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下黑土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格局与模拟 被引量:2
1
作者 盖兆雪 郑文璐 +1 位作者 王洪彦 杜国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316,共14页
以典型黑土区——三江平原为研究区,采用最小二乘法揭示1990-2020年气候变化下研究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趋势,借助重心分析和冷热点分析方法揭示研究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分异特征,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法分析气候因子对碳储量的影... 以典型黑土区——三江平原为研究区,采用最小二乘法揭示1990-2020年气候变化下研究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趋势,借助重心分析和冷热点分析方法揭示研究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分异特征,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法分析气候因子对碳储量的影响,并借助CMIP6数据模拟和预测高强迫情景(SSP585)和中等强迫情景(SSP245)下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结果表明:气候变化背景下1990-2020年研究区碳储量呈波动下降趋势,碳储量损失约2.66×10^(7)t;碳储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部地区,碳储量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南部地区;1990-2020年研究区碳储量下降速率变化幅度较大,其中鹤岗市碳储量下降速率最大,佳木斯市最小。1990-2020年研究区碳储量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1340m,其中2000-2020年向东北方向偏移1680m;碳储量热点区呈片状和块状分布格局,冷点区呈片状和带状分布格局,热点区范围基本保持不变,冷点区范围缩小。1990-2020年研究区年均气温、年降水量与碳储量关系具有显著性,呈正负无规律交错分布的空间格局。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决定碳储量的时空格局,其中林地-林地和耕地-耕地碳储量损失最大。在SSP585和SSP245情景下,2030年研究区碳储量分别为2.22×10^(7)t和2.26×10^(7)t,相比2020年分别减少2.17×10^(7)t和2.13×10^(7)t,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未发生显著改变,但冷热点区范围均缩小,重心将持续向东北方向偏移6525m和60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 时空格局 气候变化 模拟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人工鱼群算法的三江平原投影寻踪旱情评价模型 被引量:18
2
作者 丁红 刘东 李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4-88,共5页
针对现有的旱情评价方法容易出现评价等级离散和结果不易分辨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人工鱼群的投影寻踪旱情评价模型,利用人工鱼群算法优化投影指标函数寻求最佳投影方向,同时采用自适应人工鱼步长和拥挤度因子对人工鱼群算法进行改进,克服... 针对现有的旱情评价方法容易出现评价等级离散和结果不易分辨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人工鱼群的投影寻踪旱情评价模型,利用人工鱼群算法优化投影指标函数寻求最佳投影方向,同时采用自适应人工鱼步长和拥挤度因子对人工鱼群算法进行改进,克服其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点,提高了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以三江平原红兴隆分局为例,选用降雨距平百分率、Z指标和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标3个指标综合计算投影值,建立了基于改进人工鱼群算法的三江平原投影寻踪旱情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避免了单项指标评价的不相容性,用于区域旱情评价是切实可行的,为旱情评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评估 三江平原 投影寻踪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临界调控理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姜秋香 付强 +1 位作者 朱长虹 王子龙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3-108,共6页
水资源系统是由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组成的复杂巨系统,各组成要素和子系统间存在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易造成水资源优化配置后系统运行向不协调、无序和崩溃方向演化,基于已提出的多维临界调控理论和方法,在介绍多维临界调控理论... 水资源系统是由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组成的复杂巨系统,各组成要素和子系统间存在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易造成水资源优化配置后系统运行向不协调、无序和崩溃方向演化,基于已提出的多维临界调控理论和方法,在介绍多维临界调控理论的基础上,剖析其在水资源系统的适用性表征,对多维临界调控模型、调控效果评价和调控方案风险评估研究现状进行系统评述,提出基于多维临界调控理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和展望,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临界调控 水资源 优化配置 临界控制论 有序原理 协同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三江分局用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菲菲 刘东 +1 位作者 于苗 于新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4-247,共4页
用水结构的合理确定与科学预测是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9—2010年的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水资源年鉴中的用水数据,引入信息熵的方法对建三江分局用水结... 用水结构的合理确定与科学预测是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9—2010年的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水资源年鉴中的用水数据,引入信息熵的方法对建三江分局用水结构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探讨;同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用水结构的驱动因子进行筛选,分析了用水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建三江分局的用水结构特点是以农业用水为主,工业及生活用水比例很小。1999—2002年,用水总量变化不明显,2003年以来总用水量持续增长,农业、生活用水比例有小幅度的增加,工业用水比例基本稳定;在这12a里用水结构信息熵总体呈上升趋势;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因子、自然环境因子是建三江分局用水结构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结构 信息熵 因子分析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的建三江分局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物元评价模型 被引量:18
5
作者 吕萍 刘东 赵菲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6-250,共5页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区域水资源安全的一个基本度量。针对建三江分局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地下水位下降、"吊泵"等水安全问题,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传统的模糊物元模型的基础上,将熵值法引入评...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区域水资源安全的一个基本度量。针对建三江分局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地下水位下降、"吊泵"等水安全问题,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传统的模糊物元模型的基础上,将熵值法引入评价指标权重计算中,构建了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综合评价模型,应用此模型对建三江分局下属15个农场2008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八五九、勤得利、前哨、前锋、洪河、鸭绿河、二道河、浓江8个农场的水资源承载力为Ⅰ级,仍有较大的承载力;胜利、大兴、青龙山、前进农场的水资源承载力为Ⅱ级,水资源开发利用仍有一定的潜力;七星、创业、红卫农场的水资源承载力为Ⅲ级,水资源承载力已接近饱和。研究结果为建三江分局水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三江分局 水资源承载力 熵权 模糊物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对分析法在三江平原井灌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东 付强 孟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8,共5页
近些年来,由于水田面积迅速增加,导致三江平原井灌水稻区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吊泵”、局部超采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应加强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为解决上述问题,以红兴隆分局为例,应用集对分析理论,对红兴隆分局下属12... 近些年来,由于水田面积迅速增加,导致三江平原井灌水稻区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吊泵”、局部超采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应加强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为解决上述问题,以红兴隆分局为例,应用集对分析理论,对红兴隆分局下属12个农场2006年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八五二、双鸭山、曙光、北兴、红旗岭5个农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为I级,仍有较大的承载力;友谊、五九七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为I~Ⅱ级,八五三、宝山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为Ⅱ级,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相当规模,但仍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而饶河农场的地下水资源承栽力为Ⅱ~Ⅲ级,二九一、江川农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为Ⅲ级,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已接近饱和。研究结果为红兴隆分局乃至整个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对分析 三江平原 井灌水稻 地下水资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向前选择变量法的我国粮食总产量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被引量:7
7
作者 刘东 白雪峰 孟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4-128,共5页
结合1983~200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粮食单产、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农机总动力、农田成灾面积等6个影响因子序列资料,采用向前选择变量法,构建了我国中长期粮食总产量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结合1983~200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粮食单产、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农机总动力、农田成灾面积等6个影响因子序列资料,采用向前选择变量法,构建了我国中长期粮食总产量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粮食单产、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及农田成灾面积是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关键制约因子,措施得当,未来我国完全可以在耕地资源不可逆转减少的前提下实现粮食总产量的持续增长。研究成果可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总产量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向前选择变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熵和灰关联的建三江分局土地利用结构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赵菲菲 刘东 刘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0-253,258,共5页
在GIS技术支持下,基于建三江分局1999—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及相关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利用Shannon熵函数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的熵值特征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规律,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999—2009年信息熵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 在GIS技术支持下,基于建三江分局1999—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及相关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利用Shannon熵函数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的熵值特征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规律,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999—2009年信息熵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1999—2004年建三江分局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持续增长,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持续增加;2005—2009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持续下降,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下降,优势度上升;2009年各农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低值区扩大;说明建三江分局土地利用结构较单一,土地利用结构的有序性高。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因素对信息熵变化驱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熵 灰关联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与分形理论的三江平原井灌区地下水埋深序列复杂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东 张健 付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6-120,共5页
为揭示三江平原井灌区地下水埋深序列复杂性特征,以建三江分局为例,采用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水文序列分维估计方法对建三江分局7个生产队的地下水埋深序列复杂性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分维估计方法稳健、可行,各地下水埋深序列... 为揭示三江平原井灌区地下水埋深序列复杂性特征,以建三江分局为例,采用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水文序列分维估计方法对建三江分局7个生产队的地下水埋深序列复杂性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分维估计方法稳健、可行,各地下水埋深序列的复杂性排序为:七星农场69队>前进农场22队>前进农场4队>八五九农场1队>前进农场11队>八五九农场26队>八五九农场21队,地下水开采是地下水埋深复杂性的关键驱动因素。研究成果揭示了当地地下水资源复杂系统的特征,为建三江分局乃至整个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小波变换 分维 三江平原 井灌区 地下水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三江平原井灌区主汛期降水序列多时间尺度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东 付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45,共4页
近些年来,由于水田面积迅速增加,导致三江平原井灌水稻区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吊泵"、局部超采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三江平原的地下水资源平衡急需恢复。为解决上述问题,以853农场为例,应用小波理论,对853农场实测主汛期降水时间... 近些年来,由于水田面积迅速增加,导致三江平原井灌水稻区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吊泵"、局部超采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三江平原的地下水资源平衡急需恢复。为解决上述问题,以853农场为例,应用小波理论,对853农场实测主汛期降水时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突变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实测年降水序列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853农场主汛期降水序列具有3 a,6 a,29 a以及13 a左右4个主周期,同时,主汛期降水序列与年降水序列的主周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研究结果为853农场乃至整个三江平原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地下水资源的恢复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井灌水稻 主汛期降水序列 小波变换 多时间尺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冰雪融化期黑土水分变化规律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子龙 付强 +2 位作者 孟军 王湘浩 王晓巍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3-175,共3页
通过冰雪融化期黑土水分野外观测试验, 对松嫩平原4 种不同积雪覆盖地表条件下的土壤总含水量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边界条件下, 土壤总含水量的变化趋势不同, 0-40 cm 土层的表现尤为显著, 显示出土壤水分变化对地表条件... 通过冰雪融化期黑土水分野外观测试验, 对松嫩平原4 种不同积雪覆盖地表条件下的土壤总含水量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边界条件下, 土壤总含水量的变化趋势不同, 0-40 cm 土层的表现尤为显著, 显示出土壤水分变化对地表条件的响应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 积雪覆盖的反“S”型水分剖面与裸地的反“ C”型水分剖面主要区别在于140 cm 以下土层.研究结果可为松嫩平原黑土区冻融期土壤水分调控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黑土 冻融土壤 土壤水分 积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消噪的三江平原井灌区年降水随机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东 赵清 付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共4页
近些年来,由于水田面积迅速增加,导致三江平原井灌水稻区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吊泵"、局部超采现象时有发生。天然降水是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而年降水序列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含有噪声。为解决上述问题,以853农场为例,采... 近些年来,由于水田面积迅速增加,导致三江平原井灌水稻区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吊泵"、局部超采现象时有发生。天然降水是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而年降水序列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含有噪声。为解决上述问题,以853农场为例,采用小波消噪技术和随机水文学方法对实测年降水资料进行消噪、差分和标准化处理,建立了年降水量小波随机耦合预测模型,精度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有效性和可靠性较高。该模型揭示了区域年降水量的时间变化规律,为853农场乃至整个三江平原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合理制定水稻灌溉制度以及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井灌水稻 年降水量 小波消噪 随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价值成本核算的黑龙江省绿色GDP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秋香 朱长虹 +2 位作者 付强 王子龙 赵可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0-84,共5页
针对现有经济核算体系和指标存在的不足,亟须将资源和环境因素纳入统计核算范畴,以此全面、准确地描述经济和环境的关系。以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为基础、以水资源环境经济核算研究为依据,描述了水资源耗减成本、水环境退化成本和水环... 针对现有经济核算体系和指标存在的不足,亟须将资源和环境因素纳入统计核算范畴,以此全面、准确地描述经济和环境的关系。以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为基础、以水资源环境经济核算研究为依据,描述了水资源耗减成本、水环境退化成本和水环境保护成本的概念。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2007年黑龙江省的水资源价值成本进行了定量分析,获得2007年黑龙江省的绿色GDP为6 795.26亿元,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社会经济用水过程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首次将水资源耗减成本、水环境退化成本和水环境保护成本应用到黑龙江省经济核算中,完善了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中价值量核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资源耗减成本 水环境退化成本 水环境保护成本 绿色G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粮食主产区旱情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红 赵清 刘东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年第3期59-61,65,共4页
选定降水距平百分率、Z指标和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标,依据红兴隆分局局直及其所辖10个农场1971~2008年的资料对该地区的干旱程度进行单因素评价与分析,比较各指标评价结果,表明Z指标更适合用来判断该地区的干旱分布特征,为制定抗旱减灾对... 选定降水距平百分率、Z指标和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标,依据红兴隆分局局直及其所辖10个农场1971~2008年的资料对该地区的干旱程度进行单因素评价与分析,比较各指标评价结果,表明Z指标更适合用来判断该地区的干旱分布特征,为制定抗旱减灾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情评价 评价指标 粮食主产区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地下水埋深灰色自记忆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萍 刘东 赵菲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39-242,共4页
地下水资源是支撑区域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资源。针对三江平原水田面积迅速增加、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问题,以建三江分局七星农场为例,依据1997-2007年地下水埋深监测资料,运用灰色微分方程与自记忆原理构建地下水埋深灰色自记忆预测模型... 地下水资源是支撑区域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资源。针对三江平原水田面积迅速增加、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问题,以建三江分局七星农场为例,依据1997-2007年地下水埋深监测资料,运用灰色微分方程与自记忆原理构建地下水埋深灰色自记忆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简洁实用,精度较高,当地未来地下水水位具有持续下降趋势。研究成果揭示了当地地下水埋深的时间变化规律,为七星农场乃至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地下水埋深预测 灰色微分方程 自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产品视角的绿色食品区域品牌建设研究:概念、属性及分析框架
16
作者 周云峰 李翠霞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122,共2页
对绿色食品区域品牌概念的进行了界定;运用公共产品理论规范分析了区域品牌的地方性公共产品属性,表明了绿色食品区域品牌既是一种公共需求,也是一种地方性公共产品;引入评价与激励分析框架,讨论了区域品牌需求与供给的均衡问题。运用... 对绿色食品区域品牌概念的进行了界定;运用公共产品理论规范分析了区域品牌的地方性公共产品属性,表明了绿色食品区域品牌既是一种公共需求,也是一种地方性公共产品;引入评价与激励分析框架,讨论了区域品牌需求与供给的均衡问题。运用公共产品理论,从绿色食品产业化视角,规范性地考察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应然问题,可为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的农业品牌化建设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食品区域品牌建设 地方性公共产品 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