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交流电阻率与其化学风化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京铄 陈宇龙 +1 位作者 聂闻 宁果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6-450,456,共6页
利用交流电桥研究了含水率和电流频率对土体电阻率的影响,并探讨电阻率与土体的化学风化指数CWI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土样的电阻率随着含水率和电流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当含水率低时,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电阻率快速降低;当含水率高时,随着... 利用交流电桥研究了含水率和电流频率对土体电阻率的影响,并探讨电阻率与土体的化学风化指数CWI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土样的电阻率随着含水率和电流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当含水率低时,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电阻率快速降低;当含水率高时,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电阻率的降幅较小;而电流频率引起的降幅较小;基于风化程度与电阻率正相关的观点,建立了电阻率与化学风化指数的关系式,并给出了拟合参数的计算方法;拟合公式预测的化学风化指数值与实测数值基本吻合,可为风化程度的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电阻率 化学风化指数 含水率 电流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性波波速的降雨型滑坡预警系统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宇龙 内村太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373-3386,共14页
降雨是诱发滑坡最主要的因素。为减少滑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滑坡早期预警系统成为了最佳选择之一。根据弹性波传播的基本原理和基于降雨型滑坡变形破坏的特点,提出利用弹性波波速来反映边坡表面土体含水率和位移的变化。开... 降雨是诱发滑坡最主要的因素。为减少滑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滑坡早期预警系统成为了最佳选择之一。根据弹性波传播的基本原理和基于降雨型滑坡变形破坏的特点,提出利用弹性波波速来反映边坡表面土体含水率和位移的变化。开发研制了一套三轴渗流-弹性波测试三轴仪和相关系统。该装置能让水从底部渗入土体,模拟降雨入渗土体的过程,同时能测试弹性波波速。试验过程中同步测试含水率、变形和弹性波波速的变化。还进行了降雨滑坡模型试验。利用三轴弯曲元注水试验和降雨滑坡模型试验,深入分析和研究降雨引起的土体滑坡过程与弹性波波速演化规律,揭示波速与含水率和变形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弹性波波速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缓慢减小,随着变形的增大而急剧减小,临近失稳时,波速骤然减小。根据试验结果对含水率和变形导致弹性波波速减小可能的机制进行了解释,提出弹性波在波速骤然减小时发出滑坡预警。研究结果为滑坡防灾减灾和预测预报提供新的方法和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早期预警 降雨 弹性波波速 三轴试验 边坡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冻结尾矿力学特性单轴压缩试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魏作安 杨永浩 +1 位作者 徐佳俊 陈宇龙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3-126,142,共5页
尾矿的冻结会影响尾矿坝的稳定性.通过室内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经人工冻结四类尾矿的力学特性及其4个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冻结尾矿单轴压缩破坏形式有三种,即斜面剪切破坏、径向拉伸破坏和复合式破坏.冻结尾矿单轴压缩全应力-应变曲... 尾矿的冻结会影响尾矿坝的稳定性.通过室内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经人工冻结四类尾矿的力学特性及其4个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冻结尾矿单轴压缩破坏形式有三种,即斜面剪切破坏、径向拉伸破坏和复合式破坏.冻结尾矿单轴压缩全应力-应变曲线可分4个阶段:初始应变软化阶段、线性应变硬化阶段、非线性应变硬化阶段和非线性应变软化阶段.在4个影响因素中,冻结尾矿的单轴抗压强度与平均粒径呈对数关系,与干密度呈指数关系,与含水率呈线性递增关系,与加载速率呈二次抛物线增长关系.而冻结尾矿的变形模量与平均粒径呈自然对数关系,与干密度亦呈指数函数关系,与含水率则呈二次抛物线关系,与加载速率呈指数函数增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 单轴压缩 力学性质 变形特征 冻结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打鹅尾矿库尾矿堆积坝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魏作安 杨永浩 +1 位作者 赵怀军 陈宇龙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9-593,共5页
由于小打鹅尾矿库区地形条件限制,使得该尾矿库存在"两高一快"的特殊性.为了确保尾矿库工程安全可靠,在尾矿库初步设计完成后,采用物理模型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分析和研究了尾矿堆积坝的稳定性,获得了尾矿堆积坝的... 由于小打鹅尾矿库区地形条件限制,使得该尾矿库存在"两高一快"的特殊性.为了确保尾矿库工程安全可靠,在尾矿库初步设计完成后,采用物理模型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分析和研究了尾矿堆积坝的稳定性,获得了尾矿堆积坝的结构组成、设置坝体排渗设施与不设排渗设施条件下尾矿坝渗流场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工况下尾矿坝的稳定性等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该尾矿库的设计和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至今该尾矿库已安全运行五年多,一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坝 稳定性分析 物理模型实验 数值模拟 浸润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塑性细粒对饱和砂土液化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宇龙 张宇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07-516,共10页
利用空心圆柱扭剪仪对含非塑性细粒的饱和砂土进行单调加载和循环扭剪试验,研究了不同细粒含量饱和砂土的液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1)最大孔隙比与最小孔隙比均随着细粒含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分别在20%和40%时达到最小。(... 利用空心圆柱扭剪仪对含非塑性细粒的饱和砂土进行单调加载和循环扭剪试验,研究了不同细粒含量饱和砂土的液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1)最大孔隙比与最小孔隙比均随着细粒含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分别在20%和40%时达到最小。(2)细粒含量从0%增加到20%,体积应变逐渐增加;细粒含量从20%增加到40%时,体积应变逐渐减小;之后随着细粒含量从40%增加到60%,体积应变再次增大;细粒含量超过60%以后,体积应变再次递减。(3)随着细粒含量的增加,土样的峰值强度随之降低,应力-应变关系从应变硬化特征发展为理想的弹塑性。相变角在细粒含量为30%时达到最小值。(4)细粒含量越大,达到液化所需的循环次数越小,液化时的应变越小。(5)抗液化强度曲线与抗液化应力比的变化趋势一致,在小于界限细粒含量(30%)时,随着细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界限细粒含量附近(30%~50%)时,随着细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细粒含量增加到60%时出现明显的骤减,之后再次随着细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界限细粒含量在4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含量 非塑性细粒 液化 空心圆柱扭剪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黏土的一维热固结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宇宁 陈宇龙 李博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94-1799,共6页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饱和黏土在不同温度作用下的固结效应.结果表明:温度对土颗粒的膨胀作用和孔隙比的收缩作用影响较小;高温作用下发生的热膨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变形的发生,高温条件下压缩指数较低温条件下有减小的趋势.但渗透性的...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饱和黏土在不同温度作用下的固结效应.结果表明:温度对土颗粒的膨胀作用和孔隙比的收缩作用影响较小;高温作用下发生的热膨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变形的发生,高温条件下压缩指数较低温条件下有减小的趋势.但渗透性的增强使得该现象逐渐减弱.随着温度的升高,先期固结应力均随之减小.通过反分析得到了两种黏土的材料参数γ.材料参数γ越大,相同温度下的归一化先期固结应力越小.温度越高,水溶液的黏度越低,越容易被排出,其渗透系数越大,超静孔隙水压的消散越快,所以超静孔隙水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渗透系数随着孔隙比的升高而升高.粒径较大试样的渗透系数大于粒径较小试样的渗透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黏土 温度 热固结 黏度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顶风电场风机倒塌对埋地管道的冲击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黄栋 赵宇 +1 位作者 陈宇龙 唐俊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5-131,共7页
针对中缅管道工程中面临的风机倒塌砸管的安全性问题,在总结风机倒塌的四种常见失效模式的基础上归纳三种工况,利用侵彻力计算公式,对风机倒塌的冲击力和冲击深度进行估算,并结合管道应变设计理论分析了冲击载荷作用下管道的应力应变等... 针对中缅管道工程中面临的风机倒塌砸管的安全性问题,在总结风机倒塌的四种常见失效模式的基础上归纳三种工况,利用侵彻力计算公式,对风机倒塌的冲击力和冲击深度进行估算,并结合管道应变设计理论分析了冲击载荷作用下管道的应力应变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给出了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结果表明:仅风机倒塌冲击时,管道椭圆度变化较大,管道不被破坏,但难以保证管道正常运行;当风机和叶片或者叶片单独破坏时,下侵力较大,管道直接剪断。因此,建议适当加强管道上方叶片的连接强度,以防管道叶片破坏剪断中缅天然气管道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倒塌 埋地管道 侵彻力 应变设计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断层与逆断层错动引起的上覆黏土变形特性离心试验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宇龙 黄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89-194,共6页
采用土工离心机试验,研究正断层和逆断层错动引起上覆饱和黏土层在20步连续断层错动作用下的变形特性以及裂缝扩展的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正断层错动后地表呈现多条且平行断层面的张拉裂缝,随着错动量的增大,正断层破裂逐渐偏离基岩断层... 采用土工离心机试验,研究正断层和逆断层错动引起上覆饱和黏土层在20步连续断层错动作用下的变形特性以及裂缝扩展的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正断层错动后地表呈现多条且平行断层面的张拉裂缝,随着错动量的增大,正断层破裂逐渐偏离基岩断层的错动方向,偏向上盘一侧,裂缝逐渐向上盘的方向开裂,裂缝主要发生在断层延长线附近;逆断层错动后地表裂缝均分布在上盘,而且离断层尖端延长线较远,产生的裂缝较细、数量较少,随着断层错动量的增大,地表位移增大,靠近断层下盘一侧的地表受断层错动影响较小,位于断层上盘一侧的地表则随着断层错动显著移动;随着断层错动量的增大,最大地表坡度随之增大,正断层引起的最大坡度的位置逐渐向上盘方向移动,逆断层引起的最大坡度的位置逐渐向下盘方向移动,逆断层的影响范围比正断层的影响范围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机模拟 正断层 逆断层 变形 饱和黏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型堆积体滑坡大尺寸模型试验 被引量:9
9
作者 陈宇龙 黄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6-580,共5页
以堆积体坡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大尺寸模型边坡试验,研究了降雨条件下堆积体边坡渗流、变形、破坏的规律,探讨了声发射作为预警的判据.结果表明:浸润面到达后水的体积分数持续增加,增加到峰值后,地下水水位才开始增高.坡顶的位移较大,坡... 以堆积体坡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大尺寸模型边坡试验,研究了降雨条件下堆积体边坡渗流、变形、破坏的规律,探讨了声发射作为预警的判据.结果表明:浸润面到达后水的体积分数持续增加,增加到峰值后,地下水水位才开始增高.坡顶的位移较大,坡趾的位移较小,位移的增大有一个加速过程.在滑坡启动的瞬间,倾斜角突然增大,加速过程极短.边坡失稳过程中声发射撞击数先缓慢上升再急剧上升.边坡失稳与坡面径流和细粒迁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寸 模型试验 滑坡 降雨入渗 堆积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部卷轴式土工格栅加固尾矿堆积坝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作安 徐佳俊 +1 位作者 陈宇龙 张丹丹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0-884,共5页
针对现有土工合成材料加固土工构筑物的缺陷,提出了端部卷轴式土工格栅加固方法,分析了该方法的作用原理及优点.以新建尾矿库尾矿堆积坝加固工程为背景,利用水平条分法和数值模拟,研究了端部卷轴式土工格栅用于尾矿堆积坝加固的可... 针对现有土工合成材料加固土工构筑物的缺陷,提出了端部卷轴式土工格栅加固方法,分析了该方法的作用原理及优点.以新建尾矿库尾矿堆积坝加固工程为背景,利用水平条分法和数值模拟,研究了端部卷轴式土工格栅用于尾矿堆积坝加固的可行性.结果显示,采用端部卷轴式土工格栅加固后,不仅使尾矿坝的稳定性提高14%-17%,而且能改变坝体应力场的分布,使其朝着有利坝体稳定的方向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处理 端部卷轴式土工格栅 边坡稳定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环境对污染土力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宇龙 张宇宁 +1 位作者 戴张俊 陈行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43-1348,共6页
为研究水-土化学作用的物理力学效应,人工方法制备经硫酸长期浸泡后造成的3种不同pH环境下的土样试件,通过压缩变形性质、界限含水率和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研究了不同酸性环境对污染土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浸泡过的... 为研究水-土化学作用的物理力学效应,人工方法制备经硫酸长期浸泡后造成的3种不同pH环境下的土样试件,通过压缩变形性质、界限含水率和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研究了不同酸性环境对污染土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浸泡过的土的压缩变形包括土体中孔隙水排出带来的弹性变形,还包括土体结构链接发生破坏和变位引起的塑性变形,导致其压缩量较原状土的压缩量大;pH值越低,硫酸溶液浓度越大,发生溶蚀破坏越剧烈,孔隙比越大,压缩系数越大,压缩模量越小;随着pH值的降低,扩散双电层被稀释,土的可塑性变弱,液限和塑性指数都减小;3种pH环境下土体均表现出应变硬化现象,pH=6.0时土体强度增高,而pH=4.0的土体强度低于蒸馏水浸泡过的土体;这与土壤黏粒部分所含的矿物成分密切相关;随着pH值的降低,土的有效应力路径都向左发生偏转,说明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的上升值和上升速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 土-水化学作用 酸性环境 力学性质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石运动过程中关键参数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宇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91-196,共6页
边坡滚石是一种常见的工程地质灾害,滚石运动的复杂性往往与其影响因素密切相关。针对滚石从发源地到终止点之间的运动形态,对影响滚石运动轨迹和能量转换的诸多参数进行了探讨,通过理论比对分析,筛选出主要的影响参数,即边坡坡面还原... 边坡滚石是一种常见的工程地质灾害,滚石运动的复杂性往往与其影响因素密切相关。针对滚石从发源地到终止点之间的运动形态,对影响滚石运动轨迹和能量转换的诸多参数进行了探讨,通过理论比对分析,筛选出主要的影响参数,即边坡坡面还原系数、坡面摩擦角、坡面粗糙度、滚石自转的角速度和滚落状态5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总结出了外在因素以及内部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滚石的运动形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滚石运动奠定了基础,为制定相应的工程防护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石 关键参数 影响分析 数值模拟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膨胀土的微观结构特征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陈宇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334-339,共6页
通过透反偏光显微镜对多个膨胀土试样进行观察,研究了弱膨胀土的微观结构形貌,提出了恰当的微观结构特征分类方法,并表征云南膨胀土的部分特征,评价了微观结构特征在膨胀土状态中的作用,分析了导致膨胀和收缩的内在原因和改性膨胀土微... 通过透反偏光显微镜对多个膨胀土试样进行观察,研究了弱膨胀土的微观结构形貌,提出了恰当的微观结构特征分类方法,并表征云南膨胀土的部分特征,评价了微观结构特征在膨胀土状态中的作用,分析了导致膨胀和收缩的内在原因和改性膨胀土微观结构与工程性状的关系。微观图像显示:土颗粒排列方式可分为紊流结构、层流结构、粒状堆积结构和胶结式结构等。土颗粒组合包括基质、团聚体及连结物,由于颗粒连结比较松散,组合间孔隙性比较显著,导致水分容易渗入与排出,为团聚体的胀缩创造水分迁移变化的必要条件,同时从微观结构上解释了膨胀土胀缩的内在原因。改性膨胀土的微观图像显示石灰和粉煤灰对膨胀黏土颗粒有絮凝作用,土颗粒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黏粒含量减小,而且石灰和粉煤灰使得胶结物中钙离子的含量明显增加,颗粒间连接力增大,所以土的膨胀与收缩相应减小,膨胀土的工程性质也得到相应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改性膨胀土 微观结构 偏光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河网提取及实现 被引量:71
14
作者 李翀 杨大文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4年第3期208-214,共7页
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s)DEM直接提取河网及相关流域信息,是分布式水文模型开发与应用的基础。本文基于D8(eightflowdirectionmatrix)处理方法,开发出一套DEM凹陷区域识别与处理、河网自动生成与流域划分软件。在新疆天... 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s)DEM直接提取河网及相关流域信息,是分布式水文模型开发与应用的基础。本文基于D8(eightflowdirectionmatrix)处理方法,开发出一套DEM凹陷区域识别与处理、河网自动生成与流域划分软件。在新疆天山,应用本软件在100m×100m精度的DEM数据上生成的河网与全国1 25万的数字河流对比验证,吻合较好。此外,在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USGS)的HYDRO1k全球1km精度的DEM数据源基础上,所提取生成的长江流域河网,与1 100万的数字长江主要河道对比,差别不大。结果表明,所开发软件能够很好地自动生成流域水系,可为进一步开发分布式水文模型提供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DEM 8流向矩阵法(D8) 河网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密度下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宇龙 内村太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3-819,共7页
对吸湿与脱湿过程中引起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进行分析,观察不同密度土样的土-水特征曲线与滞后现象。利用Fredlund and Xing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模型拟合参数与土-水特征曲线参数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进... 对吸湿与脱湿过程中引起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进行分析,观察不同密度土样的土-水特征曲线与滞后现象。利用Fredlund and Xing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模型拟合参数与土-水特征曲线参数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进气值随着参数a的增大而线性增大,残余基质吸力随着参数m的增大而呈幂函数减小,减湿率随着参数n的增大而呈指数减小。干密度对土-水特征曲线有显著影响。随着干密度增大,残余基质吸力与进气值及进水值增大,减湿率减小,滞后现象的显著程度降低。瓶颈效应、不同的接触角和空气体积是造成滞后效应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土-水特征曲线 干密度 滞后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场耦合作用下砂岩渗透率演化规律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宇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449-2457,共9页
在不同温度和孔隙水压条件下,研究砂岩三轴压缩过程中渗透特性的演化规律,研究多场耦合作用下岩石渗透率与力学性质的演化规律,结合CT技术从细观角度进行验证温度和水对裂隙损伤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随着岩样的变形而变化,... 在不同温度和孔隙水压条件下,研究砂岩三轴压缩过程中渗透特性的演化规律,研究多场耦合作用下岩石渗透率与力学性质的演化规律,结合CT技术从细观角度进行验证温度和水对裂隙损伤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随着岩样的变形而变化,其变化趋势与岩样受载变形破坏的发展阶段相对应。三轴压缩状态下,渗透率对轴向力和径向变形密切相关。温度的作用降低了峰值强度、残余强度和切线模量,增大了泊松比。孔隙水压和温度的作用增大了岩体塑性,损伤减小。由于孔隙水压的增大使得有效应力减小,水楔作用、润滑作用和软化作用的存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峰值强度、残余强度和切线模量随之减小,泊松比增大。孔隙水压的提高造成了更大的渗透率。温度的升高导致渗透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场耦合 温度 孔隙水压 渗透率 塑性 CT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缩下高含石量胶凝堆石料的力学特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宇宁 陈宇龙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30-1634,共5页
通过高含石量(70%,80%,90%)的不同尺寸的胶凝堆石料重塑样的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含石量和尺寸效应对破坏形态和力学特性的影响.并结合数值模拟解释了试验现象.结果表明:随着含石量的升高,压应力区与拉应力区相互交错分布,最终破坏时,受... 通过高含石量(70%,80%,90%)的不同尺寸的胶凝堆石料重塑样的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含石量和尺寸效应对破坏形态和力学特性的影响.并结合数值模拟解释了试验现象.结果表明:随着含石量的升高,压应力区与拉应力区相互交错分布,最终破坏时,受张拉破坏和剪切破坏共同作用.破坏形式从张拉劈裂破坏的一条曲折延伸的裂纹,逐渐转变为多条裂纹的剪切-张拉复合破坏模式,并伴随着局部区域颗粒的崩落.尺寸效应对重塑样的破坏形态影响不明显,而对力学性质有显著的影响,大尺寸试样的力学性质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凝堆石料 高含石量 单轴压缩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破碎条件下的胶结砂力学行为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博 陈宇龙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9-735,共7页
为揭示胶结量对胶结砂的力学行为与颗粒破碎的影响,引入颗粒破碎的概念,采用颗粒流商业软件PFC对胶结砂力学行为进行了三维颗粒流数值模拟,对不同胶结量的试样进行了一系列的三轴压缩试验,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数值... 为揭示胶结量对胶结砂的力学行为与颗粒破碎的影响,引入颗粒破碎的概念,采用颗粒流商业软件PFC对胶结砂力学行为进行了三维颗粒流数值模拟,对不同胶结量的试样进行了一系列的三轴压缩试验,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数值模拟中胶结试样的微观力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流数值模拟能够有效地描述胶结砂的主要力学行为,相比无胶结的试件,胶结砂表现出更高的强度,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呈应变软化型,体积应变为先剪缩后剪胀;胶结砂宏观力学响应(应力-应变关系和剪胀性)与其微观力学响应密切相关,在加载的初期,胶结点破坏率和破坏速率较低,在屈服点后迅速增长,峰值应力点后,胶结点破坏速率和胶结点破坏率趋于平缓;胶结量越小,胶结强度越低,胶结点破坏率和速率越高;胶结量越高,颗粒破碎的比例越高,体积膨胀量越大;胶结量分别为0和100%时,颗粒破碎的比例分别为1.13%和10.96%.胶结作用的存在促进了剪切带的孕育,与无胶结试样相比,胶结试样内部颗粒接触力链更粗、更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砂 颗粒 破碎 胶结破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福岛7.3级地震区域震害分析与对比 被引量:2
19
作者 费一凡 陈星雨 +3 位作者 程庆乐 党纪 苏迪 陆新征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37,共7页
基于近实时区域震害评估系统RED-ACT,对2021年2月23日发生在日本福岛县东部海域的7.3级地震开展了震中附近区域的地面运动破坏力分析,包括典型强震记录分析、震中附近台站周围的建筑震损、人体感受和滑坡风险分析。基于实际震害调查结果... 基于近实时区域震害评估系统RED-ACT,对2021年2月23日发生在日本福岛县东部海域的7.3级地震开展了震中附近区域的地面运动破坏力分析,包括典型强震记录分析、震中附近台站周围的建筑震损、人体感受和滑坡风险分析。基于实际震害调查结果,对比了RED-ACT系统、日本NIED-CRS系统和美国PAGER系统的震害评估结果准确性。结果表明:RED-ACT系统的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接近,能够为震后应急响应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记录 地震破坏力 日本福岛7.3级地震 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 RED-A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