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胁迫下水稻苗高和分蘖数的发育动态QTL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健 王敬国 +5 位作者 刘化龙 谢冬微 郑洪亮 赵宏伟 邹德堂 栾非时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5-243,239-243,共9页
为了检测盐胁迫下水稻苗高和分蘖数的发育动态QTL,以粳稻品种东农425和长白10为亲本衍生的F2:3群体为试验材料,构建了包含123个SSR标记,全长为1 616.53 c M,平均图距为13.14 c M的遗传连锁图谱。以浓度为6 ds·m-1的Na Cl水溶液进... 为了检测盐胁迫下水稻苗高和分蘖数的发育动态QTL,以粳稻品种东农425和长白10为亲本衍生的F2:3群体为试验材料,构建了包含123个SSR标记,全长为1 616.53 c M,平均图距为13.14 c M的遗传连锁图谱。以浓度为6 ds·m-1的Na Cl水溶液进行大田生育期灌溉,正常水灌溉为对照,对盐胁迫下水稻的苗高和分蘖数进行发育动态QTL分析。分别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和混合线性模型的QTL定位方法,联合盐胁迫与正常条件下6个发育时期苗高和分蘖数的表型数据,共检测到6个控制盐胁迫下水稻苗高和3个控制分蘖数的加性QTL、4个控制正常条件下苗高和5个控制分蘖数的加性QTL、盐胁迫和正常条件联合下的6个控制苗高和4个控制分蘖数的加性QTL,以及3对控制苗高和1对控制分蘖数的上位性QTL。加性QTL q SH1在t3、t4和t2/t1时期分别用非条件和条件方法检测到,加性QTL q TN8-2在t2、t3、t4和t5时期被连续用非条件方法检测到,在t3/t2时期用条件方法被检测到。分别检测到4个控制苗高和2个控制分蘖数的加性QTL与盐胁迫环境存在互作效应,控制苗高的3对上位性QTL和控制分蘖数的1对上位性QTL均与盐胁迫环境发生互作。本研究旨在检测不同发育时期控制盐胁迫下水稻苗高和分蘖数的QTL,并分析与盐环境的互作效应,为解析苗高和分蘖数在盐胁迫下的发育遗传特点和水稻耐盐QTL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苗高 分蘖数 不同发育时期 QTL与环境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邹德堂 任月坤 +1 位作者 王敬国 刘化龙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共7页
根据60份水稻品种对45株稻瘟病菌株的抗性表现,结合RGA-PCR法对黑龙江省60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抗病频率变化较大,变幅为0~93.3%。以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多态性聚类,取遗传相似系数0.680时,可将供试品... 根据60份水稻品种对45株稻瘟病菌株的抗性表现,结合RGA-PCR法对黑龙江省60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抗病频率变化较大,变幅为0~93.3%。以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多态性聚类,取遗传相似系数0.680时,可将供试品种划分为三个类群。取遗传相似系数0.820时。类群Ⅰ可划分3个亚类,类群Ⅱ可划分为7个亚类,类群Ⅲ可划分为2个亚类。以单孢菌株接种的抗性表型聚类,取相似系数0.440时,可将60个品种划分为两个类群。综合利用抗病表型结合RGA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品种间的抗性遗传背景,为抗病亲本选育和水稻混合间栽控制稻瘟病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抗病基因 同源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寒地粳稻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及淀粉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杜晓东 赵宏伟 +4 位作者 王敬国 刘化龙 杨亮 许晶 宋谨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9-167,共9页
选用寒地粳稻松粳9号和松粳6号,在一定的施肥量下采用不同氮肥运筹处理,对水稻开花后淀粉积累、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减少基肥施氮比例、增加穗粒肥施氮比例可以促进籽粒灌浆、增加总淀粉含量,同时... 选用寒地粳稻松粳9号和松粳6号,在一定的施肥量下采用不同氮肥运筹处理,对水稻开花后淀粉积累、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减少基肥施氮比例、增加穗粒肥施氮比例可以促进籽粒灌浆、增加总淀粉含量,同时还可适当提高稻米支链淀粉含量。适当减小基肥施氮比例、增加穗粒肥施氮比例有利于提高灌浆后期籽粒中ADPG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分支酶(Q酶)的活性,而在灌浆前期淀粉合酶(SSS)活性随着基蘖肥比例的减小而降低。通过相关分析可知,ADPG焦磷酸化酶、Q酶和SSS与淀粉及其淀粉组分密切的相关,对淀粉及淀粉组分含量变化均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合理的基肥、蘖肥、穗肥、粒肥配比(5:3:1:1)能够调控灌浆过程中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从而增加淀粉及淀粉组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粳稻 氮肥运筹 淀粉 淀粉积累 淀粉合成关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结实期冷水胁迫对寒地粳稻籽粒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夏楠 赵宏伟 +5 位作者 吕艳超 赵振东 邹德堂 刘化龙 王敬国 贾琰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74,共13页
采用寒地粳稻田间试验,研究灌浆结实期冷水胁迫(17℃,持续3,6,9,12,15d)对三个不同寒地粳稻品种(东农428、松粳10、龙稻7号)籽粒淀粉合成与积累、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探讨冷水胁迫下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变化与淀粉组分及其含量的关系... 采用寒地粳稻田间试验,研究灌浆结实期冷水胁迫(17℃,持续3,6,9,12,15d)对三个不同寒地粳稻品种(东农428、松粳10、龙稻7号)籽粒淀粉合成与积累、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探讨冷水胁迫下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变化与淀粉组分及其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灌浆结实期17℃冷水胁迫下,不同寒地粳稻品种灌浆结实期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淀粉分支酶(SBE)活性降低,籽粒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显著下降,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上升。相关分析表明,SSS活性、SBE活性与淀粉及其淀粉组分密切相关,对淀粉及淀粉组分含量变化均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同时,冷水胁迫下,灌浆结实期不同寒地粳稻品种的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及结实率均显著降低,随着冷水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寒地粳稻品种各指标的变化幅度逐渐加大。寒地粳稻产量构成因素各相关指标是不同耐冷性品种响应冷水胁迫的差异产物,可用于耐冷性鉴定。从不同寒地粳稻品种对冷水胁迫的反应指数看,松粳10受影响最大,东农428受影响最小,龙稻7号介于二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灌浆结实期 冷水胁迫 淀粉合成关键酶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用量和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籽粒转氨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爽 赵宏伟 +4 位作者 姚辰 刘化龙 赵振东 雷万钧 邹德堂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0-77,共8页
试验以寒地粳稻牡丹江30、东农426、松粳14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氮肥用量和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籽粒转氨酶活性、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齐穗后籽粒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呈单峰... 试验以寒地粳稻牡丹江30、东农426、松粳14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氮肥用量和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籽粒转氨酶活性、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齐穗后籽粒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到达峰值时间不同;齐穗后21、28、35 d GOT活性和齐穗后14、21、28、35 d GPT活性分别与齐穗后21、28、35 d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插秧密度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综合水稻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牡丹江30最佳处理为N2D3(N 150 kg/hm2,30 cm×16.6 cm),东农426为N3D2(N 225 kg/hm2,30 cm×13.3 cm),松粳14为N3D1(N 225 kg/hm2,30 cm×10.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粳稻 氮肥用量 插秧密度 转氨酶 蛋白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施用量对寒地粳稻不同穗位籽粒灌浆过程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雷万钧 赵宏伟 +4 位作者 辛柳 姚辰 王爽 夏楠 吕艳超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43,共7页
以东农425、东农427和松粳6号为材料,设7个钾素水平,即K2O施用量为:K0(0 kg·hm-2)、K1(25 kg·hm-2)、K2(50 kg·hm-2)、K3(75 kg·hm-2)、K4(100 kg·hm-2)、K5(125 kg·hm-2)和K6(150 kg·... 以东农425、东农427和松粳6号为材料,设7个钾素水平,即K2O施用量为:K0(0 kg·hm-2)、K1(25 kg·hm-2)、K2(50 kg·hm-2)、K3(75 kg·hm-2)、K4(100 kg·hm-2)、K5(125 kg·hm-2)和K6(150 kg·hm-2)。研究了钾肥用量对寒地粳稻不同穗位籽粒灌浆过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钾肥施用量为75~100 kg·hm-2。品种间灌浆过程的变化规律相似,穗位间灌浆过程差异较大。各穗位的千粒重、结实率与最终的产量相关性显著。钾肥施用量可以调节不同穗位籽粒的灌浆强度,在最适钾肥施用量下,上部穗位籽粒起始生长势(R0)与中、下部穗位籽粒R0的平均差异缩小到0.089,而平均生长速率(GRmean)在K6处理下与中、下部穗位籽粒GRmean的平均差异缩小到0.016 g·d-1;适宜的钾肥施用量也明显提高了不同穗位籽粒中、后期灌浆的产量贡献率,最终使不同穗位的产量均衡,并达到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粳稻 钾肥施用量 产量 籽粒灌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粳稻品种东农42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化龙 邹德堂 +1 位作者 赵宏伟 王敬国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8-108,共1页
东农427是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水稻品种,2007年1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综合表现优质、高产、株型好、抗稻瘟病、耐冷性强、分蘖性强、抗倒伏、活秆成熟的特点。
关键词 粳稻 东农427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抗稻瘟病育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敬国 邹德堂 +2 位作者 赵宏伟 刘化龙 孙健 《北方水稻》 CAS 2013年第5期63-70,共8页
综述了建国后黑龙江省在抗源搜集与鉴定、抗性基因分析、抗性鉴定方法、生理小种、抗病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缺少品种抗性遗传基础研究是限制现阶段黑龙江省抗稻瘟病育种开展的重要因素;特异性分子标记可以在开展品种抗性遗传... 综述了建国后黑龙江省在抗源搜集与鉴定、抗性基因分析、抗性鉴定方法、生理小种、抗病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缺少品种抗性遗传基础研究是限制现阶段黑龙江省抗稻瘟病育种开展的重要因素;特异性分子标记可以在开展品种抗性遗传基础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黑龙江省水稻品种骨干亲本来源,在充分利用已开发的Pi-b、Pi-ta和Pi-t这3个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的同时,还需密切关注Pi-a、Pi-z和Pi-k等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利用,进而探讨了特异性分子标记开发过程中的难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稻瘟病 抗病育种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