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铃薯块茎中干物质与蛋白质、维生素C及还原糖的关系 被引量:17
1
作者 吕文河 陈伊里 李景华 《马铃薯杂志》 1993年第4期193-197,共5页
本试验对40份材料块茎中的干物质、粗蛋白、维生素C以及还原糖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普通栽培种(Solanum tuberosum)20份,新型栽培种(Neo-tuberosum)5份,普通栽培种×新型栽培种杂种5份,二倍体栽培种(S.Phureja)9份,二倍体杂种(Neo-tu... 本试验对40份材料块茎中的干物质、粗蛋白、维生素C以及还原糖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普通栽培种(Solanum tuberosum)20份,新型栽培种(Neo-tuberosum)5份,普通栽培种×新型栽培种杂种5份,二倍体栽培种(S.Phureja)9份,二倍体杂种(Neo-tuberosum双单倍体×S.phureja)1份。结果表明,干物质(%)、干物质中粗蛋白(%)、鲜薯中粗蛋白(%)、V_c(mg/100g鲜薯,以及还原糖含量(%)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19.8893±2.2448,11.9805±2.0367,2.3640±0.3881,8.5288±2.04322和0.6113±0.3031;干物质和干物质中的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4118^(**)),但和鲜薯中粗蛋白含量呈不显著正相关(r=0.2083);干物质和V_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246^(**)),和还原糖含量呈不显著负相关(r=-0.27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块茎 蛋白 维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麦田系统氮肥效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永立 王宏燕 +1 位作者 孙聪姝 侯中田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6-11,共6页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小麦产量模型分析,提出了氮肥在不同降雨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地区的最高产量施用量和最高效益施用量。氮肥的边际效益随着氮肥施用量、降雨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钾肥、磷肥和农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小麦产量模型分析,提出了氮肥在不同降雨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地区的最高产量施用量和最高效益施用量。氮肥的边际效益随着氮肥施用量、降雨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钾肥、磷肥和农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钾肥效益优于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 小麦 氮肥 边际效益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轮回选择测交株表型值与配合力及遗传力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永林 王云生 王殊华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1-5,共5页
对东农群体-1的两轮测交株表型值与配合力进行了相关分析,同时还用亲子相关法估算配合力的狭义遗传力。结果表明,测交株的株高、穗高、抽丝幼穗数同配合力的相关系数达到0.05或0.01的显著水平,其中抽丝幼穗数对玉米选株测交更有指导作... 对东农群体-1的两轮测交株表型值与配合力进行了相关分析,同时还用亲子相关法估算配合力的狭义遗传力。结果表明,测交株的株高、穗高、抽丝幼穗数同配合力的相关系数达到0.05或0.01的显著水平,其中抽丝幼穗数对玉米选株测交更有指导作用。结果还表明,高配合力的测交株遗传力也高。说明提高选择强度能加速加性基因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轮回选择 测交株 表型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抗除草剂特性的遗传及其利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国栋 赵长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10-315,共6页
本文综述了大豆抗除草剂特性的研究现状。分别就大豆品种对八种(类)除草剂的抗性反应作了概述,并列出了已发现的大豆抗、感除草剂基因名单,讨论了抗(耐)性基因的利用方式。
关键词 大豆 抗性 除草剂 遗传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培肥效果的定位研究 Ⅰ土壤有机质及有机无机复合胶体的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兆荣 刘永利 +1 位作者 侯中田 徐文平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215-219,共5页
不同施肥途径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各异,有机质总量比培肥前5年累积增长为:有机肥>秸秆还田>草木樨还田>化肥,对照区有所下降。重组有机质、复合有机质及复合体中不同结合态腐殖质也发生明显变化。有机物料培肥土壤是提高土壤肥... 不同施肥途径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各异,有机质总量比培肥前5年累积增长为:有机肥>秸秆还田>草木樨还田>化肥,对照区有所下降。重组有机质、复合有机质及复合体中不同结合态腐殖质也发生明显变化。有机物料培肥土壤是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有机质 培肥 有机物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硒、硫肥提高大豆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罗盛国 刘元英 +1 位作者 陈魁卿 戴建军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12-16,共5页
本文报道了1987~1989年施用微量元素硒,及硒、硫配合施用对提高大豆品质的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磷、钾做肥底的基础上,每亩土壤施硒5.3 g,可使低硒地区大豆籽粒的含硒量从0.065 ppm 提高到0.365 ppm,达到正常水平;每亩土壤施... 本文报道了1987~1989年施用微量元素硒,及硒、硫配合施用对提高大豆品质的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磷、钾做肥底的基础上,每亩土壤施硒5.3 g,可使低硒地区大豆籽粒的含硒量从0.065 ppm 提高到0.365 ppm,达到正常水平;每亩土壤施硒5.3 g,硫40kg,不但可使低硒地区大豆的含硒量达到正常水平,还可使大豆籽粒中蛋氨酸的含量比对照增加8.6%,胱氨酸的含量比对照增加6.9%,方差分析都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质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未熟胚离体培养的研究——再生植株后代(IE_2)主要农艺性状变异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曾寒冰 李文雄 +1 位作者 李福 魏湜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本试验采用在田间条件下栽培的6个不同基因型的未熟胚培再生植株后代(IE_2),分析其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结果表明,在成熟期、株高、产量性状以及抗病性方面均表现明显变异。但基因型间反应不同。同一基因型的株系间或同一株系内仍存在... 本试验采用在田间条件下栽培的6个不同基因型的未熟胚培再生植株后代(IE_2),分析其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结果表明,在成熟期、株高、产量性状以及抗病性方面均表现明显变异。但基因型间反应不同。同一基因型的株系间或同一株系内仍存在分离。IE_2代所观察到的表型变异在以后世代中的遗传稳定性和选择利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未熟胚培养 农艺性状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胡国良 李振华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29-134,共6页
本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试验方法,对玉米大面积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研究。以玉米栽培中的主要因子(密度、氮肥、磷肥、钾肥、播期)与产量的关系,通过微机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解析,求出各因子对产量影响的主次... 本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试验方法,对玉米大面积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研究。以玉米栽培中的主要因子(密度、氮肥、磷肥、钾肥、播期)与产量的关系,通过微机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解析,求出各因子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及因子间的交互作用。还借助微机模拟试验,寻出定量生产水平下的最佳农艺措施,为玉米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玉米 栽培 数学模型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抗除草剂资源筛选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国栋 赵长山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7-80,共4页
通过三年的大田和盆栽试验,研究了2000多份大豆对绿黄隆和阿特拉津的抗性反应。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对绿黄隆的抗性反应差异较大,多数材料抗性很差,没有发现具有高度抗性,可用于理论研究或育种实践的材料;不同大豆对阿特拉津的... 通过三年的大田和盆栽试验,研究了2000多份大豆对绿黄隆和阿特拉津的抗性反应。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对绿黄隆的抗性反应差异较大,多数材料抗性很差,没有发现具有高度抗性,可用于理论研究或育种实践的材料;不同大豆对阿特拉津的抗性在苗期存在差异,但绝大多数材料在第一复叶未展开前即死掉,仅有极少数材料能结荚,而荚又很少。用常规方法筛选抗绿黄隆的材料是有希望的,筛选抗阿特拉津的材料极为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除草剂 抗性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硫对大豆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元英 罗盛国 +1 位作者 王鸿 戴建军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报道了硒、硫浓度对大豆植株干物重,硒、硫、氮、磷含量影响的水培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当营养中硫的浓度为60mgL^(-1)时,0.025mg SeL^(-1)的加入使大豆植株干物重达到最高;60mg SL^(-1)的加入对植株吸收硒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营养... 报道了硒、硫浓度对大豆植株干物重,硒、硫、氮、磷含量影响的水培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当营养中硫的浓度为60mgL^(-1)时,0.025mg SeL^(-1)的加入使大豆植株干物重达到最高;60mg SL^(-1)的加入对植株吸收硒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营养液中硫的浓度为30 mgL^(-1)时,随着硒浓度的增加,植株中硫的含量显著降低,但对磷无影响,而当营养液中硫的浓度增加到60mgL^(-1)时,在低硒(0.025mgL^(-1))浓度下,显著地提高了植株中硫和磷的含量,硫与磷的吸收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61^(**)。本试验的硒、硫浓度对植株吸收氮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水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生育期间黑土及有机肥矿化率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国义 马凤鸣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314-319,共6页
本文用砂滤管法研究了甜菜生育期间黑土0~120 cm 的矿化率和不同有机肥及其不同施肥水平的矿化率。结果表明,耕层土壤的矿化率显著高于心土层和底土层;不同有机肥矿化率顺序为鸡粪>马粪>猪粪>牛粪;同种有机肥随施量水平的增加... 本文用砂滤管法研究了甜菜生育期间黑土0~120 cm 的矿化率和不同有机肥及其不同施肥水平的矿化率。结果表明,耕层土壤的矿化率显著高于心土层和底土层;不同有机肥矿化率顺序为鸡粪>马粪>猪粪>牛粪;同种有机肥随施量水平的增加,其矿化率也呈增加趋势;增施氮肥可显著地提高土壤氮的矿化率,说明化肥氮对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具有显著的激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黑土 有机肥 砂滤管 矿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培肥效果的定位研究——Ⅱ 土壤养分的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兆荣 孙聪姝 +1 位作者 侯中田 孙东立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214-218,共5页
不同培肥措施对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的积累为:有机肥>秸秆还田>草木樨还田>化肥>对照;速效钾的累积增长为秸秆还田居首位,有机肥次之,对照区呈下降趋势。有机物料的培肥效果优于化肥。
关键词 黑土 有机肥 秸秆还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玉米、大豆、小麦气候生产潜力计算模式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文河 白雅梅 孙玉亭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322-327,共6页
以黑龙江省主要栽培作物玉米、大豆和小麦为研究对象,根据作物生长速度曲线,求出光能利用系数的时间动态过程。提出用生长季>10℃(小麦用>5℃)积温的分布,计算光合生产潜力,并对其进行温度条件和水分条件的订正,给出了计算地区气... 以黑龙江省主要栽培作物玉米、大豆和小麦为研究对象,根据作物生长速度曲线,求出光能利用系数的时间动态过程。提出用生长季>10℃(小麦用>5℃)积温的分布,计算光合生产潜力,并对其进行温度条件和水分条件的订正,给出了计算地区气候生产潜力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小麦 气候 生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对耕层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国义 沈昌蒲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21-128,共8页
本文用大豆与玉米、谷子不同作物的田间对比法和室内培养液栽培法相结合,研究了大豆对耕层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主要从土壤物理角度探讨了大豆肥田的机制.结果表明,种植大豆当年,大豆与对照作物相比,只减轻了耕层土壤中氮的消耗,并未增... 本文用大豆与玉米、谷子不同作物的田间对比法和室内培养液栽培法相结合,研究了大豆对耕层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主要从土壤物理角度探讨了大豆肥田的机制.结果表明,种植大豆当年,大豆与对照作物相比,只减轻了耕层土壤中氮的消耗,并未增加土壤含氮量;大豆生育期间,其根系的分泌物和脱落物以及死亡的根系被分解后所形成的物质可起到胶结剂的作用,改善了土壤颗粒的表面性质,在根系穿插、挤压作用的动力下,有助于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耕层土壤孔隙的数量、大小、形态及其分布有较大的改善,协调了土壤三相比例,耕层土壤的导水、蓄水和通气状况增强,调节了土壤肥力,认为大豆对耕层土壤物理性状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土壤 物理性状 结构性 孔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与甜菜产量的形成 被引量:21
15
作者 曲文章 崔杰 李滨胜 《中国甜菜》 1992年第4期29-34,共6页
试验表明,施氮量与甜菜叶面积、光合势、叶绿素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净光合生产率呈负相关,故高氮处理,因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过大,净光合生产率低,不利于产量形成;根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相关,含糖率与施氮量呈负相关,高氮处理T/R值... 试验表明,施氮量与甜菜叶面积、光合势、叶绿素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净光合生产率呈负相关,故高氮处理,因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过大,净光合生产率低,不利于产量形成;根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相关,含糖率与施氮量呈负相关,高氮处理T/R值明显增加,导致根产量和含糖率降低;随施氮量增加,造蜜性物质增加,块根品质降低;本试验以施120kg/ba氮产糖量最高,过量施氮降低产糖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光合作用 产糖量 氮肥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土壤水资源和土壤水库 被引量:4
16
作者 霍云鹏 闫中平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14-120,共7页
本文对黑龙江省土壤水资源和土壤水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省土壤水资源非常丰富,全省约有900多亿立方水,是地下水资源的4~4.5倍。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水资源有很大差异:黑土、草甸土等土壤水资源较丰富,每亩为180~200立方;风砂土土壤... 本文对黑龙江省土壤水资源和土壤水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省土壤水资源非常丰富,全省约有900多亿立方水,是地下水资源的4~4.5倍。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水资源有很大差异:黑土、草甸土等土壤水资源较丰富,每亩为180~200立方;风砂土土壤水资源最少。每亩为40~60立方;其它土壤为每亩160~170立方.土壤水资源存在土壤水库内,土壤水库类型可分为散水型土壤水库、贮水型土壤水库、隔水型土壤水库和渍水型土壤水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水资源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及杂种后代对生态条件反应的研究
17
作者 杨琪 王金陵 +2 位作者 杨庆凯 吴忠璞 高凤兰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313-321,共9页
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及杂种后代,在不同肥力条件下表现各异的适应性。瘠薄土壤条件下,植株高大繁茂、多分枝、进化程度低的为适应的生态型。肥力水平较高条件下,主茎发达、百粒重高、进化程度高的集约型品种表现适应。中等肥力水平下,株高... 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及杂种后代,在不同肥力条件下表现各异的适应性。瘠薄土壤条件下,植株高大繁茂、多分枝、进化程度低的为适应的生态型。肥力水平较高条件下,主茎发达、百粒重高、进化程度高的集约型品种表现适应。中等肥力水平下,株高适宜,有一定分枝能力和粒茎比较高者为适应生态类型。无论品种类型及生态条件如何,大豆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根据本试验得出的规律,提出了移动生态育种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态条件 粒茎比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黑龙江省大麦生产和开发利用
18
作者 魏湜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5-48,共4页
大麦具有生育期短、能抗御和忍受多种不良环境条件,产量潜力大,用途广泛,营养丰富,商品价值高等特点。本世纪三十年代,我省大麦生产自给有余,并向外省输出。
关键词 大麦 栽培 开发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期干旱对春小麦叶面积、光合速率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郑福贵 曾寒冰 李文雄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05-113,共9页
在前期干旱条件下,叶面积减小,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但光合速率提高。叶面积与产量的相关明显高于光合速率与产量的相关。水肥条件对叶面积、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及产量均有明显影响。叶面积与施肥水平呈正相关;光合速率和可溶性糖含量... 在前期干旱条件下,叶面积减小,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但光合速率提高。叶面积与产量的相关明显高于光合速率与产量的相关。水肥条件对叶面积、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及产量均有明显影响。叶面积与施肥水平呈正相关;光合速率和可溶性糖含量与施肥水平呈负相关.在逆境条件下,植株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基因型间的自动调节能力和效应存在明显差异,提高肥力可以明显缓解前期干旱胁迫造成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糖 光合速率 小麦 叶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未熟胚离体培养的研究——愈伤组织发生及器官建成 被引量:5
20
作者 关畅 曾寒冰 李文雄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对小麦胚离体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发生及器官的形态建成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胚龄对愈伤组织发生的起始部位有明显影响。胚的各个部位对离体培养反应的敏感程度随胚龄的增长盾片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而减弱,3周龄至成熟胚的盾片不... 对小麦胚离体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发生及器官的形态建成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胚龄对愈伤组织发生的起始部位有明显影响。胚的各个部位对离体培养反应的敏感程度随胚龄的增长盾片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而减弱,3周龄至成熟胚的盾片不能产生愈伤组织,只起分泌α-淀粉酶、转化、吸收和运转养分的作用。同时还观察到输导系统分化完善之前存在传递细胞。不定根及不定芽的分化和形成,既存在器官发生途径,也存在胚状体途径。根、芽原基形成的先后顺序并不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胚培养 愈伤组织 器官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