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莫高窟53窟壁画酥碱病害原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 1
-
-
作者
郭宏
段修业
李军
-
机构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病害调查组
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病害调查组
-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73-85,129-140,共17页
-
文摘
莫高窟53窟位于石窟群中部的最下层,始建于中唐,五代重修。窟门距窟前路基平台低两米左右,属莫高窟大型洞窟之一。该窟窟顶壁画完好,而四壁地仗层分层酥碱严重,壁画颜料层脱落现象严重,有的壁画画面已与地仗层大片分离,悬浮在地仗层上。龛内壁画绝大部分脱落,南壁有白色物质结晶于画面上,另外,该窟霉变现象严重,岩体比较坚硬。
-
关键词
分析结果
胶结物
方解石
蒙脱石
可溶性盐
平均温度
莫高窟
地层构造
岩体
机械压力
-
分类号
K870.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几种壁画修复材料物性指数的实验测试
被引量:14
- 2
-
-
作者
汪万福
苏伯民
青木繁夫
-
机构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
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
-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7-94,共8页
-
基金
第二期中日合作保护莫高窟项目
-
文摘
本文对敦煌壁修得中所使用的修复材料和日本文物修复中所使用的修复材料进行全面系统的物性指数的实验测试 ,对准确了解修复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 ,进一步筛选修复材料和修复实践工作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壁画
修复材料
测试
-
分类号
K85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敦煌莫高窟壁画地仗修补材料筛选
被引量:11
- 3
-
-
作者
马赞峰
青木繁夫
犬竹和
-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
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
-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2-27,共6页
-
基金
国家文物局课题"古代壁画保护规范"(20040303)
-
文摘
莫高窟传统地仗修补材料为PVAc(聚醋酸乙烯乳液)、澄板土(莫高窟大泉河沉积土)和棉、麻等的混合物,现用MC(甲基纤维素)、CF(碳素纤维)与土(澄板土及硅藻土)混合作为壁画地仗修补或灌浆材料,后者干燥后重量较轻,强度及附着力方面均优于前者,是比较合适的地仗修补材料。
-
关键词
莫高窟
壁画
地仗
修补材料筛选
-
分类号
K879.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莫高窟第194窟崖体和地仗分析报告
- 4
-
-
作者
郭宏
段修业
李军
-
机构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病害调查组
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病害调查组
-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55-66,129,共13页
-
文摘
一、概述敦煌莫高窟开窟断崖属酒泉系砂砾岩,由戈壁小卵石、砂土和其它一些物质混凝而成,呈半胶结状态,成分以砂砾为主。地仗层一般有二层或三层。底层一般为麦草泥,均用窟前土拌合麦草制成。
-
关键词
高岭土
射线衍射分析
蒸发速度
水分
取样分析
结晶
硫酸钙
射线分析
内外层
敦煌莫高窟
-
分类号
K870.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古代的涂漆工艺及干燥技术
被引量:2
- 5
-
-
作者
见城敏子
巨东梅
-
机构
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
-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0年第1期59-62,共4页
-
文摘
一、前言文物被认为是人类祖先留传给我们现代及后代人的信息。这是由于文物能向我们子孙后代传递有关各时代的材料、工艺技术等最正确的情报资料.我们担负着把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文化遗产尽可能保持原状交给后代的责任.传统漆工艺技术大都是父子相传,是在多年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取消了学徒制度,以前所谓的学徒期又明显缩短。
-
关键词
工艺技术
干燥技术
涂漆工艺
固化膜
第二次世界大战
含水量
文化遗产
相对湿度
涂底漆
学徒制度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G26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光监测器的应用
- 6
-
-
作者
见城敏子
刘恩迪
-
机构
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
故宫博物院
-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4年第2期54-58,共5页
-
-
关键词
监测器
光源
照度
美术品
紫外线吸收剂
防紫外线
褪色作用
萤光灯
能量分布
紫外线强度计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