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1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基地蔬菜营销渠道竞争力评价与模式创新——以东北农业大学“北菜南运”露地蔬菜生产基地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环 王杜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期611-615,共5页
以东北农业大学北菜南运露地蔬菜生产基地为例,梳理黑龙江省基地蔬菜的现有营销渠道模式,提出基地蔬菜营销渠道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基地蔬菜营销渠道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做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基地蔬菜营销渠道模式... 以东北农业大学北菜南运露地蔬菜生产基地为例,梳理黑龙江省基地蔬菜的现有营销渠道模式,提出基地蔬菜营销渠道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基地蔬菜营销渠道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做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基地蔬菜营销渠道模式的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地蔬菜 营销渠道 竞争力评价 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数据资源产权界定的经济学分析:现实困境、理论框架与制度优化
2
作者 王刚毅 杜祥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1-477,共7页
基于“数据要素×”典型案例,归纳农业数据生产要素特征,分析农业数据要素确权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构建农业数据要素确权理论框架,探讨农业数据要素确权制度优化路径。结果表明:农业数据要素具有虚拟再生性、多元主体性以及协同... 基于“数据要素×”典型案例,归纳农业数据生产要素特征,分析农业数据要素确权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构建农业数据要素确权理论框架,探讨农业数据要素确权制度优化路径。结果表明:农业数据要素具有虚拟再生性、多元主体性以及协同增效性等特征;在农业数据要素确权过程中,存在农业数据价值密度低、多元主体产权分配复杂、交易市场风险较高等现实困境;农业数据要素在纵向维度上可划分为农业数据资源、农业数据集合、农业数据产品,横向维度上可划分为农业公共数据、农业企业数据和农户数据;农业数据要素确权应以潜能释放最大化与多元主体权益合理化为目标。据此,提出加强专业性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合理分配多元主体权益、平衡数据保护与利用等制度优化路径,促进农业数据要素潜能释放,进而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数据要素 产权界定 数据类型 数据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及效应 被引量:46
3
作者 李萍 何瑞石 刘畅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7,共7页
数字经济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探寻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可为我国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建设农业强国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撑。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面... 数字经济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探寻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可为我国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建设农业强国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撑。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显著提升了农业经济韧性;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经济韧性的效果具有区域异质性,在西部地区的正向效应更显著;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经济韧性的效果具有门槛效应,并且其赋能效果呈递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农业经济韧性 产业结构升级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业现代化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 被引量:32
4
作者 李翠霞 黄凤 余志刚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5-137,共3页
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快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创新型人才成为我国高等农业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结合农业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分析了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快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创新型人才成为我国高等农业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结合农业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分析了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力求找出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管理 创新型人才 培养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模式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辉 张永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2-414,共3页
通过分析农业大学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进而剖析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农业生产者对农业科技的有效需求不足、政府投入的转化资金不足、农业科研项目管理不规范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高风险制约了转化率的提升等,在此... 通过分析农业大学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进而剖析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农业生产者对农业科技的有效需求不足、政府投入的转化资金不足、农业科研项目管理不规范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高风险制约了转化率的提升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质量、完善农业推广体系、强化科技成果商品意识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大学 科技成果转化 外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农业经济学课程虚拟教研室教学建设重点与路径探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崔宁波 杨佳利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7期173-175,共3页
随着我国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加速信息化改革,“智能+”时代下探索农业经济学课程虚拟教研室教研活动高质量发展应时而生。本文聚焦建设农业经济学课程虚拟教研室的现实需求,探讨了农业经济学课程虚拟教研室教学建设的重点,包括平台建设、... 随着我国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加速信息化改革,“智能+”时代下探索农业经济学课程虚拟教研室教研活动高质量发展应时而生。本文聚焦建设农业经济学课程虚拟教研室的现实需求,探讨了农业经济学课程虚拟教研室教学建设的重点,包括平台建设、机制建设及团队建设,提出了农业经济学课程虚拟教研室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实现农业经济学课程虚拟教研室的高质量发展,为农业经济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学 虚拟教研室 建设重点 路径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研究
7
作者 孙浩进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3,F0002,共10页
当前,东北地区正处于政策叠加的关键机遇期,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经济动力系统,能够提升区域发展“加速度”。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来分析东北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运行问题,可以得出结论:东北三省在城市经济动力系统方面存在省... 当前,东北地区正处于政策叠加的关键机遇期,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经济动力系统,能够提升区域发展“加速度”。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来分析东北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运行问题,可以得出结论:东北三省在城市经济动力系统方面存在省域内的不均衡性,以及整体层面的差异化制约因素,需要予以统筹和辨识,应立足动力系统外生、内生的双重维度,解决影响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东北地区城市经济涵盖多种类型,发展动力系统由外生动力机制、内生动力机制构成。东北地区应借助构建新发展格局、主体功能区战略、东北全面振兴战略等有利契机,利用好“中蒙俄经济走廊”新机遇,提升统筹发展与安全的主体功能,加强东北全面振兴战略中的省际协作,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经济外生动力。东北地区还应立足不同地区的发展基础、比较优势等,建设城市群新质生产力的功能区、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功能区、沿边跨境开放发展的功能区、绿色发展的生态屏障功能区、引才聚才的人才振兴功能区,支撑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经济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城市经济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作用机制与建设路径
8
作者 王丹 郭翔宇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2-59,共8页
作为全面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现实载体,农业创新生态系统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农业创新生态系统由农业创新群落、农业创新生态环境和农业创新要素共同构成,促进全面创新与农业产业深度... 作为全面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现实载体,农业创新生态系统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农业创新生态系统由农业创新群落、农业创新生态环境和农业创新要素共同构成,促进全面创新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在实践过程中由多层级创新生态系统具体实施,即国家宏观层面全局统领、区域中观层面具体承接、创新主体微观层面支持配合以及国际层面协同作战。农业创新生态系统通过促进农业生产力要素跃升和新型农业生产关系形成来加速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进而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创新生态系统,必须塑造开放合作与互惠共享的农业创新生态发展理念,构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的农业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农业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和有效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创新生态系统 科技创新 农业新质生产力 全面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耕地生态承载力时空分异与可持续性分析
9
作者 崔宁波 肖扬 +1 位作者 杨佳利 王婷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4-964,共11页
东北黑土区肩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利用2006—2020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改进的三维耕地生态足迹模型,在修正耕地参数因子和核算耕地碳足迹的基础上,探究了东北黑土区耕地生态状况的时空格局演化,并借助生态盈亏、可持续利用指数、生... 东北黑土区肩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利用2006—2020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改进的三维耕地生态足迹模型,在修正耕地参数因子和核算耕地碳足迹的基础上,探究了东北黑土区耕地生态状况的时空格局演化,并借助生态盈亏、可持续利用指数、生态压力指数等指标研判东北黑土区耕地生态状况的可持续性。结果显示:在时序演变上,东北黑土区耕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均呈现倒“V”型动态变化,耕地碳足迹呈现上涨态势。在空间演变上,东北黑土区的耕地生态足迹由南向北依次递增,耕地生态承载水平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空间差异程度逐渐加深。在可持续性上,东北黑土区耕地的生态赤字局势初步显现,生态压力指数围绕0.8波动,总体呈现递增的趋势,黑土利用正逐步向不可持续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生态承载力 碳足迹 生态足迹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驱动企业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10
作者 温薇 姜康安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8,共14页
在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为企业数据资产信息披露注入了新活力。基于2013—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如何驱动企业数... 在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为企业数据资产信息披露注入了新活力。基于2013—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如何驱动企业数据资产信息披露。研究发现,试验区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试验区政策能够通过企业数字技术应用、企业负面评价和企业动态创新能力对企业数据资产信息披露产生间接作用。在异质性方面,试验区政策对企业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在微宏观层面具有差异化成效。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具有行业、地区、政策环境同群效应。研究结论不仅为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提供经验证据,而且进一步完善了数据资产信息披露的现有分析维度,更为推进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战略的有效施行以及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数据资产信息披露 双重差分法 同群效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数字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陈志英 富祉祎 +1 位作者 马翔宇 赵子旋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5-124,共10页
绿色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普遍形态和核心要求,数字时代的到来为加快落实农业绿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基于上述背景,论文首先从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门槛效应三方面对农业数字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 绿色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普遍形态和核心要求,数字时代的到来为加快落实农业绿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基于上述背景,论文首先从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门槛效应三方面对农业数字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对农业数字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数字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农业数字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促进作用最强,中西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的效果最差;(2)农业数字化可以通过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绿色发展产生间接影响,农业技术创新效应为部分中介效应,占总体效应的比例为45.1%;(3)农业数字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以农业人力资本水平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效应,农业人力资本水平越高,越有助于农业数字化的促进作用。综合上述研究结果,研究从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间统筹协调发展、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加快农业技术创新发展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数字化 农业绿色发展 固定效应 中介效应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小农化”背景下农户人力资本结构与农业环境效率:作用机理与影响效应
12
作者 王颜齐 郝雅琪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6,共12页
兼顾“保增长”和“促减排”是新时期农业绿色发展的核心内容。探讨农户人力资本结构与农业环境效率的关系对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基于2002—2021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BM模型对农业环境效率进行测算,并... 兼顾“保增长”和“促减排”是新时期农业绿色发展的核心内容。探讨农户人力资本结构与农业环境效率的关系对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基于2002—2021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BM模型对农业环境效率进行测算,并构建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农户人力资本结构与农业环境效率之间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农户人力资本结构与农业环境效率间呈现双门槛效应,表现为人力资本结构与农业环境效率之间呈“U”型的特征趋势。当人力资本结构处于双门槛值之间,在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引发产业结构失衡以及规模化生产导向催生“去小农化”趋势的双重作用下,农户人力资本结构偏离最优生产结构加剧污染排放,导致农业环境效率降低。目前中国粮食主产区大多处于该门槛值内,农户人力资本结构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当人力资本结构越过第二门槛,人力资本结构对农业环境效率起正向激励作用,间接缓解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环境效率提升。机制检验分析显示,农户人力资本结构通过教育积累和要素禀赋促进农业环境效率提升。鉴于此,提出开展针对性培训计划,构建“基础教育振兴+职业教育贯通+高等教育反哺”的三级培育体系,推动农户人力资本整体提升,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监测与评估机制,制定差异化的财政支农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环境效率 人力资本 再小农化 PST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旅游对生态环境与社区经济的影响评估
13
作者 华海迪 任新玉 张欣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8-150,共13页
湿地作为地球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生物多样性和多种生态服务功能。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湿地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的新宠,吸引了大批游客。湿地旅游的开发及运营对生态环境与社区经济的影响也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湿地作为地球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生物多样性和多种生态服务功能。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湿地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的新宠,吸引了大批游客。湿地旅游的开发及运营对生态环境与社区经济的影响也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在推动湿地旅游发展的同时,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实现旅游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以及如何确保湿地旅游的经济效益能够促进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湿地旅游对当地生态环境与社区经济的影响评估方法。以辽河三角洲湿地公园为研究区,从气候调节和生物养分循环两个角度构建评估体系。通过气候调节和生物养分循环分别评估生态环境和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选取相关指标,通过野外调查收集数据。运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构建综合模型。基于量化数据和权重,评估湿地旅游对生态环境与社区经济的综合影响。结果显示:该方法应用后湿地植物大气组分调节和湿地植物中的碳质量分数对气候调节能力的影响显著;湿地植被光合作用速率和湿地植被覆盖率对生物养分循环能力的影响显著;在气候环境较为舒适的环境下,湿地旅游对当地生态环境与社区经济的影响较为显著;在气候较为恶劣(寒冷)的环境下,湿地旅游对当地生态环境与社区经济的影响不显著。湿地旅游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显著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质量提升,且碳排放控制得当,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旅游 当地生态环境 社区经济 气候调节 生物养分循环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商资本下乡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
14
作者 孙子烨 余志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6-149,共14页
农业绿色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农业强国的有效举措。从直接效应和空间效应两方面出发,构建了工商资本下乡与农业绿色发展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天眼查”企业数据库和全国31省份的农业生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 农业绿色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农业强国的有效举措。从直接效应和空间效应两方面出发,构建了工商资本下乡与农业绿色发展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天眼查”企业数据库和全国31省份的农业生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如下。第一,工商资本下乡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经工具变量回归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表明了工商资本下乡能有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第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工商资本下乡在经济发展水平高和低的省份均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但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中作用更大。此外,工商资本下乡显著提升了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对粮食主销区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负向影响。工商资本下乡对中部地区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而对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省份的影响不显著。第三,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工商资本下乡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特性,工商资本下乡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商资本下乡 绿色发展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保险促进了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吗?
15
作者 李丹 李春澎 魏帅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5-325,共11页
在我国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发展保护性耕作成为实现耕地资源保护利用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方向。基于黑龙江省7个主要产粮县(市)的微观调研数据,利用Oprobit模型验证和分析农业保险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影响。结果... 在我国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发展保护性耕作成为实现耕地资源保护利用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方向。基于黑龙江省7个主要产粮县(市)的微观调研数据,利用Oprobit模型验证和分析农业保险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保险会促进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尤其会促进其采用效果更佳的多种保护性耕作技术组合;农业保险通过推动农地规模经营、提升贷款可得性以及种植结构专业化水平3种方式促进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越强,促进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效果越明显。根据此结果,在丰富保险产品体系、推进农业保险赋能农地流转市场、强化农业保险对多样化种植的替代作用以及优化农机服务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保护性耕作技术 农业技术采用风险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内涵、风险及防范
16
作者 崔惠颖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51,共10页
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已由传统的绿色发展模式迈入更具主动性和前瞻性的全面绿色转型阶段。在此背景下,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理论内涵不断深化,并具有推动农业可... 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已由传统的绿色发展模式迈入更具主动性和前瞻性的全面绿色转型阶段。在此背景下,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理论内涵不断深化,并具有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以及促进共同富裕等重要价值意蕴。同时,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也面临着一系列潜在风险,具体包括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基础风险,以及涵盖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特有风险,其与粮食安全底线风险、气候变化物理风险和农村金融机构传统风险的叠加进一步加剧了风险防范难度。为此,需要构建覆盖“风险认知—风险化解”的全链条治理体系,通过建立全口径风险评价体系,理性把握新旧发展动能转换节奏,合理部署绿色技术创新,创新农业生产模式,以及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等具体措施,推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平稳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绿色转型风险 风险叠加 风险化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78
17
作者 刘畅 邓铭 冉春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5-162,共8页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作为"三化"、"四化"乃至"五化"战略的重要核心内容,研究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对于开创中国未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至关重要。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城市为...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作为"三化"、"四化"乃至"五化"战略的重要核心内容,研究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对于开创中国未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至关重要。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值赋权、变异系数赋权的综合确权法测算城市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二者的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并划分其阶段类型,研究表明:(1)东北三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排序: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优势排序: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辽宁与吉林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超前于农业现代化,仅黑龙江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农业现代化;(2)东北三省新型城镇化的高值区分布在以哈尔滨为核心的黑龙江省西南、以长春为核心的吉林省中部、以沈阳和大连为核心的辽宁省中部及南端,农业现代化的高值区分布在哈—大—齐—绥沿线的松嫩平原;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新型城镇化水平居于东北三省前列,哈尔滨、沈阳、齐齐哈尔、绥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位于首位;(3)辽宁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均强于黑龙江省,吉林省略低;耦合度高值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辽宁省的沿海经济带,协调发展度高值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的松嫩平原及以长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小范围圈层区域;仅哈尔滨与沈阳市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多数城市处于高强度、中高强度拮抗耦合与轻度、中度失调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 耦合度 协调发展度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等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杨辉 李翠霞 张永强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1-153,共3页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迫切需要明确人才培养方向。文章通过对高等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指出高等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兼顾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结合,重在人才培养的实...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迫切需要明确人才培养方向。文章通过对高等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指出高等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兼顾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结合,重在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提出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应对就业压力必须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这一破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 工商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三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的“五化”测度及其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刘方媛 崔书瑞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5-42,共8页
本文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的"五化"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值赋权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五化"发展水平并划分其协调阶段类型,借助空间插值分析模拟其高低... 本文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的"五化"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值赋权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五化"发展水平并划分其协调阶段类型,借助空间插值分析模拟其高低值格局,研究表明:(1)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排序为:辽宁>吉林>黑龙江,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优势排序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发展超前于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滞后显著;(2)"五化"综合空间分布呈现以"哈尔滨-长春"向外扩散的不规则圈层区域,以沈阳和大连为核心的高值区波及范围狭窄,黑龙江东部、辽源-通化、朝阳-阜新、本溪-丹东所在的吉林南端、辽东与辽西为低值地带;"五化"各自格局均呈现不均衡态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绿色化"四化"格局类似,农业现代化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阶梯式格局;(3)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高级别的"五化"增长型城市与鹤岗、双鸭山、白山、辽源、七台河、本溪低水平"五化"衰退型城市差距较大,沈阳工业化、城镇化与绿色化、哈尔滨的信息化、齐齐哈尔的农业现代化位居首位;多数城市农业现代化超前于其它四化发展;(4)三省"五化"处于轻度失调衰退类型,"五化"协调发展排序为:辽宁>吉林>黑龙江,沈阳、长春、大连与哈尔滨为初级协调发展,吉林与大庆为濒临失调衰退,轻度失调衰退的城市比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绿色化 协调发展类型 空间格局 东北三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经济视域下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李孝忠 李佳辰 李东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2020年第6期33-42,共10页
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动态发展过程,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但生产过程中仍存在“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和高污染”,影响整体农业现代化进程。基于熵值法,将农业低碳化指标引入2007~2017年的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 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动态发展过程,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但生产过程中仍存在“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和高污染”,影响整体农业现代化进程。基于熵值法,将农业低碳化指标引入2007~2017年的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对低碳经济视域下的农业现代化重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目前黑龙江省传统高碳农业生产方式一定程度减缓了新标准体系下整体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现代化水平仍徘徊在起步和初步实现阶段。提出低碳经济视域下应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宣传引导,加大对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教育支持的政策倾斜,以便一系列低碳能源技术在农村地区顺利开展,普及低碳消费环保理念,加大黑土地综合保护力度,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的碳汇效能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农业现代化 农业生态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