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炉钒渣氧压酸浸过程V-Fe-H_2O系的电位—pH图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廷安 牟望重 +2 位作者 豆志河 吕国志 刘燕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36-2945,共10页
根据高温水溶液中计算各反应电位、pH及电解质活度因子的经验公式,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到氧分压为0.5 MPa、对应质量浓度为0.1mol/kg的离子活度以及温度分别为60、100、150和200℃条件下V-Fe-H2O系的电位—pH图。在pH<2的酸性条件下,V3... 根据高温水溶液中计算各反应电位、pH及电解质活度因子的经验公式,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到氧分压为0.5 MPa、对应质量浓度为0.1mol/kg的离子活度以及温度分别为60、100、150和200℃条件下V-Fe-H2O系的电位—pH图。在pH<2的酸性条件下,V3+、VO2+和VO2+的稳定区一直位于Fe3+和Fe2+的稳定区范围内。随着温度由60℃提高到200℃,可溶性钒铁离子稳定共存区的pH值逐渐降低,氧化还原电位逐渐提高,钒铁尖晶石及氧化物的稳定区变化不大。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氧压酸浸工艺能够将转炉渣中的钒充分浸出,但不能通过一步浸出在提钒的同时将钒、铁分离,浸出液还需要进一步净化来生产钒制品。转炉钒渣氧压酸浸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140℃、氧分压0.5 MPa、粒度0.055~0.075 mm、液固比15-1(体积与质量比)、浸出时间120 min、搅拌速度500 r/min及初酸浓度200 g/L H2SO4的条件下,钒的浸出率为96.87%,铁的浸出率为89.25%,实验结果与热力学计算结果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钒渣 氧压酸浸 V-Fe-H2O系 电位—pH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原酸化交联壳聚糖树脂对Ag(Ⅰ)的吸附 被引量:3
2
作者 曾淼 张廷安 +3 位作者 吕国志 豆志河 刘燕 张国权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7-202,共6页
采用微波辐射下制备的黄原酸化交联壳聚糖树脂(XCCTS)来吸附水溶液中的Ag(Ⅰ),研究了pH值和温度对XCCTS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用FT-IR和XRD对XCCTS吸附Ag(Ⅰ)前后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XCCTS可有效吸附水中的银离子,pH值和温度对XCCTS... 采用微波辐射下制备的黄原酸化交联壳聚糖树脂(XCCTS)来吸附水溶液中的Ag(Ⅰ),研究了pH值和温度对XCCTS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用FT-IR和XRD对XCCTS吸附Ag(Ⅰ)前后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XCCTS可有效吸附水中的银离子,pH值和温度对XCCTS吸附Ag(Ⅰ)有显著影响,在pH=4.0和50℃时XCCTS可获得最大吸附量.采用Lagergren一级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对XCCTS吸附Ag(Ⅰ)的动力学数据进行了分析.吸附过程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分别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了处理,并计算了Ag(Ⅰ)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实验数据既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又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但用Langmuir方程拟合的相关系数相对更大.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酸化 吸附 Ag(Ⅰ)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原酸化交联壳聚糖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
3
作者 曾淼 张廷安 +2 位作者 吕国志 豆志河 刘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4-177,共4页
微波辐射下,以壳聚糖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二硫化碳为改性剂,制得了黄原酸化交联壳聚糖(XCCTS)吸附剂。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光谱对XCCTS吸附Cu2+前后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黄原酸化条件对Cu2+在树脂上的... 微波辐射下,以壳聚糖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二硫化碳为改性剂,制得了黄原酸化交联壳聚糖(XCCTS)吸附剂。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光谱对XCCTS吸附Cu2+前后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黄原酸化条件对Cu2+在树脂上的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XCCTS表面粗糙,具有结晶性,分子中具有能够吸附Cu2+的巯基和羟基。随着CS2用量的增大,吸附时间的延长,XCCTS对Cu2+吸附量均是先增大后减小,二硫化碳用量为2 mL,微波黄原酸化时间为3min时,XCCTS对Cu2+的吸附量可达到44.32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酸化 交联壳聚糖 CU2+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一水硬铝石矿焙烧预处理溶出赤泥的沉降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旭华 张廷安 +3 位作者 吕国志 王小晓 张伟光 朱小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0-507,共8页
将高铁一水硬铝石矿进行马弗炉、强磁场焙烧预处理,分别考察焙烧温度和磁场强度对焙烧矿溶出赤泥沉降性能的影响;利用XRD对焙烧矿溶出赤泥的物相组成变化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焙烧矿赤泥沉降性能变化机理。结果表明:焙烧预处理对矿物... 将高铁一水硬铝石矿进行马弗炉、强磁场焙烧预处理,分别考察焙烧温度和磁场强度对焙烧矿溶出赤泥沉降性能的影响;利用XRD对焙烧矿溶出赤泥的物相组成变化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焙烧矿赤泥沉降性能变化机理。结果表明:焙烧预处理对矿物的沉降性能有较大影响,马弗炉焙烧预处理条件为焙烧温度550℃、保温时间60 min;强磁场焙烧预处理条件为磁场强度9 T、500℃、60 min;预处理后的焙烧矿赤泥的沉降性能均较原矿有所提高,且强磁场焙烧矿赤泥的沉降性能优于马弗炉焙烧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水硬铝石 强磁场 溶出性能 沉降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