要从Ti含量方面对不同含Ti钎料体系润湿氧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三类陶瓷体系后润湿性的变化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润湿性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金属钎焊 可靠性 活性钎料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应力对AZ31镁合金晶粒长大和织构影响的相场模拟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日 王明涛 +1 位作者 金剑锋 宗亚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83-1091,共9页
建立了一个模拟外应力作用下AZ31镁合金在高温退火过程中晶粒长大和织构演化的三维相场模型。通过3个欧拉角构成的欧拉空间表达晶体学取向,赋予有序化参数以晶体学取向的物理意义。由于镁合金晶体结构为密排六方结构,不同晶体学方向存... 建立了一个模拟外应力作用下AZ31镁合金在高温退火过程中晶粒长大和织构演化的三维相场模型。通过3个欧拉角构成的欧拉空间表达晶体学取向,赋予有序化参数以晶体学取向的物理意义。由于镁合金晶体结构为密排六方结构,不同晶体学方向存在弹性各向异性,根据每个取向晶粒的(0001)面相对于外应力方向的角度旋转刚度矩阵,得到不同取向晶粒对应的刚度矩阵,从而计算出外应力对不同取向晶粒做的功。结果表明:将模拟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织构模拟结果与实验观察到的织构相一致;外应力的增加会使晶粒长大速率加快,当外应力大于600 MPa时,可能会导致晶粒的异常长大;此外,当压应力大于400 MPa时,AZ31镁合金中会产生(0001)晶向平行于外应力方向的基面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相场法 外应力 晶粒长大 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酸碳热还原-渗硅反应烧结制备碳化硼陶瓷复合材料
11
作者 郑雅雯 张翠萍 +2 位作者 张瑞杰 夏乾 茹红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2024年第6期707-714,共8页
碳化硼性能优良,应用广泛,但制备成本较高。为了从源头解决碳化硼陶瓷材料制备成本高的问题,本工作直接以碳热还原法合成的碳化硼-C复合粉体为原料,无需进行破碎提纯,通过渗硅反应烧结制备碳化硼复合材料,所得材料性能与以市售碳化硼粉... 碳化硼性能优良,应用广泛,但制备成本较高。为了从源头解决碳化硼陶瓷材料制备成本高的问题,本工作直接以碳热还原法合成的碳化硼-C复合粉体为原料,无需进行破碎提纯,通过渗硅反应烧结制备碳化硼复合材料,所得材料性能与以市售碳化硼粉体为原料制备的材料性能相当,有效降低了其制备成本。主要研究了原料碳硼摩尔比对合成粉体以及碳化硼复合材料物相、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碳化硼陶瓷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碳硼摩尔比增加,合成粉体中碳化硼粉体的碳硼原子比增加,且合成粉体中游离C含量增加;当碳硼摩尔比为2.01时,游离C包覆在碳化硼粉体颗粒表面。复合材料相组成均为B_(12)(C,Si,B)_(3)、SiC和Si,随着碳硼摩尔比的增加,复合材料中碳化硼和游离Si含量降低,SiC含量、大尺寸SiC区域的尺寸、大尺寸SiC区域和纳米SiC颗粒的数量均增加。大尺寸SiC区域的产生会降低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而SiC纳米颗粒的形成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当碳硼摩尔比为1.35时,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最高,分别为338 MPa和4.06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硼 碳热还原法 渗硅反应烧结 碳硼摩尔比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PET-Cu复合集流体拉伸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峰 程福来 +2 位作者 罗雪梅 张广平 张滨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5-1766,共12页
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复合集流体因其具有显著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高等优势而引起了产业界的广泛关注。而复合集流体的力学性能可靠性是保证其安全服役的前提,为此,本文针对商业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铜(PET-Cu)复合集... 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复合集流体因其具有显著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高等优势而引起了产业界的广泛关注。而复合集流体的力学性能可靠性是保证其安全服役的前提,为此,本文针对商业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铜(PET-Cu)复合集流体的拉伸性能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利用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技术手段对复合集流体材料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及拉伸断裂行为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借助有限元模拟分析了不同几何形状试样在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分布状态;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辅助的拉伸实验研究了取样方向、应变速率及试样几何尺寸对PET-Cu复合集流体拉伸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其应变测量进行了校正。结果表明,采用狗骨状试样并进行应变校正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复合集流体的拉伸性能;PET-Cu复合集流体的拉伸性能表现出试样取样方向相关性和应变速率敏感性。此外,PET-Cu复合集流体的断裂伸长率表现出明显的试样几何尺寸效应,通过引入几何尺寸系数K可以对不同尺寸的试样拉伸性能进行合理的预测。本研究为聚合物复合集流体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可靠性的论证,也为相关试验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参考,有望推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集流体 拉伸性能 有限元模拟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应变速率敏感性 几何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用不饱和聚酯腻子的耐蚀性和老化机理
13
作者 梁国平 李春霖 +5 位作者 李丽 王浩 王伟 史洪微 刘福春 韩恩厚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湿热老化等方法研究了不饱和聚酯腻子的耐蚀性和老化机理。结果表明:在3.5%NaCl溶液中浸泡6 h后,腐蚀溶液便渗入腻子/铝合金界面,并发生电化学腐蚀,不饱和聚酯腻子阻抗下降明显,防护能力下降较快;在湿热老化过程中,...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湿热老化等方法研究了不饱和聚酯腻子的耐蚀性和老化机理。结果表明:在3.5%NaCl溶液中浸泡6 h后,腐蚀溶液便渗入腻子/铝合金界面,并发生电化学腐蚀,不饱和聚酯腻子阻抗下降明显,防护能力下降较快;在湿热老化过程中,不饱和聚酯腻子光泽和色差逐渐增加,表面随着树脂的老化和降解变得光滑且局部产生空洞;不饱和聚酯腻子在老化初期存在着后固化现象;老化和降解更容易在芳香酯的位置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聚酯腻子 铝合金 电化学阻抗谱 湿热老化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包覆法制备Ag-Cu-TiH_(2)焊膏的研究
14
作者 卢永伟 刘满门 +1 位作者 张牧 孙旭东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5,共7页
Ag-Cu-Ti钎料可以实现Cu和Si_(3)N_(4)陶瓷的连接。然而,钎焊过程中Ti倾向于和Cu反应形成金属间化合物,降低了界面结合强度。本文采用化学还原法,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Na_(2)EDTA为分散剂,30℃保温30 min,在Cu和Ti H_(2)表面包覆了一层... Ag-Cu-Ti钎料可以实现Cu和Si_(3)N_(4)陶瓷的连接。然而,钎焊过程中Ti倾向于和Cu反应形成金属间化合物,降低了界面结合强度。本文采用化学还原法,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Na_(2)EDTA为分散剂,30℃保温30 min,在Cu和Ti H_(2)表面包覆了一层均匀致密的Ag层。由于高活性的Ti降低了熔融Ag的表面张力,使得润湿角降低,焊料的铺展性能更好,此外,包覆Ag后显著抑制了焊膏中Ti和Cu的反应,提高了焊膏的活性,从而提高了覆铜板的界面结合强度。研究发现,包覆银的钎料在陶瓷上的铺展面积提高了8.4%;制备的陶瓷覆铜板剥离强度提高了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TI 包覆银 Si_(3)N_(4)覆铜板 铺展性能 剥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变形量对15Cr氧化物弥散强化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谢锐 吕铮 +2 位作者 王晴 陈剑波 刘春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采用热等静压工艺制备了15Cr氧化物弥散强化(15Cr-ODS)钢并对其进行轧制,研究了轧制变形量(0,30%,50%,70%)对试验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可以提高试验钢的密度,但变形量对密度无明显影响;随轧制变形量增加,试验钢晶... 采用热等静压工艺制备了15Cr氧化物弥散强化(15Cr-ODS)钢并对其进行轧制,研究了轧制变形量(0,30%,50%,70%)对试验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可以提高试验钢的密度,但变形量对密度无明显影响;随轧制变形量增加,试验钢晶粒细化,组织各向异性更加显著,析出相尺寸变大,分布密度降低;轧制后试验钢的显微硬度、室温至600℃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提高;随轧制变形量增加,显微硬度增加,但抗拉强度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弥散强化钢 轧制变形量 显微组织 硬度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3D打印TC4球形合金粉末的制备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宁 陈岁元 +3 位作者 于笑 李慧莉 梁京 刘常升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7-284,共8页
采用真空旋转电极气雾化法(EIGA)制备激光3D打印用TC4钛合金球形粉末,利用SEM、XRD、EDS、激光粒度分析仪、霍尔流速计等分析方法对制得球形粉末的形成机制、表面微观组织、成分、相组成、粒度分布、流动性和松装密度等进行了研究,... 采用真空旋转电极气雾化法(EIGA)制备激光3D打印用TC4钛合金球形粉末,利用SEM、XRD、EDS、激光粒度分析仪、霍尔流速计等分析方法对制得球形粉末的形成机制、表面微观组织、成分、相组成、粒度分布、流动性和松装密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工艺参数为感应功率60kW,雾化气压6.0MPa条件下,EIGA法成功制备了激光3D打印用TC4钛合金球状粉末,粉末球形度达到98%以上,含氧量(质量分数)为0.09%;合金粉末中Ti、Al、V等元素分布均匀,粉末颗粒表面物相为密排六方α-Ti单相固溶体;制得的TC4粉末表面平整、光洁,粒度分布均匀,主要粒径在1—180μm之间,粉末流动性为24.1s/50g,松装密度为2.699g/cm^3,松装密度比为60.93%,符合激光3D打印用TC4钛合金粉末特征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3D打印 TC4钛合金粉末 真空旋转电极气雾化法 粉末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3D打印用TC21钛合金粉末制备及其成形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栋 陈岁元 +3 位作者 魏明炜 郭快快 梁京 刘常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6,共6页
采用电极感应熔炼气雾化法制备激光3D打印用TC21钛合金粉末,并利用制备的合金粉末打印出钛合金样品。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对电极感应熔炼气雾化法制备的TC21钛合金粉末的形貌、粒径、组织进行了研究。并对成形合金的力... 采用电极感应熔炼气雾化法制备激光3D打印用TC21钛合金粉末,并利用制备的合金粉末打印出钛合金样品。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对电极感应熔炼气雾化法制备的TC21钛合金粉末的形貌、粒径、组织进行了研究。并对成形合金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优化后的制粉工艺参数下,制备的TC21粉末为球形,粉末表面和内部都是由等轴状的原始β晶粒构成,二次枝晶沿着晶界向晶粒内部发展,主要相由α'相、β相以及金属间化合物AlTi_3、Ti_2AlNb、Zr_3Al构成。在优化后的激光3D打印参数下,打印的TC21钛合金组织为α'相、β相,以及金属间化合物AlTi_3、Ti_2AlNb、Zr_3Al。合金的金相组织分为明区、过渡区、暗区三个区域。明区为α'马氏体针,暗区为网篮组织;明区硬度达541 HV,暗区硬度达470 HV;打印合金的抗拉强度为1150 MPa,伸长率约为8%。该方法制备的TC21钛合金粉末具有良好的激光3D打印成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3D打印 TC21钛合金粉末 EIGA 成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Y2O3单分散红色荧光球形颗粒的尺寸可控合成与荧光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曲姣 朱琦 +1 位作者 李继光 孙旭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87-1093,共7页
结合籽晶法和添加矿化剂硝酸铵,通过均相沉淀合成和后续煅烧实现了(Y,Eu)_2O_3单分散球形颗粒(直径范围110~550 nm)的可控合成。通过XRD、FE-SEM、TEM和PLE/PL分析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系统表征。发现采用籽晶法和添加矿化剂硝酸铵可以促... 结合籽晶法和添加矿化剂硝酸铵,通过均相沉淀合成和后续煅烧实现了(Y,Eu)_2O_3单分散球形颗粒(直径范围110~550 nm)的可控合成。通过XRD、FE-SEM、TEM和PLE/PL分析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系统表征。发现采用籽晶法和添加矿化剂硝酸铵可以促进球形颗粒长大。碱式碳酸盐前驱体经600℃煅烧分解为立方晶(Y,Eu)_2O_3,且经1000℃煅烧后(Y,Eu)_2O_3依然继承球形形貌特征。所得多晶(Y,Eu)_2O_3球形荧光颗粒在242 nm激发下于615 nm处呈现最强红色荧光发射(Eu^(3+)的~5D_0→~7F_2跃迁)。荧光粉的荧光性能呈现明显的尺寸依存性。增大球形颗粒尺寸减小了荧光寿命(1.15~1.57 ms)和荧光不对称因子[I(~5D_0→~7F_2)/I(~5D_0→~7F_1)],但增强了荧光发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球 尺寸可控合成 荧光性能 氧化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3+离子掺杂对(Y,Gd)AG∶Ce粉体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晓东 刘渊溢 +1 位作者 李雅楠 吉春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共4页
以高纯稀土氧化物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Y_(0.5)Gd_(0.5-x-0.005))Bi_xCe_(0.005)]3Al_5O_(12)高亮黄色荧光粉(x=0~0.01),并通过XRD、SEM、PL-PLE和FL等方法对该荧光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1 400℃下煅烧4h可得到纯石榴石相... 以高纯稀土氧化物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Y_(0.5)Gd_(0.5-x-0.005))Bi_xCe_(0.005)]3Al_5O_(12)高亮黄色荧光粉(x=0~0.01),并通过XRD、SEM、PL-PLE和FL等方法对该荧光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1 400℃下煅烧4h可得到纯石榴石相的(Y,Gd)AG。煅烧所得的[(Y_(0.5)Gd_(0.5-x-0.005))Bi_xCe_(0.005)]3Al_5O_(12)荧光粉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均一性。在469nm激发下于563nm附近呈现黄光发射,且Bi ^(3+)掺杂浓度为0.001mol时,样品的发射峰强度达到最大值,提高了近56%,归因于Bi^(3+)→Ce^(3+)能量传递和粉体结晶性能的改善。样品的荧光寿命随着Bi ^(3+)掺杂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 Gd)AG 荧光粉体 Bi^3+掺杂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GA法制备激光3D打印用TA15钛合金粉末 被引量:15
20
作者 魏明炜 陈岁元 +2 位作者 郭快快 梁京 刘常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4-67,78,共5页
采用电极感应熔炼气雾化(EIGA)法制备了激光3D打印用TA15钛合金粉末,研究了熔炼功率对粉末收得率、粒径分布、粉末形貌、松装密度和流动性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感应熔炼功率增大,粉末收得率和平均粒径减小,当熔炼功率为65kW时,... 采用电极感应熔炼气雾化(EIGA)法制备了激光3D打印用TA15钛合金粉末,研究了熔炼功率对粉末收得率、粒径分布、粉末形貌、松装密度和流动性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感应熔炼功率增大,粉末收得率和平均粒径减小,当熔炼功率为65kW时,粉末收得率超过62%,中值粒径D_(50)小于100μm,松装密度为2.731g/cm3,流动性为22.46s/50g。对粒径50~180μm的粉末采用激光3D打印,激光直接沉积成形的TA15钛合金样品表面无宏观裂纹和气孔等缺陷,金相组织为细晶网篮组织,制备的TA15钛合金粉末具有良好的可打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GA法 TA15钛合金粉末 激光3D打印 粉末可打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