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核性设计实验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许晶 徐宝荣 徐雅琴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7年第11期95-97,共3页
分析化学的考核性设计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分析化学知识,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在分析化学方面的综合能力和技能。该文介绍了考核性设计实验的选题思想、实施、成绩评定标准、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分析化学 考核 设计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院校开放化学实验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4
2
作者 付颖 叶非 徐雅琴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8年第3期79-80,96,共3页
化学的开放实验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开放化学实验模式、特点、手段和方法及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 开放化学实验 教学模式 农业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院校工科化学实验设置与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付颖 叶非 徐雅琴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7年第10期83-85,共3页
对农业院校工科大学化学实验的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构建了实验体系,优化了实验内容,建立了虚拟实验室,探索了农业院校工科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工科化学实验 实验体系 农业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Ni-P-纳米碳管化学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宿辉 李颖娇 +1 位作者 赵李霞 栾凤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50-353,共4页
采用化学复合镀技术制备了Ni-P-纳米碳管化学复合镀层,用正交实验方法分析了多种表面活性剂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Ni-P-纳米碳管化学复合镀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时,所得镀层性能优... 采用化学复合镀技术制备了Ni-P-纳米碳管化学复合镀层,用正交实验方法分析了多种表面活性剂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Ni-P-纳米碳管化学复合镀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时,所得镀层性能优于一种表面活性剂的单独使用,镀层硬度高、强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化学复合镀 纳米碳管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类蛋白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彭新颜 冯志彪 《食品与机械》 CSCD 2004年第3期56-58,共3页
类蛋白反应 ,又称酶水解反应的逆反应 ,可提供高分子量的类似蛋白质的物质 ,并可通过肽键结合方式来补充原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尽管类蛋白反应早在 10 0年前就有描述 ,但其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本文主要讨论了此反应的应用 ,并对... 类蛋白反应 ,又称酶水解反应的逆反应 ,可提供高分子量的类似蛋白质的物质 ,并可通过肽键结合方式来补充原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尽管类蛋白反应早在 10 0年前就有描述 ,但其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本文主要讨论了此反应的应用 ,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类蛋白 应用研究 蛋白质水解物 类蛋白反应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标酶在除草剂研究与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高爽 叶非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5年第1期25-29,共5页
大多数除草剂都是通过特殊酶的抑制而产生杀草作用的。因此,以靶标进行分子设计,鉴定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的活性团,开发能有效杀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并对动物及环境安全的除草剂品种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对各种不同类型靶标酶在除草剂... 大多数除草剂都是通过特殊酶的抑制而产生杀草作用的。因此,以靶标进行分子设计,鉴定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的活性团,开发能有效杀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并对动物及环境安全的除草剂品种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对各种不同类型靶标酶在除草剂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的应用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靶标酶 作物 品种 杂草 动物 应用 研究与开发 过程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萃取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新铭 赵李霞 付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01-404,共4页
膜萃取是膜分离与液-液萃取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文中综述了在食品农药残留分析中应用较广泛的几种膜萃取技术的装置、原理、特点,分析了影响膜萃取效果的因素。阐述了膜萃取与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等仪器的联用技术在食品农... 膜萃取是膜分离与液-液萃取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文中综述了在食品农药残留分析中应用较广泛的几种膜萃取技术的装置、原理、特点,分析了影响膜萃取效果的因素。阐述了膜萃取与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等仪器的联用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并介绍了一些新型膜萃取技术,讨论了膜萃取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萃取 农药残留分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示踪法在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曲斌 叶非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6-100,共5页
除草剂的同位素残留分析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综述了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对4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残留分析进展。
关键词 除草剂 同位素 农药残留分析 磺酰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水提取豆渣中可溶性大豆多糖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娄冠群 张永忠 +2 位作者 李振艳 刘潇 刘永坤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63,共3页
考察了亚临界水提取豆渣中可溶性大豆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亚临界水温度150℃,液料比35∶1,提取时间11 min,该条件下可溶性大豆多糖得率达22.8%。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亚临界水提取法可明显缩短提取时间,并提高... 考察了亚临界水提取豆渣中可溶性大豆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亚临界水温度150℃,液料比35∶1,提取时间11 min,该条件下可溶性大豆多糖得率达22.8%。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亚临界水提取法可明显缩短提取时间,并提高可溶性大豆多糖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水 提取 豆渣 可溶性大豆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的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孙艳梅 张永忠 +1 位作者 王伊强 许晶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6-89,共4页
本文研究了大豆β-葡萄糖苷酶的提取、酶学性质以及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能力.该酶反应的最佳温度为45℃,最佳pH为5.00;在pH值为5.00~7.00时和低于40℃较稳定;70℃时酶活性基本全部丧失.初步纯化的大豆β-葡萄糖苷酶具有较高的水解大... 本文研究了大豆β-葡萄糖苷酶的提取、酶学性质以及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能力.该酶反应的最佳温度为45℃,最佳pH为5.00;在pH值为5.00~7.00时和低于40℃较稳定;70℃时酶活性基本全部丧失.初步纯化的大豆β-葡萄糖苷酶具有较高的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β-葡萄糖苷酶 大豆异黄酮糖苷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发芽过程中异黄酮、γ-氨基丁酸等成分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振艳 张永忠 任红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56-358,361,共4页
研究了大豆发芽期间氨基酸、γ-氨基丁酸、大豆异黄酮、水分、总糖、可溶性蛋白质以及粗脂肪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大豆发芽48h时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水解氨基酸的含量略有增加但变化不明显;总糖、粗脂肪含量降低;水分含量升高;γ... 研究了大豆发芽期间氨基酸、γ-氨基丁酸、大豆异黄酮、水分、总糖、可溶性蛋白质以及粗脂肪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大豆发芽48h时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水解氨基酸的含量略有增加但变化不明显;总糖、粗脂肪含量降低;水分含量升高;γ-氨基丁酸、大豆异黄酮等功能性因子含量都有明显提高,其中,发芽48h的大豆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是干大豆的700%,发芽48h的大豆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是干大豆的19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大豆 异黄酮 Γ-氨基丁酸 含量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β-葡萄糖苷酶的提取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孙艳梅 张永忠 王伊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8-110,共3页
对大豆中的葡萄糖苷酶进行了提取和酶学性质的研究。以硝基苯基-β-D-葡萄糖苷为底物,酶反应的最佳温度为45℃,酶反应的最佳pH为5.0。该酶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差,在pH为5~7时较稳定;在低于40℃时较稳定,70℃酶活性基本全部丧失;Ba2+、... 对大豆中的葡萄糖苷酶进行了提取和酶学性质的研究。以硝基苯基-β-D-葡萄糖苷为底物,酶反应的最佳温度为45℃,酶反应的最佳pH为5.0。该酶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差,在pH为5~7时较稳定;在低于40℃时较稳定,70℃酶活性基本全部丧失;Ba2+、Ca2+、Al3+、Mg2+和Fe2+对酶活性无抑制作用,但Ag+对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Β-葡萄糖苷酶 提取 酶学性质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水法提取萌发大豆中的异黄酮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振艳 张永忠 +3 位作者 赵昇辛 刘潇 娄冠群 刘永坤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3-66,共4页
以萌发大豆为原料,采用亚临界水为溶剂提取其中的大豆异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对大豆异黄酮得率的影响,并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实验建立了大豆异黄酮提取的回归模型,优化了最佳提取条件。结果... 以萌发大豆为原料,采用亚临界水为溶剂提取其中的大豆异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对大豆异黄酮得率的影响,并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实验建立了大豆异黄酮提取的回归模型,优化了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6.5 min,提取温度137.3℃,液料比28.4∶1,此时大豆异黄酮得率的实测值为0.178 4%,预测值为0.170%,两者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水法 提取 萌发大豆 大豆异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槐角总异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丛艳波 刘宁 张永忠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83-1085,共3页
通过单因素考察及正交实验优化了微波辅助技术提取槐角总异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正交实验结果显示,当乙醇体积分数为60%,微波辐照时间为7 min,微波功率为500 W,提取温度为60℃,液固比(即每克槐角加入溶剂的量,简称液固比,下同)为12.5 mL/... 通过单因素考察及正交实验优化了微波辅助技术提取槐角总异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正交实验结果显示,当乙醇体积分数为60%,微波辐照时间为7 min,微波功率为500 W,提取温度为60℃,液固比(即每克槐角加入溶剂的量,简称液固比,下同)为12.5 mL/g时,槐角总异黄酮的提取率最大,为52.43%,所得产品w(槐角异黄酮)=36.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 提取 槐角 总异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大豆异黄酮活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钱丽丽 张永忠 左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0-182,共3页
针对大豆异黄酮含量低、活性组分少且吸收利用性差等问题,综述了提高大豆异黄酮活性作用的研究进展。提高大豆异黄酮生理活性作用主要采取促使有益菌群增值,促进大豆异黄酮在体内转化;对大豆异黄酮进行衍生化,提高其溶解性;水解大豆异... 针对大豆异黄酮含量低、活性组分少且吸收利用性差等问题,综述了提高大豆异黄酮活性作用的研究进展。提高大豆异黄酮生理活性作用主要采取促使有益菌群增值,促进大豆异黄酮在体内转化;对大豆异黄酮进行衍生化,提高其溶解性;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制备富含苷元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苷元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酱渣饼中提取大豆异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丽娟 张永忠 杨薇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7-170,共4页
以工业上生产酱油、大酱的酱渣饼为提取大豆异黄酮的原料,采用乙醇为提取剂,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分析,得出提取的最佳条件是乙醇的浓度7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4h,料液比为1:30(g/mL),二次提取异黄酮得率为0.384%,粗产品得率为5.... 以工业上生产酱油、大酱的酱渣饼为提取大豆异黄酮的原料,采用乙醇为提取剂,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分析,得出提取的最佳条件是乙醇的浓度7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4h,料液比为1:30(g/mL),二次提取异黄酮得率为0.384%,粗产品得率为5.2%,粗产品的纯度为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酱渣饼 大豆异黄酮 苷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科“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宇昕 张永忠 徐雅琴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5-137,167,共4页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以“改革教学方法,更新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宗旨,以现代化的校园网络平台建设为依托,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方法,加强探索性实验研究等方法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仪器分析实验课教学体系。
关键词 仪器分析实验 改革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里氏木霉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许晶 孙艳梅 张永忠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4,共4页
研究了里氏木霉β-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及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能力。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0℃,最佳pH为5.0;此酶在pH4.5~5.5之间和低于60℃下酶较稳定,在80℃基本无活力。采用里氏木霉β-葡萄糖苷酶水解的方法,将大豆异黄... 研究了里氏木霉β-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及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能力。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0℃,最佳pH为5.0;此酶在pH4.5~5.5之间和低于60℃下酶较稳定,在80℃基本无活力。采用里氏木霉β-葡萄糖苷酶水解的方法,将大豆异黄酮糖苷转化为苷元,以染料木苷水解率为检测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该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的工艺奈件为反应温度50℃、水解时间90min、水解介质pH4.5、加酶量20U,大豆异黄酮中染料木苷的水解率为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氏木霉β-葡萄糖苷酶 大豆异黄酮糖苷 酶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姜剑 迟玉杰 +2 位作者 孙艳梅 范淼 王喜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15,共5页
采用大容量(250×4mL)低速(5300×g)离心机分离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进行碱溶条件、酸沉条件等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提取蛋白的碱性溶液(pH8.5的Tris-HCl溶液)离心效果较佳,沉淀大豆球蛋白pH6.4为佳,沉淀β-伴大豆球蛋... 采用大容量(250×4mL)低速(5300×g)离心机分离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进行碱溶条件、酸沉条件等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提取蛋白的碱性溶液(pH8.5的Tris-HCl溶液)离心效果较佳,沉淀大豆球蛋白pH6.4为佳,沉淀β-伴大豆球蛋白pH4.8为佳,用pH5.0沉淀杂蛋白离心分离效果较好;每一个待离心的浊液,在离心之前4℃冷藏2h以上,对离心效果的提高十分有效;采用最佳条件,从300g脱脂豆片分离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收率分别为6.8%和2.2%,用SDS-PAGE电泳实验方法测定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样品纯度分别为89.1%和78.9%。因此该低速离心法较适合数十克级别的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伴大豆球蛋白 大豆球蛋白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木苷和黄豆苷的纯化和分离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艳梅 张永忠 +3 位作者 徐宝荣 杨林 李木子 迟玉杰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9-192,共4页
为了深入研究大豆提取物中主要成分染料木苷和黄豆苷单体的性质,本实验进行了二者的分离。首先用丙酮萃取和无水乙醇重结晶等方法纯化大豆异黄酮提取物,得到纯度较高的染料木苷和黄豆苷混合物。然后,利用Sephadex LH-20柱层析实现了染... 为了深入研究大豆提取物中主要成分染料木苷和黄豆苷单体的性质,本实验进行了二者的分离。首先用丙酮萃取和无水乙醇重结晶等方法纯化大豆异黄酮提取物,得到纯度较高的染料木苷和黄豆苷混合物。然后,利用Sephadex LH-20柱层析实现了染料木苷和黄豆苷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染料木苷 黄豆苷 纯化 分离 SEPHADEX LH-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