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蔓延冶金法制备粉体与合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豆志河 张廷安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98-605,共8页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及外场技术在冶金过程中的应用,形成了一门新的冶金交叉学科——"特殊冶金"。"自蔓延冶金"是特殊冶金学科分支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自蔓延冶金利用反应体系自身快速释放...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及外场技术在冶金过程中的应用,形成了一门新的冶金交叉学科——"特殊冶金"。"自蔓延冶金"是特殊冶金学科分支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自蔓延冶金利用反应体系自身快速释放的化学反应热可快速形成一个超高瞬变温场,从而实现了对高熔点金属和化合物的快速、高效制备。系统论述了高熔点超细金属粉体、超细硼化物陶瓷粉体的生产、应用现状以及自蔓延冶金在高熔点超细金属粉体、超细硼化物陶瓷粉体制备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外,目前钛合金、铜铬难混溶合金的应用现状及其制备过程中存在着生产成本高、工艺流程长、操作复杂等缺点,介绍了基于铝热还原的多级深度还原法直接制备钛基合金和铜铬难混溶合金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冶金 自蔓延冶金 超细粉体 钛基合金 难混溶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萃取法从Cu-PGMs阳极泥酸性浸出液中分离钯的研究
2
作者 罗志华 肖发新 +5 位作者 刘骥鹏 谢渊平 何紫琪 罗绪威 孙树臣 涂赣峰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6,共6页
以含Cu、Fe、Pt、Pd、Rh的阳极泥浸出液为对象,采用二异戊基硫醚(S201)萃取分离浸出液中的Pd,研究了盐酸浓度、萃取剂浓度、相比(R=VO/VA)、萃取时间对萃取Pt、Pd的影响。得到的最佳萃取条件为0.1 mol/L HCl、0.3 mol/L S201、R=1、萃... 以含Cu、Fe、Pt、Pd、Rh的阳极泥浸出液为对象,采用二异戊基硫醚(S201)萃取分离浸出液中的Pd,研究了盐酸浓度、萃取剂浓度、相比(R=VO/VA)、萃取时间对萃取Pt、Pd的影响。得到的最佳萃取条件为0.1 mol/L HCl、0.3 mol/L S201、R=1、萃取时间20 min,该条件下采用三级萃取法,Pd、Pt、Rh的萃取率分别为99.99%,10.67%、0.1%。通过清水洗涤和氨水反萃,Cu(Ⅱ)/Fe(Ⅲ)等有机相中残留的水溶性离子基本洗脱下来,Pd的一级反萃率高达85.67%。并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的研究分析,确定了其反应机理和萃合物的组成和结构。S201萃取具有选择性好,萃取率高的优势,能够高效地从含Pt/Pd/Rh和杂质溶液中选择性萃取Pd,实现Pd的绿色高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戊基硫醚(S-201) 钯萃取 氨水反萃 萃合物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稀土对α-Fe_(2)O_(3)晶体结构、形貌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李威 史培阳 +1 位作者 宁俊翔 郑力志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38,共8页
研究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混合稀土掺杂的α-Fe_(2)O_(3)纳米颗粒(La/Ce-dopedα-Fe_(2)O_(3)),并研究了La和Ce对α-Fe_(2)O_(3)的晶体结构、形貌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La/Ce-dopedα-Fe_(2)O_(3)具有多晶结构,La和Ce的掺杂引起... 研究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混合稀土掺杂的α-Fe_(2)O_(3)纳米颗粒(La/Ce-dopedα-Fe_(2)O_(3)),并研究了La和Ce对α-Fe_(2)O_(3)的晶体结构、形貌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La/Ce-dopedα-Fe_(2)O_(3)具有多晶结构,La和Ce的掺杂引起α-Fe_(2)O_(3)晶体的晶格畸变,增强了晶体的稳定性。在3.5%NaCl溶液中,La/Ce-dopedα-Fe_(2)O_(3)的腐蚀电流密度为0.0005μA·cm^(-2),与α-Fe_(2)O_(3)(u)相比降低了10倍,腐蚀电位为-1.226 mV,且有钝化膜的生成,表现出更高的电化学稳定性。La/Ce-dopedα-Fe_(2)O_(3)在0.1 mol·L^(-1)NaNO_(3)溶液中表现出更好的酸碱缓冲能力,消耗氢离子总量[H^(+)]t=5.84 mmol·L^(-1)。这些结果表明,La和Ce共掺杂可以增强α-Fe_(2)O_(3)纳米颗粒的耐腐蚀性能。本研究结果对于稀土和氧化铁的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_(2)O_(3)纳米颗粒 稀土改性 电化学稳定性 酸碱缓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风口回旋区模拟谈风口参数对风量的影响
4
作者 张瑀博 史本慧 +3 位作者 刘洪升 刘炳南 罗志国 邹宗树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0,共5页
基于鞍钢新5号高炉生产数据,在考虑风口回旋区条件下,探讨了风口回旋区体积、风口直径及风口插入深度对风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口回旋区体积由0.6769m^(3)增大到0.7186m^(3)时,风量从158.02m^(3)/min增加到163.41m^(3)/min,与空喷相比... 基于鞍钢新5号高炉生产数据,在考虑风口回旋区条件下,探讨了风口回旋区体积、风口直径及风口插入深度对风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口回旋区体积由0.6769m^(3)增大到0.7186m^(3)时,风量从158.02m^(3)/min增加到163.41m^(3)/min,与空喷相比,风口风量更大;风口直径分别为110mm、115mm、120mm时,风口直径每扩大5mm,风量依次增加了5.81m^(3)/min、12.16m^(3)/min,与空喷相比,随着风口直径的增加,风量增加的趋势更加明显;风口插入深度分别为480500、520、560mm时,风量分别为159.61m^(3)/min、159.64m^(3)/min、159.69m^(3)/min、159.76m^(3)/min,与空喷相比,随着风口插入深度的增加,风量会增大,但增幅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风量 风口 回旋区 直径 插入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7
5
作者 昝文宇 马北越 刘国强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71,共6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及各种电子产品的发展,其核心元件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利用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根据当前所采用的处理方式,将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工艺分为干法回收与湿法回收,并对其所用具体方法进行了总结。对废旧锂电池的回收价值、... 随着新能源汽车及各种电子产品的发展,其核心元件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利用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根据当前所采用的处理方式,将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工艺分为干法回收与湿法回收,并对其所用具体方法进行了总结。对废旧锂电池的回收价值、当前回收策略及主要回收技术进行了综述。同时,针对市场回收体系对未来锂电池回收利用时要考虑的问题作了进一步分析,对目前回收利用过程中所面临的潜在性问题进行分析与概括,最后给出了关于完善未来锂电池工业与市场回收体系的可行性建议,以期望该回收行业有更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动力锂电池 回收现状 梯次利用 拆解回收 有价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泡上升过程中尾流演变的VOF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6
作者 顾英杰 杨伟栋 +2 位作者 刘志远 罗志国 邹宗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47-1955,共9页
利用VOF (volume of fluid)方法对静止水中气泡的自由上升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初始直径不同的气泡自由上升时尾流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气泡自由上升过程中其尾流有对称脱落、过渡态和周期性脱落三种运动状态,其中过渡态是介于对... 利用VOF (volume of fluid)方法对静止水中气泡的自由上升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初始直径不同的气泡自由上升时尾流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气泡自由上升过程中其尾流有对称脱落、过渡态和周期性脱落三种运动状态,其中过渡态是介于对称脱落和周期性脱落之间的非稳定性脱落。气泡上升过程中其形状由球形转变为椭球形。尾流的对称脱落发生在气泡处于椭球形状且沿直线上升的过程;随着气泡的继续上升,当气泡的长轴与水平方向产生夹角时,尾流就会由对称脱落转变为过渡态(非稳定性脱落);最终,尾流会转变为周期性脱落。2.4~3.7 mm气泡尾流运动状态发生转变的临界Reynolds数不同,且随气泡初始直径的增大而增加。直径为2.4~3.7 mm气泡的尾流周期性脱落的频率为31~39 Hz,且频率随气泡直径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VOF方法 气泡 尾流 脱落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煅烧温度对粉煤灰制备莫来石闭孔陶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马北越 魏新崇 尹国学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4-337,共4页
以粉煤灰和高铝矾土为主要原料,工业碳化硅为发泡剂,五氧化二钒为助熔剂,在1450~1550℃煅烧2 h成功制备了莫来石闭孔陶瓷。研究了煅烧温度对莫来石闭孔陶瓷相组成、显微结构、闭气孔率、显气孔率和常温耐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煅... 以粉煤灰和高铝矾土为主要原料,工业碳化硅为发泡剂,五氧化二钒为助熔剂,在1450~1550℃煅烧2 h成功制备了莫来石闭孔陶瓷。研究了煅烧温度对莫来石闭孔陶瓷相组成、显微结构、闭气孔率、显气孔率和常温耐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煅烧温度利于莫来石闭孔陶瓷的制备;在1550℃保温2 h制备莫来石闭孔陶瓷的性能较优,其闭气孔率、显气孔率和常温耐压强度分别为7.5%、13.2%和26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莫来石 闭孔陶瓷 煅烧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孔剂对SiC多孔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马北越 刘健 李定勇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0-313,共4页
以晶体硅切割废料和活性炭为原料,在感应炉中快速合成SiC粉体。然后以合成SiC粉为原料,以淀粉和石墨为造孔剂,在埋碳条件下于1600℃保温4 h制成SiC多孔陶瓷试样,研究了淀粉和石墨的添加方式和添加量(以每100 g SiC粉中添加的造孔剂的质... 以晶体硅切割废料和活性炭为原料,在感应炉中快速合成SiC粉体。然后以合成SiC粉为原料,以淀粉和石墨为造孔剂,在埋碳条件下于1600℃保温4 h制成SiC多孔陶瓷试样,研究了淀粉和石墨的添加方式和添加量(以每100 g SiC粉中添加的造孔剂的质量计,分别为5 g淀粉、10 g淀粉、20 g淀粉、5 g石墨、2.5 g淀粉+2.5 g石墨)对SiC多孔陶瓷试样的物相组成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以晶体硅切割废料为原料,利用感应炉可以快速合成出SiC粉体,其物相为α-SiC、β-SiC、SiO2(石英)和FeSi。2)以合成SiC粉体为原料,淀粉和石墨为造孔剂,在1600℃保温4 h埋碳烧成可以制备出SiC多孔陶瓷,其物相为α-SiC、β-SiC、FeSi、SiO2(石英)和Si2N2O。3)添加量相同时,添加淀粉比添加石墨更利于制备高气孔率的SiC多孔陶瓷;添加20 g淀粉制备的SiC多孔陶瓷的显气孔率为57.05%,闭口气孔率为2.03%,线收缩率为5.10%,常温耐压强度为10.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多孔陶瓷 造孔剂 晶体硅切割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镁碳耐火材料抗热震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马北越 慕鑫 +3 位作者 高陟 刘玉洋 马鹏程 任鑫明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4-177,181,共5页
从碳源、镁砂原料和添加剂三个角度综述了低碳镁碳材料抗热震性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改善低碳镁碳材料抗热震性的建议。
关键词 低碳镁碳 抗热震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英石制备非氧化物复合材料新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陟 马北越 +1 位作者 任鑫明 于景坤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7-181,共5页
锆英石是生产陶瓷和耐火材料的主要原料之一。综述了国内外利用锆英石制备氧化锆-碳化硅复合材料、碳化锆-碳化硅复合材料、氮化锆-氮化硅复合材料、氮化锆-赛隆复合材料和硼化锆-碳化硅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未来锆英石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锆英石 非氧化物 复合材料 新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对熔融NaCl-KCl-K_(2)TiF_(6)体系离子结构的影响
11
作者 汤帅 胡宪伟 +4 位作者 于江玉 刘爱民 石忠宁 王兆文 纪武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0-597,共8页
NaCl-KCl-K_(2)TiF_(6)体系是熔盐电解制备金属钛及其合金的常用电解质体系,熔盐的离子结构与其物理化学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密切相关,然而熔融K_(2)TiF_(6)在空气中会氧化从而影响其离子结构。本文通过Raman光谱法和量子化学计算探究了... NaCl-KCl-K_(2)TiF_(6)体系是熔盐电解制备金属钛及其合金的常用电解质体系,熔盐的离子结构与其物理化学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密切相关,然而熔融K_(2)TiF_(6)在空气中会氧化从而影响其离子结构。本文通过Raman光谱法和量子化学计算探究了空气氧化对不同K_(2)TiF_(6)含量NaCl-KCl-K_(2)TiF_(6)熔盐离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中,熔融状态下NaCl-KCl-K_(2)TiF_(6)体系中的TiF_(2)^(6-)被氧化为TiOF_(3)^(-)和TiO_(4)F_(2)^(6-),二者所属空间点群为C1和D4h点群,二者的主Raman特征峰分别位于940和320 cm^(−1)处;随着体系中K_(2)TiF_(6)含量的增加,熔盐中TiOF_(3)_(-)的相对含量增加,TiO_(4)F_(2)^(6-)的含量相对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KCl-K_(2)TiF_(6)熔盐 氧化 离子结构 RAMAN光谱 量子化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银基底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庆龄 胡宪伟 +2 位作者 于江玉 石忠宁 王兆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7-366,共10页
利用电沉积法制备了银基底,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基底形貌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电沉积银基底呈主干及两侧分支组成的枝晶状,分支均具有高曲率的尖端,可以产生避雷针效应,增强基底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性能;对基... 利用电沉积法制备了银基底,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基底形貌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电沉积银基底呈主干及两侧分支组成的枝晶状,分支均具有高曲率的尖端,可以产生避雷针效应,增强基底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性能;对基底进行焙烧处理,在300℃时分支尖端开始消失并出现团聚现象,400℃时枝晶变得粗大,但有新的球状纳米颗粒生成,可以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提供新的“热点”。以罗丹明6G为探针分子,考察了制备的银基底在焙烧前后对其拉曼光谱信号的增强作用,发现增强效应随焙烧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基底未经焙烧处理时增强因子为1.62×10^(5),当焙烧温度为400℃时,其增强因子仍可达到2.16×10^(4),表明焙烧后的银基底仍具备较显著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将制备的银基底用于1-乙基-3-甲基咪唑氯盐离子液体不同温度下的原位拉曼光谱检测,发现其拉曼光谱信号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银基底 拉曼光谱 罗丹明6G 增强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_(2)C@MoS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13
作者 李博 胡宪伟 +3 位作者 李卓 王晓丽 石忠宁 王兆文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083-9088,9094,共7页
由于较高的理论容量,二硫化钼(MoS_(2))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其也存在导电性较差和结构不稳定等问题。本文采用一步水热法将MoS_(2)原位生长在V_(2)C-MXene的表面,制备出了V_(2)C@MoS_(2)复合材料。利用XRD... 由于较高的理论容量,二硫化钼(MoS_(2))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其也存在导电性较差和结构不稳定等问题。本文采用一步水热法将MoS_(2)原位生长在V_(2)C-MXene的表面,制备出了V_(2)C@MoS_(2)复合材料。利用XRD、SEM、TEM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CV)法、恒电流充放电法和交流阻抗法分析了该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实验制得了结晶度良好的MoS_(2)纳米片,且均匀的负载在V_(2)C的表面;同时,掺杂的V_(2)C极大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使V_(2)C@MoS_(2)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表现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50m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次后依然能保持524.4 mAh/g的可逆比容量,并且在1 A/g的大电流密度下,依然具有258.1 mAh/g的可逆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 纳米材料 水热 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释剂种类对自蔓延高温合成钨粉的影响
14
作者 全温灿 钟奕晖 +2 位作者 严润 史冠勇 豆志河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30,44,共6页
以三氧化钨、镁粉和稀释剂为原料,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金属钨粉。对不同原始物料状态下稀释剂种类对钨粉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金属钨粉最佳反应稀释剂的确定与工艺改进作了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表明:无论... 以三氧化钨、镁粉和稀释剂为原料,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金属钨粉。对不同原始物料状态下稀释剂种类对钨粉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金属钨粉最佳反应稀释剂的确定与工艺改进作了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反应物是粉末状态还是压制成形状态均可以得到单质钨粉,且在粉末状态下制得的钨粉粒径更小。不同种类的稀释剂对产品钨粉的形貌影响显著。以MgO为稀释剂时,产物钨粉的颗粒较大且分布较为不均;以K_(2)CO_(3)、Na_(2)CO_(3)和Li_(2)CO_(3)为稀释剂时,得到的钨粉颗粒大小不一且钨粉粒度依次增大;NaCl是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金属钨粉的最佳稀释剂,得到的钨粉形貌最佳,钨粉总体粒径小于20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粉 稀释剂 自蔓延高温合成 物相组成 微观形貌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