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0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实践状况调查报告——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董守坤 唐鑫华 张林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2期53-56,共4页
该文以东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生为对象,对作物栽培学实践课程的状况进行探究。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作物栽培实践课程表示积极的参与态度,但也存在一部分实习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认识不足... 该文以东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生为对象,对作物栽培学实践课程的状况进行探究。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作物栽培实践课程表示积极的参与态度,但也存在一部分实习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认识不足的情况。因此,该文基于调查报告结果,从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出发,并加强实践平台的建设,引导学生深入参与作物栽培实践活动,以期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作物栽培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专业 作物栽培学 实践教学 实践平台 调查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院校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东北农业大学在校本科生抽样 被引量:3
2
作者 潘俊波 高运来 樊东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6-128,共3页
文章以农业院校大学生为对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因素分析法和随机抽样调查法从政治态度、恋爱观、择业就业观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农业院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呈现一种复杂的弹性,基本面是阳光、积极的。但是,在一些领... 文章以农业院校大学生为对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因素分析法和随机抽样调查法从政治态度、恋爱观、择业就业观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农业院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呈现一种复杂的弹性,基本面是阳光、积极的。但是,在一些领域、个别群体中受域外思想、现代网络等因素影响而出现迷失、徘徊等情绪或情感问题。围绕这些问题,从加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自主学习能力养成教育、恋爱观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发挥网络阵地的德育功能、提升心理健康的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办法,从而为农业与非农业院校分类研究打下基础,并为加强农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动态 调查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唐鑫华 董守坤 +4 位作者 刘丹 王丹丹 张林 刘鑫 陈庆山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78-82,共5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农科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对高等院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农学专业的特点决定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背景下构建高等院校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使其适应新形势对农业人才的需求是高等...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农科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对高等院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农学专业的特点决定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背景下构建高等院校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使其适应新形势对农业人才的需求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以东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为例,根据新农科建设和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从实践教学根本任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践教学大纲完善、实践教学资源保障、生产实习模式建立、实践教学方式拓展、实践教学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和评估体制完善等方面阐述新时代背景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旨在全面提升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农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国家农业发展战略目标,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新型农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新质生产力 农学专业 实践教学 农业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农业教育背景下作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4
作者 赵莹 魏峭嵘 +1 位作者 张林 陈庆山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9期29-32,共4页
随着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智慧农业逐渐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探索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变得尤为重要。该文聚焦于智慧农业背景下的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提出一系列改革与创新措施。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 随着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智慧农业逐渐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探索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变得尤为重要。该文聚焦于智慧农业背景下的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提出一系列改革与创新措施。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采用多样化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包括虚拟仿真实验、案例分析和跨学科项目学习。同时,课程的改革还融入现代科技的应用,如大数据分析和智能设备的使用。通过这些创新举措,该文旨在为培养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新的思路,进而推动作物育种学课程的持续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作物育种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智能设备 课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促进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快速发展的措施
5
作者 张成亮 李铭丰 周世伟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6期26-26,共1页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资市场概况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资产品综合市场始建于1999年,2000年正式挂牌为黑龙江农业高新技术产品综合市场,2002年经农业部批准,成为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并成为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第一届理事单位。年...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资市场概况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资产品综合市场始建于1999年,2000年正式挂牌为黑龙江农业高新技术产品综合市场,2002年经农业部批准,成为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并成为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第一届理事单位。年经营各类农作物种子1500万斤左右,经营辐射黑龙江全省不同农业生态区,包括了全省积温带适栽品种,部分品种销往吉林、辽宁、内蒙、新疆、江苏、西藏等省市自治区。经过十年的发展与完善,现已成为黑龙江省重要的种子批发基地,是全省种子行情的晴雨表,全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资市场 农业部 定点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作物种子 高新技术产品 综合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风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6
作者 刘振强 周淑鑫 +9 位作者 周露瑶 林宇轩 刘爽 张倩 孙艳 陈庆山 张丽莉 匡海学 刘艳 杨炳友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为研究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地上部分的抗炎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硅胶、ODS等柱色谱方法以及高效液相技术对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理化性质及1H-NMR、13C-NMR、MS等波谱学数据对所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脂多... 为研究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地上部分的抗炎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硅胶、ODS等柱色谱方法以及高效液相技术对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理化性质及1H-NMR、13C-NMR、MS等波谱学数据对所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模型测定化合物对一氧化氮(NO)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从防风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姜糖脂A(1),(E)-2-己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2),(Z)-3-己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3),正己烷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4),sachalinoside B(5),5β,6α-dihydroxy-3β-(β-D-glucopyranosyloxy)-7-megastigmen-9-one(6),phenethyl-β-D-glucopyranoside(7),没食子酸乙酯(8),香草酸(9),蚱蜢酮(10),2-乙氧基-2-对羟基苯基乙醇(11),2-methoxy-2-(4′-hydroxyphenyl)ethanol(12),1,2,3,4,6-penta-O-gally-β-D-glucopyranose(13),(-)-当归棱子芹醇-2-O-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4),(9Z,12Z)-N-(2-hydroxyethyl)octadeca-9,12-dienamide(15)。其中,化合物1-5、7-10首次在伞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5首次从防风属植物中发现。(2)对化合物1-15进行了体外抗炎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3、4、7、9、12、14对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释放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地上部分 化学成分 提取分离 结构鉴定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植物表型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杰 谭博阳 +9 位作者 李亚昕 姜鲲鹏 张晶 李艺彤 李婷婷 王帅 魏峭嵘 杨明亮 陈庆山 徐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6,154,共9页
高通量植物表型新技术是攻克种质资源优异性状高通量精准鉴定难题、发掘创制突破性种质资源的关键,该技术已成为现代农业研究的核心工具,对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系统综述该技术在大豆逆境胁迫监测、生理特性评估、... 高通量植物表型新技术是攻克种质资源优异性状高通量精准鉴定难题、发掘创制突破性种质资源的关键,该技术已成为现代农业研究的核心工具,对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系统综述该技术在大豆逆境胁迫监测、生理特性评估、产量预测、抗病性筛选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整合多种传感器和成像技术,高通量植物表型技术可非破坏性地采集大规模的植物表型数据,显著提高大豆育种效率和基因型筛选精准度,为大豆育种提供新方法和新途径。展望大豆育种中表型评估的未来方向和发展趋势,指出高通量植物表型技术在大豆育种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运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提升海量表型数据处理标准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育种 高通量植物表型技术 种质资源评价 作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穗期低温对寒地不同水稻材料光合系统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丁国华 李鑫 +8 位作者 曹良子 周劲松 雷蕾 白良明 洛育 杨光 崔志波 赵明辉 孙世臣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9-689,共11页
【目的】解析龙稻18(LD18)和龙稻17029(L9)孕穗期光合系统对低温反应差异,为培育孕穗期耐冷高产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优质耐冷品种LD18和其与旱稻创制的高产冷敏感新种质L9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研究了孕穗期低温冷害... 【目的】解析龙稻18(LD18)和龙稻17029(L9)孕穗期光合系统对低温反应差异,为培育孕穗期耐冷高产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优质耐冷品种LD18和其与旱稻创制的高产冷敏感新种质L9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研究了孕穗期低温冷害对不同耐冷材料剑叶叶绿体超微结构、光合参数、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测序分析表明,LD18和L9基因组相似程度为75.03%,大的差异片段主要在2号、5号染色体。孕穗期低温下,LD18空壳率显著低于L9,LD18剑叶叶色值和叶绿体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L9叶色值显著降低,叶绿体和类囊体出现膨大、变形,并产生了大量嗜锇粒,LD18光合相关酶活性高于L9。转录组及RT-qPCR结果表明,LD18差异表达基因数多于L9;GO和KEGG分析显示,LD18和L9相比最富集的基因通路包括光合作用和叶绿素代谢;RT-qPCR分析结果表明光合相关基因RBCX1在LD18中上调表达3倍,而在L9中下调表达。【结论】孕穗期低温下,LD18比L9具有更强的耐冷性,LD18能够调动更多基因应对低温胁迫,保持叶绿体结构完整,不降低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光合相关酶活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害 孕穗期 生理性状 光合作用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鲜皮化学成分研究
9
作者 刘艳 温田田 +4 位作者 孙野 陈庆山 张丽莉 匡海学 杨炳友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2-821,共10页
目的研究白鲜皮化学成分。方法白鲜皮70%乙醇提取物采用HP-20大孔树脂、硅胶、MCI、ODS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3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芦丁(1)、芹菜素(2)、儿茶素(3)、... 目的研究白鲜皮化学成分。方法白鲜皮70%乙醇提取物采用HP-20大孔树脂、硅胶、MCI、ODS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3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芦丁(1)、芹菜素(2)、儿茶素(3)、橙皮素(4)、leonuriside A(5)、草夹竹桃苷(6)、2-methoxy-4-acetylphenol-O-α-rhamnopyranosyl-(1″-6′)-β-glucopyranoside(7)、香草酸(8)、没食子酸(9)、4-羟基苯甲酸(10)、苯甲酸(11)、involcranoside B(12)、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3)、bphenylethyl-rutinoside(14)、1-溴萘(15)、升麻素(16)、9(S),12(S),13(S)-trihydroxyoctadeca-10(E),15(Z)-dienoic acid(17)、methyl-9,12,13-trihydroxyoctadeca-10,15-dienoate(18)、7,8-dihydroxy-9,12(Z,Z)-octadecadienoic acid(19)、斑鸠菊酸(20)、9,10(erythro)-dihydroxy-11E-octadecadienoic acid methyl ester(21)、(7Z,9E,13Z)-11-hydroxyhexadeca-7,9,13-trienoic acid(22)、(7Z,10Z,14E,16Z,19Z)-13-hydroxydocosa-7,10,14,16,19-pentaenoic acid(23)、(9E)-8,11,12-trihydroxyoctadecenoic acid methyl ester(24)、n-hexanol-O-rutinoside(25)、己基β-槐苷(26)、3-pentyl 6′-(3-hydroxy-3-methylglutaryl)-β-D-glucopyranoside(27)、3-methylbut-3-enyl-6-O-β-D-gluc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28)、3-methyl-but-2-en-1-ylβ-D-glucopyranoside(29)、3-methylbutan-1-ol-β-D-glucopyranoside(30)、孕烯醇酮(31)、2-butoxytetrahydrofuran(32)、psydrin(33)。结论化合物2~4、8~13、15~16、25~28、32~33为首次从芸香科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内生生互动对研究生发展的支持作用
10
作者 翟洪江 陈平 +1 位作者 胡振帮 石悦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7-222,共6页
实验室内研究生之间发生频繁互动,影响着研究生的学习与科研。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实验室内研究生生生互动的类型、强度及其对研究生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生生互动可以分为科研互动、生活情感互动;生生互动存在差序格局,按照亲疏关... 实验室内研究生之间发生频繁互动,影响着研究生的学习与科研。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实验室内研究生生生互动的类型、强度及其对研究生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生生互动可以分为科研互动、生活情感互动;生生互动存在差序格局,按照亲疏关系的顺序由强变弱;生生互动对研究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支持研究生科研开展、给予研究生社交支持。此研究加深了对实验室内研究生生生互动的理论认识,为创建良好的实验室环境、发挥生生互动对研究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 研究生 生生互动 研究生发展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成像和MSC1DCNN的大豆种子热损伤无损检测
11
作者 谭克竹 孙伟奇 +3 位作者 卓宗慧 李凯诺 张喜海 闫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897-2905,共9页
大豆种子由于存储和运输不当,容易产生热损伤问题。热损伤会影响种子的种质质量和发芽率,因此准确地检测热损伤大豆种子对于提高种子品质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光谱成像和多尺度跨通道一维卷积神经网络(MSC1DCNN... 大豆种子由于存储和运输不当,容易产生热损伤问题。热损伤会影响种子的种质质量和发芽率,因此准确地检测热损伤大豆种子对于提高种子品质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光谱成像和多尺度跨通道一维卷积神经网络(MSC1DCNN)的大豆种子热损伤无损检测方法。首先,通过高光谱成像系统获取大豆种子在400~1000 nm波段的光谱数据,并对比分析不同热损伤大豆种子(正常、轻微热损伤、严重热损伤)的光谱曲线特点。发现在420~500 nm蓝光区域和750~1000 nm近红外区域,光谱反射率随着热损伤程度的加深逐渐增大。这些变化为后续的热损伤检测提供了有效的光谱特征依据。其次,采用MSC1DCNN模型进行分类,该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均达到99.07%,优于支持向量机(SVC)(F1分数为88.32%)、k-近邻算法(KNN)(F1分数为84.39%)及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 CNN)(F1分数为92.90%)。特别地,MSC1DCNN模型在鉴别轻微热损伤与正常大豆种子时误判率为1.39%,显著低于SVC(12.04%)、KNN(15.74%)和1D CNN(9.72%)模型。最后,还通过发芽试验验证了热损伤对大豆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损伤显著降低了大豆种子的发芽率,进一步证实了热损伤对大豆生长的潜在危害。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的MSC1DCNN模型为热损伤大豆种子的无损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方案,对种质质量检测和自动化筛选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子 高光谱 热损伤 一维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疮痂病菌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防效果测定
12
作者 张铉哲 李建国 +5 位作者 陈莹莹 赵雪 陈念洲 周淑宁 颜硕 袁欣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1,共11页
由链霉菌引起的疮痂病是马铃薯重要的土传病害,对马铃薯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研究从患疮痂病的马铃薯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2株对马铃薯疮痂病菌MDJ-1(Streptomyces scabies)拮抗作用较好的菌株NEJ-1和NEJ-5。结果表明:2株生防菌发酵菌... 由链霉菌引起的疮痂病是马铃薯重要的土传病害,对马铃薯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研究从患疮痂病的马铃薯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2株对马铃薯疮痂病菌MDJ-1(Streptomyces scabies)拮抗作用较好的菌株NEJ-1和NEJ-5。结果表明:2株生防菌发酵菌液对疮痂病菌抑菌圈直径分别为43.72、40.89 mm。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NEJ-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NEJ-5为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对拮抗菌NEJ-1和NEJ-5生防因子检测结果表明:NEJ-1和NEJ-5均有产嗜铁素、分泌IAA、解磷、解钾、固氮促生作用,以及产纤维素酶、蛋白酶、β-1,3-葡聚糖酶、果胶酶等降解酶。采用LC-MS分析抑菌活性更强的NEJ-1的脂肽类抑菌物质,检测结果显示,其主要含有杆菌毒素D、伊枯草菌素A、表面活性素和芬芥素。盆栽防效测定结果表明:NEJ-1和NEJ-5均可降低疮痂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分别为66.11%和5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疮痂病 生物防治 芽孢杆菌 抑菌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条件下喷施油菜素内酯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13
作者 董守坤 孙继轩 +3 位作者 孙铭蔚 马玉玲 周欣宇 曲志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2,共9页
[目的]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目前在国内外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秸秆还田作为一种环保的农业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大豆种植中。油菜素内酯(BR)是一种无毒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调控作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始花... [目的]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目前在国内外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秸秆还田作为一种环保的农业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大豆种植中。油菜素内酯(BR)是一种无毒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调控作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始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大豆各部分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寻找最佳施用浓度。[方法]选取两种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黑农84、垦丰16为试验材料,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组,设置5个不同浓度(5,6.67,10,20,40 mg·L^(-1))的油菜素内酯处理,于大豆始花期进行喷施。R2、R3、R6共3个时期取样测定叶片、茎、叶柄的干物质积累量,待收获后测定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有效荚数、无效荚数、百粒重、产量等指标。[结果]喷施10 mg·L^(-1)的油菜素内酯后,黑农84底荚高度达到最低值15.76 cm,垦丰16底荚高度达到最低值16.03 cm,二者均差异显著;黑农84的无效荚数达到最小值但差异不显著;有效荚数、总荚数、理论百粒重、实收百粒重、理论产量、实收产量和单株粒重达到最高值且差异显著,分别增加11.31%、43.66%、11.88%、13.58%、12.38%、15.95%和14.27%;垦丰16的株高、理论百粒重、实收百粒重、理论产量、实收产量和单株粒重达到最大值,分别增加11.41%、8.68%、8.84%、13.67%、12.48%和15.77%。两品种大豆各部分干物质积累均在10 mg·L^(-1)的油菜素内酯处理下达到最高值。[结论]施用油菜素内酯可以降低大豆底荚高度,增加大豆株高、有效荚数、总荚数、地上部各部位干物质积累量、百粒重和产量,10 mg·L^(-1)为油菜素内酯的最佳施用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秸秆还田 油菜素内酯 最佳施用浓度 产量构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林口县南瓜疫霉菌的鉴定、致病性测定与疫病防控
14
作者 张铉哲 陈莹莹 +7 位作者 李建国 陈念洲 周淑宁 颜硕 袁欣 焦伟琪 柳杰 王薪博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共13页
南瓜疫病是生产中对南瓜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重要病害类型。于2023年从黑龙江省林口县南瓜生产田采集南瓜疫病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作分离和纯化,并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引起南瓜疫病的病原菌为辣椒... 南瓜疫病是生产中对南瓜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重要病害类型。于2023年从黑龙江省林口县南瓜生产田采集南瓜疫病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作分离和纯化,并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引起南瓜疫病的病原菌为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和3种抗病诱导剂对该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7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EC50由小到大依次为氟啶酰菌胺、烯酰吗啉、银法利、氟啶胺、代森锰锌、氰霜唑、恶霜灵,但3种抗病诱导剂对辣椒疫霉菌的菌丝生长均无抑制作用。盆栽防效测定结果表明:抗病诱导剂和杀菌剂处理均可降低病情指数。随着施用抗病诱导剂质量浓度增加,南瓜对疫病的抗性增强,其中100 mg·L^(-1)的苯并噻二唑(BTH)诱导抗病效果最好,防效为58.83%;杀菌剂银法利对南瓜疫病的防效最好,为75.63%。田间防效测定结果与单独使用抗病诱导剂和杀菌剂相比,100 mg·L^(-1)BTH诱导与杀菌剂混合处理防治效果更好,对南瓜疫病最终防效可达80.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疫病 辣椒疫霉菌 致病性 抗病诱导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钾配施对‘龙薯23’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15
作者 张颖 卜玫辰 石瑛 《中国马铃薯》 2025年第2期125-130,共6页
随着马铃薯加工形式多样化,国内加工品种不足以满足加工需求,提高加工薯产量和品质迫在眉睫。‘龙薯23’是近年新育成炸条加工型品种,具有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强等特点。以‘龙薯23’为供试品种,设氮钾养分处理,N1氮使用量为基肥4 kg/6... 随着马铃薯加工形式多样化,国内加工品种不足以满足加工需求,提高加工薯产量和品质迫在眉睫。‘龙薯23’是近年新育成炸条加工型品种,具有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强等特点。以‘龙薯23’为供试品种,设氮钾养分处理,N1氮使用量为基肥4 kg/667m^(2)、N2氮使用量为基肥6 kg/667m^(2),N3氮的使用量为基肥4 kg/667m^(2)+追肥4 kg/667m^(2),N4氮使用量为基肥6 kg/667m^(2)+追肥4 kg/667m^(2),分别配施K1和K2,其使用量分别为7.5 kg/667m^(2)、10 kg/667m^(2),探析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施肥技术对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在N4K2(基肥纯氮6 kg/667m^(2)+追肥纯氮4 kg/667m^(2),纯钾10 kg/667m^(2))处理下,‘龙薯23’的产量、商品薯率和单薯重达到最高水平,分别为3879 kg/667m^(2)、81.67%、605.0 g。该研究为马铃薯生产者提供施肥参考,可帮助其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薯23 氮肥 钾肥 产量 产量构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穗部叶片叶型结构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于从超 许家伟 +6 位作者 张嘉月 李琛 辜源 李昊 刘显君 李春翔 张林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0,共9页
玉米穗部叶片(穗上叶、穗位叶、穗下叶)叶型结构是影响株型的重要性状,对产量起决定性作用。以294份叶型结构不同的玉米自交系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调查计算穗部叶片叶夹角和叶向值等表型性状,结合5850982个SNPs标记进行全基... 玉米穗部叶片(穗上叶、穗位叶、穗下叶)叶型结构是影响株型的重要性状,对产量起决定性作用。以294份叶型结构不同的玉米自交系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调查计算穗部叶片叶夹角和叶向值等表型性状,结合5850982个SNPs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穗部叶片叶型结构性状差异显著,表现出典型的数量性状特点。检测出极显著相关SNP位点570个(P<1.00×10^(-5)),基于与3个及以上性状显著相关的11个SNP位点预测到11个候选基因,通过功能注释和GO富集分析,筛选出3个可能与玉米穗部叶片叶型结构相关的候选基因(Zm00001d026067、Zm00001d026069和Zm00001d051125),主要参与植物信号转导、氧化还原酶活性和超氧化物代谢通路;推测通过激素信号转导和超氧化物代谢途径,影响细胞分裂速度与增殖方式,进而影响玉米穗部叶片叶夹角和叶向值。qRT-PCR结果表明,3个候选基因在叶型结构差异极显著的4个玉米自交系中均差异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部叶片 叶型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种质资源时序性冠层覆盖度鉴定评价及优异种质筛选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琦 白东 +7 位作者 张皓 田宇 车荧璞 李进冬 郑海洋 金秀良 李英慧 邱丽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8,共12页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新品种培育的物质基础,高通量表型分析技术的发展为优异种质的挖掘与利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研究利用无人机收集了1129份大豆种质的时序性冠层覆盖度数据,对最大冠层覆盖度和封垄速度这两个分属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新品种培育的物质基础,高通量表型分析技术的发展为优异种质的挖掘与利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研究利用无人机收集了1129份大豆种质的时序性冠层覆盖度数据,对最大冠层覆盖度和封垄速度这两个分属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揭示不同生态区来源的种质资源在田间的动态生长特征和差异。结果表明,在江西省南昌种植环境下,1129份大豆种质资源的最大冠层覆盖度和封垄速度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变异系数分别为16.09%和49.35%。不同结荚习性和生态区的种质在冠层覆盖度和封垄速度上表现不同,有限结荚习性的种质具有更高的冠层覆盖度和更快的封垄速度,来自南方生态区的大豆种质比来自其他生态区的大豆种质具有更高的冠层覆盖度和更快的封垄速度。最终筛选出最大冠层覆盖度在90%以上且封垄速度在0.3 d^(-1)以上的优异种质21份。这些种质适合南方地区种植,在生长发育前期能够快速封垄,有效抑制杂草生长,从而降低田间管理成本,并且在生育前期能够快速积累较多生物量,从而在生育后期实现高产。研究结果为培育具有优异特性的高产大豆新品种提供材料基础,对于大豆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时序性 最大冠层覆盖度 封垄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蛋白基皮克林高内相乳液特征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雪晴 王静淼 +2 位作者 佟晓红 江连洲 王欢 《大豆科技》 2025年第1期40-46,58,共8页
皮克林高内相乳液(High internal phase Pickering emulsions,HIPPEs)是利用生物大分子和固体颗粒代替小分子表面活性剂且内相体积分数高于74%的新型乳液。植物蛋白营养价值高,基于植物蛋白的HIPPEs具有绿色、稳定等特点,应用范围广。... 皮克林高内相乳液(High internal phase Pickering emulsions,HIPPEs)是利用生物大分子和固体颗粒代替小分子表面活性剂且内相体积分数高于74%的新型乳液。植物蛋白营养价值高,基于植物蛋白的HIPPEs具有绿色、稳定等特点,应用范围广。文章介绍了植物蛋白基HIPPEs的基本特征和制备方式,并对其在多孔材料、递送载体、3D打印、绿色包装薄膜、脂肪替代物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归纳总结,以期为后续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克林高内相乳液 植物蛋白 特征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控剂对东北春玉米茎秆理化特性及抗倒伏的影响 被引量:44
19
作者 樊海潮 顾万荣 +6 位作者 杨德光 尉菊萍 朴琳 张倩 张立国 杨秀红 魏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9-919,共11页
通过探讨春玉米茎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及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对不同化控剂的响应,明确化控剂调控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力学机制,可为生产上化控剂的合理运用提供理论依据。2015年和2016年在东北农业大学向阳实验实习基地进行大... 通过探讨春玉米茎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及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对不同化控剂的响应,明确化控剂调控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力学机制,可为生产上化控剂的合理运用提供理论依据。2015年和2016年在东北农业大学向阳实验实习基地进行大田定位试验,以玉米品种东农253为材料,分别于六叶期喷施吨田宝(代号DTB)及DCPTA[2-(3,4-二氯苯氧基)三乙胺]和ETH(2-氯乙基膦酸)复配剂(代号KP),对照为清水,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分析玉米不同生育时期茎秆抗折力、抗倒伏指数、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及木质素合成关键酶的活性变化对不同化控剂处理的响应。喷施化控剂可显著提高茎秆4-香豆酸:Co A连接酶(4CL)和肉桂醇脱氢酶(CAD)活性,以及纤维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显著降低实际倒伏率。相关分析表明,茎秆抗倒伏指数与木质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67和0.64);茎秆抗折力与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9);木质素含量与CA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9),与4CL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1),而与苯丙氨酸转氨酶(PAL)和酪氨酸解氨酶(TAL)活性均没有显著相关性。六叶期喷施化控剂通过提高茎秆木质素合成相关酶的活性(特别是CAD和4CL的活性),改善茎秆纤维品质性状,显著增强了春玉米茎秆的抗倒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化控剂 理化特性 酶活性 抗倒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肥与化肥配施对东北春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1
20
作者 艾俊国 孟瑶 +4 位作者 于琳 顾万荣 李晶 曾繁星 魏湜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65,共7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在总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比例沼肥与化肥配施后对东北春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比例的沼肥与化肥配施后,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参数改善明显,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提高、光系...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在总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比例沼肥与化肥配施后对东北春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比例的沼肥与化肥配施后,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参数改善明显,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提高、光系统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II潜在活性(Fv/F0),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Cond)增加,这有利于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及碳水化合物的形成。A1处理(2 000 g沼肥+500 g化肥)配施后,叶片光合效率高,籽粒产量最高,达到了11 344.1 kg/hm2,不同沼肥与化肥配施后的产量特征表现为A1>A2>A3>A4>CK。籽粒品质分析结果表明,适宜比例的沼肥与化肥配施后,玉米籽粒的粗蛋白、粗脂肪及粗淀粉等含量增加,同时籽粒含水量下降,这有利于东北地区春玉米的适期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肥 化肥 玉米 光合生理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