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业认证下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永刚 刘金鑫 +2 位作者 张雪 姜佰文 金羽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97-101,共5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能够为学生毕业后职业准备的范围和质量提供保证。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是东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认证的核心建设课程,也是具有较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实验课,是学生能够进入农业科研...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能够为学生毕业后职业准备的范围和质量提供保证。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是东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认证的核心建设课程,也是具有较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实验课,是学生能够进入农业科研领域和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基础工具。本课程依据专业认证三大核心理念,采用项目教学法并将思政元素融入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的教学体系,力求实现“教书”“育人”“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协同一体化,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认证 项目教学法 教学体系 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 思政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免疫诱抗剂对茄子种子引发及种衣剂改良效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丽萍 高一洁 +5 位作者 赵婷婷 张贺 刘东 阚帅帅 高远 许向阳 《中国种业》 2024年第8期97-102,109,共7页
茄子种子小而坚硬,外种皮革质,吸水较慢,因此通常遇到发芽慢、出苗不整齐的现象,导致了种子浪费和栽培管理困难,并最终影响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对种子进行引发处理可以有效提升种子的活力,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等指标,对种子包衣可以预防... 茄子种子小而坚硬,外种皮革质,吸水较慢,因此通常遇到发芽慢、出苗不整齐的现象,导致了种子浪费和栽培管理困难,并最终影响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对种子进行引发处理可以有效提升种子的活力,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等指标,对种子包衣可以预防萌发期和苗期病害,提高成苗率,减少整个生长期的农药使用量。但目前尚缺乏针对茄子种子的有效引发方法以及专用型种衣剂,因此以绿裤小黑龙茄子种子为材料,探索3种植物免疫诱抗剂阿泰灵、维大力和智能聪对茄子种子活力的影响以及用于引发的最佳处理条件,并将其加入现有的基础种衣剂中进行种衣剂改良。试验结果表明,阿泰灵对茄子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维大力和智能聪对茄子种子有较好的引发作用,最适浓度分别为稀释1000倍和10.0ng/mL;两种植物免疫诱抗剂在最适浓度下使用时,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增加,保护酶活性变化不完全相同,茄子幼苗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地下部鲜重和干重、壮苗指数等指标均有增加;将两种植物免疫诱抗剂加入广东立威威士伯11%精甲·咯·嘧菌种衣剂中不会影响抑菌效果,并且对各发芽指标有提升作用,因此均可用于此种衣剂改良,深圳诺普信地彩11%精甲·咯·嘧菌种衣剂不适用于茄子种子包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种子 植物免疫诱抗剂 种子引发 种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疮痂病菌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防效果测定
3
作者 张铉哲 李建国 +5 位作者 陈莹莹 赵雪 陈念洲 周淑宁 颜硕 袁欣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1,共11页
由链霉菌引起的疮痂病是马铃薯重要的土传病害,对马铃薯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研究从患疮痂病的马铃薯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2株对马铃薯疮痂病菌MDJ-1(Streptomyces scabies)拮抗作用较好的菌株NEJ-1和NEJ-5。结果表明:2株生防菌发酵菌... 由链霉菌引起的疮痂病是马铃薯重要的土传病害,对马铃薯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研究从患疮痂病的马铃薯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2株对马铃薯疮痂病菌MDJ-1(Streptomyces scabies)拮抗作用较好的菌株NEJ-1和NEJ-5。结果表明:2株生防菌发酵菌液对疮痂病菌抑菌圈直径分别为43.72、40.89 mm。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NEJ-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NEJ-5为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对拮抗菌NEJ-1和NEJ-5生防因子检测结果表明:NEJ-1和NEJ-5均有产嗜铁素、分泌IAA、解磷、解钾、固氮促生作用,以及产纤维素酶、蛋白酶、β-1,3-葡聚糖酶、果胶酶等降解酶。采用LC-MS分析抑菌活性更强的NEJ-1的脂肽类抑菌物质,检测结果显示,其主要含有杆菌毒素D、伊枯草菌素A、表面活性素和芬芥素。盆栽防效测定结果表明:NEJ-1和NEJ-5均可降低疮痂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分别为66.11%和5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疮痂病 生物防治 芽孢杆菌 抑菌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林口县南瓜疫霉菌的鉴定、致病性测定与疫病防控
4
作者 张铉哲 陈莹莹 +7 位作者 李建国 陈念洲 周淑宁 颜硕 袁欣 焦伟琪 柳杰 王薪博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共13页
南瓜疫病是生产中对南瓜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重要病害类型。于2023年从黑龙江省林口县南瓜生产田采集南瓜疫病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作分离和纯化,并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引起南瓜疫病的病原菌为辣椒... 南瓜疫病是生产中对南瓜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重要病害类型。于2023年从黑龙江省林口县南瓜生产田采集南瓜疫病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作分离和纯化,并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引起南瓜疫病的病原菌为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和3种抗病诱导剂对该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7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EC50由小到大依次为氟啶酰菌胺、烯酰吗啉、银法利、氟啶胺、代森锰锌、氰霜唑、恶霜灵,但3种抗病诱导剂对辣椒疫霉菌的菌丝生长均无抑制作用。盆栽防效测定结果表明:抗病诱导剂和杀菌剂处理均可降低病情指数。随着施用抗病诱导剂质量浓度增加,南瓜对疫病的抗性增强,其中100 mg·L^(-1)的苯并噻二唑(BTH)诱导抗病效果最好,防效为58.83%;杀菌剂银法利对南瓜疫病的防效最好,为75.63%。田间防效测定结果与单独使用抗病诱导剂和杀菌剂相比,100 mg·L^(-1)BTH诱导与杀菌剂混合处理防治效果更好,对南瓜疫病最终防效可达80.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疫病 辣椒疫霉菌 致病性 抗病诱导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胁迫下黄瓜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与鉴定
5
作者 刘东 潘春清 张艳菊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93-96,108,共5页
以黄瓜抗病高代自交系D9320为试验材料,采用Gateway技术构建了黄瓜霜霉病和棒孢叶斑病菌胁迫下黄瓜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结果表明:酵母文库克隆数为350个,文库滴度为3.5×10^(7)CFU/mL,重组率达到100%,插入片段长度在750~2000bp,平... 以黄瓜抗病高代自交系D9320为试验材料,采用Gateway技术构建了黄瓜霜霉病和棒孢叶斑病菌胁迫下黄瓜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结果表明:酵母文库克隆数为350个,文库滴度为3.5×10^(7)CFU/mL,重组率达到100%,插入片段长度在750~2000bp,平均片段长度超过1000bp。文库容量和重组率及插入片段大小均说明霜霉病菌和棒孢叶斑病菌胁迫下黄瓜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成功,可用于黄瓜双抗机制互作蛋白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 黄瓜棒孢叶斑病 CDNA文库 酵母双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病毒侵染性克隆构建与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宋爽 周家莹 +2 位作者 陈明 陈庆山 辛大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4-825,共12页
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粮食和饲料作物,是人类植物油脂和蛋白质摄入的重要来源。大豆病毒病在国内外各大豆产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且目前缺乏有效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植物病毒侵染性克隆是利用反向遗传学研究病毒... 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粮食和饲料作物,是人类植物油脂和蛋白质摄入的重要来源。大豆病毒病在国内外各大豆产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且目前缺乏有效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植物病毒侵染性克隆是利用反向遗传学研究病毒基因功能及病毒与植物互作机制的重要工具,其还可以被进一步改造为病毒介导的过表达(VOX)载体和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载体,用于快速分析植物基因的功能。因此,本文针对侵染大豆的大豆花叶病毒、菜豆荚斑驳病毒、苹果潜隐球形病毒、烟草脆裂病毒、黄瓜花叶病毒、苜蓿花叶病毒和豇豆重花叶病毒,围绕病毒侵染性克隆的构建及其在VOX和VIGS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病毒侵染性克隆 病毒介导的过表达载体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虫乙酰胆碱酯酶基因MsAChE克隆与生物学功能
7
作者 张维佳 杨洪佳 +5 位作者 王艺晓 威力斯 吕佳炜 单志勐 张鑫鑫 樊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9-320,共12页
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是生物体内神经传导中的一种关键酶,它能够快速水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保证神经信号在生物体内正常传递。本研究鉴定并克隆了一条黏虫乙酰胆碱酯酶基因MsAChE(GenBank登录号:PP473664),其cDNA全... 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是生物体内神经传导中的一种关键酶,它能够快速水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保证神经信号在生物体内正常传递。本研究鉴定并克隆了一条黏虫乙酰胆碱酯酶基因MsAChE(GenBank登录号:PP473664),其cDNA全长5430 bp,包含一个长度为191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38个氨基酸。qRT-PCR分析显示,MsAChE基因在黏虫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为探究其生物学功能,利用RNAi技术将MsAChE基因沉默,以研究该基因对黏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当MsAChE基因被沉默后,在3~24 h内基因的表达量被显著抑制,其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RNA干扰6 h时,基因沉默效果最显著,基因表达量下降78.84%;用毒死蜱和西维因两种杀虫剂处理干扰后的黏虫,死亡率显著上升,处理后24 h,死亡率分别达到71.1%和58.9%;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表明黏虫体内许多与信号传导和代谢相关重要差异基因表达量发生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MsAChE基因参与黏虫体内新陈代谢、信号传导等重要途径,为进一步解析AChE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参考,为靶向杀虫剂的开发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虫 乙酰胆碱酯酶 RNA干扰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基于思政视域的非植保专业《农药学》课程建设应用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330,共16页
传统《农药学》课程更聚焦植物保护专业,然而其对农业生产的整个环节均有重要贡献,因此,针对涉农非植保专业学生的课程建设必要性不可忽略。由于涉农非植保专业学生在植保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方面略显薄弱,需更成熟系统且具备基础学科教育... 传统《农药学》课程更聚焦植物保护专业,然而其对农业生产的整个环节均有重要贡献,因此,针对涉农非植保专业学生的课程建设必要性不可忽略。由于涉农非植保专业学生在植保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方面略显薄弱,需更成熟系统且具备基础学科教育特色的教学设计开展专业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课程价值观,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本研究深入挖掘农药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知识交叉点,从基础学科带来的生命伦理方面展开思考,搭建课程思政视域,完善思政育人平台,精准靶标涉农非植保专业《农药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深度剖析了目前思政建设的背景、现状、特点和面临的困境,在强调《农药学》课程思政建设意义的基础上,设计了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和方法,探讨和分析了该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情况和阶段性成效,以期为农业院校涉农非植保专业《农药学》课程的思政育人过程提供科学启发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涉农非植保专业 农药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元素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WKT-26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生防潜力研究
9
作者 张厚基 刘海旭 +4 位作者 张卓群 杜秀明 徐莹 焦晓丹 文景芝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7-1035,共9页
为筛选出可用于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生防细菌,采用稀释涂布法从大豆抗病品种Williams 82和感病品种Williams根际土及根、茎、叶中分离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一株对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抑菌率为90.97%的生防细菌WKT-26... 为筛选出可用于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生防细菌,采用稀释涂布法从大豆抗病品种Williams 82和感病品种Williams根际土及根、茎、叶中分离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一株对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抑菌率为90.97%的生防细菌WKT-26。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和gyrB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WKT-26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WKT-26具有较强运动性,能形成生物膜,能分泌蛋白酶、纤维素酶、磷酸酯酶和嗜铁素,兼具抑制大豆根腐病病原菌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能力。添加10%WKT-26无菌发酵液对P. sojae菌丝生长抑制率为75.00%。大豆经10.0 mL WKT-26发酵液原液灌根4次后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盆栽防效为62.63%,大豆生物量增加57.90%。综上,WKT-26在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和促进大豆生长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具有研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根腐病 生物防治 铜绿假单胞菌 大豆疫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氏烟盲蝽对番茄潜叶蛾卵和幼虫的捕食潜能研究
10
作者 朱正阳 陈宇 +5 位作者 冯少贤 田丽霞 王利利 韩鹏 王甦 邸宁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4-1162,共9页
为评价波氏烟盲蝽Nesidiocoris poppiusi对入侵性、毁灭性害虫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捕食能力和控害潜能,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波氏烟盲蝽雌、雄成虫对番茄潜叶蛾卵和幼虫的捕食功能和搜寻效应。结果表明,波氏烟盲蝽雌、雄成虫... 为评价波氏烟盲蝽Nesidiocoris poppiusi对入侵性、毁灭性害虫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捕食能力和控害潜能,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波氏烟盲蝽雌、雄成虫对番茄潜叶蛾卵和幼虫的捕食功能和搜寻效应。结果表明,波氏烟盲蝽雌、雄成虫对番茄潜叶蛾的卵和2龄幼虫均表现出较强的捕食能力,且捕食功能反应拟合为Holling II模型。对番茄潜叶蛾卵,波氏烟盲蝽雌、雄成虫的瞬时攻击率a'分别为1.0238和0.9623,处理时间T_(h)分别为0.0020 d和0.0026 d,理论日最大捕食量N_(a-max)分别为500.00粒和384.62粒。对番茄潜叶蛾2龄幼虫,波氏烟盲蝽雌、雄成虫的瞬时攻击率a'分别为0.8945和0.8466,处理时间Th分别为0.0101 d和0.0116 d,理论日最大捕食量N_(a-max)分别为99.01头和86.21头。波氏烟盲蝽雌、雄成虫对番茄潜叶蛾的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雌成虫的搜寻效应比雄成虫高。总之,波氏烟盲蝽雌、雄成虫对番茄潜叶蛾的卵和幼虫具有很好的捕食能力,表明其对番茄潜叶蛾具有较大生防潜力。研究结果为波氏烟盲蝽对番茄潜叶蛾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氏烟盲蝽 番茄潜叶蛾 捕食功能反应 搜寻效应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背景下农科院校植物病原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大伟 徐晓凤 +2 位作者 刘东 潘春清 李丹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93-96,共4页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结合东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实际情况,分别从修订教学大纲、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丰富第二课堂和利用线上+线下相融合5个方面进行了植物病原学实验的课程改革,探索创新型一...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结合东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实际情况,分别从修订教学大纲、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丰富第二课堂和利用线上+线下相融合5个方面进行了植物病原学实验的课程改革,探索创新型一流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通过坚持立德树人,融入思政元素,加强课程教学团队能力建设,注重学生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科研创新能力均得到明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家国情怀得到进一步升华,为学生的本科毕业设计和继续学习深造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植物病原学实验 农科院校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坪草币斑病发生危害及防治研究进展
12
作者 臧辉 王一宁 尚栋亮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32-39,共8页
草坪草币斑病是由Clarireedia spp.引起的严重真菌性病害,对草坪草的品质和使用价值造成了显著影响。目前,该病害的控制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手段,辅以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研究从币斑病的起源与分布、发病症状及识别、传播途径与发病规律... 草坪草币斑病是由Clarireedia spp.引起的严重真菌性病害,对草坪草的品质和使用价值造成了显著影响。目前,该病害的控制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手段,辅以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研究从币斑病的起源与分布、发病症状及识别、传播途径与发病规律、病原菌鉴定与分类4个方面对币斑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综述,并梳理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的研究进展。同时,研究总结了病原菌的抗药性现状,指出币斑病病原菌对常用化学杀菌剂已普遍产生抗性。因此,应加强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减少对单一措施的依赖,以实现对草坪上币斑病的长期可持续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币斑病 草坪草 农业防治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马铃薯X病毒表达载体在植物中表达非洲猪瘟病毒p30蛋白 被引量:1
13
作者 武晓云 范馨月 +6 位作者 栾雅梦 柴孟竹 姜雪 杨英帅 王宇婷 郭亚婷 程晓非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27,78,共8页
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非洲猪瘟疫病(ASF)具有极高发病率和致死率,是我国一类动物疫病,对我国养猪产业造成重大威胁和巨大经济损失。p30蛋白是ASFV最主要结构蛋白之一,具有强烈免疫原性,是ASFV疫苗研发... 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非洲猪瘟疫病(ASF)具有极高发病率和致死率,是我国一类动物疫病,对我国养猪产业造成重大威胁和巨大经济损失。p30蛋白是ASFV最主要结构蛋白之一,具有强烈免疫原性,是ASFV疫苗研发重要靶标。利用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侵染性克隆,构建表达p30蛋白重组PVX载体,通过农杆菌浸润法验证在模式植物本氏烟中表达p30蛋白可行性。结果表明,重组PVX载体接种本氏烟后5 d,植株系统叶片出现花叶症状;接种11 d后,植株系统叶片明显坏死。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p30蛋白在本氏烟中成功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规模化生产植物源p30蛋白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p30蛋白 马铃薯X病毒 植物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草对9类常用不同作用机制除草剂的非靶标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红 王月超 +3 位作者 孙莹 高红 陶波 韩玉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3,共9页
除草剂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带来便利,但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或相同机制的除草剂也引发了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问题。抗性杂草种类逐渐增加,抗性形成机制复杂,导致农田杂草的治理难度增加。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机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除草剂... 除草剂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带来便利,但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或相同机制的除草剂也引发了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问题。抗性杂草种类逐渐增加,抗性形成机制复杂,导致农田杂草的治理难度增加。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机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除草剂靶标位点基因的突变或过量表达导致的靶标抗性,另一种是杂草对除草剂吸收、转运、固存和代谢等一个或多个生理过程发生变化导致的非靶标抗性。本文综述了杂草对9类不同作用方式除草剂的非靶标抗性机制的生理、生化和分子基础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抗性杂草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 除草剂 作用方式 非靶标抗性 抗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醉蝶花主要成分提取及其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星哲 孟祥海 +4 位作者 王佰成 时新瑞 杨冰 王文慧 张艳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30,共11页
[目的]确定醉蝶花活性物质最佳提取工艺并分析其主要成分,明确这些主要成分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与盆栽防效,以期为开发新的植物源农药,推动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单因素试验中,以提取物得率和... [目的]确定醉蝶花活性物质最佳提取工艺并分析其主要成分,明确这些主要成分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与盆栽防效,以期为开发新的植物源农药,推动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单因素试验中,以提取物得率和抑菌率为指标,选取溶剂种类(无菌水以及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氯仿、环己烷和丙酮)、乙醇浓度、萃取时间、料液比、萃取温度5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乙醇浓度选取20%、30%、40%、50%、60%、70%和80%,萃取时间选取1、2、3、4、5、6、7和8 h八个水平,料液比选取1∶3、1∶4、1∶5、1∶6、1∶7、1∶8和1∶9七个水平,萃取温度选取20、25、30、35、40、45和50℃七个水平。随后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溶剂选择乙醇,根据萃取时间、温度、乙醇浓度进行正交试验设计。采用GC/MS分析醉蝶花活性物质主要成分,从中选取部分物质对黄瓜枯萎病菌进行处理。[结果]醉蝶花活性物质最佳提取工艺为萃取时间5 h、料液比1∶8、乙醇浓度60%和萃取温度30℃,在此条件下共分离出59种化合物,以牡丹酚含量最多;醉蝶花12种主要成分对黄瓜枯萎病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芳樟醇、牡丹酚和茶香螺烷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12.3377+0.4726X(EC50值为0.1692 g·L^(-1))、Y=12.2580+0.5428X(EC_(50)值为0.2943 g·L^(-1))和Y=12.3779+0.4932X(EC_(50)值为0.1962 g·L^(-1));而茶香螺烷、芳樟醇和牡丹酚对黄瓜枯萎病的盆栽防效分别为68.2%、80.6%和75.7%。[结论]醉蝶花主要成分中的茶香螺烷、芳樟醇和牡丹酚可以有效地抑制黄瓜枯萎病菌,对黄瓜枯萎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蝶花 活性物质 提取工艺 成分分析 抑菌活性 盆栽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Al-TCPP MOF纳米片对16种三唑类杀菌剂的吸附去除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葛梦圆 刘真真 +4 位作者 狄伟轩 王娇 王新全 丁伟 齐沛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0-389,共10页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三唑类杀菌剂最终通过环境介质传递进入水体,给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本研究以六水合氯化铝和四(4-羧基苯基)卟啉(tetra(4-carboxyphenyl)porphyrin,TCPP)为功能单体制备三维Al-TCPP金属有机框架(metal...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三唑类杀菌剂最终通过环境介质传递进入水体,给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本研究以六水合氯化铝和四(4-羧基苯基)卟啉(tetra(4-carboxyphenyl)porphyrin,TCPP)为功能单体制备三维Al-TCPP金属有机框架(metal organic framework,MOF)纳米片,并以Al-TCPP纳米片为吸附剂,构建了水体中16种三唑类杀菌剂的高效吸附去除方法。探究了Al-TCPP纳米片用量、吸附时间和pH值等对其吸附三唑类杀菌剂吸附能力的影响,并获得最佳吸附去除条件;选取3种典型杀菌剂,研究了Al-TCPP纳米片对目标物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等吸附行为机制。结果表明:Al-TCPP纳米片对三唑类杀菌剂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且吸附过程是自发的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该反应进行。采用本方法吸附不同环境水体中的三唑类杀菌剂,结果表明:Al-TCPP纳米片对不同环境水体中的16种三唑类杀菌剂的去除率均达到85%以上。综上所述,Al-TCPP纳米片对三唑类杀菌剂的吸附去除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为环境水体中三唑类杀菌剂残留去除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CPP MOF纳米片 三唑类杀菌剂 吸附去除 环境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僵菌在大豆植株中的内生性及对八字地老虎幼虫杀虫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晓丽 张鑫鑫 +2 位作者 于军华 李玥玥 于洪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2,共9页
研究球孢白僵菌Bb-170428菌株大豆种子包衣处理后大豆植株内生性、不同组织部位定殖率和宿存量,以及包衣处理植株对八字地老虎幼虫杀虫活性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僵菌Bb-170428菌株在大豆植株根、茎、叶中均成功定殖,根部、下... 研究球孢白僵菌Bb-170428菌株大豆种子包衣处理后大豆植株内生性、不同组织部位定殖率和宿存量,以及包衣处理植株对八字地老虎幼虫杀虫活性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僵菌Bb-170428菌株在大豆植株根、茎、叶中均成功定殖,根部、下叶、下茎定殖率较高,上茎和上叶定殖率较低,下茎和下叶宿存量显著高于上叶、上茎和根部,定殖率和宿存量均在播种后14 d达到峰值,随后呈下降趋势。白僵菌种子包衣处理对大豆植株生长具有明显促生作用,植株对八字地老虎幼虫具有杀虫活性,饲喂18 d后,1~4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53.25%、37.97%、27.50%和23.75%。将白僵菌种子包衣处理的植株饲喂5龄幼虫,幼虫死亡率和蛾畸形率显著升高,化蛹率、羽化率和蛹重显著降低,不利于高龄幼虫生长发育。研究结果为白僵菌生物种衣剂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增加了地老虎生物防治新途径,对绿色食品生产及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和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八字地老虎 内生性 促生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虫保幼激素结合蛋白基因MsJHBP3生物学功能及对黏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育硕 张春雨 +3 位作者 孟祥昕 李朔涵 张津博 樊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90,共11页
保幼激素结合蛋白(juvenile hormone binding protein,JHBP)是一类载体蛋白,与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结合形成复合体后将保幼激素运送到靶器官处调控昆虫的生长发育。本试验在黏虫Mythimna separata转录组中获得7条保幼激素结... 保幼激素结合蛋白(juvenile hormone binding protein,JHBP)是一类载体蛋白,与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结合形成复合体后将保幼激素运送到靶器官处调控昆虫的生长发育。本试验在黏虫Mythimna separata转录组中获得7条保幼激素结合蛋白基因,筛选获得一条经保幼激素诱导后高表达的保幼激素结合蛋白MsJHBP3(GenBank登录号:MZ577068),c DNA全长为839bp,开放读码框长度729bp,编码242个氨基酸,氨基酸等电点为5.35,分子量为27.02kDa。不同发育阶段研究表明,Ms JHBP3在蛹期表达量最高,2龄表达量最低。RNA干扰处理4龄幼虫后6 h基因抑制效率最好,达79.72%。干扰后虫体内保幼激素含量为对照的1.14倍;羽化率和化蛹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羽化率下降7.42%,化蛹率下降3.75%;Ms JHBP3干扰后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共获得212个差异基因,其中105个上调基因,107个下调基因,其中保幼激素甲基转移酶基因、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基因、保幼激素酯酶基因均上调。本研究表明MsJHBP3影响黏虫生长发育并参与调控JH代谢。本研究结果为黏虫生长发育关键基因的挖掘提供基础数据,为黏虫生物防治提供新的靶标基因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虫 保幼激素结合蛋白 RNA干扰 实时荧光定量PCR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吡虫啉削弱多异瓢虫对棉花植株挥发物的嗅觉识别功能
19
作者 色晨晨 张涛 +3 位作者 戴长春 张蒙皓 于洪春 陆宴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02,共10页
【目的】明确低浓度吡虫啉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成虫嗅觉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多异瓢虫成虫在摄入低浓度(LC_(20)和LC_(50))吡虫啉后对健康棉株和棉蚜Aphis gossypii成蚜为害棉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并通过固... 【目的】明确低浓度吡虫啉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成虫嗅觉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多异瓢虫成虫在摄入低浓度(LC_(20)和LC_(50))吡虫啉后对健康棉株和棉蚜Aphis gossypii成蚜为害棉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并通过固相微萃取收集健康棉株和棉蚜成蚜为害棉株的挥发物,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挥发物成分;进而测试多异瓢虫成虫对棉株挥发物单一组分的选择行为。【结果】未摄入吡虫啉的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成蚜为害的棉株具有显著的正趋性,但对健康棉株和清洁空气均无显著的趋向性;摄入低浓度吡虫啉的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成蚜为害的棉株、健康棉株以及清洁空气均无显著的趋向性。对比健康棉株,从棉蚜成蚜为害棉株的挥发物中鉴定出8种挥发量显著增加的化合物,分别为月桂烯、柠檬烯、1-癸炔、3-蒈烯、(3E)-4,8-二甲基-1,3,7-壬三烯[(3E)-4,8-dimethyl-1,3,7-nonatriene, DMNT]、β-石竹烯、α-葎草烯、(3E, 7E)-4,8,12三甲基十三碳-1,3,7,11-四烯[(3E, 7E)-4,8,12-trimethyltrideca-1,3,7,11-tetraene, TMTT]。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多异瓢虫成虫对以上8种物质的嗅觉选择行为发现,未摄入吡虫啉的多异瓢虫成虫对TMTT具有显著的正趋性,对其他7种挥发性化合物无显著趋性,而摄入低浓度吡虫啉的多异瓢虫成虫对8种挥发性化合物均无显著正趋性。在行为选择测试中,低浓度吡虫啉处理后的多异瓢虫成虫对棉株挥发物及单一组分的未选择个体数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结论】研究结果证实低浓度吡虫啉削弱了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花植株挥发物的嗅觉识别功能,为新疆棉田多异瓢虫的保护利用及棉田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异瓢虫 吡虫啉 嗅觉选择行为 挥发物 亚致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叶斑病病原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生物学特性
20
作者 郭奇 毛鑫琪 +5 位作者 王鸿婷 刘文卓 张元一 潘春清 刘东 张艳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9-56,共8页
2023年在黑龙江省绥化市肇源县首次发现由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侵染引起的大豆叶斑病,为明确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科学指导病害防控,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不同营养及环境条件对病菌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最... 2023年在黑龙江省绥化市肇源县首次发现由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侵染引起的大豆叶斑病,为明确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科学指导病害防控,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不同营养及环境条件对病菌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培养基为燕麦培养基;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蛋白胨,最适温度为25℃、p H为6,致死温度为53℃、15 min;产孢,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尿素,最适温度为28℃、pH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无影响,全黑暗条件促进产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叶斑病 高粱附球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