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丘陵山区市域撂荒耕地的景观格局特征研究
1
作者 杨华 苟颖怡 +3 位作者 胡明都 付钰 佘思秒 谢川 《绿色科技》 2025年第3期177-183,共7页
研究丘陵山区下市域的撂荒耕地现状景观特征,可以为制定合理有效的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和耕地资源利用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以四川省广安市为例,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法探寻不同类型撂荒耕地的景观格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各类型撂荒... 研究丘陵山区下市域的撂荒耕地现状景观特征,可以为制定合理有效的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和耕地资源利用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以四川省广安市为例,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法探寻不同类型撂荒耕地的景观格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各类型撂荒耕地地理集中度均较高。其中,水浇地撂荒远高于其他耕地类型撂荒;②各类型撂荒耕地景观贡献率均主要集中在高程300 m以下的区域。水田、旱地和综合撂荒景观贡献率主要集中在坡度带6°~15°,水浇地撂荒景观贡献率则主要集中在坡度带2°~6°。在平地上各类型撂荒耕地景观贡献率最小,其余8个坡向撂荒景观贡献率波动较小;③高程对不同类型撂荒耕地的斑块破碎化、地块形状复杂程度和聚集度影响较大。在坡度带6°~15°,各类型撂荒耕地的斑块破碎化和地块形状复杂程度较高。各坡向上撂荒耕地的平均最邻近距离与聚集度呈负相关;撂荒耕地的地块形状复杂程度、地块几何形状、斑块破碎化与聚集度则呈正相关。利用研究区撂荒地块的景观特征,可以提高耕地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耕地 景观格局指数 空间特征 丘陵山区 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后备资源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先远航 黄星 +1 位作者 王佑汉 廖琴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9期130-137,共8页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实行耕地保护和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之一。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系统分析耕地后备资源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脉络,明晰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耕地后备资源研究聚焦于农业资源保护开发与土地规划利用研究,小范围内学...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实行耕地保护和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之一。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系统分析耕地后备资源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脉络,明晰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耕地后备资源研究聚焦于农业资源保护开发与土地规划利用研究,小范围内学术合作联系紧密,跨区域合作交流较少。“适宜性评价”“土地开发”和“占补平衡”等为主要研究热点。研究发展历程分为萌芽探索、波动发展和平稳成熟3个阶段。土地潜力评价与开发保护研究贯穿发展历程,前沿发展主要集中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强土地改造利用技术研究,坚持生态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未来研究应加强边际土地潜力挖掘,深化开发评价、理论体系构建,强化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积极探索通过土地整治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与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后备资源 CITESPACE 适宜性评价 土地开发 占补平衡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乡村振兴示范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刘富仙 王佑汉 +2 位作者 廖琴 曾琨 李谦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8期138-144,共7页
村庄是乡村地区最普遍的空间表征和县域乡村振兴规划最基本的组织单元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其示范村建设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 村庄是乡村地区最普遍的空间表征和县域乡村振兴规划最基本的组织单元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其示范村建设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和地理联系率,对西南某地1 947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地乡村振兴示范村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且在市州内部表现为非均衡集聚,整体呈“东密西疏”,并在该地东部形成了“一带四点”的分布格局。自然环境、人口、社会经济、交通及资源禀赋对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空间分布均有一定影响,经过因子探测分析发现,高程和坡度对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而交通条件、资源禀赋及河流水系对乡村振兴示范村空间分布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示范村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最近邻指数 乡村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