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3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油豆角根瘤菌持家基因及结瘤基因的遗传多样性
1
作者 刘玉玺 丛中笑 王浩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67,共13页
为进一步研究东北油豆角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在东北农业大学校园内取土,种苗捕捉根瘤菌;幼苗长至28~35 d,采集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根瘤,并从中分离纯化根瘤菌11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数据统计分析软件,通过对其16S r RNA基因、... 为进一步研究东北油豆角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在东北农业大学校园内取土,种苗捕捉根瘤菌;幼苗长至28~35 d,采集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根瘤,并从中分离纯化根瘤菌11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数据统计分析软件,通过对其16S r RNA基因、持家基因(recA、atpD、gyrB、glnⅡ)及结瘤基因(nodC)的PCR扩增、测序、基因序列差异比较及构建系统发育树,全面研究菜豆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分离得到11株菌,16S rRNA分为2个聚群,recA、atpD、gyrB、glnⅡ4个持家基因和这4个持家基因串联系统发育树均形成3个聚群,这3个聚群分别由菌株201、202、401、505、613和614聚群形成的分支Ⅰ;以菌株314为代表形成的聚群分支Ⅱ;以菌株310为代表形成的聚群分支Ⅲ。而菌株402、404和504的聚群情况随基因不同而发生变化;菌株402和404在recA、gyrB、glnⅡ和串联基因系统发育树中属于聚群分支Ⅱ,而在atpD基因系统发育树中属于聚群分支Ⅲ;菌株504在atpD、gyrB、glnⅡ及串联基因系统发育树中属于聚群分支Ⅰ,在recA系统发育树中属于聚群分支Ⅱ。全部供试菌株nodC基因与菌株Rhizobium sophoriradicis CCBAU03470T在同一个系统发育分支上。另外,结合recA基因系统发育树和相似性看,以菌株314为代表的分支聚群Ⅱ中的4株菌,与邻近参比菌株Rhizobium croatiense 13T~TrecA序列相似性小于97%,可能为潜在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根瘤菌 持家基因 结瘤基因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在生物学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挑战与核心问题解决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周佳勃 岳顺利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99-106,共8页
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深化高校课程思政是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三全育人”格局的关键举措。为提升生物学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效果,通过分析当前教学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以东北农业大学的生物学专... 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深化高校课程思政是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三全育人”格局的关键举措。为提升生物学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效果,通过分析当前教学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以东北农业大学的生物学专业课程为例,采用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的难度、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和评价体系的创新需求进行深度剖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具体策略,并应用BOPPPS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探索。新教学模式能改善学习氛围,有效提高学生成绩和课堂参与度。学生对融合思政元素的BOPPPS教学模式表示满意,认为该模式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因此,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学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生物学专业 教学挑战 解决策略 BOPPPS教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聚糖酶在黑曲霉中的优化表达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3
作者 张会 李柱 +4 位作者 马佳欣 樊俊博 邵志伟 姜毓君 李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18-227,共10页
为获得更高表达量和优良酶学性质的甘露聚糖酶,本研究采用同源重组定点整合技术构建甘露聚糖酶黑曲霉重组菌株,并对其表达特性及酶学性质进行分析。本研究成功获得了在glaA位点发生同源重组的甘露聚糖酶黑曲霉纯合转化子MG,以及同时在a... 为获得更高表达量和优良酶学性质的甘露聚糖酶,本研究采用同源重组定点整合技术构建甘露聚糖酶黑曲霉重组菌株,并对其表达特性及酶学性质进行分析。本研究成功获得了在glaA位点发生同源重组的甘露聚糖酶黑曲霉纯合转化子MG,以及同时在asAA位点过表达内质网辅助分子伴侣DnaJ1基因的甘露聚糖酶黑曲霉纯合转化子MD。菌株MG和MD在约37 kDa处均显现出明显的甘露聚糖酶Man蛋白条带,其最高酶活力分别为6909.861 U·mL^(−1)和7890.083 U·mL^(−1),其菌落大小略小于野生型菌株TH-2(ΔasAA::pyrG)。菌株MG和MD添加1%CPPs后的最高甘露聚糖酶酶活力分别提高了1.07倍和1.14倍,并且菌落大小明显增加。菌株MD中的甘露聚糖酶man基因转录水平是MG的1.01倍。此外,MD中内质网UPR指示基因hacA和bipA的转录水平均高于MG。重组甘露聚糖酶Man的最适温度为70℃、最适pH为4.5,且对金属离子及化学试剂表现出较高耐受性。通过过表达DnaJ1基因及添加1%CPPs可以有效提高甘露聚糖酶Man的表达量。本研究对开发和筛选酶学性质更优、产量更高的甘露聚糖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酶 黑曲霉 DnaJ1 CPPS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表达盒多拷贝对木聚糖酶在黑曲霉中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张会 马佳欣 +3 位作者 李柱 邵志伟 樊俊博 李杰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1,共9页
为提高木聚糖酶在黑曲霉中的分泌表达,采用同源重组定点整合技术将含有1或2个AnxynB基因表达盒的重组表达载体质粒pSZHG6R-AnxynB1R和pSZHG6R-AnxynB2R转入Aspergillus niger TH-2上高表达的glaA基因位点,获得纯合同源重组转化子X1R和X... 为提高木聚糖酶在黑曲霉中的分泌表达,采用同源重组定点整合技术将含有1或2个AnxynB基因表达盒的重组表达载体质粒pSZHG6R-AnxynB1R和pSZHG6R-AnxynB2R转入Aspergillus niger TH-2上高表达的glaA基因位点,获得纯合同源重组转化子X1R和X2R;重组菌株摇瓶发酵上清液,经SDS-PAGE、酶活性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通过多拷贝策略,木聚糖酶酶活性提高61.27%,AnxynB基因转录水平提高102.56%,同时增加基因剂量,触发UPR响应以缓解内质网应激。重组木聚糖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5.5,在此条件下酶活性最高为7 596.43 U·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聚糖酶 黑曲霉 多拷贝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通路在脂多糖诱导HD11细胞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李小方 高超 +5 位作者 赵亮 刘颖 高雪丽 吕晓萍 郑世民 刘超男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96-3906,共11页
【目的】阐明ERK信号通路在家禽巨噬细胞炎性反应过程中的交叉调控机制。【方法】将鸡巨噬细胞(HD11)分为4组:对照组(CON)、脂多糖组(LPS)、抑制剂+脂多糖组(AST-Ⅳ+LPS)、抑制剂组(AST-Ⅳ)。LPS组HD11细胞中加入1μg/m L脂多糖,AST-Ⅳ... 【目的】阐明ERK信号通路在家禽巨噬细胞炎性反应过程中的交叉调控机制。【方法】将鸡巨噬细胞(HD11)分为4组:对照组(CON)、脂多糖组(LPS)、抑制剂+脂多糖组(AST-Ⅳ+LPS)、抑制剂组(AST-Ⅳ)。LPS组HD11细胞中加入1μg/m L脂多糖,AST-Ⅳ组HD11细胞中加入5μg/m LERK抑制剂黄芪甲苷(AST-Ⅳ),AST-Ⅳ+LPS组HD11细胞用5μg/m LERK抑制剂处理12h后再加入1μg/m L脂多糖处理6h,对照组加等量DMEM培养基,每组设置3个生物学重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经典Ras-MEK-ER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及炎症因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转录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因子κB(NF-κB)的蛋白表达;采用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当脂多糖诱导细胞炎性反应时,经典ERK通路关键因子MAP3K1、MEK、ERK与下游转录因子p-c-Jun、p-c-Fos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ROS生成显著增多(P<0.05),转录因子HIF-1α、NF-κB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5)。通过预先加入ERK抑制剂,可显著降低HD11细胞产生的IL-6、IL-8和TNF-α及ROS、HIF-1α、NF-κB的表达量(P<0.05),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P<0.05)。【结论】巨噬细胞发生炎性损伤时,可通过经典ERK通路上调炎症因子的表达,损伤线粒体内膜完整性并促进ROS的生成,经ROS-HIF-1α/NF-κB进一步促进炎症因子表达,恶性循环并加重细胞炎性反应。本研究为揭示ERK通路与其他炎症通路间串扰现象及其在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LPS) ERK信号通路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分析揭示醛脱氢酶Ald在谷氨酸棒杆菌生产L-高丝氨酸的作用
6
作者 祁玉婷 钟兆月 +5 位作者 张霞 徐宁 魏亮 刘君 姜巨全 邵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4,共7页
玉米浆是玉米湿磨工业的主要副产品,在工业发酵中被广泛用作经济有效的营养源。然而,玉米浆影响发酵性能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该研究发现添加不同浓度的玉米浆可以促进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发酵生产L-高丝氨酸。为... 玉米浆是玉米湿磨工业的主要副产品,在工业发酵中被广泛用作经济有效的营养源。然而,玉米浆影响发酵性能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该研究发现添加不同浓度的玉米浆可以促进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发酵生产L-高丝氨酸。为探究添加玉米浆对L-高丝氨酸合成途径相关的基因与代谢通路的影响,利用转录组学分析并挖掘其潜在的关键基因,最终通过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编码醛脱氢酶Ald的cg3096在玉米浆高效促进L-高丝氨酸发酵生产中发挥着主要作用,这可能部分归因于细胞内NADPH供应水平的提高。此外,过表达cg3096可以显著提高底物转运(amt、cg0922、urtABC)和利用基因(cg0535-cg0536)的表达水平。综上所述,该研究结果揭示了cg3096在L-高丝氨酸高水平生产中的基本功能和潜在机制,为玉米浆在发酵过程中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玉米浆 L-高丝氨酸 转录组分析 cg3096 发酵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极刺激对仔猪行为反应和情绪传染的影响
7
作者 于佳祺 张雅谦 +7 位作者 孙放 姚雨函 李文琪 白梓煜 孙汉卿 刘向宇 赵骞 李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2,共11页
为研究重复电刺激对仔猪情绪反应的影响,从6窝仔猪中选取24头配对成12个测试单元,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在处理组中,处理猪共接受2次电刺激(2个刺激阶段间隔10 min),观察猪观察处理猪受刺激过程;在对照组中,两头仔猪均未接受刺激。结果表... 为研究重复电刺激对仔猪情绪反应的影响,从6窝仔猪中选取24头配对成12个测试单元,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在处理组中,处理猪共接受2次电刺激(2个刺激阶段间隔10 min),观察猪观察处理猪受刺激过程;在对照组中,两头仔猪均未接受刺激。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猪的僵直极显著增加,探索均极显著减少(P<0.01);观察猪的尝试逃跑、僵直均显著增加(P<0.05)。与初次刺激相比,2次刺激下处理猪的尝试逃跑极显著减少(P<0.01);观察猪的僵直极显著增加(P<0.01)。具有相似经历的仔猪不会对相同的电刺激表现出更强烈的情绪反应;仔猪会对同伴产生情绪影响,且有观察经历的仔猪看到同伴再次遭受相同刺激时,其情绪反应更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 电刺激试验 消极刺激 行为 经历 情绪 同理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改造谷氨酸棒杆菌高效发酵生产L-高丝氨酸
8
作者 钟兆月 马振平 +5 位作者 祁玉婷 张霞 徐宁 刘君 邵丽 姜巨全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共8页
L-高丝氨酸是一种非蛋白质手性氨基酸,在食品、饲料、医药和农业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但目前改造食品安全微生物谷氨酸棒杆菌发酵生产L-高丝氨酸的实例仍然较少。该研究以野生型谷氨酸棒杆菌为出发菌,通过敲除thrB、alaT和ddh弱... L-高丝氨酸是一种非蛋白质手性氨基酸,在食品、饲料、医药和农业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但目前改造食品安全微生物谷氨酸棒杆菌发酵生产L-高丝氨酸的实例仍然较少。该研究以野生型谷氨酸棒杆菌为出发菌,通过敲除thrB、alaT和ddh弱化L-高丝氨酸竞争途径,并过表达lysC、hom和ppc强化L-高丝氨酸合成代谢流,实现了L-高丝氨酸的有效积累。随后,通过增强胞内NADPH供应以及促进L-高丝氨酸外排效率,进一步提升L-高丝氨酸生产。最后,通过改造和重塑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系统,在谷氨酸棒杆菌中实现了L-高丝氨酸的高效合成。最优基因工程菌在摇瓶条件下可积累9.29 g/L L-高丝氨酸,在5 L发酵罐条件下可积累77.53 g/L L-高丝氨酸,生产强度达到1.29 g/(L·h),是已报道谷氨酸棒杆菌生产L-高丝氨酸的最高水平。该研究将为构建L-高丝氨酸高产菌株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高丝氨酸 谷氨酸棒杆菌 代谢工程 细胞工厂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棒杆菌中L-高丝氨酸转运蛋白的挖掘及功能分析
9
作者 张霞 祁玉婷 +4 位作者 钟兆月 徐宁 刘君 姜巨全 邵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41,共8页
L-高丝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手性氨基酸,在农业、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用途。近年来,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高丝氨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氨基酸转运蛋白不仅可以降低反馈抑制和细胞毒性,还能提高氨基酸产量,已成为代谢工程改... L-高丝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手性氨基酸,在农业、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用途。近年来,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高丝氨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氨基酸转运蛋白不仅可以降低反馈抑制和细胞毒性,还能提高氨基酸产量,已成为代谢工程改造的重要靶点。目前,谷氨酸棒杆菌中L-高丝氨酸转运蛋白仍然未知。该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从谷氨酸棒杆菌中筛选出10个L-高丝氨酸转运蛋白候选基因,经过体外和体内L-高丝氨酸耐受性生长实验,结果显示在大肠杆菌三重高丝氨酸转运缺陷突变体中,异源过表达brnFE、azlCD和lysE基因,能显著恢复大肠杆菌突变体的生长缺陷,而在谷氨酸棒杆菌体内,只有lysE敲除菌较对照生物量下降16%,推测在体内LysE蛋白具有更重要的高丝氨酸外排能力。进一步对LysE的外排活性进行分析,发现lysE敲除菌的外排能力降低了18%。最后,在高丝氨酸底盘菌中,评估了敲除或过表达lysE基因对L-高丝氨酸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lysE基因缺失导致L-高丝氨酸的产量降低了65%,而过表达lysE使L-高丝氨酸产量提高了22%。综上所述,谷氨酸棒杆菌LysE蛋白具有转运L-高丝氨酸的能力,相关结果为开发高效的L-高丝氨酸细胞工厂提供了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高丝氨酸 外排蛋白 谷氨酸棒杆菌 序列比对 Ly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主栽玉米自交系胚叶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5
10
作者 闵丽 李茫雪 +1 位作者 苍晶 赫福霞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12-416,共5页
取不同基因型的东北主栽玉米自交系胚叶3mm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研究东北主载的玉米胚叶再生体系的建立。结果表明,玉米胚叶愈伤组织的形成能力因其形态学部位的不同而呈显著差异,从基部向上依次递减;愈伤组织的形成还与基因型和植物激... 取不同基因型的东北主栽玉米自交系胚叶3mm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研究东北主载的玉米胚叶再生体系的建立。结果表明,玉米胚叶愈伤组织的形成能力因其形态学部位的不同而呈显著差异,从基部向上依次递减;愈伤组织的形成还与基因型和植物激素配比有关,其中,2,4-D是最重要的因素,加入一定浓度的AgNO3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探讨了影响不定芽分化的因素,初步建立了玉米胚叶的再生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胚叶 胚性愈伤组织 再生植株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篮状菌中转录因子TeClr1调控纤维素酶的生物合成
11
作者 崔明娟 孙以新 胡小梅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8,共12页
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转录因子TeClr1,采用基因过表达和沉默技术,分别构建OE-Teclr1和RNAiTeclr1菌株探索转录因子TeClr1功能,以提高内生篮状菌(Talaromyces endophyticus)NEAU-6纤维素酶产量。结果表明:与野生型(WT)菌株相比,OE-Teclr1... 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转录因子TeClr1,采用基因过表达和沉默技术,分别构建OE-Teclr1和RNAiTeclr1菌株探索转录因子TeClr1功能,以提高内生篮状菌(Talaromyces endophyticus)NEAU-6纤维素酶产量。结果表明:与野生型(WT)菌株相比,OE-Teclr1菌株生长更快、产生的水解圈更大,RNAi-Teclr1菌株生长更慢、产生的水解圈更小;随着培养时间增加,OE-Teclr1菌株中Teclr1基因表达量始终高于WT菌株,而RNAi-Teclr1菌株中Teclr1持续下调表达。在合成纤维素酶方面,相较于WT菌株,OE-Teclr1菌株产滤纸酶(FPase)的能力提高53%,且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BG)和木聚糖酶(Xylanase)的能力也分别提高38%和27%,内切葡聚糖苷酶(EGCMCase)和对硝基-纤维二糖苷酶(p NPCase)的产纤维素酶能力也均提高13%以上。RNAi-Teclr1菌株的产纤维素酶能力在发酵期内均相对较弱,且产纤维素酶能力一直低于OE-Teclr1和WT菌株。综上所述,转录因子TeClr1可能在菌株产纤维素酶中、后期发挥对纤维素酶基因的激活作用,即通过控制Teclr1基因表达影响纤维素酶基因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真菌 篮状菌 纤维素酶 转录激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杨素杰 赵多维 +7 位作者 郭晓晨 张彩艳 田欢 张成达 尹智 赵祥杰 刘忠华 宋军 《中国畜禽种业》 2025年第4期155-170,共16页
动物基因编辑技术是现代生物学、医学和农业领域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疾病模型构建、基因治疗和家畜育种等多个领域。通过对基因敲除、敲入和点突变等技术手段修饰特定基因以产生特定表型,例如研究人员能够在模型动物中... 动物基因编辑技术是现代生物学、医学和农业领域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疾病模型构建、基因治疗和家畜育种等多个领域。通过对基因敲除、敲入和点突变等技术手段修饰特定基因以产生特定表型,例如研究人员能够在模型动物中精确地模拟特定疾病的遗传变异与病理过程,从而深入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凭借其高效性、精确性和操作简便性,为基因组定向编辑带来了革命性突破。该文系统地回顾了ZFNs、 TALENs、 CRISPR/Cas9、碱基编辑和先导编辑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动物基因组编辑中的应用,重点探讨了CRISPR/Cas9系统的优势、挑战及优化策略。此外,该文还分析了基因编辑在提高家畜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方面的实践意义,并展望了基因编辑技术在未来动物育种与疾病研究中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技术 动物模型 家畜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在黑曲霉中的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13
作者 邵志伟 马佳欣 +4 位作者 李柱 栾贺然 张会 杜兴 李杰 《饲料博览》 2025年第2期27-34,共8页
为实现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Candida antarctica lipase B,CALB)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中的表达,研究选用黑曲霉高效分泌信号肽SglaA、SpepB和融合蛋白XynB分别构建3个CALB的表达载体,并转入黑曲霉TH-2(ΔasaA::pyrG)、TH-2(Δasa... 为实现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Candida antarctica lipase B,CALB)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中的表达,研究选用黑曲霉高效分泌信号肽SglaA、SpepB和融合蛋白XynB分别构建3个CALB的表达载体,并转入黑曲霉TH-2(ΔasaA::pyrG)、TH-2(ΔasaA::scerv29ΔprtT::pyrG)中,得到6株黑曲霉重组菌株。摇瓶发酵重组菌株并进行酶活力检测,发现以SglaA为信号肽的CALB酶活是以SpepB为信号肽酶活的105%和108%;以XynB为融合蛋白的CALB酶活是未融合XynB的114%~123%;敲除prtT的CALB重组菌株酶活是未敲除菌株酶活的102%~105%。以SglaA为信号肽,XynB为融合蛋白并转入TH-2(ΔasaA::scerv29ΔprtT::pyrG)的重组菌株酶活力较高,发酵至第12天为21.78±0.77 U·mL^(-1)。对重组CALB进行酶学性质分析,其最适温度为50℃,在30~50℃范围内温度能保持70%以上的相对酶活力;最适pH为8.0,在p H 6.0~8.0时较为稳定并且能保持80%左右的相对酶活力,Na^(+)、K^(+)和甘氨酸对CALB的酶活性产生了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 黑曲霉 信号肽 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硫石膏与牛粪、黄腐酸混合配施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14
作者 田苗 李鹏 +3 位作者 任安 李凤兰 李孝忠 顾欣苑 《北方水稻》 2025年第4期30-33,共4页
通过田间实验研究脱硫石膏与牛粪、黄腐酸混合施用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种改良剂皆可降低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并能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综合分析可知SH处理改良效果最... 通过田间实验研究脱硫石膏与牛粪、黄腐酸混合施用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种改良剂皆可降低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并能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综合分析可知SH处理改良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石膏 黄腐酸 牛粪 土壤理化性状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甜叶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贵民 郝再彬 +2 位作者 王彦超 赵家 辛崇娜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124-126,共3页
在东北地区特别在黑龙江省,甜叶菊的育苗工作最好采用保护地栽培的方法;种子消毒、土壤消毒、预防传染关系到幼苗的健康程度及移栽后的发病情况;在幼苗出土期注意保持棚内适宜温度和湿度对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至关重要;甜叶菊幼苗生... 在东北地区特别在黑龙江省,甜叶菊的育苗工作最好采用保护地栽培的方法;种子消毒、土壤消毒、预防传染关系到幼苗的健康程度及移栽后的发病情况;在幼苗出土期注意保持棚内适宜温度和湿度对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至关重要;甜叶菊幼苗生长期最适温度为20-25℃;东北地区种植甜叶菊采取合理密植.及时去顶芽、加强预防疾病可以增加叶片产量;全株收割、合理晾晒保证叶片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栽培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蛋白的新型提取技术功能特性与改性及应用现状研究新进展
16
作者 王晓念 吕敏 +3 位作者 凡欣雨 吕新铭 袁肖寒 顾成波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9期1-5,共5页
植物蛋白作为可持续的优质蛋白质来源,在食品、医药、保健品、化妆品及碳中和战略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蛋白提取方法、功能特性及改性方法、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提出了应对当前挑战的新方案。提出了新型蛋... 植物蛋白作为可持续的优质蛋白质来源,在食品、医药、保健品、化妆品及碳中和战略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蛋白提取方法、功能特性及改性方法、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提出了应对当前挑战的新方案。提出了新型蛋白植物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人工智能导向下的多技术协同提取体系、植物蛋白加工技术的改进和多学科交叉等研究方向。本文旨在为植物蛋白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顺应健康与绿色的时代发展需求。为实现植物蛋白产业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 新型提取技术 功能特性与改性 新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豆特异根际促生细菌R15的分离鉴定及促生作用研究
17
作者 高雪霞 李宾宾 +4 位作者 吕敏 凡欣雨 吕新铭 袁肖寒 顾成波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6期1-6,共6页
为开发新的菌种资源并获得具有优良促生作用的根际促生菌,本文从木豆根际土中分离并纯化出26株根际菌,并系统评估了其植物促生特性,包括解磷、产铁载体、固氮及吲哚-3-乙酸(IAA)产生能力。对具有优异性能的菌株进行了16S rDNA鉴定,并通... 为开发新的菌种资源并获得具有优良促生作用的根际促生菌,本文从木豆根际土中分离并纯化出26株根际菌,并系统评估了其植物促生特性,包括解磷、产铁载体、固氮及吲哚-3-乙酸(IAA)产生能力。对具有优异性能的菌株进行了16S rDNA鉴定,并通过盆栽实验研究其对植物生长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所有分离的26株菌株均至少表现出1种促生相关特性,其中16株具有解磷能力,19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20株具有固氮能力,12株具有产IAA能力。筛选出具有4种及以上促生特性的菌株6株。通过综合比较这6株菌株的促生性能,菌株R15表现出显著的促生效果,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沙雷菌(Serratia sp.)。盆栽实验结果表明,菌株R15对木豆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接种R15后,木豆的株高、根长、地上部干重和根部干重分别增加了1.79%、36.36%、34.11%和42.86%;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增加了17.71%、31.31%和30.27%;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分别增加了1.82%、28.78%和55.25%。因此,本文从木豆根际土壤中分离出1株具有较强促生特性的菌株R15,为生物肥料的研发提供了潜在的菌种资源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 植物根际促生菌 促生作用 沙雷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设计与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晶 彭瞰看 +3 位作者 包雨卓 张达 徐庆华 苍晶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12期91-94,共4页
植物生理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生物类各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文对植物生理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并将其精心设计到课程内容中,实现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增... 植物生理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生物类各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文对植物生理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并将其精心设计到课程内容中,实现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使课程思政切合学生的内在需求,才能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农业学校 专业课程 植物生理学 课程思政 课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CAX基因家族鉴定及GmCAX13单倍型分析
19
作者 宋臻 张滨烁 +8 位作者 王思慧 李浩伟 刘洋 程鹏 周润南 李明阳 王志阳 崔一凡 赵莹 《大豆科技》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阳离子/质子交换器(CAX)参与多种细胞生理功能调控。为探究CAX基因在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文章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豆CAX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全基因组中共鉴定获得15个GmCAX基因,被分为5个亚家族。共线... 阳离子/质子交换器(CAX)参与多种细胞生理功能调控。为探究CAX基因在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文章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豆CAX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全基因组中共鉴定获得15个GmCAX基因,被分为5个亚家族。共线性分析表明,共有11个GmCAX共线基因对。遇到非生物胁迫时,GmCAX基因表达呈上调趋势。单倍型分析可知,GmCAX13基因的CDS区域内包含与耐盐性相关的多态性位点。表明GmCAX13基因CDS区变异与大豆耐盐性相关,此基因可能为大豆耐盐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CAX基因家族 系统发育分析 表达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典型湖库水体中可溶性氮的分异规律研究
20
作者 宣鹏里 许其功 +4 位作者 魏自民 毛玉梅 赵国鹏 李玉华 熊善高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6-130,共5页
通过对东北8个典型湖库的50个采样点进行样品采集,分析水体中可溶性总氮(TDN)及其各组分,包括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可溶性无机氮(DIN)、可溶性有机氮(DON)等指标。结果表明,可溶性总氮中含量变化最明显的是DON,变化范围在0... 通过对东北8个典型湖库的50个采样点进行样品采集,分析水体中可溶性总氮(TDN)及其各组分,包括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可溶性无机氮(DIN)、可溶性有机氮(DON)等指标。结果表明,可溶性总氮中含量变化最明显的是DON,变化范围在0.03~0.83 mg.L-1;其次是NO3--N,其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25.0倍。黑龙江境内的6个较浅的湖库以DON和NH4+-N为主,且两者所占比例之和均超过50.0%;其余两个深水湖库(大伙房水库、松花湖)则以NO3--N为主,分别占TDN比例的94.0%和97.5%。相关分析表明,与TDN相关性最显著的是NO3--N(r=0.997,P<0.01,n=50),NH4+-N与DON呈显著正相关(r=0.425,P<0.05,n=50),但两者与可溶性总氮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典型湖库 可溶性氮组分 分布差异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