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指向中华文明发展趋势
1
作者 田鹏颖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3,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历史关联,深刻地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中华文明发展趋势的逻辑指向,甚至决定性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历史关联,深刻地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中华文明发展趋势的逻辑指向,甚至决定性作用,对于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征途上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文明 历史关联 发展趋势 方法论意义 逻辑指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决定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智慧
2
作者 田鹏颖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习近平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当我们走进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当我们走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深处,对中国现代化的过去、现在、未来,从而对中国式现代化、西方现代化、全球南方现代化开展深度比较研究后不难发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史过程”,而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的自觉设计、自觉规划、自觉创造的复杂社会系统工程。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我们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遵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社会工程的实践智慧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社会工程 系统观念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天下情怀 被引量:1
3
作者 田鹏颖 张小鹏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6,共8页
从现代化与文明的关系来看,文明是关于现代化的升华指称,转化为文明的特定现代化具有规范自我与他者的价值要义,其根本旨归在于“化成天下”,由此体现出自身的天下情怀。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发展印证并凸显着这一基本逻辑。中国式现代化... 从现代化与文明的关系来看,文明是关于现代化的升华指称,转化为文明的特定现代化具有规范自我与他者的价值要义,其根本旨归在于“化成天下”,由此体现出自身的天下情怀。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发展印证并凸显着这一基本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历史演进中孕育形成,走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大道上,具有文明集成内涵,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而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文明,中国式现代化表明各国现代化发展要以先进理论为现代化行动指南,以工业化为基础发展全面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为现代化本质,以国情为基准推动多元现代化,从而昭示了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共性规范。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在坚守马克思“人类社会”立脚点、写照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各国携手实现现代化之中立世界现代化之本、明世界现代化之德、同世界现代化之利中,彰显胸怀天下的世界现代化应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天下情怀 人类文明新形态 规范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被引量:6
4
作者 田鹏颖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61,共13页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现代化史上的伟大创举,自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人类现代化新历史,在世界现代化的总体图谱中形成了全新独特见解,标注了人类现代化理论、制度和实践的新高度,并以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崭新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现代化史上的伟大创举,自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人类现代化新历史,在世界现代化的总体图谱中形成了全新独特见解,标注了人类现代化理论、制度和实践的新高度,并以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崭新图景。中国式现代化因其“新”而面临着诸多世界难题和世纪难题,必须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加以解决。我们应遵循“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深刻把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守正创新的基本方法、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的内在要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坚持系统观念的思维方式,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从而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注入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 现代化道路 “六个坚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的原理性贡献 被引量:1
5
作者 田鹏颖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理论贡献.这一重大理论贡献无论就其所回应的现代社会重大理论关切、实践呼唤,还是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国家学说演进中的重大理论创新来说都具有原理性,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共... “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理论贡献.这一重大理论贡献无论就其所回应的现代社会重大理论关切、实践呼唤,还是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国家学说演进中的重大理论创新来说都具有原理性,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经验升华.这一重大理论贡献把我们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新论域.“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是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新拓展,是化解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方式,是把握社会基本矛盾的新视角.这一重大思想理论贡献对我们在新征程、新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社会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社会基本矛盾 原理性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笔谈(一)
6
作者 田鹏颖 陈玲 +1 位作者 王沅芷 王不凡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85,共17页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视野中,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新”就新在对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人与自身矛盾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上,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追求和谐共生;在人与人(社会)的关系上追求立己达人;在人与自身的关...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视野中,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新”就新在对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人与自身矛盾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上,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追求和谐共生;在人与人(社会)的关系上追求立己达人;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多维批判与全面超越,为人类文明发展开创了宏阔前景,从而引领人类社会向着新的文明彼岸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 人与世界和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
7
作者 田鹏颖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10,共7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把握历史演进规律创造的重大理论成果,具有鲜明时代性、历史进步性和现实合理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把握历史演进规律创造的重大理论成果,具有鲜明时代性、历史进步性和现实合理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为解决一系列世界重大问题提供了中国理念与中国方案,为世界各国探索对话合作新模式,共谋和平发展新未来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想基础 战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文化主体性的真谛在于创造新的历史 被引量:3
8
作者 田鹏颖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151,共6页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视野中,文化主体性是标志文化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的哲学范畴。从文化创造、文化核心、文化演进等多重维度审视文化主体性,中华文化主体性生成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核心是中华文化...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视野中,文化主体性是标志文化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的哲学范畴。从文化创造、文化核心、文化演进等多重维度审视文化主体性,中华文化主体性生成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核心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演进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建立具有独特的中国逻辑、文化逻辑、哲学逻辑。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巩固具有鲜明的未来指向,即在传统与现代的贯通和民族与世界的互动中,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创造新的历史、创造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主体性 “第二个结合” 创造新历史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建构的三重意蕴 被引量:10
9
作者 英明 田鹏颖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29,共7页
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标示着中华民族文化意义上的坚定自我,是表现中华民族文化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的哲学范畴,其建构具有深邃的意蕴。中华民族孕育文化主体性,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彰显文化主体性,凸显了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建构... 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标示着中华民族文化意义上的坚定自我,是表现中华民族文化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的哲学范畴,其建构具有深邃的意蕴。中华民族孕育文化主体性,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彰显文化主体性,凸显了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建构的本体意涵。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掌握历史主动中形成,在不忘本来和吸收外来的守正创新中建立,在深刻理解和践行“两个结合”中巩固,这印证了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延展过程。建构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是我们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实现精神上独立自主的根本所在,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文化根基、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文化基础、为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文化支撑,具有重大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 本体意涵 延展过程 时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