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创新创业的智能医学工程实习教学探索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建华 马贺 +3 位作者 王兴伟 何强 张静淑 崔笑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7-201,共5页
以实践教学体系为基础,依托实践教学基地,采用“两面向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并贯通式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两面向三结合”是指面向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在理论培训中将技术原理与企业运营知识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将车间实习和项目研究相结... 以实践教学体系为基础,依托实践教学基地,采用“两面向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并贯通式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两面向三结合”是指面向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在理论培训中将技术原理与企业运营知识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将车间实习和项目研究相结合;在实习中将理论培训与实践过程相结合。教学实践表明,该实习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达到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医学工程 生产实习 创新创业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的完全分布式事件驱动二分一致性算法
2
作者 蔡玉良 吕春慧 +6 位作者 何强 于波 陈东岳 王友童 王强 刘宇轩 赵婧婧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9-290,共12页
使用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RL)方法和基于事件驱动的完全分布式控制策略来研究系统模型信息未知的多智能体系统(MASs)的二分一致性问题。首先,基于状态阈值和时间阈值提出了一种混合事件触发机制,用于减少智能体间的通信频... 使用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RL)方法和基于事件驱动的完全分布式控制策略来研究系统模型信息未知的多智能体系统(MASs)的二分一致性问题。首先,基于状态阈值和时间阈值提出了一种混合事件触发机制,用于减少智能体间的通信频率。其次,利用局部采样的状态信息设计了一个自适应事件触发一致性控制协议,使所有追随智能体的二分一致性误差最终趋于零。通过排除有限时间内的芝诺(Zeno)行为,证实了上述事件触发机制的有效性。然后,基于RL方法提出了一种无模型算法来获得反馈增益矩阵,并在模型信息未知的情况下实现了自适应事件触发控制策略的构建。与现有的相关工作不同,这种基于RL的事件触发自适应控制算法只依赖于局部采样的状态信息,与任何模型信息或全局网络信息无关。此外,将上述结果扩展到切换拓扑情形,这更具挑战性,因为状态估计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更新:1)交互图切换时;2)事件触发机制满足时。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上述自适应事件触发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学习 事件驱动 完全分布式控制 多智能体系统 二分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P:分片联盟链中的可验证溯源查询方法
3
作者 信俊昌 崔婷钰 +3 位作者 郝琨 徐浚铭 王之琼 黄敏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2-288,共7页
随着分片联盟链技术的发展,大量具有内在联系的数据被分散存储在不同分片,溯源查询操作变得复杂。现有研究仅支持单一分片的溯源查询操作,直接进行跨分片溯源将产生查询延迟高和结果验证弱的问题,影响用户体验和结果可信性。针对以上问... 随着分片联盟链技术的发展,大量具有内在联系的数据被分散存储在不同分片,溯源查询操作变得复杂。现有研究仅支持单一分片的溯源查询操作,直接进行跨分片溯源将产生查询延迟高和结果验证弱的问题,影响用户体验和结果可信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分片联盟链中的可验证溯源查询框架CPP。为了便于跨分片溯源操作,提升查询效率,以属性为单位,设计了新颖的三层索引结构SBP(sharding-block-proofindex)。为了防止因索引被篡改造成的结果不可信,设计了索引防篡改机制。为了防止因恶意节点篡改或删除部分结果造成的结果不可信,设计了支持任意维度属性动态聚合的可验证溯源查询算法,使得用户能够对返回结果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进行验证。在真实公开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片联盟链 溯源 可验证查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效的分布式FDR假阳性控制算法
4
作者 刘旭泽 王慧颖 +1 位作者 褚良宇 赵宇海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45,共9页
为了解决大数据挖掘中多重假设检验导致的假阳性问题,以及控制伪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理论结果计算过程极其耗时的问题,针对理论FDR值的计算效率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假阳性控制算法DPFDR(distributed permutation testing... 为了解决大数据挖掘中多重假设检验导致的假阳性问题,以及控制伪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理论结果计算过程极其耗时的问题,针对理论FDR值的计算效率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假阳性控制算法DPFDR(distributed permutation testing-based false discovery rat, DPFDR).该算法首先基于条件频繁模式树(conditional frequent pattern tree,CFP)方法进行代表模式挖掘,利用代表模式对模式空间进行压缩.然后,根据代表模式对相应任务的工作量进行预估,按照工作量进行数据划分,并通过负载均衡策略将任务分配到各计算结点上.最后,通过合并、排序各结点的计算结果,获得有效的FDR假阳性控制阈值.真实数据集上的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DPFDR算法能极大提升FDR假阳性控制阈值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阳性 数据挖掘 分布式计算 伪发现率 显著性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表型信息的阿尔兹海默症图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雨明 何璇 +2 位作者 朱宏博 盖卓琛 周龙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7-187,共11页
阿尔兹海默症(AD)的早期检测与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由于AD患者的功能性脑网络拓扑性质存在异常变化,并且不同表型类型人群中阿尔兹海默症的患病率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将脑网络特征和表型信息结合构建训练特征,用于阿尔兹... 阿尔兹海默症(AD)的早期检测与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由于AD患者的功能性脑网络拓扑性质存在异常变化,并且不同表型类型人群中阿尔兹海默症的患病率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将脑网络特征和表型信息结合构建训练特征,用于阿尔兹海默症不同阶段的分类。同时,图卷积神经网络(GCN)分类方法被证明是目前对图数据学习任务的最佳选择,因此将GCN应用到AD的分类研究中,完成对健康对照(CN)、早期轻度认知障碍(EMCI)、晚期轻度认知障碍(LMCI)和AD等4种类型的分类。采用群体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框架,对ADNI数据库中300个被试进行分类,并分别在群体图被试间的相似度和被试的脑网络特征这两个方面提出改进方法。在被试间的相似度方面,使用相加法、提高初值法、仅特征相似度、仅表型相似度以及其他4种组合法进行其他表型图结构的构建;在被试的脑网络特征方面,结合多模态的思想,将表型信息转换为二元特征,与脑网络特征拼接,作为分类特征。除此之外,还分别尝试使用不同种表型信息进行试验。最后利用10折交叉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方面的改进都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准确率,仅使用脑网络相似度作为图构建的边权,不做降维处理的表型信息(年龄或性别)作为被试(节点)的特征,分类准确率最优。与原方法群体图卷积神经网络相比,可将准确率从80%提高到82%。说明脑网络特征和表型信息都是脑疾病分类任务中的重要特征,有助于提高分类任务的准确率,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症 脑网络分类 图卷积神经网络 表型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CSC:一种跨模态的假新闻检测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越 郝琨 +1 位作者 赵敬 信俊昌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5,共8页
目前基于新闻内容的假新闻检测方法没有考虑到不同模态更高层的语义关联,缺少可以依据的信息对新闻进行判断,从而缺乏对有重要辨别特征的新闻的社交网络信息进行有效使用.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基于新闻内容的假新闻检测方法,通过提取文... 目前基于新闻内容的假新闻检测方法没有考虑到不同模态更高层的语义关联,缺少可以依据的信息对新闻进行判断,从而缺乏对有重要辨别特征的新闻的社交网络信息进行有效使用.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基于新闻内容的假新闻检测方法,通过提取文本、图像和视频等多模态新闻的高层语义特征,分析不同模态高层语义信息,设计跨模态主题一致性和跨模态情感一致性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跨模态内容语义一致性的假新闻检测模型MMCSC(multi-modal feature content semantic consistency).实验证明,相比于传统方法,所提出的MMCSC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新闻检测 内容语义一致性 跨模态主题一致性 跨模态情感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系统多路径任务概率时序分析研究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子豪 张轶 +1 位作者 刘学 邓庆绪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86-2593,共8页
随着现代嵌入式实时系统在硬件与软件结构上的日益复杂化,传统WCET分析方法已难以满足需求,这推动了使用概率和统计技术对实时系统中多路径任务进行时序分析.本文深入探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首先回顾了传统时序分析方法,总结了传统... 随着现代嵌入式实时系统在硬件与软件结构上的日益复杂化,传统WCET分析方法已难以满足需求,这推动了使用概率和统计技术对实时系统中多路径任务进行时序分析.本文深入探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首先回顾了传统时序分析方法,总结了传统方法的实现步骤和局限性,随后引入了概率时序分析和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接着详细讨论了静态概率时序分析、基于测量的概率时序分析和混合概率时序分析3种技术路线,并重点分析了这些技术在多路径任务时序分析中的应用与发展现状.最后,总结了当前多路径任务概率时序分析技术存在的主要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路径 概率时序分析 实时 WC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体感知的自适应跨层游走社区检测
8
作者 王贝贝 信俊昌 +1 位作者 陈金义 王之琼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134,共7页
近年来,利用高阶交互信息进行多层网络社区检测已成为复杂网络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多层网络社区检测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大多数方法忽略了网络各层之间的联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模体(motif)感知的自适应跨层游走... 近年来,利用高阶交互信息进行多层网络社区检测已成为复杂网络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多层网络社区检测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大多数方法忽略了网络各层之间的联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模体(motif)感知的自适应跨层游走社区检测算法(Motif-aware Adaptive Cross-Layer random walk Community Detection,MACLCD)。该算法充分考虑了多层网络各层内的高阶交互特性以及层间的相关性,有效整合了多层网络的结构信息,提高了社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具体地,首先从网络和节点的角度进行综合度量,揭示网络层间相关性;其次,考虑了各层网络可能具有不同的局部和全局结构特征,利用motif识别各层网络特有的高阶交互结构,构建多层加权混合阶网络;进一步,设计了多层网络跨层游走模型,并引入跳转因子,以确保随机游走能够自适应地遍历多层网络,从而捕获更丰富的网络结构信息。在4个真实的网络数据集上进行实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MACLCD算法在社区检测方面性能较优,相比目前表现最佳的对比算法在ACC和NMI上分别提高了10%和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检测 多层网络 高阶结构 跨层随机游走 MOTI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幂律图的动态图存储结构Power-PCSR
9
作者 毛志雄 刘志楠 +3 位作者 高叙宁 王蒙湘 巩树凤 张岩峰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6-62,共7页
图数据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且不断发生变化。传统高效的静态图存储方式——压缩行/列(Compressed Sparse Row/Column,CSR/CSR)存储方式在更新图数据时需要大量的数据迁移,不适用于动态图数据。而能够高效更新图数据的邻接表(Adjacency... 图数据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且不断发生变化。传统高效的静态图存储方式——压缩行/列(Compressed Sparse Row/Column,CSR/CSR)存储方式在更新图数据时需要大量的数据迁移,不适用于动态图数据。而能够高效更新图数据的邻接表(Adjacency List,AL)存储方式往往带有大量的指针,导致其图数据读取和分析效率低。Packed Compressed Sparse Row(PCSR)是一种基于CSR的动态图存储结构。该结构在存储边数据时并不是采用连续无空隙数组,而是采用留有空槽的压缩存储阵列(Packed Memory Arrays,PMA)结构,便于边数据的插入。因此,PCSR支持高效图更新和图分析。但是,PCSR在存储幂律图时,其性能容易受大度数顶点的影响。为此,基于PCSR提出一种支持可高效更新和分析动态幂律图的图存储结构Power-PCSR。该结构将幂律图中度数较大的顶点单独存储在一个独立的PMA中,其他所有小度数顶点与PCSR一样存储在原PMA中。小度顶点变化导致的数据迁移不会触及大度数顶点,从而大大减少了数据迁移数量;同样,大度数顶点更新导致的数据迁移只限制在每个大度数顶点的PMA内部,不会涉及小度数顶点和其他大度数顶点的数据迁移。实验显示,Power-PCSR在分析图数据时与PCSR具有相似的性能,而在更新图数据时比PCSR快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图存储 动态图更新 数据迁移 Power-PCSR 幂律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医疗文本分类模型:LS-GRU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强 李瑶坤 +1 位作者 夏书月 康雁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38-942,961,共6页
为了帮助低年资医生阅读胸部CT影像,并更加精确高效地为临床医生反馈影像报告结果,提出一种改进GRU深度学习框架LS-GRU,用来解决影像报告文本分类问题,即可以根据影像科医生描述,自动反馈给临床医生诊断建议.数据来源于呼吸科影像报告1 ... 为了帮助低年资医生阅读胸部CT影像,并更加精确高效地为临床医生反馈影像报告结果,提出一种改进GRU深度学习框架LS-GRU,用来解决影像报告文本分类问题,即可以根据影像科医生描述,自动反馈给临床医生诊断建议.数据来源于呼吸科影像报告1 168例,选择了两种描述相近的疾病(肺气肿和肺炎)进行分类,其中肺气肿患者报告大约652例,肺炎约516例.分别验证GRU、BiGRU及LSTM等模型,实验结果表明,LS-GRU模型分类更精确,且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医疗文本分类 GRU 慢阻肺 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的心冲击信号阵发性房颤自动检测方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蒋芳芳 徐敬傲 +1 位作者 李任 徐礼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39-1542,1548,共5页
阵发性房颤具有发作突然且时间短的特点,而目前其临床诊断方法——心电信号,不适于日常监护,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心冲击信号(ballistocardiogram,BCG)的非接触式房颤自动检测方法.研究不同输入数据长度与不同网络深度的匹配关系,获取应用... 阵发性房颤具有发作突然且时间短的特点,而目前其临床诊断方法——心电信号,不适于日常监护,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心冲击信号(ballistocardiogram,BCG)的非接触式房颤自动检测方法.研究不同输入数据长度与不同网络深度的匹配关系,获取应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检测阵发性房颤的最优组合.通过2 000组数据的测试,所提模型的最佳性能为:测试准确性94.8%、敏感性97.2%、特异性92.7%,为基于BCG信号的心律失常检测与远程日常家庭监护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冲击信号 心电信号 卷积神经网络 阵发性房颤 日常家庭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仙人掌集水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越 崔笑宇 田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2-62,81,共12页
全面总结了仿仙人掌集水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仿仙人掌结构的常见制备方法,包括3D打印法、梯度电化学腐蚀法、电纺结合可牺牲模板法、改进的磁颗粒辅助成形法、磁流变绘制光刻法和机械打孔结合模板复刻法,并对每一种方法的制备步... 全面总结了仿仙人掌集水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仿仙人掌结构的常见制备方法,包括3D打印法、梯度电化学腐蚀法、电纺结合可牺牲模板法、改进的磁颗粒辅助成形法、磁流变绘制光刻法和机械打孔结合模板复刻法,并对每一种方法的制备步骤和优缺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也详细介绍了仿仙人掌集水的主要原理,包括拉普拉斯压力梯度和表面自由能梯度,为集水工程技术的开发和改进提供了理论基础。另外,还详细地介绍了仿仙人掌结构的集水行为,包括单根仿仙人掌棘刺集水和大规模集水行为。最后,对仿仙人掌集水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掌 集水 水资源短缺 仿生表面 仙人掌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联自适应局部投影降噪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礼胜 崔慧颖 +1 位作者 吴俊鼎 王仲怡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8-375,共8页
针对具有非线性、非平稳性特征的信号,提出一种邻域半径自适应局部投影和小波阈值去噪级联的降噪方法.首先,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得到信号中的高频分量并以此估计噪声水平;再根据噪声水平确定邻域半径;最后,利用该半径进行局部投影处理并结... 针对具有非线性、非平稳性特征的信号,提出一种邻域半径自适应局部投影和小波阈值去噪级联的降噪方法.首先,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得到信号中的高频分量并以此估计噪声水平;再根据噪声水平确定邻域半径;最后,利用该半径进行局部投影处理并结合小波阈值方法进行细节平滑.Lorenz系统时间序列的降噪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提高信噪比并降低均方误差,并在信号结构失真时恢复其原始吸引子形态,去噪和还原信号特征的能力皆优于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对桡、颈、肱动脉脉搏信号、心电信号的降噪结果展示了本方法在生理信号噪声抑制和特征保留方面的优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邻域选取 局部投影算法 小波阈值降噪 LORENZ系统 生理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可穿戴应力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谢丽萍 向大龙 +1 位作者 王仁乔 王浩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8301-8309,共9页
柔性可穿戴传感器由于其可拉伸、可弯曲、轻薄便携和优异的电学性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健康诊断、运动监测、康复医疗、娱乐等领域。近年来,柔性可穿戴应力传感器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多种可测量健康信息的柔性应力传感器已被应用于脉搏波... 柔性可穿戴传感器由于其可拉伸、可弯曲、轻薄便携和优异的电学性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健康诊断、运动监测、康复医疗、娱乐等领域。近年来,柔性可穿戴应力传感器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多种可测量健康信息的柔性应力传感器已被应用于脉搏波、运动、呼吸和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检测。然而,柔性传感器的发展仍然有诸多待解决的问题。对近年柔性应力传感器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总结,从应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展开,探讨了如何构建高性能柔性应力传感器,讨论了当前柔性传感器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柔性应力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出色的柔韧性、良好生物兼容性、快速响应、高灵敏度、多功能集成的柔性可穿戴传感器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 应力 柔性 传感器 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磁共振扩散加权平面回波成像涡流伪影校正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艳飞 杨金柱 康雁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48-1053,共6页
研究了涡流对永磁磁共振扩散加权平面回波成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针对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涡流补偿算法,并对扩散加权EPI序列由于剩余涡流引起的相位误差提出了一种补偿方法.在0. 35 T永磁型磁共振成像系统上对算法进行了验证,不同的梯... 研究了涡流对永磁磁共振扩散加权平面回波成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针对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涡流补偿算法,并对扩散加权EPI序列由于剩余涡流引起的相位误差提出了一种补偿方法.在0. 35 T永磁型磁共振成像系统上对算法进行了验证,不同的梯度方向经过涡流预加重补偿后,涡流最少也会降至未补偿前的1/15.对涡流补偿和未补偿的模体扩散加权EPI图像进行了比较,经过两次补偿后,图像几何畸变会降低5%,图像伪影会降低1/3.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抑制因涡流引起的扩散加权EPI伪影及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平面回波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涡流 预加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低分化宫颈癌病理图像分类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晨 张家伟 +1 位作者 张昊 汪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54-1060,1064,共8页
使用生成对抗网络(GAN)扩充宫颈癌病理图像的数据集以提高计算机辅助诊断的准确率.首先,使用GAN进行细胞质部分图像生成;其次,使用两次k-means聚类对生成图像进行筛选;最后,使用Inception-V3模型对数据集进行分类训练.结果表明,在测试... 使用生成对抗网络(GAN)扩充宫颈癌病理图像的数据集以提高计算机辅助诊断的准确率.首先,使用GAN进行细胞质部分图像生成;其次,使用两次k-means聚类对生成图像进行筛选;最后,使用Inception-V3模型对数据集进行分类训练.结果表明,在测试集相同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将总体分类准确率提升约2. 5%,尤其对低分化宫颈癌病理图像有显著效果.通过GAN解决了组织病理学图像无方向性、内容复杂、前景目标规则性差等问题,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辅助诊断 组织病理学图像分类 生成对抗网络 特征提取 K-MEANS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宫颈原位腺癌图像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畅 郑宇超 +2 位作者 谢文倩 李晨 李晓晗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159-167,共9页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构建宫颈原位腺癌(cervical adenocarcinoma in situ,CAIS)病理图像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病理科保存的CAIS患者病变组织、慢性宫颈炎患者正常宫颈管腺体病理切...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构建宫颈原位腺癌(cervical adenocarcinoma in situ,CAIS)病理图像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病理科保存的CAIS患者病变组织、慢性宫颈炎患者正常宫颈管腺体病理切片。图像采集后,均按4∶3∶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使用训练集、验证集数据对VGG16、VGG19、Inception V3、Xception、ResNet50和DenseNet201共6种网络模型进行迁移学习训练和参数调试,构建可识别CAIS病理图像的卷积神经网络二分类模型,并将模型进行组合,构建集成学习模型。基于测试集数据,采用运算时间、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值、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对模型识别CAIS病理图像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CAIS患者病理切片104张、慢性宫颈炎患者正常宫颈管腺体病理切片90张。共收集CAIS、正常宫颈管腺体病理图像各500张,其中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图像分别400张、300张、300张。6种模型中,ResNet50模型的准确率(87.33%)、精确率(90.00%)、F1值(86.90%)及AUC(0.87)均最高,召回率(84.00%)居第2位,运算时间较短(2062.04 s),整体性能最佳,VGG19模型次之,Inception V3与Xception模型的性能最差。6种集成学习模型中,ResNet50与DenseNet201集成模型的整体性能最优,其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值、AUC分别为89.67%、84.67%、94.07%、89.12%、0.90,VGG19与ResNet50集成模型次之。结论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构建CAIS病理图像识别模型具有可行性,其中ResNet50模型的整体性能较高。集成学习可提高单一模型对病理图像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算法 宫颈原位腺癌 迁移学习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嵌入聚类的ICU患者生理数据缺失插补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建华 朱泽阳 +1 位作者 徐礼胜 孙国哲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9-645,共7页
电子病历数据经常存在缺失,严重影响分析结果.基于MIMIC数据库中的重症监护单元(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数据研究缺失值插补,数据集由23组临床常用生理变量以及不存在缺失的5260例样本构成.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嵌入聚类的K近邻插... 电子病历数据经常存在缺失,严重影响分析结果.基于MIMIC数据库中的重症监护单元(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数据研究缺失值插补,数据集由23组临床常用生理变量以及不存在缺失的5260例样本构成.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嵌入聚类的K近邻插值方法.该方法以深度嵌入聚类为核心,通过多次聚类构造样本邻近度矩阵,再选择缺失样本的K个近邻样本,以这些近邻样本的平均值填补缺失.与均值插补、中值插补、后验分布估算插补和条件均值插补相比,该方法插补后的结果与原数据相似度更高,且更好地保留了样本间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单元 电子病历 缺失值插补 深度嵌入聚类 邻近度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限学习机的轻度认知障碍辅助诊断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之琼 蒋文静 +1 位作者 刘秉佳 陈思冲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8-914,共7页
为解决现有的轻度认知障碍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准确率较低、耗时较长的问题,对功能磁共振图像进行预处理,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脑网络,从中提取特征并采用LASSO方法特征选择,采用极限学习机实现轻度认知障碍的辅助诊断。此外,为了得到更... 为解决现有的轻度认知障碍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准确率较低、耗时较长的问题,对功能磁共振图像进行预处理,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脑网络,从中提取特征并采用LASSO方法特征选择,采用极限学习机实现轻度认知障碍的辅助诊断。此外,为了得到更合适的极限学习机分类模型,讨论了隐含层节点数与激活函数的选择对分类准确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极限学习机分类器的分类准确率为93.3%,相比支持向量机和BP神经网络提高了13.3%和20.0%,而耗时相比支持向量机和BP神经网络分别减少了60.7%和99.5%,该方法较为明显地提高了轻度认知障碍辅助诊断的准确率和速度,对于轻度认知障碍辅助诊断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阿尔兹海默病 极限学习机 支持向量机 BP神经网络 复杂网络理论 功能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空间重构的心冲击信号房颤检测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蒋芳芳 王浩乾 +1 位作者 程天庆 洪楚航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47-1553,1568,共8页
针对房颤事件中的节律异常特性,提出应用相空间重构算法提取心冲击(ballistocardiogram,BCG)信号的二维节律特征,并对重构过程中的最优嵌入维数和时间延迟参数进行了讨论.首先,将心脏搏动视为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应用相空间重构理论将一... 针对房颤事件中的节律异常特性,提出应用相空间重构算法提取心冲击(ballistocardiogram,BCG)信号的二维节律特征,并对重构过程中的最优嵌入维数和时间延迟参数进行了讨论.首先,将心脏搏动视为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应用相空间重构理论将一维时间序列映射到高维相空间中,从而获取BCG信号中表征房颤过程节律异常的相空间轨迹特征.其次,探讨了重构过程中适于房颤诊断的最优嵌入维数和时间延迟参数,并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实现了对房颤的智能诊断.最终,通过对59名受试者提取到的2000组BCG数据进行十折交叉验证,所提方法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1.00%,与基于经典时频特征的机器学习方法相比较,有较为明显的提高,从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冲击信号 心电信号 房颤检测 相空间重构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