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板型吸收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洪涛 富永康之 +2 位作者 福永茂和 大宫司启文 飞原英治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6-270,共5页
由于其工作介质不含氟利昂,以及可利用较低品质废热和太阳能等从而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优点,近年来吸收式制冷机/热泵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为了与压缩式制冷机在所有市场范围内进行竞争,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和减... 由于其工作介质不含氟利昂,以及可利用较低品质废热和太阳能等从而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优点,近年来吸收式制冷机/热泵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为了与压缩式制冷机在所有市场范围内进行竞争,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和减小尺寸。而其中吸收器是吸收式机组中的关键设备,无论对整机性能还是外形尺寸都有很大影响。与传统的溴化锂水平管式吸收器不同,从易于布置从而减小机组尺寸的角度出发,开展了平板型吸收器的研究并给出相关实验结果,以期为该类型吸收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 传热 平板型 溴化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演变的杭州长安沙圩田生态优化策略
2
作者 李伟成 沈实现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122,共8页
【目的】圩田是一种具有遗产和生态价值的传统农业土地利用形式。以长安沙圩田为代表的中小尺度传统圩田系统,正面临景观破碎化、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亟须探究优化策略,以应对生态转型挑战,并为地域景观研究提供新的启示。【方法】基于... 【目的】圩田是一种具有遗产和生态价值的传统农业土地利用形式。以长安沙圩田为代表的中小尺度传统圩田系统,正面临景观破碎化、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亟须探究优化策略,以应对生态转型挑战,并为地域景观研究提供新的启示。【方法】基于遥感数据与GIS绘制2000、2009与2022年土地利用图,分别利用Fragstats 4.2和InVEST模型计算景观格局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碳储量、生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并运用相关性分析探讨两者的耦合关系。同时,模拟不同生态设计策略,评估其优化效果。【结果】长安沙圩田系统趋于破碎化,景观异质性增强,连通性下降,整体碳储量下降,而生境质量有所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景观破碎化程度越高,碳储量越低;形状复杂性越强,生境质量越高。基于此,从提升异质性与复杂性、优化斑块与廊道配置、发展基塘循环耕作系统3个方面提出生态设计策略。【结论】揭示了圩田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并验证了生态设计策略的可行性,为圩田景观的优化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方法路径,推动其可持续转型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生态系统服务 景观格局指数 生态设计 圩田系统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热板形状对平板型吸收器传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洪涛 富永康之 +2 位作者 福永茂和 大宫司启文 飞原英治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4-298,共5页
主要针对换热板溶液侧的几何形状对吸收器性能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在相同的条件下以光滑平板为比较对象,对开有纵向沟槽和横向沟槽(翅片)的各种换热板进行了比较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的条件范围内,开有宽度为1mm的纵向沟槽换热板... 主要针对换热板溶液侧的几何形状对吸收器性能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在相同的条件下以光滑平板为比较对象,对开有纵向沟槽和横向沟槽(翅片)的各种换热板进行了比较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的条件范围内,开有宽度为1mm的纵向沟槽换热板的性能较好,在液膜雷诺数为75时其传热系数是光滑板的1.4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 传热 平板型 溴化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穿孔法可用于家蚕基因功能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文林 藤原晴彦 +5 位作者 上村望 叶爱红 武雪会 陈学东 张婷婷 曹锦如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09-816,共8页
【目的】明确基于电穿孔的基因功能分析方法在家蚕Bombyx mori活体内的应用实效。【方法】针对调控家蚕幼虫体表斑纹黑色素合成的靶基因Wnt1(Wingless),人工合成特异性siRNA,向4龄第3天家蚕幼虫注射Wnt1 siRNA并进行电穿孔作为处理组(ER... 【目的】明确基于电穿孔的基因功能分析方法在家蚕Bombyx mori活体内的应用实效。【方法】针对调控家蚕幼虫体表斑纹黑色素合成的靶基因Wnt1(Wingless),人工合成特异性siRNA,向4龄第3天家蚕幼虫注射Wnt1 siRNA并进行电穿孔作为处理组(ERFA-RNAi),以注射Wnt1 siRNA但未进行电穿孔的幼虫作为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NC),解剖5龄幼虫斑纹区的表皮,用实时定量RT-PCR测定表皮中Wnt1的相对表达量,验证电穿孔介导的RNAi效果。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EGFP和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DsRed2表达元件的转座子载体pPIG-A3GR,通过电穿孔导入家蚕2龄幼虫;正常饲养72 h后,用荧光体视显微镜观察幼虫中EGFP和DsRed2的表达,验证当世代家蚕的嵌合体转基因。【结果】家蚕4龄第3天幼虫中导入Wnt1的特异性siRNA后,5龄幼虫体表特定部位斑纹的形成明显受到抑制,实时定量RT-PCR分析表明5龄幼虫表皮中Wnt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嵌合体转基因家蚕的阳性率达56.60%,并且两个荧光报告基因EGFP和DsRed2在幼虫、蛹及成虫期持续表达。【结论】电穿孔技术可快捷、高效地向家蚕活体内导入外源RNA或DNA,是家蚕乃至其他昆虫基因功能解析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电穿孔 转基因 WNT1 RNAI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