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G——蔗糖正反浓度梯度离心法提纯植物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人元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98-302,共5页
1970年,Clark首次报道了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缩写PEG)——蔗糖正反浓度梯度离心法提纯了苜蓿花叶病毒(AMV); 1971年,Clark等详细报道了应用该方法提纯烟草花叶病毒(TMV)、烟草脆裂病毒(TRV)、豇豆花叶病毒(CPMV)、豇豆退绿... 1970年,Clark首次报道了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缩写PEG)——蔗糖正反浓度梯度离心法提纯了苜蓿花叶病毒(AMV); 1971年,Clark等详细报道了应用该方法提纯烟草花叶病毒(TMV)、烟草脆裂病毒(TRV)、豇豆花叶病毒(CPMV)、豇豆退绿斑驳病毒(CCMV)、雀麦花叶病毒(BMV)和苹果退绿叶斑病毒(CLSV),并指出该提纯方法简便易行适应范围广。但此后仅Shohara等1974年报道了应用该方法提纯黄瓜花叶病毒(CMV),尚未见其它应用该方法的报道,而目前各病毒的提纯均不采取这种方法,我们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病毒 提纯 蔗糖 聚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黑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李永镐 徐丽波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25-129,共5页
根据不同接种方法、温度、苗龄及接种物浓度对甘蓝苗期抗病性表现的影响,并与成株期抗病性比较,筛选出一套在甘蓝3~4叶期,保温24小时,用每毫升含10~8个细菌的悬浮液,喷雾接种,再保湿24小时,在25℃条件下培养12天,调查发病程度的快速、... 根据不同接种方法、温度、苗龄及接种物浓度对甘蓝苗期抗病性表现的影响,并与成株期抗病性比较,筛选出一套在甘蓝3~4叶期,保温24小时,用每毫升含10~8个细菌的悬浮液,喷雾接种,再保湿24小时,在25℃条件下培养12天,调查发病程度的快速、准确反映成株期抗病性的甘蓝黑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用此方法对4个单位11份甘蓝材料鉴定结果,75—01具有对黑腐病的高度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黑腐病 苗期抗病性 鉴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对菌核(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萌发和子囊盘形成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程志明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311-314,共4页
本文研究了紫外光对大豆菌核(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萌发和子囊盘形成速度及成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豆菌核经紫外线照射后,不仅能促进菌核萌发,增加展开子囊盘的百分率,而且还能增加子囊盘的数目。用紫外线照射... 本文研究了紫外光对大豆菌核(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萌发和子囊盘形成速度及成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豆菌核经紫外线照射后,不仅能促进菌核萌发,增加展开子囊盘的百分率,而且还能增加子囊盘的数目。用紫外线照射大豆菌核,照射时间范围10~150分钟,对菌核无伤害作用,菌核仍能正常地长出子囊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菌核 紫外光 子囊盘 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穗醋栗上发现的一种新病害——穗醋栗红粉病(Trichothecium roseum(Pers.)Link.) 被引量:3
4
作者 程志明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384-385,共2页
穗醋栗是虎耳科(Saxifragaceae)茶藨子属(Ribes),小灌木。其果实含有大量维生素,是提取维生素工业的原料之一。近年来,穗醋栗的果实用于酿造果酒和饮料,深受人民所喜爱。目前,黑龙江省穗醋栗的栽培面积已超过20多万亩,辽宁、吉林、河北... 穗醋栗是虎耳科(Saxifragaceae)茶藨子属(Ribes),小灌木。其果实含有大量维生素,是提取维生素工业的原料之一。近年来,穗醋栗的果实用于酿造果酒和饮料,深受人民所喜爱。目前,黑龙江省穗醋栗的栽培面积已超过20多万亩,辽宁、吉林、河北及西北地区也开始试种,栽培面积逐年扩大。1985年夏季,在黑龙江省阿城市舍利乡平岗村和辽宁省新宾县朝阳林场种植的穗醋栗上,发生一种国内外未见报道的新病害,经鉴定认为是红粉病(Trichothe-cium roseum(Pers.)Lin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醋栗 红粉病 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细菌性叶班病病原细菌鉴定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永镐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7-10,共4页
本文研究了在大棚黄瓜叶片上发现的黄瓜细菌性叶斑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ucurbitae(Bryan 1926)Dye 1978]。人工接种试验证明,该病菌除侵染黄瓜外,尚能侵染西瓜和西葫芦。本文为该病菌在我国的首次报道。
关键词 黄瓜 细菌性 叶斑病 细菌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花叶病毒(SMV)流行预测式的建立
6
作者 郭井泉 刘学敏 +4 位作者 刘洪义 张明厚 姜永业 李连贵 孙伯铮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05-209,共5页
1986~1989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辽宁省铁岭多点设置不同种子传毒率水平的试验区,调查测定SMV流行和有翅蚜发生、飞翔动态,共积累19组数据。采用Apple-Ⅱ计算机BASIC语言进行回归分析,分别推导出符合度较高的SMV流行中,长期预测式。预... 1986~1989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辽宁省铁岭多点设置不同种子传毒率水平的试验区,调查测定SMV流行和有翅蚜发生、飞翔动态,共积累19组数据。采用Apple-Ⅱ计算机BASIC语言进行回归分析,分别推导出符合度较高的SMV流行中,长期预测式。预测式可在东北地区试用,若结合种子传毒率预测和产量损失估计使用,将显著提高SMV“综合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花叶病毒 病害 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灰斑病接种体来源及接种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钟兆西 王伟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15-19,共5页
比较种子带菌和土壤带菌作为接种体来源的田间试验,结果证明,土壤带菌是田间接种体的主要来源。不同带病水平的种子,即使100%带病,引起病害的严重度没有多大差别,在发病初期调查,连作地的平均病指为2.98%,而与玉米轮作的地块仅为0.98%,... 比较种子带菌和土壤带菌作为接种体来源的田间试验,结果证明,土壤带菌是田间接种体的主要来源。不同带病水平的种子,即使100%带病,引起病害的严重度没有多大差别,在发病初期调查,连作地的平均病指为2.98%,而与玉米轮作的地块仅为0.98%,病害降低了67.11%。室内进行的接种条件研究证明,接种体的浓度以每毫升悬浮液中含40000个孢子为宜。接种后,应立即保湿。孢子落到叶片上,没有足够湿度的情况下,6天后便失去侵染活力。孢子在饱和湿度下,2小时亦能侵入,2~8小时侵染率都很低,以保湿24小时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 接种体来源 接种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染马铃薯的烟草坏死病毒的鉴定、提纯及抗血清制备
8
作者 王人元 贺俊杰 孙桂华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15-21,共7页
自马铃著植株上分离得到了烟草坏死病毒(TNV)。在测试的13科53种植物中,能侵染8科34种,但人工接种仅在接种叶上引起局部侵染,未发现其系统侵染寄主。该病毒的钝化温度为78~80℃,稀释限点10^(-5)~10^(-6),体外保毒期27~28天。提纯病... 自马铃著植株上分离得到了烟草坏死病毒(TNV)。在测试的13科53种植物中,能侵染8科34种,但人工接种仅在接种叶上引起局部侵染,未发现其系统侵染寄主。该病毒的钝化温度为78~80℃,稀释限点10^(-5)~10^(-6),体外保毒期27~28天。提纯病毒经紫外吸收测定,最高吸收峰为260 nm,最低吸收峰为245 nm,提纯得毒率为7.8 mg/kg接种叶。病毒粒体球状,直径约28 nm。经免疫琼脂双扩散测定,该病毒与TNV标准抗血清产生明显的反应沉淀线。人工接种该病毒不能侵染马铃薯植株的地上部分。块茎病斑为ABC病的C型症状。感病植株所结块茎仅部分带毒。受侵染块茎下一年可产生病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烟草坏死病毒 侵染 抗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