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反硝化聚磷菌吸磷能力和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樊晓梅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6,共8页
目的研究反硝化聚磷菌在同一反应条件下的吸磷能力和生长特性,为污水脱氮除磷微生物学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反硝化聚磷菌的吸磷试验,确定各菌株的含磷量及吸磷速率;通过拮抗试验构建复合菌群,采用浊度法绘制各菌群的生长曲线,进...
目的研究反硝化聚磷菌在同一反应条件下的吸磷能力和生长特性,为污水脱氮除磷微生物学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反硝化聚磷菌的吸磷试验,确定各菌株的含磷量及吸磷速率;通过拮抗试验构建复合菌群,采用浊度法绘制各菌群的生长曲线,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种群特性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结果韦荣氏菌属在缺氧培养3 h时,磷质量浓度出现最大降幅,出水PO3-4-P质量浓度均低于2.00 mg/L.菌株F8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最强.对数期时,菌株F3、F9、F13的生长速率最小.菌株F5的稳定期持续时间比较短,处于144~168 h;F11持续时间最长,处于144~216 h.菌株F16对数期最短,最先进入稳定期,且稳定期持续时间最长.各种复配菌株处于稳定期时菌体数量从小到大依次为F9、F8、F3、F10、F7、F2、F4、F14、F16、F6、F11、F1、F5、F12、F13、F15.结论反硝化聚磷菌单菌吸磷速率与其菌株整体吸磷量大小无关,复合菌株较强的适应能力使其调整期比任何一株单菌的时间都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菌
吸磷能力
生长曲线
单菌吸磷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碳源种类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樊晓梅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8-725,共8页
目的研究碳源种类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程度.方法以甲醇、淀粉、葡萄糖、乙酸钠、丙酸钠、污泥水解酸化液六种碳源模拟废水,通过间歇运行方式对不同碳源的反硝化除磷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研究.结果六个系统中,...
目的研究碳源种类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程度.方法以甲醇、淀粉、葡萄糖、乙酸钠、丙酸钠、污泥水解酸化液六种碳源模拟废水,通过间歇运行方式对不同碳源的反硝化除磷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研究.结果六个系统中,淀粉的COD去除率最小,为45%,其余系统相差不大,去除率最大的是污泥水解酸化液,为88%;缺氧结束时系统出水PO_4^(3-)-P质量浓度分别为2.24 mg/L、3.00 mg/L、3.81 mg/L、1.40 mg/L、2.46 mg/L、1.18 mg/L;各系统每克M LSS的亚反硝化速率分别为1.27 mg/(g·h)、1.15 mg/(g·h)、1.58 mg/(g·h)、2.91 mg/(g·h)、2.60 mg/(g·h)、2.03 mg/(g·h).结论碳源种类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有很大影响,淀粉类大分子碳源不利于反硝化除磷,乙酸钠类小分子物质有利于磷的释放和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化反硝化除磷
亚硝化反硝化聚磷菌
碳源种类
双泥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硝化聚磷菌吸磷能力和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樊晓梅
机构
东北大学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出处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8277)
文摘
目的研究反硝化聚磷菌在同一反应条件下的吸磷能力和生长特性,为污水脱氮除磷微生物学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反硝化聚磷菌的吸磷试验,确定各菌株的含磷量及吸磷速率;通过拮抗试验构建复合菌群,采用浊度法绘制各菌群的生长曲线,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种群特性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结果韦荣氏菌属在缺氧培养3 h时,磷质量浓度出现最大降幅,出水PO3-4-P质量浓度均低于2.00 mg/L.菌株F8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最强.对数期时,菌株F3、F9、F13的生长速率最小.菌株F5的稳定期持续时间比较短,处于144~168 h;F11持续时间最长,处于144~216 h.菌株F16对数期最短,最先进入稳定期,且稳定期持续时间最长.各种复配菌株处于稳定期时菌体数量从小到大依次为F9、F8、F3、F10、F7、F2、F4、F14、F16、F6、F11、F1、F5、F12、F13、F15.结论反硝化聚磷菌单菌吸磷速率与其菌株整体吸磷量大小无关,复合菌株较强的适应能力使其调整期比任何一株单菌的时间都短.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菌
吸磷能力
生长曲线
单菌吸磷速率
Keywords
denitrifying phosphorus-accumulating organisms (DPAOs)
phosphorus absorption ability
growth curve
phosphorus absorption rate of single bacteria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碳源种类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樊晓梅
机构
东北大学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出处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8-725,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8277)
文摘
目的研究碳源种类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程度.方法以甲醇、淀粉、葡萄糖、乙酸钠、丙酸钠、污泥水解酸化液六种碳源模拟废水,通过间歇运行方式对不同碳源的反硝化除磷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研究.结果六个系统中,淀粉的COD去除率最小,为45%,其余系统相差不大,去除率最大的是污泥水解酸化液,为88%;缺氧结束时系统出水PO_4^(3-)-P质量浓度分别为2.24 mg/L、3.00 mg/L、3.81 mg/L、1.40 mg/L、2.46 mg/L、1.18 mg/L;各系统每克M LSS的亚反硝化速率分别为1.27 mg/(g·h)、1.15 mg/(g·h)、1.58 mg/(g·h)、2.91 mg/(g·h)、2.60 mg/(g·h)、2.03 mg/(g·h).结论碳源种类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有很大影响,淀粉类大分子碳源不利于反硝化除磷,乙酸钠类小分子物质有利于磷的释放和吸收.
关键词
亚硝化反硝化除磷
亚硝化反硝化聚磷菌
碳源种类
双泥生物膜
Keywords
nitrosation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nNitrosation denitdfying phosphorus ac-cumulating organisms
carbon source types
two-sludge bio-film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反硝化聚磷菌吸磷能力和生长特性研究
樊晓梅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碳源种类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的影响
樊晓梅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