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雨量和氮素对黑土区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赵京考 卢静 +2 位作者 谷思玉 龚振平 温延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4-78,共5页
为了研究在田间旱作农业条件下主要生长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同一品种春玉米、同一"3414"肥料试验设计方案,在土壤有效氮量中等,有效磷、钾含量均较高的黑土上进行了连续3年的玉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的3个... 为了研究在田间旱作农业条件下主要生长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同一品种春玉米、同一"3414"肥料试验设计方案,在土壤有效氮量中等,有效磷、钾含量均较高的黑土上进行了连续3年的玉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的3个主要因素分别是玉米生育期降雨量、氮肥施用量和土壤氮素水平。玉米生育期降雨量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生育期降雨量越大,玉米产量越高,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只有在生育期降雨大于280mm的情况下,施用氮肥才有较为明显的增产效果,低于此值,氮肥增产效果不明显。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氮、磷、钾肥平均增加水分利用效率24.3%。玉米产量与播前土壤碱解氮之间呈正比,高水平的土壤碱解氮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降雨量 氮素 旱作农业 水分利用效率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疫霉根腐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许修宏 曲娟娟 +1 位作者 张喜萍 杨庆凯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74-477,共4页
综合评述了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展历史、生理小种分化情况、寄主抗病机制以及抗源的筛选 ,重点评述了抗病机制和抗源的筛选研究进展情况。
关键词 大豆 疫霉根腐病 发展历史 生理小种分化 寄主 抗病机制 抗源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施肥研究状况及展望 被引量:22
3
作者 于彩莲 刘元英 彭显龙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78-481,共4页
查阅了 31篇有关文献 ,就目前中草药施肥状况进行概述。主要针对施肥对药材的产量以及有效成分的含量影响进行分析 ,并对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在药材栽培中的研究状况进行报道 ,并指出当前中药施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中草药 施肥 产量 有效成分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发展的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 被引量:45
4
作者 宋戈 吴次芳 王杨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37,共6页
研究目的:分析黑龙江省耕地非农化过程的内在原因,以助于协调黑龙江省耕地非农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使耕地保护工作与未来经济运行相一致。研究方法: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利用Eviews4.1软件分析。研究结果:城市化进程对耕地非... 研究目的:分析黑龙江省耕地非农化过程的内在原因,以助于协调黑龙江省耕地非农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使耕地保护工作与未来经济运行相一致。研究方法: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利用Eviews4.1软件分析。研究结果:城市化进程对耕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与经济增长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并不一致,城市化进程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更加显著。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须将城市化作为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耕地非农化 GRANGER因果关系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肥水平对白菜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淑芹 张耀伟 +2 位作者 闫雷 刘维 崔崇士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2-156,共5页
利用农田试验研究不同施氮肥水平对白菜生产期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白菜生长期间两次施氮肥体内形成两个硝酸盐积累峰值。第一个峰值在施氮肥后 8~ 15 d左右 ,积累峰值较高。第一个峰值在第二次施肥后 2 0~ 30 d左右 ,但峰值较低且有的... 利用农田试验研究不同施氮肥水平对白菜生产期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白菜生长期间两次施氮肥体内形成两个硝酸盐积累峰值。第一个峰值在施氮肥后 8~ 15 d左右 ,积累峰值较高。第一个峰值在第二次施肥后 2 0~ 30 d左右 ,但峰值较低且有的不明显。随着白菜的成熟 ,硝酸盐积累逐渐降低。总体上看 ,抗病高产的晚熟品种“龙协白 1号”各个生长期间硝酸盐的积累量都低于品质优良的中熟品种“东农 90 1”。采收后的白菜窖贮一个月后 ,较低施肥水平白菜体内硝酸盐含量有所减少 ,但高施肥水平 6 75 kg· hm- 2 的白菜有所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施肥水平 白菜 硝酸盐 盐份积累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脱臭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淑芹 王帆 +1 位作者 闫雷 许景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0-104,共5页
随着恶臭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应的对其治理各种技术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特别是微生物除臭技术 ,处理恶臭污染的研究热点。文章论述了微生物除臭的原理、方法、应用状况 。
关键词 恶臭污染 微生物 脱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分离方法及发病地区初步调查 被引量:9
7
作者 许修宏 吕慧颖 +1 位作者 曲娟娟 杨庆凯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病组织分离法是分离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有效方法 ,在选择性培养基上 ,采用此方法分离到病原菌的成功率达 86 .7%。 1997年 - 1998年调查结果表明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呼兰县、牡丹江市、东宁县、密山市、穆棱市、佳木斯市、集... 病组织分离法是分离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有效方法 ,在选择性培养基上 ,采用此方法分离到病原菌的成功率达 86 .7%。 1997年 - 1998年调查结果表明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呼兰县、牡丹江市、东宁县、密山市、穆棱市、佳木斯市、集贤县、吉林省舒兰市的大豆田中存在大豆疫霉根腐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根腐病 病原菌 分离方法 发病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硫菌的培养驯化与降解硫化物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帆 李淑芹 许景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在有臭味的污泥中 ,经选择性培养基培养驯化高效降解 S2 -的脱硫菌。在温度为 30℃ ,p H值为 2~ 3,摇床转速为 180 r· min- 1的条件下 ,分别对此脱硫菌的生长曲线、降解能力以及对液态 S2 -的降解规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驯化后... 在有臭味的污泥中 ,经选择性培养基培养驯化高效降解 S2 -的脱硫菌。在温度为 30℃ ,p H值为 2~ 3,摇床转速为 180 r· min- 1的条件下 ,分别对此脱硫菌的生长曲线、降解能力以及对液态 S2 -的降解规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驯化后的脱硫菌不仅对硫化物有很强的耐受能力 ,而且有较好的降解能力 ,这为下一步研究生物膜填料净化硫化氢臭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菌 培养驯化 硫化物 降解性能 硫化氢 恶臭污染 生物法脱臭 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田土壤蓄水量盈亏状况的垂直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赵秀兰 邹立尧 +1 位作者 沈能展 罗盛国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7-151,共5页
以农田土壤水分实测资料为基础 ,依据农田土壤水分常数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创建了土壤蓄水量盈亏值指标。选择 3个典型站点研究黑龙江省农田土壤水分盈亏状况的垂直变化规律 ,结果为 :海伦从表层到 5 0 cm各个土层均为盈余 ,而且随深... 以农田土壤水分实测资料为基础 ,依据农田土壤水分常数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创建了土壤蓄水量盈亏值指标。选择 3个典型站点研究黑龙江省农田土壤水分盈亏状况的垂直变化规律 ,结果为 :海伦从表层到 5 0 cm各个土层均为盈余 ,而且随深度的增加盈余先增加后下降 ,2 0 cm处为最高值 ;泰来的土壤水分从表层到 30 cm为增加 ,之后又下降 ,而且以 2 0 cm为界将盈余区与亏缺区划分开 ;总平均来看 ,宝清土壤水分随深度呈减少趋势 ,盈余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农田土壤 蓄水量 盈亏状况 垂直变化规律 生长阻滞湿度 田间持水量 凋萎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32)P示踪技术研究土壤磷素活性剂对大豆吸收土壤和肥料磷素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崔正忠 尹云锋 韩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9-133,共5页
应用 3 2 P示踪技术研究了土壤磷素活化剂在磷肥肥效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土壤磷素活化剂可增加土壤磷素和肥料磷素的供应强度 ,促进大豆对土壤磷素和磷肥磷素的吸收。
关键词 ^32P示踪 土壤磷素活化剂 磷肥利用率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农田土壤水分分区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秀兰 王桂玲 +1 位作者 邹立尧 沈能展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10,共5页
依据对农田土壤水分状况的表征程度 ,确定了包括土壤水分常数、土壤蓄水量以及土壤蓄水量盈亏值三类共计 9个指标 ,对黑龙江省农田土壤水分盈亏状况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区。分区结果表明 ,整个生长季全省呈现西亏东盈中部正常的特点 ,且... 依据对农田土壤水分状况的表征程度 ,确定了包括土壤水分常数、土壤蓄水量以及土壤蓄水量盈亏值三类共计 9个指标 ,对黑龙江省农田土壤水分盈亏状况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区。分区结果表明 ,整个生长季全省呈现西亏东盈中部正常的特点 ,且依不同生长季时段和土层厚度有较大差异 ,为指导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作物生长季 农田土壤水分 分区研究 土壤水分常数 土壤蓄水量 土壤蓄水量盈亏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酢多元叶面肥对水稻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姜佰文 马立伟 王春宏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7-150,共4页
水稻喷施木酢多元叶面肥的小区、田间及大面积示范研究表明 ,它能有效地提高水稻产量 ,分别比对照增产2 1% ,14 .2 0和 8%。大田每株实粒数增加 4 .5粒、瘪粒数降低 3.5个、千粒重增加 1.30 g。同时 ,使稻瘟病发病率降低了 11.70 % 。
关键词 木酢多元叶面肥 水稻 产量 抗病性 稻瘟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龄模式氮肥调控对水稻颖花根活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乔云发 罗盛国 +2 位作者 刘元英 韩晓增 苗淑杰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6年第2期121-124,共4页
采用叶龄模式技术、盆栽培养方法,对水稻的两个氮水平进行施肥期和施肥量调控,研究氮肥调控对水稻颖花数和根系氧化力变化的影响,从而调整颖花根活量,以及与叶片含氮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颖花数增加,尤其是增加颖花分化... 采用叶龄模式技术、盆栽培养方法,对水稻的两个氮水平进行施肥期和施肥量调控,研究氮肥调控对水稻颖花数和根系氧化力变化的影响,从而调整颖花根活量,以及与叶片含氮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颖花数增加,尤其是增加颖花分化期的氮肥用量,可明显提高总颖花数。粒肥比例高,有利于提高根系氧化力。不同生育期,根系氧化力与叶片含氮量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6212*和0.0640。在保证颖花数的前提下,通过增加生育后期施氮量提高颖花根活量、降低空秕率,促进水稻高产。颖花根活量与叶片含氮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8754**和r=0.5025。图3,表4,参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龄模式 氮肥 颖花根活量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大都市圈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齐艳红 赵映慧 修春亮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7-92,共6页
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基本的研究单元,以非农业人口为基本的研究指标,利用首位度指数模型与位序-规模法则分析了1993~2006年哈尔滨大都市圈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结果表明:哈尔滨大都市圈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属于首位度分布,而不符合位序... 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基本的研究单元,以非农业人口为基本的研究指标,利用首位度指数模型与位序-规模法则分析了1993~2006年哈尔滨大都市圈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结果表明:哈尔滨大都市圈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属于首位度分布,而不符合位序-规模分布。从发展变化看,总体而言哈尔滨大都市圈的首位度变大。依据等级规模结构的分析,探讨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规模结构 首位度指数 位序-规模法则 哈尔滨大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搭载大豆SP_3几个农艺性状诱变效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玲雪 贺海生 +7 位作者 郑伟 郭泰 王志新 吴秀红 李灿东 刘忠堂 张茂明 张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8-170,共3页
以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的合丰25和合丰50大豆品种的SP3代群体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一些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个品种空间搭载后SP3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结荚、单株粒数的变异系数均大于各自的地面对照品种,且均有... 以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的合丰25和合丰50大豆品种的SP3代群体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一些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个品种空间搭载后SP3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结荚、单株粒数的变异系数均大于各自的地面对照品种,且均有正向增加的趋势,可以为大豆育种所利用;以大于标准差2倍为依据确定变异株来计算变异率,合丰25 SP3代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的变异率均大于合丰50。不同品种航天搭载变异效果存在差异,但总体变化趋势均有利于育种选择。因此,航天诱变可以作为大豆育种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航天搭载 农艺性状 S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和肥料配比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春梅 宋伟 孙艳丽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01-204,共4页
研究了不同密度和肥料配比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 1)在 3 75万株· hm-2 ~ 60 0万株· hm-2 范围内 ,小麦产量变化不显著 ,对于龙辐 91- B569适当降低密度是可行的。 ( 2 )不同肥料配比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 ,其中在 N... 研究了不同密度和肥料配比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 1)在 3 75万株· hm-2 ~ 60 0万株· hm-2 范围内 ,小麦产量变化不显著 ,对于龙辐 91- B569适当降低密度是可行的。 ( 2 )不同肥料配比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 ,其中在 N∶ P∶ K为 1.5∶ 1∶ 0 .5的情况下 ,小麦产量最高 ,为5868kg·hm-2 ,并且各组配比中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密度 肥料配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倍体马铃薯花药培养再生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文霞 宁海龙 +5 位作者 张永根 白雅梅 石瑛 魏峭嵘 张丽莉 吕文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4X期68-74,共7页
选取与花药培养相关的因素及水平进行探讨,以优化二倍体马铃薯花药培养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二倍体马铃薯花药培养的最适基因型为BD40-2、BD54-8和BD10-7;对于促进花药诱导,低温、热激、离心、甘露醇4种预处理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确定... 选取与花药培养相关的因素及水平进行探讨,以优化二倍体马铃薯花药培养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二倍体马铃薯花药培养的最适基因型为BD40-2、BD54-8和BD10-7;对于促进花药诱导,低温、热激、离心、甘露醇4种预处理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确定最佳的预处理为低温6 d、热激4 d、离心4 000 r.min-1、甘露醇处理2 d;2,4-D为1.0 mg.L-1、6-BA为0.1 mg.L-1的激素配比的花药诱导率最高;碳源选用麦芽糖,浓度为3%;培养基中添加1 mmol.L-1STS诱导的愈伤花药数显著高于培养基中添加50mg.L-1AgN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倍体 马铃薯 花药培养 褐化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废水处理工艺优化方案选择及技术经济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忆宁 刘士锐 张颖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1-153,共3页
在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提下 ,以三级出水为标准 ,针对提出的中小型造纸厂废水处理工艺 ,提出了工艺优化的数学模型。根据优化模型技术及经济分析表明 ,与同类工艺相比 ,在保证各单项工艺合理分摊负荷的前提下 ,该处理工艺的吨水运行成本为 ... 在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提下 ,以三级出水为标准 ,针对提出的中小型造纸厂废水处理工艺 ,提出了工艺优化的数学模型。根据优化模型技术及经济分析表明 ,与同类工艺相比 ,在保证各单项工艺合理分摊负荷的前提下 ,该处理工艺的吨水运行成本为 0 .91元 ,是一套经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废水 废水处理 工艺优化 技术经济分析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感受气味物质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基华 李晶 +6 位作者 张淑梅 陈静宇 孟利强 姜威 曹旭 刘宇帅 张鹏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5期12544-12546,共3页
在昆虫触角中,位于嗅觉感器神经树突膜上的气味受体蛋白与同源配位体相互作用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神经活动。在与气味受体相互作用前,这些疏水性的配位体必须进入和穿过含有高度聚集气味降解酶的水环境,气味分子和气味结合蛋白OBP相互作用... 在昆虫触角中,位于嗅觉感器神经树突膜上的气味受体蛋白与同源配位体相互作用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神经活动。在与气味受体相互作用前,这些疏水性的配位体必须进入和穿过含有高度聚集气味降解酶的水环境,气味分子和气味结合蛋白OBP相互作用,在水腔和感器的表皮毛壁的交界面上与气味分子结合,通过扩散穿过水腔,将气味运送到神经细胞膜受体。接收后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对所有感官器官接收信号进行整合,最后使效应器官产生行为反应。对昆虫感受气味物质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感器 气味结合蛋白 气味降解酶 气味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黑土区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葛翠萍 赵军 +1 位作者 尹升 赵旷世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9年第1期69-73,共5页
以海伦市为例,以1986、2000年两时段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马尔可夫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并在ARC/INFO支持下,从坡度、坡向两个方面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分析表明:耕地、林地、牧草地及沼泽地之间的转化明显,耕地的增加主... 以海伦市为例,以1986、2000年两时段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马尔可夫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并在ARC/INFO支持下,从坡度、坡向两个方面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分析表明:耕地、林地、牧草地及沼泽地之间的转化明显,耕地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林地、牧草地及沼泽地的减少,其中丘陵旱田增幅最大为218%;坡度和坡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地利用变化的方向,耕地分布的坡度增大,灌木林地、疏林地在水土流失发生地带(1°-8°)明显减少。林地、牧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破坏严重,向着农田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应加强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图2,表3,参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黑土 坡度 坡向 土地利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