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奶牛A6型溶血性曼氏杆菌与牛支原体混合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被引量:2
1
作者 金圣子 尢振东 +4 位作者 黄思琪 刘星尧 郑铎 刘雪松 刘云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9-84,87,共7页
为探明某奶牛场呼吸系统疾病暴发的原因,本研究在排除了病毒感染的情况下,检测奶牛支原体和细菌感染情况。无菌采集5头病死奶牛的肺脏后进行牛支原体检测,细菌分离培养后染色镜检,随后对疑似致病菌进行随机引物PCR扩增、分子学鉴定、菌... 为探明某奶牛场呼吸系统疾病暴发的原因,本研究在排除了病毒感染的情况下,检测奶牛支原体和细菌感染情况。无菌采集5头病死奶牛的肺脏后进行牛支原体检测,细菌分离培养后染色镜检,随后对疑似致病菌进行随机引物PCR扩增、分子学鉴定、菌株荚膜血清型和基因型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5头奶牛均感染了牛支原体及同一株β溶血革兰阴性杆菌,瑞氏染色可见两极浓染。经AJ11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16S rRNA序列对比及血清型与基因型鉴定后,确认此致病菌为血清6型基因2型溶血性曼氏杆菌(Mh)。致病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该Mh菌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1.94×10^(7)CFU。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Mh菌株对多种抗菌药敏感。本研究为奶牛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牛支原体 溶血性曼氏杆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通路在脂多糖诱导HD11细胞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李小方 高超 +5 位作者 赵亮 刘颖 高雪丽 吕晓萍 郑世民 刘超男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96-3906,共11页
【目的】阐明ERK信号通路在家禽巨噬细胞炎性反应过程中的交叉调控机制。【方法】将鸡巨噬细胞(HD11)分为4组:对照组(CON)、脂多糖组(LPS)、抑制剂+脂多糖组(AST-Ⅳ+LPS)、抑制剂组(AST-Ⅳ)。LPS组HD11细胞中加入1μg/m L脂多糖,AST-Ⅳ... 【目的】阐明ERK信号通路在家禽巨噬细胞炎性反应过程中的交叉调控机制。【方法】将鸡巨噬细胞(HD11)分为4组:对照组(CON)、脂多糖组(LPS)、抑制剂+脂多糖组(AST-Ⅳ+LPS)、抑制剂组(AST-Ⅳ)。LPS组HD11细胞中加入1μg/m L脂多糖,AST-Ⅳ组HD11细胞中加入5μg/m LERK抑制剂黄芪甲苷(AST-Ⅳ),AST-Ⅳ+LPS组HD11细胞用5μg/m LERK抑制剂处理12h后再加入1μg/m L脂多糖处理6h,对照组加等量DMEM培养基,每组设置3个生物学重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经典Ras-MEK-ER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及炎症因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转录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因子κB(NF-κB)的蛋白表达;采用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当脂多糖诱导细胞炎性反应时,经典ERK通路关键因子MAP3K1、MEK、ERK与下游转录因子p-c-Jun、p-c-Fos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ROS生成显著增多(P<0.05),转录因子HIF-1α、NF-κB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5)。通过预先加入ERK抑制剂,可显著降低HD11细胞产生的IL-6、IL-8和TNF-α及ROS、HIF-1α、NF-κB的表达量(P<0.05),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P<0.05)。【结论】巨噬细胞发生炎性损伤时,可通过经典ERK通路上调炎症因子的表达,损伤线粒体内膜完整性并促进ROS的生成,经ROS-HIF-1α/NF-κB进一步促进炎症因子表达,恶性循环并加重细胞炎性反应。本研究为揭示ERK通路与其他炎症通路间串扰现象及其在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LPS) ERK信号通路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过量致雏鸡脾氧化应激及病理组织学观察
3
作者 安裕智 孙宁 +4 位作者 孙凤娇 吕相龙 吕晓萍 刘超男 高雪丽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58,共5页
为探究过量铁对雏鸡脾脏病理损伤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将75只15日龄健康白羽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雏鸡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硫酸亚铁50、500、1000 mg/kg,连续饲喂3 d,于铁过量后1、3、7、14、21 d取各组雏鸡脾脏,测定铁含量、丙二醛(malondi... 为探究过量铁对雏鸡脾脏病理损伤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将75只15日龄健康白羽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雏鸡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硫酸亚铁50、500、1000 mg/kg,连续饲喂3 d,于铁过量后1、3、7、14、21 d取各组雏鸡脾脏,测定铁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H_(2)O_(2))、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计算脾脏器官指数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过量铁刺激雏鸡脾脏肿大,铁过量后1~14 d雏鸡脾脏铁含量明显增加(P<0.01);铁过量后1~21 d CAT、GPx活力和T-AOC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但MDA和H_(2)O_(2)含量显著提高(P<0.05或P<0.01)。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铁过量后雏鸡脾脏淋巴细胞排列混乱,红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散在分布,脾小体数量增多且结构模糊,红髓占比增加,红髓内含铁血黄素沉积。表明过量铁导致脾脏发生氧化应激,组织结构损伤,从而影响脾脏免疫功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过量 雏鸡 脾脏 氧化-抗氧化 病理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腐殖酸钠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肉鸡肝组织炎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王栋 柳可欣 +3 位作者 何炎峻 邓守翔 刘云 马卫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9-639,共11页
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腐殖酸钠(sodium humate,HNa)对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S.Typhimurium)感染肉鸡肝组织炎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健康的1日龄雄性爱拔益加(AA)肉鸡32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 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腐殖酸钠(sodium humate,HNa)对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S.Typhimurium)感染肉鸡肝组织炎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健康的1日龄雄性爱拔益加(AA)肉鸡32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CON组,基础饲粮)、模型组(ST组,基础饲粮)、低剂量HNa组(L-HNa组,基础饲粮+0.2 g·kg^(-1) HNa)、中剂量HNa组(M-HNa组,基础饲粮+0.4 g·kg^(-1) HNa)、高剂量HNa组(H-HNa组,基础饲粮+0.6 g·kg^(-1) HNa)。在试验第22~24天,CON组肉鸡每天灌胃1 mL PBS,ST、L-HNa、M-HNa和H-HNa组肉鸡每天灌胃1 mL 3×10^(9) CFU·mL^(-1)的S.Typhimurium,试验周期24 d。结果显示:1)与ST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6 g·kg^(-1)的HNa显著提高了肉鸡的平均日增重(P<0.05)。2)与CON组相比,ST组肉鸡肝组织表现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脏指数增加,饲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HNa均缓解了肝组织的病理学损伤(P<0.05)。3)ST组肉鸡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显著高于CON组(P<0.05);相较于ST组,L-HNa、M-HNa和H-HNa组肉鸡血清中AKP、ALT和AST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4)与CON组相比,ST组肉鸡肝组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饲粮中添加HNa缓解了S.Typhimurium感染对肉鸡肝组织抗氧化功能的损伤(P<0.05)。5)与ST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HNa显著降低了肉鸡肝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8、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分化抗原68(CD 68)的mRNA表达,显著增加了IL-10、精氨酸酶-1(ARG 1)和CD 163的mRNA表达(P<0.05)。6)与CON组相比,S.Typhimurium感染显著提高了肉鸡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 p65)、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半胱天冬蛋白酶-1(Caspase-1)的蛋白表达,降低了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蛋白表达(P<0.05);饲粮中添加HNa抑制了S.Typhimurium感染引起的肉鸡肝组织NF-κB和NLRP3信号通路的激活。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HNa可以通过降低肝组织炎症反应、提高肝抗氧化功能、抑制肝NF-κB和NLRP3信号通路的激活缓解S.Typhimurium感染引起的肉鸡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钠 鼠伤寒沙门菌 肝组织炎症 抗氧化 肉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Sublancin对蛋鸡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田丽娜 王秀荣 李广兴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8-273,共6页
为研究抗菌肽Sublancin对蛋鸡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将216只海兰褐壳蛋鸡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C组)、低剂量抗菌肽组(饲喂基础饲粮+100 mg/kg Sublancin,L组)、中剂量抗菌肽组(饲喂基础饲粮+200 mg/kg Sublancin,M组)和高... 为研究抗菌肽Sublancin对蛋鸡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将216只海兰褐壳蛋鸡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C组)、低剂量抗菌肽组(饲喂基础饲粮+100 mg/kg Sublancin,L组)、中剂量抗菌肽组(饲喂基础饲粮+200 mg/kg Sublancin,M组)和高剂量抗菌肽组(饲喂基础饲粮+300 mg/kg Sublancin,H组)进行抗菌肽调控蛋鸡免疫的实验。实验持续30 d,分别在饲喂Sublancin后第1 d、15 d和30 d用ELISA试剂盒检测每组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含量;检测肝脏和脾脏指数;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每组鸡脾脏中干扰素γ(IFN-γ)表达;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每组鸡血清中IL-2、IL-4和IL-6含量。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L组、M组和H组鸡血清中IgA、IgG和IgM含量、肝脏和脾脏指数、脾脏中IFN-γ的表达、血清中IL-2、IL-4和IL-6的含量在饲喂Sublancin后第1 d均无显著变化(p>0.05),在饲喂Sublancin后第15 d和第30 d均显著升高(p<0.05);与L组比较,M组和H组中上述检测指标在饲喂Sublancin后第15 d和第30 d均显著升高(p<0.05);与M组比较,H组中上述检测指标在饲喂Sublancin后第15 d和第30 d均无显著变化(p>0.05)。实验表明饲粮中添加抗菌肽Sublancin可以显著增强蛋鸡免疫力,其添加浓度在100 mg/kg^200 mg/kg时,作用效果有剂量依赖性;但添加浓度在200 mg/kg^300 mg/kg时,作用效果与浓度无关。本研究为家禽养殖业中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及抗菌肽Sublancin在养殖业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Sublancin 蛋鸡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猪嗜血杆菌vacJ基因缺失菌株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赵良友 高雪丽 +5 位作者 刘超男 申海龙 姜南 万伟泉 吕晓萍 郑世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24,共6页
为了探究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脂蛋白编码基因vacJ在其致病中的作用,以血清5型临诊分离株HS49为研究对象,构建了vacJ基因缺失菌株(ΔvacJ),进而比较了野生株与缺失株在生长特性、对细胞的黏附及入侵和毒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与野生株... 为了探究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脂蛋白编码基因vacJ在其致病中的作用,以血清5型临诊分离株HS49为研究对象,构建了vacJ基因缺失菌株(ΔvacJ),进而比较了野生株与缺失株在生长特性、对细胞的黏附及入侵和毒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较,缺失vacJ后的菌株生长速率明显下降,对PK-15细胞的黏附和入侵能力则明显降低,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也显著下降。缺失vacJ菌株对Balb/C小鼠感染模型的LD_(50)是野生株的14倍,表明vacJ基因敲除后,副猪嗜血杆菌毒力明显下降。表明vacJ基因与副猪嗜血杆菌生长、黏附入侵、生物被膜形成及毒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vacJ基因 生物学特性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醚麻醉下高气腹压对犬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白鸽 陈明子 +4 位作者 赵菁华 李辉 张建涛 刘涛 王洪斌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64,共4页
研究异氟醚麻醉条件下高气腹压对犬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为腹腔镜技术在兽医临床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12只健康本地犬分为对照组和气腹组(15 mm Hg),在异氟醚麻醉下建立气腹,检测各时间点的犬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 研究异氟醚麻醉条件下高气腹压对犬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为腹腔镜技术在兽医临床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12只健康本地犬分为对照组和气腹组(15 mm Hg),在异氟醚麻醉下建立气腹,检测各时间点的犬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脘甘肽酶(GSH)和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术后2 h和6 h气腹组的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SOD、CAT、GSH和T-AOC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术后24 h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在异氟醚麻醉条件下,高气腹压对犬氧化应激水平虽有影响,但可通过机体自我调节能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腹腔镜 气腹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对顺铂致犬肾脏氧化损伤及炎症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爽 刘星尧 +1 位作者 贾昊天 刘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76-2384,共9页
【目的】探究硫化氢(H_(2)S)对顺铂诱导的犬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方法】将18只健康成年比格犬随机分为对照组(C)、顺铂组(cis)和硫化氢+顺铂组(H+cis),每组6只。对照组犬经头静脉注射生理盐水,cis组犬经头静脉注射5 mg/kg顺铂,H+ci... 【目的】探究硫化氢(H_(2)S)对顺铂诱导的犬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方法】将18只健康成年比格犬随机分为对照组(C)、顺铂组(cis)和硫化氢+顺铂组(H+cis),每组6只。对照组犬经头静脉注射生理盐水,cis组犬经头静脉注射5 mg/kg顺铂,H+cis组犬在注射顺铂前30 min经头静脉注射1 mg/kg NaHS溶液,每隔24 h注射1次,一共3次。注射顺铂72 h后对犬进行麻醉,静脉采血用于检测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HE染色观察各组肾脏病理变化,生化试剂盒检测犬肾脏中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H_(2)O_(2))和一氧化氮(NO)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犬肾脏中白介素-1β(IL-1β)、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环氧合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IL-6、IL-4的相对表达量。【结果】cis组Scr和BUN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cis组Scr和Bun水平极显著低于cis组(P<0.01)。病理检测结果显示,cis组犬肾脏组织发生明显病理学变化,而H+cis组犬肾脏组织病理变化有所减轻。生化检测结果表明,与C组相比,cis组肾脏中GSH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H_(2)O_(2)和NO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与cis组相比,H+cis组犬肾脏中GSH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而H_(2)O_(2)和NO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与C组相比,cis组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NF-κB和COX2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而抗炎因子IL-4和IL-10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与cis组相比,H+cis组犬肾脏中抗炎因子IL-4和IL-10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而促炎因子IL-β、IL-6、TNF-α、NF-κB和COX2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结论】H_(2)S通过提高肾脏抗氧化能力,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来改善顺铂诱导的犬AK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急性肾损伤 炎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犬VEGF单克隆抗体及夹心ELISA试剂盒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肖敏 赵冰冰 +2 位作者 常宏建 任晓丽 刘云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0-44,129,共6页
本研究旨在制备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和研制犬VEGF双抗夹心的ELISA检测试剂盒。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的方法制备出具有良好反应原性的重组融合蛋白犬VEGF-His,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犬VEGF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结果表明,所获... 本研究旨在制备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和研制犬VEGF双抗夹心的ELISA检测试剂盒。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的方法制备出具有良好反应原性的重组融合蛋白犬VEGF-His,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犬VEGF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结果表明,所获得的犬VEGF单克隆抗体对犬VEGF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和较高的特异性。利用此单克隆抗体,与VEGF的兔多克隆抗体血清分别作为夹心ELISA检测试剂盒的上下层抗体使用,建立了以犬VEGF为抗原的夹心ELISA试剂盒的检测方法,并对正常健康犬及乳腺肿瘤患犬血清进行了检测,得出了此试剂盒的阳性和阴性临界值。实验结果表明,此试剂盒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且利用本试剂盒对临床样本进行验证时,阳性符合率为87. 5%,阴性符合率为97. 56%,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单克隆抗体 ELISA试剂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肠炎雏鸡小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颖 田旭 +4 位作者 冯晓梦 吕晓萍 高雪丽 郑世民 刘超男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5,共10页
【目的】探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雏鸡肠道形态和局部黏膜免疫的影响,阐明APS减轻肠炎雏鸡肠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构建LPS诱导肠炎模型试验中,选取15只14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低剂量... 【目的】探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雏鸡肠道形态和局部黏膜免疫的影响,阐明APS减轻肠炎雏鸡肠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构建LPS诱导肠炎模型试验中,选取15只14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低剂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模型组(DL)和高剂量脂多糖模型组(DH),每组5只。对照组灌喂生理盐水,DL和DH组分别灌喂1和2 mg/kg BW LPS,连续处理3 d,取小肠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肠病理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表达量,筛选构建肠炎模型的最佳LPS剂量。在APS对肠黏膜损伤的保护试验中,将20只7日龄雏鸡分为4组:对照组(C)、脂多糖炎症组(L)、黄芪多糖组(A)和黄芪多糖抑制炎症组(A+L),每组5只。A和A+L组从7日龄到试验结束每天自由饮用APS溶液(1.0 g/L),C组在此期间自由饮水;L和A+L组雏鸡14日龄时灌喂筛选所得剂量的LPS,连续3 d。取各组雏鸡胸腺、脾脏、法氏囊和小肠组织,计算雏鸡免疫器官指数;采用HE染色法观察雏鸡小肠黏膜形态,糖原PAS染色法检测杯状细胞数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咬合蛋白-1(Occludin-1)、闭合蛋白-1(Claudin-1)和闭合小环蛋白-1(ZO-1)mRNA表达量。【结果】在构建LPS诱导肠炎模型试验中,DL、DH组雏鸡小肠组织均出现肠黏膜固有层充血、肠绒毛损伤等现象,且IL-1β和TNF-α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确定雏鸡灌喂1 mg/kg BW LPS建立肠炎模型。在APS对肠黏膜损伤的保护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L组雏鸡小肠绒毛破碎,固有层充血,免疫器官指数显著下降(P<0.05),小肠隐窝深度显著升高(P<0.05),绒腺比(V/C)显著下降(P<0.05),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1、Claudin-1和ZO-1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与L组相比,A+L组雏鸡免疫器官指数显著增加(P<0.05),肠黏膜损伤程度减轻,肠绒毛高度和绒腺比等指标显著升高(P<0.05),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空肠和回肠紧密连接蛋白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A组雏鸡杯状细胞数量相比于其他组明显增多,空肠和回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量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雏鸡灌喂1 mg/kg BW LPS可成功建立肠炎模型,1.0 g/L APS可优化肠道组织形态,促进雏鸡局部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可以保护肠炎雏鸡小肠组织及肠黏膜免受损伤,最终达到预防雏鸡细菌性肠炎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APS) 肠炎 黏膜免疫 杯状细胞 紧密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F雏鸡感染REV后中枢免疫器官细胞凋亡及相关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付礼胜 侯宁 +4 位作者 王晓燕 高雪丽 刘超男 吕晓萍 郑世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83-1989,共7页
为探索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感染对雏鸡中枢免疫器官细胞凋亡及其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将70只1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REV感染组(I)和对照组(C),应用酶活性检测、荧光定量PCR、ELISA、TUNEL等方法对中枢免疫器官细胞的Casp... 为探索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感染对雏鸡中枢免疫器官细胞凋亡及其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将70只1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REV感染组(I)和对照组(C),应用酶活性检测、荧光定量PCR、ELISA、TUNEL等方法对中枢免疫器官细胞的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Bcl-2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和凋亡细胞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SPF雏鸡感染REV后,其胸腺中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Bcl-2mRNA及其蛋白质含量、凋亡细胞数量均于7~28d内不同程度(P<0.05或P<0.01)高于对照组雏鸡;法氏囊中上述被检指标均于7~35d内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雏鸡。研究表明REV感染引起SPF雏鸡中枢免疫器官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增强、Bcl-2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上调所致的细胞凋亡与雏鸡免疫器官功能抑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 Caspase-3 CASPASE-9 Bcl-2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诱导SOCS3表达对鸡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陶新磊 刘丹华 +4 位作者 田旭 郑世民 高雪丽 吕晓萍 刘超男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284-4291,共8页
试验旨在探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LPS诱导的鸡巨噬细胞(HD11)炎症模型的抗炎效果和作用机制。用不同浓度的LPS刺激鸡巨噬细胞(HD11),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 试验旨在探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LPS诱导的鸡巨噬细胞(HD11)炎症模型的抗炎效果和作用机制。用不同浓度的LPS刺激鸡巨噬细胞(HD11),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的变化,以确定构建细胞炎症模型的LPS最适添加浓度。将HD11分为对照组(C)、脂多糖(LPS)组(L)、黄芪多糖(APS)组(A)和黄芪多糖抑制脂多糖组(A+L),在LPS刺激后的2、6、12、24、48 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NF-κBp65)、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F-κBp65、p38MAPK和SOCS3蛋白含量变化,ELISA检测IL-1β和TNF-α蛋白含量变化。细胞活力和IL-1β检测结果表明,构建细胞炎症模型的LPS最适添加浓度为0.5μg/mL。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和A组IL-1β、TNF-α、NF-κBp65、p38MAPK和SOCS3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L组相比,A+L组在LPS刺激后的IL-1β、TNF-α、NF-κBp65和p38MAPK mRNA表达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SOCS3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组P-NF-κBp65/NF-κBp65、P-p38MAPK/p38MAPK和SOCS3/α-tubulin比值均显著增加(P<0.05);与L组相比,A+L组P-NF-κBp65/NF-κBp65和P-p38MAPK/p38MAPK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A+L组SOCS3/α-tubulin比值显著升高(P<0.05)。ELISA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组IL-1β和TNF-α蛋白含量在2~48 h均显著增加(P<0.05);与L组相比,A+L组IL-1β和TNF-α的蛋白含量在LPS刺激后12~48 h均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LPS诱导的HD11细胞炎症模型中,APS通过促进SOCS3的表达抑制NF-κBp65和p38MAPK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抗炎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感染对SPF雏鸡血液和局部淋巴组织CD4^+/CD8^+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丹华 郑世民 +3 位作者 刘晓静 吕晓萍 高雪丽 刘超男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47-1454,共8页
旨在探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对SPF雏鸡血液和局部淋巴组织中T淋巴细胞数量以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将96只1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REV感染组和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酸性α-醋酸萘酯酶染色(... 旨在探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对SPF雏鸡血液和局部淋巴组织中T淋巴细胞数量以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将96只1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REV感染组和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酸性α-醋酸萘酯酶染色(acidα-naphthyl acetate esterase,ANAE)、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试验数据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雏鸡血液CD4^+T淋巴细胞数量在第7-35天显著降低、CD8^+T淋巴细胞数量在第7-28天显著升高,CD4^+/CD8^+比值在第7-28天显著降低(均P<0.05或P<0.01);局部淋巴组织哈德尔腺(Hader’s gland,HG)、派伊尔结(Peyer’s patch,PP)和盲肠扁桃体(caecal tonsil,CT)中ANAE^+T淋巴细胞数量均显著降低(均P<0.05或P<0.01);GH、PP和CT中细胞因子IL-2、IFN-γ和TNF-α转录量都有不同程度升高。本研究表明,REV感染引起雏鸡血液中CD4^+T淋巴细胞数量降低、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失衡、局部淋巴组织中T淋巴细胞数量相对减少及细胞因子TNF-α转录持续升高与REV造成感染雏鸡细胞免疫功能显著降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 局部淋巴组织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淑君 周放 +4 位作者 吴乐 高雪丽 刘超男 吕晓萍 郑世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71-2577,共7页
为了探讨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的体外诱导培养方法,并分析鸡树突状细胞(DCs)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将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的鸡骨髓细胞经差速贴壁纯化后获得单个核细胞,然后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 为了探讨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的体外诱导培养方法,并分析鸡树突状细胞(DCs)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将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的鸡骨髓细胞经差速贴壁纯化后获得单个核细胞,然后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体外诱导分化,细胞培养后第7天再加入脂多糖(LPS)继续培养48 h刺激成熟,分别于倒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变化观察,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对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鸡骨髓细胞培养7 d后,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表面长出树突状小突起,细胞表面高表达MHCⅡ和CD11c分子,经LPS刺激后,突起伸长变粗,扫描电镜观察呈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细胞表面MHCⅡ表达显著升高,依据上述方法成功获得大量而高纯度的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为进一步研究禽类DCs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某些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源树突状细胞 鉴定 生物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感染SPF雏鸡血液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及其细胞周期相关因子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晓燕 刘文超 +4 位作者 付礼胜 高雪丽 刘超男 吕晓萍 郑世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7-163,共7页
为探索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感染对SPF雏鸡外周血液的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及其细胞周期素D1、p27表达的影响。将80只1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REV感染组和对照组,应用CCK-8、RT-qPCR、Western Blot等方法对雏鸡外周血液上述被检指标... 为探索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感染对SPF雏鸡外周血液的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及其细胞周期素D1、p27表达的影响。将80只1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REV感染组和对照组,应用CCK-8、RT-qPCR、Western Blot等方法对雏鸡外周血液上述被检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REV感染SPF雏鸡后,其外周血液中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雏鸡,且p27mRNA水平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雏鸡;病毒感染后期Cyclin D1mRNA表达及其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P<0.05)对照组雏鸡,然而p27转录显著低于对照组雏鸡(P<0.05)。REV感染SPF雏鸡导致的血液T、B细胞增殖能力下降、Cyclin D1mRNA转录及其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p27mRNA转录下降与REV感染所致的雏鸡免疫机能下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F雏鸡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 细胞周期素D1 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外周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骨关节炎模型关节液中CTX-Ⅱ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天文 王冠颖 +8 位作者 李玥 李欣然 姜仁礼 宋霄鹏 张志恒 白荟 李新 陈宇航 高利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15,19,共4页
目前马骨关节炎(OA)的临床诊断尚缺少有效的生物标志物(BM)。为探讨马关节液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CTX-Ⅱ)的浓度与OA发病程度的关系。试验选用13匹蒙古马,随机分为造模组(n=8)和对照组(n=5),在马左侧腕关节内注入2 mL两性霉素B(25 mg/mL... 目前马骨关节炎(OA)的临床诊断尚缺少有效的生物标志物(BM)。为探讨马关节液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CTX-Ⅱ)的浓度与OA发病程度的关系。试验选用13匹蒙古马,随机分为造模组(n=8)和对照组(n=5),在马左侧腕关节内注入2 mL两性霉素B(25 mg/mL)诱导OA,对照组马匹注入等量PBS作为对照,于造模后每周采集一次关节液,直至第9周。ELISA检测马关节液中的CTX-Ⅱ浓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造模组从第1周开始,关节液中CTX-Ⅱ的浓度增加,从第2周开始显著增加(P<0.05),第4周开始极显著增加(P<0.01)并且保持增加的趋势到第9周。造模组马匹第3周开始出现不同程度跛行。试验结果表明,CTX-Ⅱ浓度的升高在跛行前就已经显著升高,推测CTX-Ⅱ可以作为马关节炎BM,为以后建立马OA的快速临床诊断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两性霉素B CTX-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感染雏鸡血液T细胞数量和细胞因子含量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国勍 边洋 +4 位作者 高海婷 刘超男 高雪丽 吕晓萍 郑世民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9-74,共6页
为探索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感染对雏鸡外周血液细胞免疫功能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将60只1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REV感染组和未感染REV的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结合ELISA等免疫学方法,通过血液T淋巴细胞亚型数量与比值变化,... 为探索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感染对雏鸡外周血液细胞免疫功能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将60只1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REV感染组和未感染REV的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结合ELISA等免疫学方法,通过血液T淋巴细胞亚型数量与比值变化,以及其免疫相关因子含量等动态变化的检测,系统地研究REV感染对SPF雏鸡血液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REV感染SPF雏鸡外周血液CD4+T淋巴细胞在整个试验期间均明显低于对照雏鸡(P<0.05),而CD8+T淋巴细胞数量除病毒感染后第7天明显增加(P<0.01)外,其余被检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雏鸡(P<0.05或P<0.01),CD4+与CD8+T淋巴细胞比值在病毒感染早期较对照雏鸡明显增加,而病毒感染后期显著低于对照雏鸡,与相应对照雏鸡比较,REV感染SPF雏鸡血液IL-2和IFN-γ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IL-4和IL-10含量显著上升(P<0.05)。结果表明,REV感染所致的SPF雏鸡血液免疫功能抑制与其降低雏鸡外周血液免疫增强因子含量,增加免疫抑制因子含量及减少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SPF雏鸡 外周血液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感染对SPF雏鸡法氏囊细胞Bcl-2和C-myc基因表达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顾先哲 侯宁 +4 位作者 吕晓萍 高雪丽 刘超男 吴文杰 郑世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88-1496,共9页
【目的】探究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感染禽类后导致免疫器官发生细胞凋亡的机理。【方法】以1日龄SPF雏鸡为试验对象,将100只SPF雏鸡随机均分为REV感染组和未感染病毒的对照组,REV感染组雏鸡经腹... 【目的】探究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感染禽类后导致免疫器官发生细胞凋亡的机理。【方法】以1日龄SPF雏鸡为试验对象,将100只SPF雏鸡随机均分为REV感染组和未感染病毒的对照组,REV感染组雏鸡经腹腔感染500μL REV稀释液,对照组雏鸡经相同途径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于病毒感染后第1、7、14、21、28和42天,2组雏鸡随机各抽取5只,心脏采血处死雏鸡后快速摘取法氏囊。分别应用HE染色和病理切片成像系统测定分析法氏囊细胞核浆比,TUNEL细胞凋亡原位检测试剂盒测定凋亡细胞数,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和C-myc阳性细胞数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法氏囊Bcl-2和C-myc基因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结果】①REV感染1日龄SPF雏鸡后21~42 d,其法氏囊淋巴细胞凋亡百分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雏鸡(P<0.05;P<0.01);②SPF雏鸡感染REV后21和28 d,其法氏囊细胞核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雏鸡(P<0.05);③REV感染SPF雏鸡法氏囊中Bcl-2和C-myc阳性细胞数在病毒感染后21和28 d显著高于对照组雏鸡(P<0.05);④REV感染SPF雏鸡后21 d,其法氏囊Bcl-2和C-myc基因mRNA表达极显著高于对照组雏鸡(P<0.01)。⑤SPF雏鸡感染REV后,其法氏囊中Bcl-2蛋白含量较对照组雏鸡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21和28 d分别差异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病毒感染组雏鸡的C-myc蛋白含量也始终高于对照组雏鸡,且21和28 d极显著增高(P<0.01)。【结论】REV感染所致SPF雏鸡法氏囊细胞Bcl-2和C-myc的mRNA表达以及蛋白含量异常均与病毒感染导致的法氏囊细胞凋亡密切相关,而法氏囊细胞凋亡数量增加与REV感染引发的机体免疫机能抑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 SPF雏鸡 法氏囊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凹凸棒土对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栋 杜垣逸 +2 位作者 郑铎 尤振东 刘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843-6852,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凹凸棒土(PAL)对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30头健康、体重相近的初生犊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PAL组饲喂基础饲粮+2 000 mg/k...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凹凸棒土(PAL)对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30头健康、体重相近的初生犊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PAL组饲喂基础饲粮+2 000 mg/kg PAL。试验期63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PAL组犊牛1~21日龄平均日增重(ADG)和1~21日龄、57~63日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增加(P<0.05)。2)与对照组相比,PAL组犊牛1~21日龄和57~63日龄粪便评分和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3) PAL组犊牛21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以及56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和63日龄血清Ig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PAL组犊牛21日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与63日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而63日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丙二醛(MDA)浓度显著降低(P<0.05)。5)与对照组相比,PAL组犊牛21日龄肠道总菌和63日龄肠道双歧杆菌和芽孢杆菌的数量显著升高(P<0.05),而21和63日龄肠道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P <0.05)。以上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PAL可提高荷斯坦犊牛的ADG(1~21日龄),改善犊牛免疫水平和抗氧化能力,调控肠道菌群,降低腹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荷斯坦犊牛 腹泻率 血清生化指标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醚麻醉下高气腹压对犬呼吸循环参数及动脉血气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丽红 赵菁华 +2 位作者 宋乔志 白鸽 张建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3-76,共4页
为了研究异氟醚麻醉条件下高气腹压(15 mmHg)对犬呼吸循环参数及动脉血气的影响,为腹腔镜技术在小动物临床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将12只健康本地犬分为对照组和高气腹压组,在异氟醚麻醉下建立高气腹压并监测该过程中呼吸循环及动脉血... 为了研究异氟醚麻醉条件下高气腹压(15 mmHg)对犬呼吸循环参数及动脉血气的影响,为腹腔镜技术在小动物临床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将12只健康本地犬分为对照组和高气腹压组,在异氟醚麻醉下建立高气腹压并监测该过程中呼吸循环及动脉血气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气腹压组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血总二氧化碳含量显著升高(P<0.05),动脉血pH值显著降低(P<0.05)。表明在异氟醚麻醉条件下,高气腹压会对犬的呼吸循环及动脉血气参数造成影响,在短时间内使用高气腹压是可行的,但必须加强监护以保证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气腹 血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