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洋葱状富勒烯的CCVD法制备及其形貌特征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天保 许并社 +4 位作者 韩培德 张艳 王晓敏 刘旭光 市野濑英喜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7,共5页
采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CCVD)制备了洋葱状富勒烯 (OFs),借助高分辨透射电镜 (HRTEM)观察和分析了其形貌结构。结果发现,以负载Co2+的Y型沸石为催化剂,C2H2为碳源,反应温度为 700℃时,单位催化剂产炭率的质量分数为 66%,其中洋葱状富... 采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CCVD)制备了洋葱状富勒烯 (OFs),借助高分辨透射电镜 (HRTEM)观察和分析了其形貌结构。结果发现,以负载Co2+的Y型沸石为催化剂,C2H2为碳源,反应温度为 700℃时,单位催化剂产炭率的质量分数为 66%,其中洋葱状富勒烯的收率可达产炭率体积分数的 20%以上;并认为OFs的生长机理为由内到外逐层石墨化的气固(VS)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状富勒烯 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 高分辨透射电镜 碳60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卡车驾驶室乘坐舒适性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徐中明 张志飞 +1 位作者 贺岩松 藤冈健彦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1584-1586,共3页
建立了包含车架弹性振动的 1 5自由度重型卡车整车振动模型 ,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了路面随机输入响应 ;通过改进驾驶室悬架参数 。
关键词 重型卡车 乘坐舒适性 仿真 振动 悬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属微粒催化制备的洋葱状富勒烯的结构表征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晓敏 许并社 +1 位作者 刘旭光 市野濑英喜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09-213,共5页
 采用金属Cu,Al微粒 石墨混合材料,用直流电弧放电方法制备了洋葱状富勒烯。对两种产物进行了XRD、SEM、HRTEM和Raman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两种纳米金属微粒均可催化得到洋葱状富勒烯;所得产物中有单纯洋葱状富勒烯和内包纳米金属微粒...  采用金属Cu,Al微粒 石墨混合材料,用直流电弧放电方法制备了洋葱状富勒烯。对两种产物进行了XRD、SEM、HRTEM和Raman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两种纳米金属微粒均可催化得到洋葱状富勒烯;所得产物中有单纯洋葱状富勒烯和内包纳米金属微粒洋葱状富勒烯,且石墨化程度都很高;纳米金属微粒尺寸大小不同决定洋葱状富勒烯的直径分布不均匀,从而造成其拉曼谱峰相对于石墨特征峰1582cm-1发生了频移;用汽 液 固(VLS)生长模型描述了洋葱状富勒烯生长机理,解释了汽态碳原子通过在液态催化剂中扩散和析出,逐渐长大成形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制 制备 富勒烯 石墨 结构表征 产物 微粒 碳原子 液态 HR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催化剂超临界相FT合成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阎世润 范立 +2 位作者 张志新 周敬来 藤元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10-515,共6页
进行了Co/SiO2催化剂在超临界介质存在下的FT合成反应,考察了反应介质(气相,超临界相)对CO转化率及烃收率的影响,重点研究了α烯烃(1C=14)加入对催化剂反应性能及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的超临界介质可... 进行了Co/SiO2催化剂在超临界介质存在下的FT合成反应,考察了反应介质(气相,超临界相)对CO转化率及烃收率的影响,重点研究了α烯烃(1C=14)加入对催化剂反应性能及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的超临界介质可以将反应热及重质产物从催化床层及时移去,改善了过程的传热及传质效率,使CO的转化率和烃收率显著提高;反应体系中加入的α烯烃,借助于超临界介质的作用可以吸附到催化剂表面,并发生链增长反应,从而使C+14的烃的收率显著提高,而C1~C13的选择性相应降低,产物分布曲线变的平坦。蜡的分析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煤炭液化 催化剂 超临界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勒烯形貌的多样性及超微观结构 被引量:4
5
作者 许并社 王晓敏 +3 位作者 韩培德 贾虎生 刘旭光 市野濑英喜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3-617,共5页
目的:通过催化热解法制备了多种形态的富勒烯。对不同工艺参数下形成的富勒烯的形貌和超微观结构进行了SEM、HRTEM、XRD和Raman谱等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形成的富勒烯主要包括单纯洋葱状富勒烯、金属纳米微粒内包洋葱状富勒烯,以及树枝... 目的:通过催化热解法制备了多种形态的富勒烯。对不同工艺参数下形成的富勒烯的形貌和超微观结构进行了SEM、HRTEM、XRD和Raman谱等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形成的富勒烯主要包括单纯洋葱状富勒烯、金属纳米微粒内包洋葱状富勒烯,以及树枝状和线团状等特殊形态的富勒烯。被洋葱状富勒烯包裹的金属为纯Fe纳米微粒。拉曼谱峰分析结果表明石墨化程度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 RAMAN谱 树枝状 形貌 纳米微粒 HRTEM XRD 特殊形态 洋葱 分析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载荷对三城目安山岩变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许江 大久保诚介 鲜学福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8-41,共4页
通过低应力水平下不同应变速率时循环加载次数对三城目安山岩的变形及其杨氏模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从循环加载次数对岩石变形特性影响这一角度探讨了低应力水平下三城目安山岩的粘弹性特性。结果发现 ,岩石这种天然材料自身具有明显的粘... 通过低应力水平下不同应变速率时循环加载次数对三城目安山岩的变形及其杨氏模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从循环加载次数对岩石变形特性影响这一角度探讨了低应力水平下三城目安山岩的粘弹性特性。结果发现 ,岩石这种天然材料自身具有明显的粘弹性特性 ,它所表现出的力学性质不仅与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加载速率等密切相关 ,而且还与其作用力的方式和岩石自身的组构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岩体 低应力 循环载荷 变形特性 时间依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建筑振动标准分级探讨 被引量:11
7
作者 马蒙 刘维宁 +1 位作者 郑胜蓝 孙晓静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60,共7页
为了对城市古建进行微振动控制,尤其是对交通振动的控制,本工作总结了国内外古建筑振动控制标准,提出了古建筑微振动控制的基本前提和考虑因素。分析了《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既有国标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考虑... 为了对城市古建进行微振动控制,尤其是对交通振动的控制,本工作总结了国内外古建筑振动控制标准,提出了古建筑微振动控制的基本前提和考虑因素。分析了《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既有国标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考虑古建筑维修历史、保护现状的振动控制标准降级方法,并汇总形成了适用于城市古建筑的微振动控制矩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微振动 振动标准 振动控制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确的时域三点法圆度误差分离技术 被引量:24
8
作者 洪迈生 邓宗煌 +1 位作者 陈健强 大园成夫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317-1319,共3页
三点法圆度误差分离技术 ( EST)是成熟的圆度形状和回转误差的分离方法 ,然而在具体实施操作中 ,必须进行正反两次的快速傅里叶变换 ( FFT和 IFFT)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方法 :该方法同样基于误差分离技术的通则 ,但仅需在时域上直接对实... 三点法圆度误差分离技术 ( EST)是成熟的圆度形状和回转误差的分离方法 ,然而在具体实施操作中 ,必须进行正反两次的快速傅里叶变换 ( FFT和 IFFT)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方法 :该方法同样基于误差分离技术的通则 ,但仅需在时域上直接对实测数据按简便代数式进行递推即可进行分离运算 ,避免了 FFT和 IFFT操作 ,因而更为方便 ,实时性也更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三点法 不圆度测量 误差分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相玻璃态高分子中溶剂扩散系数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保国 山口猛央 中尾真一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8-343,共6页
以自由体积理论为基础 ,提出改良的玻璃态高分子中溶剂扩散系数的数学模型 .模型推导过程中考虑了溶剂可塑化效应对高分子凝聚态的影响 ,并以明确的物理概念计算玻璃态聚合物的自由体积 .对橡胶态适用的自由体积参数在此模型中保持有效 ... 以自由体积理论为基础 ,提出改良的玻璃态高分子中溶剂扩散系数的数学模型 .模型推导过程中考虑了溶剂可塑化效应对高分子凝聚态的影响 ,并以明确的物理概念计算玻璃态聚合物的自由体积 .对橡胶态适用的自由体积参数在此模型中保持有效 ,所引入的表达溶剂可塑化效应的唯一参数 β可以通过计算玻璃化温度来确定 .所以 ,本模型中无可调节参数存在 ,具有完全可预测性 .以芳香族溶剂苯、甲苯、乙苯在玻璃态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扩散系数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系数 玻璃态高分子 自由体积理论 溶剂可塑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态K-Mo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载体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卞国柱 姜明 +2 位作者 伏义路 小俣光司 藤元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50-355,共6页
用浸渍法制备以KCl为助剂的ZrO_2、γ-Al_2O_3和SiO_2负载硫化态钼基催化剂,研究了钼和助剂钾两种组分浸渍顺序、助剂含量、载体差别以及浸渍溶液的酸碱性对催化剂上CO加氢合成低碳混合醇性能的影响。ZrO_2按先钼后钾、γ-Al_2O_3和SiO_... 用浸渍法制备以KCl为助剂的ZrO_2、γ-Al_2O_3和SiO_2负载硫化态钼基催化剂,研究了钼和助剂钾两种组分浸渍顺序、助剂含量、载体差别以及浸渍溶液的酸碱性对催化剂上CO加氢合成低碳混合醇性能的影响。ZrO_2按先钼后钾、γ-Al_2O_3和SiO_2则按相反的顺序浸渍两种组分、且K/Mo原子比分别为0.5,0.8和1.0制备催化剂,其合成醇活性最佳。由于载体性质的差异,K-Mo/SiO_2、特别是K-Mo/ZrO_2的合成醇活性强烈依赖于钾助剂含量。而K-Mo/SiO_2在较宽的钾含量范围内,其活性差别不明显。适当选择较高碱性的浸渍溶液制备K-Mo/γ-Al_2O_3催化剂,有利于醇活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醇 硫化态 钼基 催化剂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系Keggin结构杂多酸的酸强度及催化反应特性──H_αXW_(12)O_(40)的中心原子效应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长文 高丽娟 +2 位作者 王恩波 奥原敏夫 御园生诚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2期62-70,共9页
报道了UV-Hammett指示剂法测定Keggin结构杂多酸HαXW_(12)O_(40)(X=P,Si,Ge,B,Co)的酸强度(-H_0),发现-H_0值随中心原子氧化态的增加呈线性增大。考察了HαXW_(12)O_(... 报道了UV-Hammett指示剂法测定Keggin结构杂多酸HαXW_(12)O_(40)(X=P,Si,Ge,B,Co)的酸强度(-H_0),发现-H_0值随中心原子氧化态的增加呈线性增大。考察了HαXW_(12)O_(40)在均相、液-固相反应体系中的酸催化特性;在丙酸异丁酯的均相分解反应及1、3、5-三甲基苯与环己烯的液-固相烷基化反应中,HαXW_(12)O_(40)的催化活性与酸强度序列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GGIN结构 杂多酸 钨系 催化反应 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氢和二硫化铁对1,3─二苯丙烷分解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魏贤勇 宗志敏 +1 位作者 小方英辅 二木锐雄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31-235,共5页
以1,3─二苯丙烷(DPP)作为煤相关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在400℃下分子氢和催化剂对DPP分解反应的作用。DPP的分解反应主要经C_烷─C_烷键的断裂进行,由DPP的分解产生的苄基自由基(PhCH_2)等活性自由基显... 以1,3─二苯丙烷(DPP)作为煤相关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在400℃下分子氢和催化剂对DPP分解反应的作用。DPP的分解反应主要经C_烷─C_烷键的断裂进行,由DPP的分解产生的苄基自由基(PhCH_2)等活性自由基显著促进DPP中C_烷─C_烷键的断裂。分子氢与PhCH_反应,产生可夺取DPP中a-亚甲基上的氢或附加在DPP中苯环的ipso位上游离氢原子;分子氢还可以还原作为DPP分解产物的苯乙烯,从而防止其与PhCH_2反应。由于这些作用,分子氢促进DPP的分解反应。在加压氢气存在下添加二硫化铁进一步加速DPP分解反应的进行,而添加超细铁粉抑制DPP的分解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铁 二苯丙烷 分解 相关模型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Mo基催化剂的表面酸性与其合成醇选择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卞国柱 范立 +1 位作者 伏义路 藤元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01-406,共6页
对500℃和800℃焙烧制得的氧化态K-MoO3/γ-AlO3,K-MoO3/SiO2及非负载K-Mo催化剂进行硫化后,测试其合成醇活性.结果表明500℃焙烧制得的负载型催化剂显示较高的合成低碳烃活性和较低的合成低磷醇选择性,经800℃焙烧后,合成... 对500℃和800℃焙烧制得的氧化态K-MoO3/γ-AlO3,K-MoO3/SiO2及非负载K-Mo催化剂进行硫化后,测试其合成醇活性.结果表明500℃焙烧制得的负载型催化剂显示较高的合成低碳烃活性和较低的合成低磷醇选择性,经800℃焙烧后,合成低磷醇的选择性大幅度提高.500℃焙烧的非负载K-Mo催化剂显示较高的合成醇选择性,经800℃焙烧后,促碳醇的选择性保持不变.用氨的吸附及TPD方法测定了各样品的酸性,并与催化剂活性对照,发现催化剂酸性越强,酸量越大,则其合成醇选择性越低.催化剂上的乙醇分解实验证实,催化剂的酸量大小与它的醇分解活性成正变关系,这些结果说明催化剂酸性对其合成醇性能有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低碳醇 酸性 合成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量对K-Mo/γ-Al_2O_3合成醇催化剂性能及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卞国柱 伏义路 +1 位作者 范立 藤元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5-189,共5页
不同负载量硫化态KMoO3/Al2O3催化剂的合成醇活性结果表明,负载量由MoO3/Al2O3=0.05增加至MoO3/Al2O3=0.25时,CO总转化率逐渐下降,而醇的选择性由3%增加至50%,负载量进一步增加至... 不同负载量硫化态KMoO3/Al2O3催化剂的合成醇活性结果表明,负载量由MoO3/Al2O3=0.05增加至MoO3/Al2O3=0.25时,CO总转化率逐渐下降,而醇的选择性由3%增加至50%,负载量进一步增加至MoO3/Al2O3=0.45时,CO总转化率逐渐升高而低碳醇选择性保持不变。不同负载量的氧化态样品上K,Mo物种的存在形式相同。硫化后,MoO3/Al2O3=0.05和0.45样品上未硫化还原钼物种的比例较高,而负载量中等的MoO3/Al2O3=0.25样品上钼物种的硫化还原较彻底。结果表明,催化剂上钼物种的分散状态及其硫化还原程度对合成醇选择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负载量 合成醇 结构 活性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膜的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改性及其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继 方月娥 +1 位作者 史天义 井上祥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89年第2期29-34,共6页
利用辉光放电技术,将C_2H_2/CO_2/H_2的等离子体聚合物沉积处理聚碳酸酯膜表面进行改性。分析观察了等离子体改性膜的结构和表面形态。研究了改性膜的热稳定性以及对尿素,肌酐的渗透性。
关键词 聚碳酸酯膜 等离子体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下量对高纯超低碳深冲钢板再结晶主织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骧 史江 +1 位作者 伊藤邦夫 吉永直樹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4年第6期601-604,共4页
借助三维取向分布函数(ODF)探讨了压下量对含有不同固溶碳量的高纯超低碳深冲钢板再结晶主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压下量的增大,主织构{111}{110}和{111}(112)的强度呈上升趋势;{111}(110)和{... 借助三维取向分布函数(ODF)探讨了压下量对含有不同固溶碳量的高纯超低碳深冲钢板再结晶主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压下量的增大,主织构{111}{110}和{111}(112)的强度呈上升趋势;{111}(110)和{111}(112)织构最强点朝高碳含量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下量 低碳钢 钢板 再结晶 冲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叠划分的自由网格四边形单元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昌棋 古川知成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2-376,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叠划分的自由网格四边形单元计算方法。这一方法将四边形单元引入到自由网格计算方法中,不仅提高了计算的精度,同时还保留了自由网格计算方法的特点。方法首先对分析域内自动生成的每一个节点建立一套临时三角形单元,... 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叠划分的自由网格四边形单元计算方法。这一方法将四边形单元引入到自由网格计算方法中,不仅提高了计算的精度,同时还保留了自由网格计算方法的特点。方法首先对分析域内自动生成的每一个节点建立一套临时三角形单元,利用这些临时三角形单元组合生成四边形单元,以节点为单位进行计算。由于各矩阵的计算与组集均以节点为中心进行处理,因而特别适合于并行计算环境。在详细介绍自由网格四边形单元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数值算例证实了这一方法改善计算精度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划分 有限元法 自由网格计算方法 四边形单元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2H_2/CO/H_2O、C_2H_2/CO_2/H_2等离子体聚合物薄膜的结构、表面形态及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继 方月娥 +1 位作者 史天义 井上祥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7-90,共4页
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研究了C_2H_2/CO/H_2O、C_2H_2/CO_2/H_2的等离子体聚合物薄膜的结构和表面形态,广角X射线衍射实验研究其结晶情况,分析观察了这两种等离子体聚合物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这两种等离子... 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研究了C_2H_2/CO/H_2O、C_2H_2/CO_2/H_2的等离子体聚合物薄膜的结构和表面形态,广角X射线衍射实验研究其结晶情况,分析观察了这两种等离子体聚合物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这两种等离子体聚合物薄膜具有高交联、支化程度,且分子链排列完全无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聚合物 薄膜 结构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聚氯乙烯膜的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继 方月娥 +2 位作者 史天义 储风 井上祥平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209-215,共7页
利用辉光放电技术,将C_2H_2/CO_2/H_2的等离子体聚合物沉积处理聚氯乙烯商品膜表面进行改性。用红外光声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观察了等离子体改性的聚氯乙烯膜的结构和表面形态。测量了改性膜的水接触角,计算了它们的表面自由能,界... 利用辉光放电技术,将C_2H_2/CO_2/H_2的等离子体聚合物沉积处理聚氯乙烯商品膜表面进行改性。用红外光声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观察了等离子体改性的聚氯乙烯膜的结构和表面形态。测量了改性膜的水接触角,计算了它们的表面自由能,界面自由能以及表面功,从而研究了改性膜的亲水性。同时,利用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改性膜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膜 表面改性 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中性溶质体系的纳滤膜的透过特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晓琳 中尾真一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1998年第4期36-40,共5页
根据浓差极化模型和非平衡热力学模型,对4种品牌的纳滤膜(NF40膜、NTR7450膜、Desal5膜和G20膜)在醇类和糖类中性溶质体系的透过实验数据进行回归计算,求得膜定数(即膜的反射系数和溶质透过系数),再... 根据浓差极化模型和非平衡热力学模型,对4种品牌的纳滤膜(NF40膜、NTR7450膜、Desal5膜和G20膜)在醇类和糖类中性溶质体系的透过实验数据进行回归计算,求得膜定数(即膜的反射系数和溶质透过系数),再由这些膜定数结果根据细孔模型估算了4种品牌的纳滤膜的细孔结构参数,这4种膜的细孔半径范围在0.4~0.8nm。结果讨论表明细孔模型适用于纳滤膜的结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 纳滤膜 传递现象 细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