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ent Advances in Non-Enzymatic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for Theophylline Detection
1
作者 Ernis Gustria Putri Yulia M T A +5 位作者 Syauqi Muhammad Iqbal Jiwanti Prastika Krisma Hartati Yeni Wahyuni Kondo Takeshi Anjani Qonita Kurnia Gunlazuardi Jarnuzi 《电化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共24页
Detection of target analytes at low concentrations is significant in various fields,including pharmaceuticals,healthcare,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ophylline(TP),a natural alkaloid used as a bronchodilator to tre... Detection of target analytes at low concentrations is significant in various fields,including pharmaceuticals,healthcare,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ophylline(TP),a natural alkaloid used as a bronchodilator to treat respiratory disorders such as asthma,bronchitis,and emphysema,has a narrow therapeutic window with a safe plasma concentration ranging from 55.5-111.0μmol·L^(-1)in adults.Accurate monitoring of TP levels is essential because too low or too high can cause se-rious side effects.In this regard,non-enzymatic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offer a practical solution with rapidity,portability,and high sensitivity.This article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of non-enzymatic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for TP detection,highlighting the basic principles,electro-oxidation mechanisms,catalytic effects,and the role of modifying materials on electrode performance.Carbon-based electrodes such as glassy carbon electrodes(GCEs),carbon paste electrodes(CPEs),and carbon screen-printed electrodes(SPCEs)have become the primary choices for non-enzymatic sensors due to their chemical stability,low cost,and flexibility in modification.This article identifies th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of various modifying materials,including nanomaterials such as carbon nanotubes(CNTs),graphene,metal oxides,and multi-element nanocomposites.These modifications enhance sensors’electron transfer,sensitivity,and selectivity in detecting TP at low concentrations in complex media such as blood plasma and pharmaceutical samples.The electro-oxidation mechanism of TP is also discussed in depth,emphasizing the hydroxyl and carbonyl reaction pathway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pH and electrode materials.These mechanisms guide the selection of the appropriat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is article is to identify superior modifying materials that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non-enzymatic electrochemical sensors.In a recent study,the combination of multi-element nanocomposites based on titanium dioxide(TiO_(2)),CNTs,and gold nanoparticles(AuNPs)resulted in the lowest detection limit of 3×10^(-5)μmol·L^(-1),reflecting the great potential of these materials for developing high-performance electrochemical sensors.The main conclusion of this article is the importance of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in electrode material design to support the sensi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TP detection.In addition,there is still a research gap in understanding TP’s more detailed oxidation mechanism,especially under pH variations and complex environments.Therefore,further research on electrode mod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P oxidation mechanism are urgently neede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sta-bility of the sensor while expanding its applications in pharmaceutical monitoring and medical diagnostics.By integrating various innovative materials and technical approaches,this review is expected to be an essential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efficient and affordable non-enzymatic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ophylline detection Non-enzymatic sensors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Modifier electrode Reaction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胶接CFRP的冲击损伤容限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斌 徐绯 +1 位作者 菊池正纪 谢伟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0-876,共7页
首先,提出了复合材料胶接修补结构与胶接装配结构的冲击损伤容限问题,指出该类结构冲击后拉伸承载能力需要关注。然后,选用基于中心差分法的显式有限元和基于D-B模型的内聚力单元法,以二次名义应力准则为胶层损伤起始准则,并采用混合型... 首先,提出了复合材料胶接修补结构与胶接装配结构的冲击损伤容限问题,指出该类结构冲击后拉伸承载能力需要关注。然后,选用基于中心差分法的显式有限元和基于D-B模型的内聚力单元法,以二次名义应力准则为胶层损伤起始准则,并采用混合型幂准则形式的能量释放率准则作为胶层破坏准则。对无损斜胶接CFRP的拉伸基准进行了确定,指出破坏位置、破坏形式和破坏载荷。另外,选取5个典型位置进行损伤容限敏感性的位置研究。在敏感性最高的位置,用不同能量级别的冲击进行胶层损伤分析,并将冲击损伤引入拉伸模型,进行冲击后剩余承载能力规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接 CFRP 内聚力 冲击损伤 冲击后拉伸 损伤容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防护栏支柱的水平基床反力 被引量:6
3
作者 杨璐 陈玳珩 +1 位作者 沈新普 杜显赫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10年第1期115-120,共6页
为准确模拟分析汽车与防护栏碰撞的耦合碰撞过程,提出了利用土壤荷重与水平载荷的作用关系建立水平基床反力的评估理论,即以简单形式描述水平基床反力q和水平位移v的关系.采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结合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进行研... 为准确模拟分析汽车与防护栏碰撞的耦合碰撞过程,提出了利用土壤荷重与水平载荷的作用关系建立水平基床反力的评估理论,即以简单形式描述水平基床反力q和水平位移v的关系.采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结合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进行研究,发现支柱回转变形过程中水平基床反力系数不是恒定的,而是随着变形的发展逐渐变小;水平荷载引起土体产生塑性屈服,这一现象是由最大水平应力分量σx和最小应力分量σy的差值引起的.提出了水平基床极限承载力的理论公式,建立了土体在受水平力作用下水平基床反力的理论模型,为实际工程的设计与分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防护栏 支柱 水平荷载 水平基床反力 极限承载力 MOHR-COULOMB屈服准则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追踪测速(PTV)技术及其在多相流测试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福胜 张早校 +1 位作者 王斯民 川口靖夫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42,共6页
粒子追踪测速即PTV方法是近年来受到较多关注的一种多相流全场测试技术。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了该方法的最新进展,涵盖了其试验装置构成、多相流图像数据的处理、粒子匹配算法的分类及特点等专题内容,着重对粒子匹配进行了讨论。最后... 粒子追踪测速即PTV方法是近年来受到较多关注的一种多相流全场测试技术。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了该方法的最新进展,涵盖了其试验装置构成、多相流图像数据的处理、粒子匹配算法的分类及特点等专题内容,着重对粒子匹配进行了讨论。最后结合工程应用实例分析了使用该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 分散相 粒子追踪测速 匹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栅加筋挡土墙加载速率相关的变形强度特性分析及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8
5
作者 彭芳乐 李福林 +1 位作者 平川大贵 龙冈文夫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4-180,共7页
根据土工格栅加筋挡土墙的模型试验,分析研究了加筋挡土墙在加载速率变化条件下的变形和强度特征。试验中通过墙背填土顶面的条形基础在垂直方向施加荷载,加载过程中基础沉降速率不断发生变化,期间还包含蠕变加载和循环加载。试验发现... 根据土工格栅加筋挡土墙的模型试验,分析研究了加筋挡土墙在加载速率变化条件下的变形和强度特征。试验中通过墙背填土顶面的条形基础在垂直方向施加荷载,加载过程中基础沉降速率不断发生变化,期间还包含蠕变加载和循环加载。试验发现土工格栅加筋挡土墙存在非常显著的速率相关的行为特性,即沉降速率发生变化时,基底压力–沉降曲线也发生相应的突变。这是填土材料(砂土)和加筋材料(土工格栅)本身黏性及其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应用基于动态松弛法的非线性有限元求解技术对上述模型试验进行具体的有限元数值计算,其中砂土和土工格栅均采用统一的非线性三要素弹黏塑性本构模型进行模拟。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考虑砂土和土工格栅的黏性特性的有限元计算方法能很好地模拟土工格栅加筋挡土墙在加载速率变化条件下的变形强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加筋挡土墙 砂土 加载速率 弹黏塑性 有限元 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塑性功函数的砂土硬-软化本构模型 被引量:6
6
作者 彭芳乐 白晓宇 +1 位作者 谭轲 龙冈文夫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0-726,共7页
基于与应力路径无关的修正塑性功函数,提出了一个新的可以考虑砂土变形强度应力路径效应的弹塑性硬化-软化本构模型.模型所采用的与应力路径不相关的修正塑性硬化函数是基于砂土多应力路径平面应变压缩试验结果、经过数学拟合而得到的.... 基于与应力路径无关的修正塑性功函数,提出了一个新的可以考虑砂土变形强度应力路径效应的弹塑性硬化-软化本构模型.模型所采用的与应力路径不相关的修正塑性硬化函数是基于砂土多应力路径平面应变压缩试验结果、经过数学拟合而得到的.文中建议的本构模型属于等向硬化-软化、考虑非关联流动的弹塑性模型.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比较表明,该模型不仅可以较好地模拟砂土变形强度的应力路径效应,同时也可以模拟砂土变形强度的应力水平依存性、强度的固有结构性各向异性、初始空隙比依存性,以及砂土伴随剪切破坏的软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 平面应变压缩 本构模型 应力路径 硬化-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飞蓟素在紫外线照射诱导A375-S2细胞凋亡中发挥抑制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林昊 吴立军 +3 位作者 田代真一 小野寺敏 内海文彰 池岛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73-1878,共6页
目的:从天然药物中筛选出抑制紫外线照射诱导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S2凋亡的有效单体。方 法: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形态学观察,DNA凝胶电泳及LDH法;用半胱天冬酶活力检测试剂盒测定半胱天 冬酶活力;用免疫印记法检测Bcl-2家族成员(Bcl... 目的:从天然药物中筛选出抑制紫外线照射诱导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S2凋亡的有效单体。方 法: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形态学观察,DNA凝胶电泳及LDH法;用半胱天冬酶活力检测试剂盒测定半胱天 冬酶活力;用免疫印记法检测Bcl-2家族成员(Bcl-2,Bcl-xL和Bax)的表达。结果:紫外线照射(2.4 J/cm2,5 min)能显著诱导A375-S2细胞发生凋亡,其作用呈明显时间依赖性。形态学观察可见凋亡小体的形成,琼脂糖凝 胶电泳可见凋亡典型的DNA梯带;水飞蓟素具有抑制紫外线照射(2.4 J/cm2,5 min)诱导A375-S2细胞凋亡的作 用,水飞蓟素作用于紫外线照射(2.4 J/cm2,5 min)的A375-S2细胞,培养12 h,使紫外线照射诱导的半胱天冬酶 -9、半胱天冬酶-3的活力降低;免疫印记法检测发现水飞蓟素作用的A375-S2细胞(紫外线照射)中Bcl-2蛋 白和Bcl-xL蛋白的表达增加。结论:水飞蓟素明显抑制紫外线照射诱导的A375-S2细胞的凋亡,其抑制凋亡作 用与半胱天冬酶途径和线粒体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A375-S2细胞 水飞蓟素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气压对ZnO:Mn薄膜结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彤 介琼 +2 位作者 张宇 倪晓昌 赵新为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1-715,共5页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玻璃衬底上沉积了一系列ZnO:Mn薄膜,结合Raman光谱、XRD衍射谱和SEM分析了工作气压对ZnO:Mn薄膜结构特性的影响。Raman拟合光谱显示,在工作气压从1 Pa增加至4 Pa的过程中,ZnO:Mn薄膜始终保持着六角纤锌矿结构。但...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玻璃衬底上沉积了一系列ZnO:Mn薄膜,结合Raman光谱、XRD衍射谱和SEM分析了工作气压对ZnO:Mn薄膜结构特性的影响。Raman拟合光谱显示,在工作气压从1 Pa增加至4 Pa的过程中,ZnO:Mn薄膜始终保持着六角纤锌矿结构。但是,随着气压的降低,对应于E2(High)振动模式的Raman散射峰以及与Mn掺杂相关的特征峰左移,说明在低工作气压时,ZnO:Mn薄膜内晶格缺陷更多,晶格更加无序。这一结论也得到了XRD和SEM结果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MN 拉曼 稀磁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用地震动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裴星洙 廖述清 +1 位作者 张立 北村春幸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4-160,共7页
首先利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中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制成适合于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人工地震波形,然后使用该人工波和日本现行设计用地震动,对隔震结构进行地震响应分析,最后由地震响应结果对所提出的模拟设计用地... 首先利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中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制成适合于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人工地震波形,然后使用该人工波和日本现行设计用地震动,对隔震结构进行地震响应分析,最后由地震响应结果对所提出的模拟设计用地震动大小进行评价,得到一些有意义结论,供抗震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应谱 隔震结构 时程分析 抗震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下温度时二维通道内界面活性剂减阻流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魏进家 川口靖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3,共5页
为了进行零下温度时区域供冷系统的界面活性剂减阻设计,测量了-5℃时以质量分数为20%的甘醇不冻液为溶剂的界面活性剂溶液油醇基二羟乙基甲基氯化铵在二维通道内的减阻特性,同时用粒子成像测速仪对减阻流动的湍流特性进行了测量.实... 为了进行零下温度时区域供冷系统的界面活性剂减阻设计,测量了-5℃时以质量分数为20%的甘醇不冻液为溶剂的界面活性剂溶液油醇基二羟乙基甲基氯化铵在二维通道内的减阻特性,同时用粒子成像测速仪对减阻流动的湍流特性进行了测量.实验发现:质量分数为5×10^-5~5×10^-4的低浓度油醇基二羟乙基甲基氯化铵界面活性剂溶液在一定的雷诺数范围内均呈现减阻特性,且其减阻特性与质量分数和温度呈复杂关系,最大减阻值可高达70%以上;在湍流液体中只需加入少量该界面活性剂即可大幅度减少液体输送的动力消耗.与单独的质量分数为20%的甘醇不冻液湍流流动相比,添加界面活性剂抑制了湍流速度脉动,使雷诺应力完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供冷 界面活性剂 减阻 湍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两性界面活性剂的减阻特性 被引量:14
11
作者 魏进家 川口靖夫 David J.Hart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750-2754,共5页
对一种新合成的两性界面活性剂N,N,N-三甲胺-N′-油酸酰亚胺在二维通道内的减阻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为了能进行低温测试,以20%的甘醇不冻液为溶剂.溶液质量浓度范围为(5×10-5)^(1×10-3),测试温度为-5℃和25℃.用粒子成像测速... 对一种新合成的两性界面活性剂N,N,N-三甲胺-N′-油酸酰亚胺在二维通道内的减阻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为了能进行低温测试,以20%的甘醇不冻液为溶剂.溶液质量浓度范围为(5×10-5)^(1×10-3),测试温度为-5℃和25℃.用粒子成像测速仪对减阻流动的湍流特性进行了测量.实验表明,这种新型界面活性剂溶液呈现明显减阻特性,且减阻特性与浓度和温度均有很大的关系,最大减阻值可高达83%.该界面活性剂中加入NaNO2,在低温和低浓度条件下能有效改善减阻效果,而在常温和高浓度条件下反而降低减阻效果.添加界面活性剂抑制了湍流速度脉动和湍流涡脉动,使雷诺剪切应力完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 两性界面活性剂 减阻 湍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槽道内表面活性剂减阻流体流场特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顾卫国 王德忠 +1 位作者 川口靖夫 张红霞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2-318,共7页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对矩形槽道内表面活性减阻流体在流动方向(x方向)与壁面垂直方向(y方向)所在平面的流场进行了测量,分析了速度、涡量、速度脉动相关量在流场内的瞬态分布,以及对500幅相同工况的流场进行了统计平均.结果显示:与牛顿...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对矩形槽道内表面活性减阻流体在流动方向(x方向)与壁面垂直方向(y方向)所在平面的流场进行了测量,分析了速度、涡量、速度脉动相关量在流场内的瞬态分布,以及对500幅相同工况的流场进行了统计平均.结果显示:与牛顿流体相比,表面活性剂减阻流体接近于层流流动,横向速度脉动被大幅减弱,导致湍流输运减弱,雷诺应力远远小于水.减阻流体流向速度脉动呈条带特征,沿流动方向发展,反映了减阻流体不同于水的湍流输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减阻流体 粒子图像测速仪 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T/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文强 周醒 +3 位作者 蔺海兰 王正君 卞军 赵新为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15,19,共5页
概述了石墨烯的功能化修饰研究,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熔融共混法、原位聚合法)和性能(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性能、流变性能)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石墨烯 功能化修饰 纳米复合材料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板复合材料的等价弹性模量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玳珩 杨璐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4-522,共9页
运用复合法则计算蜂窝板复合材料的等价弹性模量,并把此值与有限元法的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指出在运用复合法则计算等价弹性模量时,由于未考虑到蜂窝芯板与面板间的位移连续性条件,其误差将很大;提出了满足蜂窝芯板与面板间的位... 运用复合法则计算蜂窝板复合材料的等价弹性模量,并把此值与有限元法的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指出在运用复合法则计算等价弹性模量时,由于未考虑到蜂窝芯板与面板间的位移连续性条件,其误差将很大;提出了满足蜂窝芯板与面板间的位移连续性条件下的等价弹性模量理论分析的新的计算方法,并且通过与有限元法的数值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确认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板 等价弹性模量 高效果 相容性条件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护栏支柱-地基的弹簧模型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璐 陈德龙 +1 位作者 孔方钧 陈玳珩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430-433,共4页
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模拟护栏立柱与地基之间的耦合作用。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来通过建立在支柱的轴向方向和圆周方向上分配弹簧单元,弹簧单元所受的反力使支柱产生水平变形。在确定模型数值分析结果的理论解析手法有效性的同时,对... 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模拟护栏立柱与地基之间的耦合作用。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来通过建立在支柱的轴向方向和圆周方向上分配弹簧单元,弹簧单元所受的反力使支柱产生水平变形。在确定模型数值分析结果的理论解析手法有效性的同时,对于弹簧单元的设定数量n和荷载P作用的方向角度产生的影响等进行讨论,同时得出任意弹簧的弹簧系数K s和任一个弹簧的极限承载力的解析解。对于工程中圆周方向上将其布置弹簧单元的数量,也得到验证:在圆周方向上将其布置8或者12个弹簧单元的数目取时,因荷载方向角度不同而产生的弹簧系统反力之差就会变小,对于在圆周方向上布置12个弹簧单元工况下,相同的位移U下的荷载P,与等于0°时相比较,这个差值大约在2%以内的结论。结果表明,立柱-地基模型是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并可在护栏设计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栏 支柱 弹簧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混型PVDF/TPU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醒 肖文强 +5 位作者 姜豪 张莉君 王正君 蔺海兰 卞军 赵新为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43,共4页
为了改善热塑性聚氨酯(TPU)的力学性能及形状记忆性能,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为共混改性剂,并经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PVDF含量的PVDF/TPU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拉伸和形状记忆测试等表征了所得... 为了改善热塑性聚氨酯(TPU)的力学性能及形状记忆性能,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为共混改性剂,并经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PVDF含量的PVDF/TPU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拉伸和形状记忆测试等表征了所得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PVDF与TPU间通过氢键形成了强相互作用。PVDF的加入促进了TPU的结晶。与纯TPU相比,PVDF/TPU复合材料的定伸应力升高。加入PVDF后,PVDF/TPU复合材料的形状固定率升高,形状回复率降低。综合拉伸和形状记忆测试结果,当PVDF的质量分数为5%时,PVDF/TPU复合材料的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 聚偏氟乙烯 复合材料 形状记忆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H方法中常数一致性核函数的建立及公式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绯 郑茂军 菊池正纪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8-53,共6页
施加边界条件的不足是SPH方法的一个棘手问题,因为在结构边界外没有颗粒的存在,使得在边界处核函数的单位特性不能得到满足。施加"伪"颗粒是目前通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对于不规则结构和复杂几何边界,确定这些"伪"颗... 施加边界条件的不足是SPH方法的一个棘手问题,因为在结构边界外没有颗粒的存在,使得在边界处核函数的单位特性不能得到满足。施加"伪"颗粒是目前通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对于不规则结构和复杂几何边界,确定这些"伪"颗粒非常困难。本文讨论通过使用满足常数一致性的核函数来改善边界的不足。文章首先通过三种方法推导了满足常数一致性条件的核函数及其函数梯度的表达式,发现了两个不同分母式的表达,分析了满足常数一致性的修正核函数的数学特性。开展了二维和三维的算例比较,结果发现使用修正的核函数对边界条件有明显改善,对计算精度和稳定性也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PH) 核函数 常数一致性 常数完备性 公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速率相关黏性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福林 彭芳乐 +1 位作者 KONGKITKUL Warat 龙冈文夫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7,47,共6页
根据复杂加载条件下饱和砂土排水平面应变压缩试验,分析了砂土的速率相关的黏性特性.试验发现砂土存在显著的加载速率效应、蠕变变形和应力松弛,并且在应变速率突变、蠕变或应力松弛之后,以新的应变速率重新加载时呈现出高刚度行为.针... 根据复杂加载条件下饱和砂土排水平面应变压缩试验,分析了砂土的速率相关的黏性特性.试验发现砂土存在显著的加载速率效应、蠕变变形和应力松弛,并且在应变速率突变、蠕变或应力松弛之后,以新的应变速率重新加载时呈现出高刚度行为.针对砂土的变形强度特性提出了一种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方法,砂土本构关系采用了三要素弹黏塑性本构模型.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建议的有限元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较为精确地模拟砂土的平均应力-应变关系,同时也可以模拟包含变应变速率加载、蠕变加载、应力松弛加载的全过程黏塑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 弹黏塑性 加载速率 有限元 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2Si基热电材料的性能优化研究及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君 严磊 +2 位作者 王超 赵新为 闵忠华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3-760,共8页
Mg_2Si基半导体是重要的中温热电材料,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无毒等优点;其载流子有效质量和迁移率均较高,有望获得优异的电性能,近年来倍受关注。该文综述了Mg_2Si基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提高其热电性能的措施,对比了不同制备方... Mg_2Si基半导体是重要的中温热电材料,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无毒等优点;其载流子有效质量和迁移率均较高,有望获得优异的电性能,近年来倍受关注。该文综述了Mg_2Si基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提高其热电性能的措施,对比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分析表明,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n型体系,应加强对p型材料的性能优化探索。掺杂对提高热电性能的效果更显著,通过制备工艺的优化,将掺杂和纳米化两种措施结合,可进一步有效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MG2SI 纳米化 热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纹间距及铺层角度对复合材料分层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范学领 孙秦 +1 位作者 原梅妮 菊池正纪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7-330,共4页
分层问题是复合材料层合板最常见问题,据统计约60%的层合板失效都与分层相关。通过基于虚裂纹闭合技术(VCCT)的重合网格法(S-FEM),分析了不同铺层角度及裂纹间距对应变能释放率的影响。由分析结果可看出,应变能释放率随铺层角度增加而减... 分层问题是复合材料层合板最常见问题,据统计约60%的层合板失效都与分层相关。通过基于虚裂纹闭合技术(VCCT)的重合网格法(S-FEM),分析了不同铺层角度及裂纹间距对应变能释放率的影响。由分析结果可看出,应变能释放率随铺层角度增加而减小;在裂纹尖端距离相对较小时,距离对能量释放率的影响要远大于铺层角度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合网格法(S-FEM) 复合材料分层 应变能释放率(SERR) 虚裂纹闭合技术(VC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