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钢铁工业生态化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3
1
作者 董磊 王健 张琦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21,共7页
文章研究了“双碳”背景下钢铁工业生态化现状,分析了国内外低碳冶金技术路线,并提出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的钢铁工业生态化指标体系。文章围绕全流程减碳减排、装备升级与工艺优化、产品研发三个方面,凝练了中国钢铁工业生... 文章研究了“双碳”背景下钢铁工业生态化现状,分析了国内外低碳冶金技术路线,并提出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的钢铁工业生态化指标体系。文章围绕全流程减碳减排、装备升级与工艺优化、产品研发三个方面,凝练了中国钢铁工业生态化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工业 生态化 路径 绿色发展 减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后动态劈裂抗拉性能
2
作者 陈猛 冯珺 张通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6,共9页
为了研究高温和应变率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劈裂抗拉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温度(20、105、200、300、400℃)作用后UHPC的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静态和动态(应变率为1.8~6.8 s^(-1))劈裂抗拉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以2~10℃/... 为了研究高温和应变率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劈裂抗拉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温度(20、105、200、300、400℃)作用后UHPC的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静态和动态(应变率为1.8~6.8 s^(-1))劈裂抗拉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以2~10℃/min的加热速率升温至400℃后,所有试件均在保温期间发生爆裂性剥落;U H P C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静态劈裂抗拉强度均随温度增大而提高,300℃作用后比常温时分别提高了13.2%、19.1%和17.3%;动态劈裂抗拉强度和耗散能均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当应变率从1.8~2.2 s^(-1)增加到6.3~6.8 s^(-1)时,20~300℃作用后的UHPC动态劈裂抗拉强度和耗散能分别提高了69.1%~74.1%和146.7%~177.6%;高温作用后UHPC中C-S-H表面的吸附水、孔隙内自由水和凝胶结合水先后分解,增大了试件的质量损失率;基体内高温和高压环境促进了水泥水化反应和硅灰火山灰反应,提升了UHPC的致密程度,增强了钢纤维的桥连作用;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基体开裂速度的加快和由钢纤维拔出所致基体摩擦效应的增强导致耗散能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高温 动态劈裂抗拉 力学性能 爆裂性剥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带热轧过程工作辊磨损预测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彭文 孙佳楠 +4 位作者 李旭东 龚殿尧 孙翼洲 孙杰 张殿华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4-225,共12页
为实现轧辊磨损的精准预测,建立了基于Archard公式和轧制基本理论的工作辊磨损预测模型,使用ABAQUS建立了轧制过程中轧辊-工件热力耦合模型,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压下率、轧制速度、轧件宽度及支撑辊对工作辊接触应力和磨损的影响规律... 为实现轧辊磨损的精准预测,建立了基于Archard公式和轧制基本理论的工作辊磨损预测模型,使用ABAQUS建立了轧制过程中轧辊-工件热力耦合模型,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压下率、轧制速度、轧件宽度及支撑辊对工作辊接触应力和磨损的影响规律,并使用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压下率的增加,接触应力和磨损显著增大。轧制速度的增加基本不改变接触应力的分布情况,但会引起相对滑动速度增大,导致工作辊磨损增加。工件宽度影响磨损的轴向分布,随着轧件宽度的增加,接触应力和磨损减小。轧辊与轧件产生的磨损为辊间磨损的30倍以上。通过与某厂1580 mm产线实际数据对比,计算磨损值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模型平均预测误差为3.85%,实现了轧制过程工作辊磨损的高精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 工作辊磨损 接触应力 有限元分析 Archar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氧化喷雾冷却数值模拟
4
作者 许正焕 刘军祥 +1 位作者 于庆波 王鑫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0,共6页
针对热镀锌铝镁带钢的喷雾冷却过程,采用组分输运模型进行三维瞬态模拟,主要探究喷嘴的入口压力、喷雾角、质量流量等条件对带钢冷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 2和C_(5)H_(12)压力的增加,液滴平均直径减小,带钢中心冷却速率增加,且增加N ... 针对热镀锌铝镁带钢的喷雾冷却过程,采用组分输运模型进行三维瞬态模拟,主要探究喷嘴的入口压力、喷雾角、质量流量等条件对带钢冷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 2和C_(5)H_(12)压力的增加,液滴平均直径减小,带钢中心冷却速率增加,且增加N 2压力对冷却速率的增益效果明显不如增加C_(5)H_(12)压力的;喷雾角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带钢宽度方向温度不均匀性减小;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加,壁面换热能力增加,带钢的冷却性能提升;使用ANOVA单因素分析法对各个因素的显著程度进行排序:C_(5)H_(12)压力>N 2压力>质量流量>喷雾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冷却 数值模拟 冷却特性 单因素分析 S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磷化物用于电解水析氢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钟 刘家岐 +2 位作者 刘琛 袁双 王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344-3361,共18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化石能源消耗急剧增加,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迫在眉睫。电化学水分解法是公认为将电能转化为氢燃料的一种实用策略。因此,为了实现大规模制氢,开发低成本、资源丰富、高效且稳定的电催化剂...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化石能源消耗急剧增加,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迫在眉睫。电化学水分解法是公认为将电能转化为氢燃料的一种实用策略。因此,为了实现大规模制氢,开发低成本、资源丰富、高效且稳定的电催化剂至关重要。过渡金属磷化物具有价格低廉、资源丰富、化学稳定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催化析氢领域。本文总结了过渡金属磷化物用于电催化析氢的制备方法,且详细概述了从形貌设计、界面调控、材料复合3个方面,提高电解水析氢反应性能,并对其今后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磷化物 析氢反应 形貌设计 界面调控 材料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水乙酸钠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与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尹国超 刘军祥 +1 位作者 于庆波 王浩磊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643-3654,共12页
本工作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增稠剂,并分别以十二水磷酸氢二钠、无水磷酸氢二钠、纳米Al_(2)O_(3)及经十二烷基硫酸钠改性的纳米Al_(2)O_(3)作为成核剂,以石墨作为导热增强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出一系列复合相变材料(composite phase c... 本工作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增稠剂,并分别以十二水磷酸氢二钠、无水磷酸氢二钠、纳米Al_(2)O_(3)及经十二烷基硫酸钠改性的纳米Al_(2)O_(3)作为成核剂,以石墨作为导热增强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出一系列复合相变材料(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s,CPCMs)。通过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温度采集系统对CPCMs的成分、形貌和热性能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在三水乙酸钠基体中添加2%羧甲基纤维素钠/3%十二水磷酸氢二钠或2%羧甲基纤维素钠/1%改性纳米Al_(2)O_(3)能有效解决SAT相分离和过冷度大的问题,DSC分析结果显示CPCMs的相变焓维持在247.98 J/g和244.64 J/g的水平。在三水乙酸钠基体中加入2%羧甲基纤维素钠/3%十二水磷酸氢二钠/1%石墨或2%羧甲基纤维素钠/3%十二水磷酸氢二钠/1%改性纳米Al_(2)O_(3)/1%石墨能在不提高过冷度的同时增强CPCMs的导热能力,对CPCMs进行了快速循环蓄放热实验,通过T-history法计算相对潜热的变化,结果发现,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前者热衰减率不断增加,在循环次数达到40次后趋于稳定,热衰减约23%,而后者在经过50次循环后过冷度有增加的趋势。本研究有助于推动相变材料在储热领域的应用,并为高焓值和高稳定性三水乙酸钠复合相变材料的研发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乙酸钠 增稠剂 成核剂 石墨 循环蓄放热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熔渣离心粒化数值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于佳曲 刘军祥 +2 位作者 于庆波 段文军 秦勤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5,35,共8页
针对熔渣离心粒化过程,采用VOF法对粒化器中的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三维瞬态模拟,主要对铜渣和高炉熔渣两种冶金渣在不同转速下生成的液丝与液滴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转速下,与铜渣相比,高炉熔渣的破碎波长、尖端直径、破碎波长... 针对熔渣离心粒化过程,采用VOF法对粒化器中的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三维瞬态模拟,主要对铜渣和高炉熔渣两种冶金渣在不同转速下生成的液丝与液滴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转速下,与铜渣相比,高炉熔渣的破碎波长、尖端直径、破碎波长与尖端直径的比值、破碎长度均更大;不同转速下,同种熔渣破碎波长与尖端直径的比值趋于一致,破碎长度与尖端直径的比值与韦伯研究的结果相似;铜渣和高炉熔渣粒化产生的颗粒粒径均随转速的增大而减小,与高炉熔渣相比,铜渣在粒化过程中可以获得大量更小尺寸的颗粒;随着转速的增加,铜渣的平均粒径变化较小,更有利于从高温颗粒中回收余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粒化 熔渣 VO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氯化镁转杯粒化实验
8
作者 张强 刘军祥 +2 位作者 于庆波 段文军 秦勤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3-538,共6页
熔融氯化镁作为镁热还原法(Kroll法)生产海绵钛过程中的副产品,蕴含着高品质的余热资源,为了有效地回收其热量,采用转杯离心粒化法将熔融氯化镁破碎成球形颗粒,研究了转杯转速和熔液质量流量对氯化镁颗粒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的影响.结... 熔融氯化镁作为镁热还原法(Kroll法)生产海绵钛过程中的副产品,蕴含着高品质的余热资源,为了有效地回收其热量,采用转杯离心粒化法将熔融氯化镁破碎成球形颗粒,研究了转杯转速和熔液质量流量对氯化镁颗粒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转杯转速的增加和熔液质量流量的减小,颗粒的平均粒径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较大直径的转杯能够获得更小尺寸的颗粒;颗粒粒径主要分布在0~2 mm,随着转杯转速的增加和熔液质量流量的减小,颗粒向小粒径方向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氯化镁 离心粒化 平均粒径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聚丙烯纤维-回收轮胎钢纤维增强UHPC高温后力学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陈猛 李骜 张通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16-722,共7页
测试了混杂聚丙烯纤维(PPF)-回收轮胎钢纤维(RTSF)增强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高温后的抗压强度,并研究了其工作性能.结果表明:PPF体积分数达到0.9%后,可以防止UHPC发生高温爆裂;UHPC的抗压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400℃作用后达... 测试了混杂聚丙烯纤维(PPF)-回收轮胎钢纤维(RTSF)增强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高温后的抗压强度,并研究了其工作性能.结果表明:PPF体积分数达到0.9%后,可以防止UHPC发生高温爆裂;UHPC的抗压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400℃作用后达到最大值,比20℃作用后提高了9.2%~19.9%;相同温度作用后,UHPC的抗压强度随着PPF体积分数的增大而降低;PPF熔化前与基体有效黏结,其与RTSF均可发挥桥连作用,PPF熔化后在基体中形成孔道,提高了UHPC的耐高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聚丙烯纤维 回收轮胎钢纤维 高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板带热轧产品质量缺陷诊断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文 辛洪伞 +1 位作者 李旭东 孙杰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09-814,共6页
板带热轧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影响因素与质量指标间的关系不明确,影响产品质量缺陷追溯和后续产品质量提升.将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FA)方法引入热轧产品质量诊断过程中,并以穿带过程宽度质量缺陷为例,采用GT;统计量对生产过程进行... 板带热轧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影响因素与质量指标间的关系不明确,影响产品质量缺陷追溯和后续产品质量提升.将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FA)方法引入热轧产品质量诊断过程中,并以穿带过程宽度质量缺陷为例,采用GT;统计量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通过因子得分表征各生产因素对产品宽度质量指标的影响程度,得到了各因素对产品宽度缺陷的贡献率,最终实现了轧件宽度缺陷的原因定位.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以因子分析的诊断结果为基础对关键参数进行修正,能有效提升后续产品的宽度控制精度,为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带热轧 因子分析 质量缺陷 质量诊断 溯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CO_(2)+50%CO气氛条件下金属化炉料与焦粉耦合过程的非等温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闫瑞军 柳政根 +1 位作者 储满生 刘培军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1-517,531,共8页
研究金属化炉料与焦炭的非等温耦合过程,可为阐明新型炉料结构的反应行为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中在50%CO_(2)+50%CO气氛下对金属化率为51%的炉料、焦粉及两者混合物料的非等温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采用Coats-Redfern法计算并分析了耦合反应... 研究金属化炉料与焦炭的非等温耦合过程,可为阐明新型炉料结构的反应行为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中在50%CO_(2)+50%CO气氛下对金属化率为51%的炉料、焦粉及两者混合物料的非等温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采用Coats-Redfern法计算并分析了耦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混合物料在1 014 K时开始发生氧化增重反应,并在1 248 K时增重速率达到最大,与单金属化炉料的特征温度相近;混合物料的快速失重温度低于单焦粉的快速气化温度,这是由于焦炭气化与炉料还原起到了耦合增效作用;混合物料增重阶段的机理模型由单金属化炉料的R_(2)模型变为F_(2)模型,表观活化能由134.66 kJ/mol增至371.02 kJ/mol;焦粉气化的机理模型为F_(2)模型,表观活化能为389.45 kJ/mol;混合物料失重阶段的机理模型为D_(6)模型,表观活化能为778.04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炉料 焦炭 耦合过程 反应机理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烧温度对二步烧结法制备CA_(6)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瑶 温天朋 +1 位作者 于景坤 袁磊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4,共4页
以氧化铝和碳酸钙为原料,采用预烧—破粉碎—压制成型—高温烧成的二步烧结法制备了六铝酸钙(CA_(6))材料,主要研究了预烧温度(分别为1100、1200、1300、1400℃)对CA_(6)材料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预烧破坏了预烧料中... 以氧化铝和碳酸钙为原料,采用预烧—破粉碎—压制成型—高温烧成的二步烧结法制备了六铝酸钙(CA_(6))材料,主要研究了预烧温度(分别为1100、1200、1300、1400℃)对CA_(6)材料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预烧破坏了预烧料中的一部分气孔,并减少了高温烧成过程中的气孔产生量,因此制备的CA_(6)材料的致密度和常温强度远高于常规烧结工艺制备的CA_(6)材料。2)预烧温度以1200℃为最佳,所制备的CA_(6)材料的显气孔率为28.2%,体积密度为2.52 g·cm^(-3),常温耐压强度为33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铝酸钙 预烧温度 二步烧结法 致密度 线收缩率 常温耐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电极体系对NiFe-LDH光阳极光电化学动力学的影响
13
作者 孙姣姣 杨晓红 安希忠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7-394,共8页
研究了不同镍铁质量比的镍铁双氢氧化物的光电化学催化性能,并得到了催化活性最佳时的镍铁质量比为9∶1.重点考察了三电极体系的测试条件对Ni_(0.9)Fe_(0.1)-LDH光阳极光电化学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解池的测试结果与其透光率有... 研究了不同镍铁质量比的镍铁双氢氧化物的光电化学催化性能,并得到了催化活性最佳时的镍铁质量比为9∶1.重点考察了三电极体系的测试条件对Ni_(0.9)Fe_(0.1)-LDH光阳极光电化学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解池的测试结果与其透光率有关,使用石英电解池测得的工作电极光电流密度为5μA/cm^(2),是使用聚四氟乙烯电解池测得的工作电极光电流密度的5倍,但聚四氟乙烯电解池受自然环境背景光的影响小,结果更真实可靠;使用Hg/HgO作为参比电极,测试结果更加准确,虽然使用Ag/AgCl作为参比电极在相同条件下测得的光电流密度是使用Hg/HgO作为参比电极测得的光电流密度的2.5倍,但AgCl在碱性电解液中可产生Ag^(+),增大了体系中的电荷转移速率,影响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在碱性电解液中,与石墨电极相比,铂片电极稳定性较差,不利于呈现接近真实情况的测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铁双氢氧化物 光电化学测试 三电极体系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双效催化剂催化焦油重整制氢实验
14
作者 张津宁 谢华清 +2 位作者 吴贞国 郭锐 陆寒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3-408,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CaO-(CaO)_(12)(Al_(2)O_(3))7双效催化剂并用于焦油的吸附强化重整制氢研究,选用均匀试验法设计实验,考察温度、水碳比及催化剂质量对焦油的吸附强化重整反应过程中氢产率的影响,获得最佳重整反应条件.对双效催化...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CaO-(CaO)_(12)(Al_(2)O_(3))7双效催化剂并用于焦油的吸附强化重整制氢研究,选用均匀试验法设计实验,考察温度、水碳比及催化剂质量对焦油的吸附强化重整反应过程中氢产率的影响,获得最佳重整反应条件.对双效催化剂进行Ce掺杂改性,考察不同的Ce质量分数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镍基双效催化剂的作用下,当温度为740℃、水碳比为15、催化剂质量为30 g时氢产率最高,为83.29%,而实际反应中氢产率为81.98%,二者相对误差较小且在允许范围内;Ce的掺杂改变了活性组分的分布情况,促进了焦油重整反应、水煤气变换反应的进行,其中掺杂6%Ce(6%为Ce的质量分数)的改性催化剂表现出了最好的催化活性,氢产率可达86.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油 氢气 双效催化剂 CO_(2)吸附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