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碳质球粒陨石的小行星水蚀变光谱学研究
- 1
-
-
作者
余金霏
赵海斌
吴昀昭
-
机构
中国科学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广域系统科学系
中国科学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
-
出处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7-676,共10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先导B资助项目(XDB410101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633009、12150009)
+2 种基金
空间碎片与近地小行星防御科研资助项目(KJSP2020020205,KJSP2020020204,KJSP2020020102,KJSP2020020101)
小行星基金会资助项目
中国矿业大学“双一流”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资助项目(2022ZZCX06)。
-
文摘
针对未来对富挥发分小行星的遥感探测需求,开展了对碳质球粒陨石水蚀变的光谱学研究。分析了15个不同蚀变程度的碳质球粒陨石的1~20μm红外光谱特征与岩石学性质,总结了水蚀变过程的光谱变异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蚀变程度加深,指示层状硅酸盐与水分子的3μm吸收带与仅指示水分子的6μm吸收带的强度均加深,吸收中心均向短波方向移动。碳质球粒陨石的3μm吸收带随蚀变程度增加而变得尖锐,吸收带光谱形态与蛇纹石类矿物3μm吸收特征类似,而6μm吸收带形态随蚀变程度增加无明显变化。硅酸盐矿物在9~14μm特征区光谱形状也随蚀变程度增加而改变,12.4μm/11.4μm反射率比值减小,这是由于无水硅酸盐转化为层状硅酸盐。光谱变异规律未来可应用于探测小行星表面物质成分与演化历史。
-
关键词
小行星
碳质球粒陨石
水蚀变
光谱学
-
Keywords
asteroid
spectrum
spectroscopy
mineralogy
-
分类号
P185.7
[天文地球—天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