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导体制程设备铝合金涂层腐蚀失效行为研究进展
1
作者 赵阳 王宇航 +1 位作者 张涛 王福会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45,共18页
在半导体制程设备中,在高温、真空、强腐蚀气体及其等离子体耦合作用下,铝合金涂层极易发生失效.在氯基等离子体中,阳极氧化涂层极易被刻蚀去除,Y_(2)O_(3)涂层的刻蚀速率约为阳极氧化涂层的1/50;在氟基等离子体中,阳极氧化涂层和Y_(2)O... 在半导体制程设备中,在高温、真空、强腐蚀气体及其等离子体耦合作用下,铝合金涂层极易发生失效.在氯基等离子体中,阳极氧化涂层极易被刻蚀去除,Y_(2)O_(3)涂层的刻蚀速率约为阳极氧化涂层的1/50;在氟基等离子体中,阳极氧化涂层和Y_(2)O_(3)涂层均存在氟化物层剥落导致的颗粒问题.通过调节电解液的成分/温度、制备纯铝层可提高阳极氧化涂层的耐蚀性能,提高Y_(2)O_(3)涂层的致密性同样可降低涂层的刻蚀速率,结合远程等离子体清洗技术,避免带电粒子轰击腔室材料,可显著减少反应腔室中颗粒的产生.在刻蚀和薄膜沉积过程中,腔室表面成分发生变化,进而改变等离子体状态,将引发多种工艺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制程设备 阳极氧化涂层 Y_(2)O_(3)涂层 腐蚀失效行为 卤素气体 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道次变形条件下V-N微合金钢的流变应力模型
2
作者 周晓光 赵金帆 +1 位作者 姜珊 曹光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1,共7页
为建立多道次变形条件下V-N微合金钢的流变应力模型,采用DIL805热膨胀相变仪对实验钢进行了多道次压缩实验,并绘制了应力-应变曲线.Hensel-Spittel模型高精度地模拟了实验钢在单道次变形条件下的流变应力.当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不变时,... 为建立多道次变形条件下V-N微合金钢的流变应力模型,采用DIL805热膨胀相变仪对实验钢进行了多道次压缩实验,并绘制了应力-应变曲线.Hensel-Spittel模型高精度地模拟了实验钢在单道次变形条件下的流变应力.当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不变时,采用遗传算法优化了多道次变形条件下Hensel-Spittel模型参数.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建立了变形前静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变形前奥氏体晶粒尺寸、位错密度、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与模型参数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多道次变形条件下流变应力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研究结果为精准描述多道次变形条件下V-N微合金钢的流变应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应力 遗传算法 静态再结晶 位错密度 支持向量机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及热处理工艺对3Cr2NiMo钢特厚板力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孔令熠 骆宗安 +1 位作者 冯莹莹 邬早勤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2-61,共10页
目的制备3Cr2NiMo钢特厚板,解决3Cr2NiMo钢在轧制过程中焊缝易开裂、界面强韧性差、轧后硬度不均匀的问题。方法在对2块3Cr2NiMo钢预热后,采用真空电子束焊接在5×10^(-2)Pa的真空条件下对其进行组坯封边,再通过不同的轧制工艺将组... 目的制备3Cr2NiMo钢特厚板,解决3Cr2NiMo钢在轧制过程中焊缝易开裂、界面强韧性差、轧后硬度不均匀的问题。方法在对2块3Cr2NiMo钢预热后,采用真空电子束焊接在5×10^(-2)Pa的真空条件下对其进行组坯封边,再通过不同的轧制工艺将组合坯复合,后续对坯料进行回火热处理以解决硬度不均匀的问题。结果随着轧制压下率的增大,复合界面处氧化物的尺寸变小,在70%压下率下,界面已无明显氧化物,界面两侧基体组织均为下贝氏体。在630℃下回火3 h随炉冷却后,界面两侧组织较为均匀,复合界面氧化物尺寸有所减小,有助于界面强度的提高。回火后,50%与70%压下率的板坯沿厚度方向的硬度均为28HRC~32 HRC,满足模具行业的使用要求。回火后,70%压下率试样z向拉伸断裂位置未在界面处,出现了颈缩现象,且为韧性断裂,抗拉强度可达971MPa,延伸率达到22.5%,冶金结合质量较好。结论70%压下率的轧制工艺及630℃回火3 h后炉冷的冷却方式成功解决了3Cr2NiMo钢界面强韧性差、轧后硬度不均匀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轧制复合 复合界面 热轧 压下率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位金属化球团熔分的热力学行为
4
作者 彭程 杨策 姜周华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2-369,共8页
以金属化率为60%的低品位金属化球团为研究对象,使用热力学软件FactSage 8.3分析了其熔分过程,熔渣的熔点和黏度,以及熔渣与耐火材料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金属化球团熔分的温度应高于1 515℃;每加入1 t金属化球团进行熔分时,应额外添... 以金属化率为60%的低品位金属化球团为研究对象,使用热力学软件FactSage 8.3分析了其熔分过程,熔渣的熔点和黏度,以及熔渣与耐火材料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金属化球团熔分的温度应高于1 515℃;每加入1 t金属化球团进行熔分时,应额外添加43.6 kg碳粉;随着留钢量的增大,金属化球团熔分后的铁收得率升高,但均低于80%,仍需配加碳粉以促进球团深度还原.根据CaO-SiO_(2)-Al_(2)O_(3)相图,确定了金属化球团熔渣调质的目标成分,即每熔分1 t金属化球团时,应添加6.31 kg Al_(2)O_(3),2.66 kg SiO_(2)和12.64 kg MgO,调质后熔渣的熔点为1 405℃;当熔炼温度为1 600℃时,调质后熔渣的黏度为0.164 Pa·s.以调质后的熔渣为基准,随着MgO添加量的增大,熔融热解炉炉衬受到的侵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球团 热力学模拟 熔分 铁收得率 熔渣物性 炉衬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中碳中硅含镍超高强韧弹簧钢的设计与组织性能
5
作者 袁长波 侯世耀 +3 位作者 王帅 张阳 赵阳 陈礼清 《材料与冶金学报》 2025年第4期379-386,共8页
设计了一种含镍的中碳中硅弹簧钢,并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其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淬火温度能够细化弹簧钢的晶粒和马氏体板条尺寸,但力学性能对淬火温度不敏感;在回火过程中,主要发生马氏体基体的回复和碳化物的析出... 设计了一种含镍的中碳中硅弹簧钢,并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其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淬火温度能够细化弹簧钢的晶粒和马氏体板条尺寸,但力学性能对淬火温度不敏感;在回火过程中,主要发生马氏体基体的回复和碳化物的析出.当回火温度为350~380℃时,马氏体基体回复程度较低,同时基体中析出大量的碳化物,钢的强度略有降低.当回火温度为440℃时,马氏体基体发生过度回复,碳化物明显长大并粗化,钢的强度大幅度降低;由于碳化物在晶界和板条界上的析出、粗化,晶界强度显著降低,钢的冲击吸收功也逐渐降低.先在900℃保温1 h后油淬,随后在380℃保温2 h后水冷,此工艺下实验钢可以获得最佳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为2040 MPa,屈服强度为1793 MPa,伸长率为9.3%,断面收缩率为50.2%,冲击吸收功为27.7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镍弹簧钢 力学性能 微观组织 热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